佐藤可士和的超级整理术读后感

佐藤可士和的超级整理术读后感

佐藤可士和的超级整理术>读后感(一)

在对于整理术毫无认知的情况下,老师推荐了这本书,同时在当当网上看到,这本书的销量惊人,是很值得看的一本设计类书籍,通过目录和当当网的简短介绍,大概了解了这本书并产生了兴趣。

最开始翻看这本书的时候发现,前几章的内容好无聊,因为几乎是我所知道的内容,应该说是和作者有着共鸣,因为平时我就喜欢做物品分类和总结资料的事情,如果你翻看我的电脑就会发现,每一个文件夹都清晰的标注了里面的内容,作为一名设计师,这可是基本技能,不然每次的文稿乱七八糟,链接对不上,时隔一段时间就无法准确找到文件的话,是会耽误和惹恼很多人的。毕竟现在的时代很多人对别人的要求是诸多的。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本书后面的内容是以这样的简单整理方式为基础做出的复杂整理术。

好了,现在就来大概的说明一下这本书,首先它分为几个阶段的整理术:有物品的整理术,书中称之为空间整理术;然后是信息整理术,就是对比如文件、电脑、资料等内容的整理;最后是最为复杂的思维整理术,就是你脑子里的那些东西。其次作 者佐藤可士和引用自己曾经亲身经历的案例来说明整理术的具体操作方式,在这里有 一个图表是作者从开始就一直在不断强调的,就是整理术的操作图表:

这个图表的大概意思就是,首先要对复杂的信息内容进行分类,然后再对这些分类了的信息进行优先处理,最后找到关键内容或者是问题。

而具体到三种整理术的运用和操作中会各有不同差异。在空间整理用,我们只需要整理出最优先的内容就好,具体来说就是,比如书架乱了,那我们就对图书分类,然后找出我们经常用的放在最方便的位置上,其次用的放在较高的书架上,那些很久不翻看的收紧储物箱里,这样一来就又可以增加那些我们需要的书籍了,而有一些东西却是越来越多越来越乱的,比如说化妆品,女性对购物的需求是无止境的,但是空间是有限的,我们就对我们的梳妆台来进行规划,比如某个抽屉是放精油的,那么这个抽屉的容量就规定好了,我们只能有这么多精油,当数量增加的时候不可以将多余的精油放入其他的抽屉,而是应该对当前的抽屉进行整理,舍弃那些不要的,留下经常用或者说是用的上的,这样才不会让空间不断的溢出。而在信息整理中,除了做出优先处理以外,我们还要将那些不常用又不能丢弃的文件收进收纳箱或者是电脑的特定文件夹中,并且做好标注,以防以后的使用,这样合理的整理才不会让文件满桌子乱飞还找不到需要的信息。而全书最重点的是对于思维的整理,这里所讲的思维的整理是以广告案例为例的,我觉得同样适用于其他行业的其他人。

思维的整理术,是说在优化处理之后,如何导入全新的创造性的主题。在很多时候,我们知道一个案子拿到后要先抓住重点,比如客户的文案或者是主打的产品理念等,而这里所得到的信息似乎就是优化处理后得到的信息,但是我们只做到这些又往往无法达到客户的需求,最后的稿子和客户的想法很多相差很远,这是因为我们并没有真正的了

解客户的需求,而只是根据客户所提供的信息在创造或者说的捏造一个客户的需求,这时候应该整理出手上所有的信息资料并做出优化处理,然后反复的用假设的方式提问客户,比如说,产品的功能是不是主要是?主打的理念是不是?我们可不可以用这样的词语来概括产品?等等,如果所优化的信息不符合客户需求的话,那会立刻得到反驳,这样反复我们就可以清晰的了解到客户的需求。而本书中作者所提供的几个案例的确都很有难度,比如如何让一款低廉的饮料得到认可,如何在原有的形象基础上提升档次等,而我在这诸多的案例中学到,除了要优化处理信息,反复和客户沟通确立主题外,更主要的是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你的产品,不可以想着回避产品的缺点,而应该想如何反转的看待产品的缺点。比如说在饮料的那一个广告中,产品的廉价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只因为便宜而购买这种饮料,使得商家只能不停的降价来迎合消费者,无法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然而作者的方式是改变这一种低廉的心态,而改用一种轻松的心态传达给消费者,将低廉的饮料概念转变为是为了拥有轻松的心态,是一种更加便利方便的饮料的概念来面对消费者,这样一来产品有了焕然一新的面貌,而这种面貌产生作者称之为导入,其实就是在产品原有的特质中发现的,所以我们不能以设计师的角度看待客户的产品而应该多方面转换角色试着以产品供应商的角度,以客户的角度来看待产品,才可以找出产品“就是这样”的面貌。

