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学中级财务管理

巧学中级财务管理

听课前最好熟读教材,因为老师在讲课时不可能根据教材的条例来讲解。是根据老师自己整理的讲义来讲滴,所以请各位一定要注意哦! 再一个是公式,头懂的公式,怎么熟记,高招我没有!但是我全记住啦,在短期之内,而且有些过很久都不会遗忘!现在介绍下啦,其实很简单,看懂书,相应的理解加记忆,熟练通过练习,三步后想记不住都难!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

财务管理就是活动+关系+资金管理

财务活动就是筹资(借)+投资(给)+营运(用)+分配(给和用) 财务关系

企业与投资者(控制);企业与债权人(债务与债权);企业与债务人(债权与债务)

企业与政府(强制、税收关系);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资金结算);企业与职工(按劳分配)

财务管理环境:经济、法律、金融

金融环境

金融工具具有期限、流动、风险、收益四大特性

金融市场

期限:短期(货币)金融和长期(资本)金融

方式和次数:初级(发行)市场和次级(流通)市场

属性:基础性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

利率=纯利率+通货膨胀率+风险收益率(违约+流动+期限) 分类

变动关系:基准和套算

供求情况:固定和浮动

形成机制:市场和法定

财务管理目标

利润最大化(四无);资本利润率、每股利润最大化(一有三无);企业价值最大化(四有)

资金时间价值、保值增值、克服短期行为、利于社会资源配置 财务管理目标协调

所有者与经营者:解聘、接收、激励

所有者与债权人:限制、收回和停止借款

财务管理的环节核心是财务决策

第二章 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分析

资金时间价值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下的社会下平均资金利润率 复利终值和现值

复利终值=现值*复利终值系数

复利现值=终值*复利现值系数

年金就是等额+定期+系列

年金和复利的关系,年金是复利和

年金的形式:普通(期未)、即付(期初)、递延(有间隔期)、永续(无终值)

普通年金终值=年金*年金终值系数

偿债基金年金=终值/年金终值系数

普通年金现值=年金*年金现值系数

资本回收额=年金现值/年金现值系数

即付年金终值=年金*普通年金终值系数*(1+i)

即付年金现值=年金*即付年金现价值系数(期数减1,系数加1) 递延年金是普通年金的特殊形式

三个公式不需要记,我是这样理解的!

想想和普通和即付的区别,现值是期数减1,所以咱们根据题目提示可以得出第5年开始,10年后,其实就是15-1=14年,好了,这是第一步(年金部分),接着就要算前五年的间隔期(4个)。经过我的讲解你明白啦,如果不明白,那你就把普通和即付年金之间的关系搞明白吧!最准确的理解:如为年初 往期减两年,如为年未,往期减一年!

折现率

内插法的运用

利率差之比=系数差之比;年限差之比=系数差之比 名义利率(多次);实际利率(一次)

风险分析

风险分类:

后果:纯粹和投机;发生原因:自然、经济、社会; 分散:可分和不可分;起源和影响:基本和特定 风险衡量

期望值(E)标准离差(﹠)标准离差率(V) 风险收益率=风险价值系数*标准离差率

投资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价值系数*标准离差率 风险对策规避、减少、转移、接受风险。

1.普通年金终值示意图(n=5)

A A A A A(已知)

0--1--2--3--4--5

F(未知)

2.年偿债基金示意图(n=5)

A A A A A(未知)

0--1--2--3--4--5

F(已知)

3.普通年金现值示意图(n=5)

A A A A A(已知) 0--1--2--3--4--5 P(未知)

4.年资本回收额示意图(n=5)

A A A A A(未知) 0--1--2--3--4--5 P(已知)

5.即付年金终值示意图(n=5)

A A A A A(已知) 0--1--2--3--4--5

F(未知)

6.即付年金现值示意图(n=5)

A A A A A(已知)

0--1--2--3--4--5

P(未知)

7.递延年金终值示意图(m=2,n=3)

A A A (已知)

0--1--2--3--4--5

F(未知)

8.递延年金现值示意图(m=2,n=3)

A A A (已知)

0--1--2--3--4--5

P(未知)

第三章 企业筹资方式

筹资动机:设立(初始)、扩张(追加)、调整(模式)、混合(前三样都有)

筹资分类

来源渠道:权益和负债;金融机构:直接和间接;期限:短期和长期 取得方式:内源和外源;结果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表外和表内;

筹资渠道:企业(其他、自留)、国家财政、金融机构(银行、其他)、个人

筹资原则:适当及时合理经济

企业资金需要量预测

比率预测法(资金与销售额之间的比率)

对外筹资需要量分三个部分,增加的资产,增加的负债,增加的留存收益(三增)

对外筹资需要量=增加的资产-增加的负债-增加的留存收益 增加的留存收益=预计销售净利率*(1-股利利率)

收益率=1-股利支付率

资金习性预测法

高低点法=(最高-最低)占有量/(最高-最低)收入 回归直线法

权益资金的筹集

直接普通股优先股

直接的优点:增强信誉、加快生产、降低风险

直接的缺点:成本高;分散控制

普通股的权利:管理、盈余、出让、优先认股

优点:无利息负担、无到期日、风险小、增加信誉、限制少 缺点:成本高、分散控制

优先股

动机:防股权分散、调剂现金余缺、改善结构、维持举债

对股东有利:累积、可转换、参与

对股份公司有利:可赎回

优先股股东的权力:分配股利、分配剩余、部分管理

优点:无到期日、增强信誉

缺点:成本高、限制少、负担重

发行认股权证

认股权证的价值=普通股(市场价-认购价或执行价)*认股权证换股比率

理论价值四大因素:换股比率、普通股市价、执行价、剩余有效期 负债资金的筹集

金融机构(银行、发行债券)、(其他企业)融资租赁、商业信用、 杠杆收购(收购抵押-向银行借款)