以上就是读这本《佐藤可士和的超级整理术》的读后感,其实与其说是读后感不如说是读书笔记,只是在转述作者书中的内容。看下来整本书觉得书开本很小,阅读起来并不吃力,但是作者语言有些乏味,大部分的内容会重复两遍以上好像才能说明白,所以其实是可以更加精简的一本书,如果看的话,建议有些耐心,因为说明概念的重复率真的很高,以至于我看完后觉得自己都变得有些啰嗦了。

佐藤可是和的超整理术读后感(二)

这本书是在研究佐藤可是和的时候所看到的。刚看到这本书达大致内容简介,感觉就像是找到了共鸣,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去阅读。

生活中,我也是一个比较喜欢整理的人,我喜欢把最多的东西整理成最小的空间储放,有条不紊。在学习中,我喜欢整理时间整理工作,按照自己的计划执行每天的工作。当看到佐藤可是和的这本超整理术的时候,仿佛真的遇到了知己。而且书中的观点,有些正是自己想要表达却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总之,真本书真是知己中德知己。

佐藤可士和认为,从事设计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清楚的概念」、「小说般的叙事能力」、「兼具逻辑与美感的构图」,左脑与右脑并用,缺一不可。这些,都必须靠善于整理的工夫。佐藤可士和提出「空间」、「信息」、「思考」三种层次的整理,让大脑在吸收信息与思考时,更加畅通无阻。

书中主要讲了关于三个方面的整理:空间整理,信息整理和思维整理。很赞同佐藤所说的空间整理,空间整理的过程中也是思维整理的过程,是一种规划整理,生活上的习惯毕竟会影响工作习惯,所以生活中的空间整理尤为重要。信息整理则更加确切,信息在脑海中要经过筛选和滤化,从而把所要的信息过滤出来,就是精华的部分。佐藤可士和认为,培养「将思绪转化为语言」的能力非常重要。如果能将脑中的想法转化为语言表达,有用的信息会被过滤出来,然后以有逻辑、有条理方式加以整理,思绪自然就

清明了。这些知识简单的概括,细节需要细细推敲,总之,通过这本书我学会了作为一个设计者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感觉读了这本书,真是像找到知己一般,他将一些我脑海中模糊的东西,经过语言文字形成理论,从而直到自己应该怎样从事设计,在设计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也看过佐藤可是和的一些作品,就像是他的整理术一样,充满了逻辑的思考和创意的亮点,不仅是这本书,更是这本书背后的这个作者,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挖掘。

程晓影

2014/12/28

佐藤可士和的超级整理术读后感(三)

花两天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想说一说一点感受:

这是一本讲整理的书,在看书之前,我猜想这大概是一本讲如何利用空间的家居类书籍,然而在看书之后,我才发现这本书所包含的内容远在预料之外。简言之,这是一本讲空间整理、信息整理、思维整理的小册子。

合上这本书,我审视了一下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突然发现需要整理的东西太多了,从电脑的桌面到放电脑的桌面,从自己的生活目标到脑子里浮现的那些想法,等等之类。

简单说,这本整理术给我最大的启发便是:要生活得有条理,工作得有效率,我们身边处处都需要整理。

而无论是整理空间或是整理信息,还是整理思维,其实都逃脱不了一个共同点:首先对信息(要整理的东西)进行分类,然后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比较,按照一定的观点对信息进行优先级别的排序,最后在排序的基础上引导出自己最后的想法或观点。

在我看来,佐藤可士和应该是个有整理强迫症的人。其实,这跟日本这个民族的性格或许也多少有点相关。说是整理强迫症,其实就是对工作的精益求精,看这书的时候,我脑子里不断浮现日本纪录片《寿司之神》里面的那位大神,那种对工作的专注,与佐藤所要表达的东西有着某种程度上的相似。

在讲到空间整理时,佐藤提到的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在日常工作中,他经常借鉴计算机的分类方法对办公室的文件进行分类。比如,为了让工作室的各种繁杂的文件资料显得井然有序,佐藤先生于是定做了一个方方正正的储物架,然后又购置了一批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箱子放到储物架上;这跟计算机的硬盘与文件夹的关系如出一辙。同时,他还借鉴对计算机文件夹命名的方法对上述箱子进行命名,在命名上,严格遵守相关的字母和数字规律。这样看来,的确是很有条理。

在思维整理上,我得到启发是:作者要传达的信息,其实是想告诉我们,如何有条理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如何做到这个条理和逻辑,这又回到了整理术的层面之

上。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确是本好书,其方法论值得尝试与学习。

 

第二篇: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

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

内容试读

快刀武士前言第一章 解决问题的“超级”整理术 好工作少不了整理术 艺术指导医生 关键在于整理对方的思绪 不掌握本质,就无法创造好的结果 整理术能够扭转工作和生活

第二章 一切从整理开始 你是否尚未认清问题本质就急于处理 随时对这个复杂的社会保持危机感 表面应付无法解决问题 按部就班学好整理术 依照“掌握状况一导入观点一设定课题”的顺序进行 问诊时不可轻忽微妙差异 导八观点,穷究问题本质 找到课题,问题就已解决一半 将课题视为想要征服的山,找出正确路径 从空间到思考,目标是三阶段整理第三章 第一阶段:“空间”整理术——设定优先排序 空间整理的目的,在于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彻底整理,规避风险 通过身体力行,感受整理成效 从随身公文包的整理开始 公文包里的东西真的都是必需品吗 促进轻量化的手机进化 “空手”带来出乎意料的解放感 “舍弃”的勇气将雕琢价值观 舍弃是与“不安”的战斗 若要舍弃,必须设定优先排序 舍弃也是与“暂且”的战斗 创造最佳的办公桌环境 一旦决定物品的固定位置,就变得容易掌握 举棋不定时,请比较功能类似的物品 文件或数据只保留最终版本 柜子的多余空间可充当临时避难所 名片的整理分类方法 虚拟空间也是简单至上 档案的命名最为重要 计算机内也要规划自由空间 利用“框架”提升办公环境的舒适度 援用虚拟空间的办公室空间整理术 一旦决定“外框”,就能掌握整体印象 亲身学习辨别重要事物第四章 第二阶段:“信息”整理术——导入个人观点 对信息提出观点,穷究问题本质 导入观点的最终目标是导出远景 在对方心中建构形象 找出理想的“远景” 一旦确定观点,就能看见远景 如何寻找个人观点 探索本质的重点是退一步观察 抛开自以为是,视野更加开阔 转换观点终于导出:明治学院大学的远景 改变想法,缺点也能变优点 以识别标志表现远景精髓 宛如解读暗号般组成:国立新美术馆标志 混乱不清的状况难以找出强力观点 以“全新”的观点将一切转为优势 在表现阶段确实琢磨远景 一旦迷惑。就试着想象具体场景 随时保持寻找远景的积极态度第五章 第三阶段:“思考”整理术——将思绪信息化 将思绪信息化,提升沟通精确度 了解自己难如登天 一切要从将思绪置换成语言开始 提出假说,确认对方想法 弗洛伊德的心理疗法——“无意识的意识化” 自我无意识的意识化:DoCoM0手机 产品完成后,摸索概念的语言化 向自己提出假说,进而发现概念 找出与自己的接点:地方产业的品牌推广 没有真卖感,就无法产生问题意识 唯有视如己出,才能产生真实感 琢磨擦亮本质:UNIQL0的“应有面貌” 问诊间发现UNIQL0的本质 标志设计加入日本品牌的气概 深入无意识:FAST RETAILING的企业识别 如何导出脑海里的远景 提出假说,探索客户的思绪 以大红标志表现“革新”观点 设计全新的T恤选购法:TU 从T恤的媒体性所产生的商业模式 世界第一T恤品牌的系统设计 利用保特瓶将问题点扭转为附加价值 思绪整理的成果:全新医院形象 探究现今医疗环境的问题本质 概念是“复健休闲中心” 第六章 整理术开启新灵感之门 最重要的关键是找出观点 只要保持目的,技巧就能活起来答案 一定就在眼前!后记

摘抄

快刀武士 前言

UNIQL0(优衣库)艺术指导

1.佐藤可士和说他每完成一个项目,就要把员工召集起来,强制性进行电脑和桌面文件资料的整理。在清空过程中,首先做无纸化数据处理,只有必须要留下来的资料,才会统一装入固定的文件夹中,之后再根据客户以及项目的类别,放入专用箱中设档保存,这则是在对人的思维方式和条理性进行整理。整理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人时刻保持清醒的精神状态,以做出最迅速准确的决断。

2.艺术指导的工作,就是要明确抓住企业、产品的理念本质,并找出与同类产品间的差异,为产品确立明晰的品牌形象,使其在让人眼花缭乱的大小品牌乱阵里杀出一条血路,存身立万。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佐藤可士和的整理术,不仅仅是一门适用于实战的技术技巧,更是一种多方位的设计观及方法论。

3.“愉快而迅速地做好工作,不但让他人开心,自己也感到快乐。”“既然一定得做,不如开开心心地去做。”

4.整理术并非为了整理而整理,而是一种“如何享受舒适生活”的根本方法论。所以,从办公桌四周的空间,乃至于工作上的问题、人际关系等各种情况皆能适用。

5.我绝对不是以“义务”的心态执行整理术,而是由于一心想让工作进行得更愉快,自然而然习得了这项技术。仔细一想,我甚至也将自己从事的设计工作视为充满创意的整理术。因为要创造出一个设计,就必须彻底整理目标对象,找出最重要的关键—本质,再将它化为有形之物。

第一章 解决问题的“超级”整理术

1.好工作少不了整理术

本书所阐述的整理术,跟所谓的生活小智慧完全无关,而是探讨工作、人际关系,专门解决核心问题的“超级”整理术。

关于艺术指导的一般定义是“拟定、执行平面广告企划的统筹监督者”

我则试图扩大解释这个定义,不单限于平面媒体,工作范畴扩大至电视广告、空间、包装等。除了广告之外,我最近甚至开始从事商品开发、企业和教育机构的形象包装。

我从事的工作内容是“拟定全盘的沟通战略,运用设计的力量将其化为有形之物”。乍看之下,不免以为是艺术性的自我表现,实际上则比较类似替客户进行诊疗、解决问题的医生。 例如:“20xx年上市的麒麟发泡酒极生”

我的提案是极度简约的冷调风格,包装直接使用铝罐的底色,以蓝色的单色印刷方式,印上代表麒麟的圣兽和商品名称“极生”;宣传方面完全不打电视广告,将包装设计当成视觉识别标志,主打平面媒体。

2.艺术指导=医生

目前是销售瓶颈的时代,“请帮我们改善这种情况!”有不少焦虑的客户为这类问题找上我。这一类的案子有两种情况:

其一是商品真的毫无价值,或许是市面上随处可见的东西,或许是完全不符合时代的产品。非常抱歉,这种情况我也爱莫能助。

其二是商品本身虽然够好,可惜没有正确传达出它的优点。这种情况就没问题,只要整理客户想要强调的内容,适当传达其优点,便能获得该有的评价。

一说到艺术指导,经常有人认为是无视客户本身的风格,创造虚假的形象,实则不然。我们必须由不断跟客户沟通,藉以找出答案,并且正确地表现该答案,让商品和大众之间能够沟通无碍。

对于面临困境、不知该如何解决的客户,由我进行问诊,找出症状的症结及治疗方向。一边掌握问题点,同时找出应该加以锤炼的潜力。艺术指导的工作并非创造自己的作品,而是解决对方的问题。只有设法将解决方法化成有形之物的时候,才第一次使用到设计的创造力。

3.关键在于整理对方的思绪

艺术设计的本质真是如此。通过整理,发掘最重要的关键,再加以琢磨、设计。只要这个过程顺利,便能完美地将信息传达给观者。换句话说,我所从事的工作,就是联结商品和消费者的沟通设计。

整理对方的思绪是相当困难的事。站在客户的立场,想要传达的信息堆积如山,样样都想推销;然而,消费者不可能如客户所愿,理解所有内容。更何况在信息泛滥的今日,若非极端强烈的信息,就无法深入消费者的内心。是故,必须一一推敲客户堆积如山的思绪,加以整理。

4.不掌握本质,就无法创造好的结果

无论制作多么有型的“作品”,如果没有真正引起世人的兴趣,就毫无意义。特立独行的表现手法,或许可以勾起一瞬间的注意力,但也立刻从记忆中消失。唯有确实掌握商品本质,有效表现,才能制作常留人心的作品。重点不在于自我表现,而是如何将信息传达给他人——这时我终于发现,只有运用设计和视觉的力量,让对方了解我想传递的内容,广告才能发挥功效。

案例:“STEPWGN”本田休旅车广告

“STEPWGN”是最适合假日出游的家庭房车,所以我把焦点放在跟孩子一同出游的乐趣上,彻底强调这个优点。标语是“跟孩子一同出游吧”,缩小车子的照片,画面以儿童涂鸦般的识别标志和动物图画占满,是一个犹如跃入绘本世界的宣传广告。

5.整理术能够扭转工作和生活

若能向对方条理分明地阐述自己采用该设计的心路历程,彻底整理自己的思考路径,作品自然不再混乱不清。当思绪没有任何阴霾,焦点凝聚于目的,逻辑自然畅通无阻。如此一来,便能毫无瑕疵地解释自己的作品,不容对方有置噱的余地。换句话说,作品完全成为了自己的东西,成品无懈可击,简报当然顺畅无比,正式向消费者介绍时,也能有条不絮地传达作品的鲜明印象。

第二章 一切从整理开始

1.你是否尚未认清问题本质就急于处理

1)随时对这个复杂的社会保持危机感

请务必认清混沌的现状,保持解决问题的心理准备。同时,随时保持穷究问题本质的积极态度,才是整理术的最大前提。

2)表面应付无法解决问题

如果不回归事物的源头,就永远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即使解开了表面交缠的线头,内部依旧是纠缠不清的状态。督促对方站在可光的角度,回归事物的源头。话虽如此,尚未认清核心问题,就急于应付了事的例子却是屡见不鲜。

2.按部就班学好整理术

1)依照“掌握情况——导入观点——设定课题”的顺序进行

掌握情况:替对象(客户)进行问诊,取得关于现状的信息,一一列出。

导入观点:以各种角度检视信息(相互对调各类信息,舍弃多余信息,排除含糊暧昧的信息),找出问题本质。

设定课题:为了解决问题,设定必须处理的课题。即找出问题本质,设定为课题,导出解决方法。

2)问诊时不可轻忽微妙差异

以医生为例,问诊的重点不止是肚子痛,而是问出肚子哪里痛?是剧痛、一阵一阵地痛,还是隐隐作痛?此外,正如“触诊”一词,使用医疗器械之前,医生要先以手接触患部,检查病情。如此通过五感了解详情,即是问诊的基本。

3)导入观点,穷究问题本质

通过问诊掌握状况之后,为了查明问题本质,必须理清信息的因果关系。在掌握状况的阶段,各种信息呈现混乱不清的堆积状态,务必将这些信息相互对调,设定优先排序,舍弃多余信息,排除含糊暧昧的部分,找出“这个因为这样所以变成这样”的关联性,整理成具有整合性的信息。因此,本阶段必须导入个人观点,基于某种观点连接杂乱无章的信息,找出造成该状况的问题本质。这个“导入观点”,可以说是整理步骤的最大难关。

养成“一边整理事物,一边设定优先排序”的习惯。

4)找到课题,问题就已解决一半

5)将课题视为想要征服的山,找出正确路径

3.从空间到思考,目标是三阶段整理

空间整理术(办公桌四周、计算机、办公室等等)——信息整理术(仔细酌量杂乱无章的信息,并加以连接。其关键技巧是导入观点)——思考整理术(整理人类思绪)

第三章 第一阶段:“空间”整理术—设定优先排序

1.空间整理的目的,在于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1)彻底整理,规避风险

有一次,某著名摄影师的原稿不见了,因为同事说应该就在这里,我便拼命找了四个小时,终究还是一无所获。最后得知原稿在印刷厂的时候,真不知该说是空虚或是愤怒,有种全身虚脱的感觉。

2)通过身体力行,感受整理成效

我希望能够在没有杂物、整洁舒适的环境中,有效率地工作。因此,我不建议大家是基于年中大扫除的义务感,或是无可奈何的心情执行“空间”整理术,请本着有助提升工作精细度这类正面、积极的态度从事整理。

2.从随身公文包的整理开始

1)公文包里的东西真的都是必需品吗

2)促进轻量化的手机进化

3)“空手”带来出乎意料的解放感

3. “舍弃”的勇气将雕琢价值观

1)“舍弃”是与“不安”的战斗

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该物品”,就结果来看,等于是舍弃多余之物。这个“舍弃”的动作并不容易,因为这是与自己内心的“不安”战斗。

2)若要舍弃,必须设定优先排序

将物品一字排开——设定优先排序——舍弃无用之物

3)舍弃也是与“暂且”的战斗

尽管不是立刻要用,可是将来可能需要,所以与其舍弃,不如暂且保留比较安心。

4.创造最佳的办公桌环境

1)一旦决定物品的固定位置,就变得容易掌握

不能让物品侵入其他空间,必须将总量限制在固定位置的范围内,一旦超量,就重新检视、整理,随时保持能够收纳于固定位置的分量。倘若用“敷衍了事”的态度放到其它地方,东西将如同水坝崩坍般一发不可收拾。请保持坚定的意志,万万不能让物品分量超出固定位置。

2)举棋不定时,请比较功能类似的物品

3)文件或数据只保留最终版本

4)柜子的多余空间可充当临时避难所

这个道理就像计算机的硬盘也是要有一点空间,处理的速度才不会变慢。

5)名片的整理分类方法

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分类并定期更新。对于超过一年没有来往的名片,可以放进一个临时档案夹,进行阶段性的整理。

5.虚拟空间也是简单至上

1)档案的命名最为重要

档案夹的数量也必须纳入考虑。每一层储存五至八个档案夹,最多不可超过十个。

2)计算机内也要规划自由空间

将无法分类的数据集中管理。如果每周的一开始都能回归清爽状态,那么到周末为止的整个 礼拜都将非常顺畅。只要系统保养得当,应用软件自然运作无碍。

6.利用“框架”提升办公环境的舒适度

1)援用虚拟空间的办公室空间整理术

我大概是这样分类的:已完成的工作——项目的成品;进行中的工作——执行中的项目的各种相关物品等等。

由于项目会随时间增加,当储物架放不下的时候,就随时移至大楼的其它楼层或其它地点。例如数年前的成品,尽管平时用不到,但也不能丢掉。

2)一旦决定“外框”,就能掌握整体印象

7.亲身学习辨别重要事物

空间整理术的要点:

1)前提是确立“通过营造清爽空间,提示工作效率、规避风险”的积极目标。

2)整理是一场与自身“不安”和“暂且”心态的战斗。若想打赢这场硬仗,必须有“舍弃”的勇气。为了决定舍弃的物品,势必得先设定优先排序。严密地自问自答,再依时间轴区分,丢弃排名较低的物品。

3)若要避免辛苦整理好的东西再度增加,必须定期重新检视(更新)。电子邮件这类一旦置之不理就会暴增的东西,一定要当场处理。

4)为了让眼前的工作环境更清爽,物品要放在固定位置,用完立刻归位。不妨设置一个充

当避难场所的“自由空间”,安置无法立刻整理的东西。

5)通过决定外框、统一规格,让分类更加简单明了。如此不但可将不同种类的东西收拾干净,而且是容易掌握的简约系统。

第四章 第二阶段:“信息”整理术—导入个人观点

1.对信息提出观点,穷究问题本质

彻底找出重要信息,理清信息间的因果关系。信息整理乃是藉由导入立场、穷究问题本质,以达成真正解决问题的目标。

2.导入观点的最终目的是导出远景

1)在对方心中建构形象

聆听现状、仔细问诊,一点一滴地汇集材料。

另一方面,也有一开始就自行组好基本架构的客户。这种客户具有明确意志,能够自行打造某种程度的形象,这时就能轻松愉快第进入装潢阶段。可惜这种例子少之又少。

2)找出理想的“远景”

“远景”指的是客户真正想要达成的目标,是潜藏于客户内心的秘密,可称为“应有面貌”。换句话说,即是发挥最佳表现的理想状态,是一旦排除当前问题就能抵达的终点。

3)一旦确定观点,就能看见远景

寻找“远景”不可欠缺的便是“导入观点”。整理信息的时候,根据不同的切入点,结果也迥然相异。

3.如何寻找个人观点

1)探索本质的重点是退一步观察

陷入低潮、思绪打结的时候,“退一步” 观察能让我们察觉事物的重要关键

2)抛开自以为是,视野更加开阔

个人主张太过强烈的话,将逐渐偏离项目原本的远景。假如因为对方给的信息不足就妄自揣测,恐怕会造成极不协调、有欠统一的形象。唯有站在对方的立场,致力从对方的现有材料里将魅力发挥至最大极限,才能解决客户的课题。

4.转换观点终于导出:明治学院大学的远景

1)改变想法,缺点也能变优点

缺点:保守、欠缺存在感;

优点:谨慎、不盲目追求流行。

上述是从不同角度来描述相同的事情,例如“保守”,说得好听一点,就是“谨慎”;“欠缺存在感”,也就是“不盲目追求流行”。

一旦将观点从负面转为正面,目标就骤然清晰浮现,技巧性地强调即可。换言之,不是“保守、欠缺存在感”,而是应该明确打出“谨慎而坚强”这种讨喜的校风。这种诉求跟昔日的教育理念“Do for Others”也不谋而合。

2)以识别标志表现远景精髓

要表现谨慎但不失个人风格的校风,我觉得黄色是最佳选择。我设计了一款纯黄底色,搭配大写字母M和G的识别标志。选择黄色作为学校的代表色,因为红色或蓝色的主张过于强烈。黄色是亮色系,放在白底上由于对比不够,并不是很显眼,但就单色来看,则是极富震撼力的色彩。

5.宛如解读暗号般组成:国立新美术馆标志

1)混乱不清的状况难以找出强力观点

2)以“全新”的观点将一切转为优势

3)在表现阶段确实琢磨远景

4)一旦迷惑,就试着想象具体场景

向他人说明时,该如何介绍比较好。试着站在各种不同道德立场思索。如果我是馆长,最想强调这是怎样的美术馆?如果我是参观者,则更希望那是有趣的地方,或是觉得那有前往一游的价值。

6.随时保持寻找远景的积极态度

当思绪遇到瓶颈、觉得沟通困难的时候,请改变观察的角度。

第五章 第三阶段:“思考”整理术—将思绪信息化

1.将思绪信息化,提升沟通精确度

1)了解自己难如登天

跟A谈的时候不太明白的事情,跟B谈就非常清楚。

通过整理自己的思绪,提升精确度,就能明确地、稳当地传达最重要的关键。

除了自己的思绪外,如果可以好好整理、理解他人的思绪,也能够大幅提升沟通的精确度。换言之,就是将原本抽象的思绪置换成明确的信息,进行交换。

2)一切要从将思绪置换成语言开始

将思绪信息化的最重要的步骤是“无意识的意识化”——发掘自然状态下的心理,以及埋藏在内心深处的重要想法,并明确地意识它们。

从整理他人的言论开始练习。客观检视他人的思绪及想法,并试着置换成语言,能力逐渐提升之后,

3)提出假说,确认对方想法。

大概整理出对方的言论之后,请试着置换成自己的语言,反问对方:“你的意思是这样吗?”如果该假说错误,对方便会反驳,此时再基于对方反驳的内容改变整理主轴,尝试其它假说。

4)弗洛伊德的心理疗法——“无意识的意识化”

弗洛伊德是首位将“无意识”这个概念理论化的学者,他认为造成心病的原因是人们不知不觉间压抑的欲望和冲动,唯有发掘、意识这些情绪,才能了解生病的原因。跟这些根本的问题对峙,克服问题,就能释放压抑,治好心病。

2.自我无意识的意识化:DoCoMo手机

1)产品完成后,摸索概念的语言化

手机的关键词:简洁、锐利、直线、纯净、小巧、功能美。实在不知道该从哪个当成出发点,该如何才能归纳出“从A到B再变C”这种秩序井然,让众人容易明了的说明方式。

2)向自己提出假说,进而发展概念

一个一个挑出关键词,自问自答。比如“功能美”的确是我想实现的项目,因为我认为“设计不是装饰,而是追求功能的产物。”可以,一旦思考这是不是我的出发点时,又觉得不是。

3.找出与自己的接点:地方产业的品牌推广

1)没有真实感,就无法产生问题意识

20xx年6月开始进行的今治毛巾品牌推广案——通过问诊,因为缺乏真实感,所以无法产生真正的问题意识,更不可能达成工作目标。既然如此,如何建立真实感呢?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仔细问诊,找出能够共鸣的关键。以本次项目来说,我试着深入询问出发点,也就是地方品牌的详细情况。结果,灵感就此产生。找到了“国家品牌形象”的观点。

2)唯有视如己出,才能产生真实感

“对于别人的事情视如己出。”

回到今治毛巾的话题,找出“国家品牌形象”这个观点后,我的个人动机也大幅提升,加上实际试用今治毛巾之后,亲身体验了它优异的吸水力和柔软的触感。首先,应该积极强调今治毛巾这么棒的毛巾。

设计了一款标志:上方是内部有一个圆形挖空的红色四边形,下方则是三条蓝色横线。这是以海洋和太阳为概念,也是今治的前缀“i”。红色代表挑战,蓝色代表质量和传统,白色代表毛巾的颜色和无限的可能性,连配色都有其意义。

4.琢磨擦亮本质:UNIQLO的“应有”面貌

1)问诊间发现UNIQLO的本质

“衣服是服装的零件。”柳井先生的这句话让我格外印象深刻,他的意思是“UNIQLO与其说是服饰公司,不如说是类似东急手创馆这种贩卖螺丝和钉子等的零件公司”,换句话说,“怎么组合都是消费者的自由”。UNIQLO这种想法的品牌很罕见,我觉得它的主张非常酷——并非强迫消费者接受其氛围,而是淡然地制作零件,有一种跟其它品牌截然不同的独特性。我一边聆听柳井先生的谈话,一边寻觅远景。最后导出“具有美学意识的超合理性。”的远景。

2)标志设计加入日本品牌的气概

“衣服是服装的零件。”当然也是基于独特美学意识所呈现出来的合理性。加上“超”字,是为了增加魄力的修辞技巧。不单是合理,同时表达出“致力琢磨基于美学意识之本质”这股强烈意志。

5.深入无意识:FAST RETAILING的企业识别

1)如何导出脑海里的远景

集团化才刚起步,整个集团未来的走向如何,外界仍不得而知。远景正处于实体化的过程,只存在于客户内心,掺杂了许多梦想和希望,尚未排序,是一个未经整理的状态。

2)提出假说,探索客户的思绪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还是进行问诊。

3)以大红标志表现“革新”观点

标志设计成三条线构成的图案,代表FAST RETAILING的前缀“F”,是直角三角形,而不是四边形,就是旗帜,有种持续向前冲的速度感。

红色代表革新,“向右爬升”则是从三角形底边朝右上角升起的形状,让人联想到持续成长的能量。尖锐是三角形的锐角所给人的印象,也是柳井先生的“人不能变得太圆滑”的信念相通。

6.设计全新的T恤选购法:UT

1)从T恤的媒体性所产生的商业模式

我目前仍然持续与UNIQLO合作,最新的项目则拓展至另一个全新领域——商业模式的设计。

2)世界第一T恤品牌的系统设计

设计一套选购法:产品再好,碍于目前的购买流程有太多不合理,无法好好传达出它的魅力所在。柳井先生“想要做类似手表品牌Swatch那种店”——盒装化的商品总是在旋转,销售遍及全球各地,因为模块简单,店铺规模亦能自由变化。

3)利用保特瓶将问题点扭转为附加价值

除了方便分类和容易处理等功能性之外,包装本身也必须具备吸引力,拥有促成购买动机的附加价值。首先,可以想到的包装形态是盒装。以素材来说,则有纸张、木头、金属、塑料等。依照盒子的形状,例如薄型或管状,印象也会随之改变。其实我思考的是,是要做成可以看见图案的唱片封面?还是有图案的透明塑料盒?可以想到的形状和素材非常多,令我感到很兴奋。可是,诸如重量、店面管理、成本等等,每一种都有其各自不同的问题。

由于归纳不出好办法,我便试着从其它观点检视眼前陈列的材料,不限于衣物,我试着寻找某种规格单一、种类多样,又能让消费者以低价轻易购得的东西,例如CD、DVD、啤酒、饮料等等,我依序思索,忽然间灵光一闪。

“在便利店买保特瓶饮料的行为最为接近!”饮料可分为咖啡、茶品、果汁、水、运动饮料等,所有类别都有保特瓶这个单一规格包装,而且能够应付便利商店、超市,乃至自动贩卖机的任何卖场。就技术层面而言,只要制作一个模子,就能大量生产,加上只须换贴不同类别的标签,成本也不高。既轻巧,又坚固,还可以回收,最重要的是好玩有魅力。保特瓶是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答案。

“用保特瓶贩卖T恤”

7.思绪整理的成果:全新医院形象

1)探究现金医疗环境的问题本质

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大阪新成立的千里复健医院

“医院的艺术指导要做些什么?”首先进行问诊,整理理事长(即院长)的思绪,将成立医院的理由置换成语言。理事长思想新颖,对医疗环境的现状感到不满,例如恶劣的照顾环境——一般医院基本上都是多人同房,但理事长明确表示该院“全部采用个人房体制”,又说“想大幅增加复健员工”。

2)概念是“复健休闲中心”

建筑内部采用休闲饭店风格,有热带鱼悠游其间的水槽,客厅有暖炉,芳香疗法和图书馆也很充实,家具全部是摩登且美丽的北欧制品,告别典型医院印象的日光灯、塑料地砖,采用柔和的间接照明,充满温馨感的木质地板,应该能让患者放松心情。

员工制服也全面翻新。设计了一款非白色的新颖服装。兼具“整齐”和“高雅”两种元素,采用麻料的轻巧外形。

第六章 整理术开启新灵感之门

1.最重要的关键是找出观点

空间整理:整理重点是设定优先排序

信息整理:要设定优先排序必须先导入观点

思考整理:要导入观点需先将思绪信息化

2.只要保持目的,技巧就能活起来

定期更新——防止东西增加

决定物品的固定位置,使用后立刻物归原位——保持作业环境清爽

决定“外框”,统一规格——简单明了第进行分类

信息整理术的重点:

退一步客观检视

首先舍弃自以为是

转换观点,从各种角度观察

思考整理术的重点:

将自己和对方的思绪置换成语言

建立假说,大胆向对方提问

思考时要对于别人的事情视如己出

3.答案一定就在眼前

“写不出好企划书”“想不出好点子”“很难做出成效卓然的简报”,遇到这种情况时,不是一心企求没有的东西,而是应该试着重新排列目前手边的资料。并非从零创造成果,而是站在稳固的立场重新组合眼前的事物,如此一来,工作的精确度将有天壤之别。

我再重申一次:解决问题的线索必然就在对象的内心。只需站在优异的观点整理对象,就能确定解决问题的走向,答案近在眼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