与银行有关的信用条件

周转信贷协定(未用的限额*承诺费率)

补偿性余额贷款实际利率=名义利率/(1-补偿性余额比率)*100% 借款利息的支付方式

贴现法(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名义利率/1-名义利率 优点:快低有弹性

缺点:风险大、限制多、数额有限

发行公司债券

发行浮动利率债券的目的为了对付通货膨胀

债券发行价格

复利式:=票面金额*复利现值+票面金额*利息*普通年金现值 单利式:=票面金额*(1+N年利息)*复利现值

优点:低保证控制发挥杠杆作用

缺点:风险高、限制多、筹资有限

可转换债券

转换价格=面值/比率;转换比率=普通股数/可转债券数 优点:灵活稳定利率低

缺点:风险大,量少

融资租赁

租金的构成:设备价款、融资成本(利息)、租赁手续费 后付租金(普通年金);先付(即付年金)

优点:快少小轻

缺点:成本高

利用商业信用

现金折扣成本的计算

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现金折扣百分比/(1-现金折扣百分比)*360/天数*100%

优点:便利低少

缺点:成本高

杠杆收购筹资就是收购-抵押-向外借款

第四章 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

资金成本就是借(筹集费用)和用(用资费用)发生的代价 资金成本=每年的用资费用/(筹资总额-筹资费用)

资金成本在企业筹资决策中的作用:影响选择参考最优

最优资金结构时考虑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成本风险)

个别资金成本

债券(银行借款)成本=利息*(1-所得税率)/筹资总额*(1-筹资费率)

优先股成本=优先股年股利/总额*(1-筹资费率)

普通股成本=年固定股利/普通股金额*(1-筹资费率) 有增长率时=第1年预期股利/普通股金额*(1-筹资费率)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普通股成本=无风险利率+贝他*(市场投资组合期望收益率-无风险利率)

无风险利率加风险溢价法:普通股成本=无风险利率+风险溢价 普通股成本最高

留存收益成本(不用考虑筹资费用)

留存收益成本=年固定股利/普通股金额*100%

有增长率时=第1年预期股利/普通股金额*100%+股利年增长率 资金的边际成本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其权数为市场价值权数。 杠杆原理

固定成本:约束性和酌量性

约束性(长期)厂房机器设备的折旧、长期租赁费

酌量性(日常)广告费、研究开发费、职工培训费

边际贡献(M)=(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

息税前利润(EBIT)=边际贡献(M)-固定成本(a)

经营杠杆产生的原因是有固定成本的存在

经营杠杆系数=EBIT/x=m(基期边际贡献)/EBIT

财务杠杆产生的原因是有财务风险的存在

财务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EBIT

财务杠杆系数=EBIT/(EBIT-I(利息)-优先股股利/(1-所得税率)) 复合杠杆产生的原因是有固定成本和财务风险(二者合一)

复合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x=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

影响资金结构的因素:多固定多流动多举债研究开发负债少 资金结构理论(7大理论)

净收益理论:负债比率达到100%价值最大

净营业收益理论:不受结构影响

传统折衷理论:最低达到最优

MM理论:无所得税无最优,有所得税,负债多价值大

平衡理论:负债大价值大结构优

代理理论:债权代理成本平衡

等级筹资理论:好内部筹,如需外筹用好负债

最佳资金结构的确定是加权平均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 每股利润无差别点

(EBIT-原利息)(1-T)-原优先股额/现普通股额=(EBIT-现利息)(1-T)-现优先股/原普通股额

资金结构的调整

存量调:债转股、股转债、增发新股、调负债结构、调权益结构 增量调:增加总资产

减量调:减少总资产

第五章 投资概述

投资(收益)就是经济主体+标的物

投资特点:目的时间收益风险(大钱需要大风险)

投资的动机

层次高低:行为经济战略

功能:获利扩张分散控制(没钱时想赚钱,赚钱后想赚更多的钱) 投机与投资的关系

相同:目的收益

不同:期限利益着眼点(投机注重眼前利益)风险(投机风险大)交易方式(投机买空卖空)

投机的作用

积极:导向平衡动力保护

消极:市场混乱泡沫经济不利于社会安定

投资的分类

介入程度:直接与间接;对象:实物与金融;

领域:生产性与非生产性;目标:盈利性与政策性

方向:对内与对外;内容:固无开流房有价证券期货期权信托保险 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是投资报酬(就是利得)

期望投资收益、实际投资收益、无风险收益、必要投资收益四类型 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

投资组合风险收益率的计算

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是先平均*相应个体期望收益率

两项资产构成的投资组合的风险

协方差(相关系数):正值:呈同方向变动;负值:反方向变动;绝对值越大,关系越密切。反之关系越疏远(协方差)

投资组合的总风险:非系统(可分散是特有风险,企业自身)与系统(不可分散是市场风险,外部收益)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贝他系数=某种资产的风险报酬率(单个)/市场组合的风险报酬率(组合)

贝他系数是1,风险和市场风险一致;贝他系数大于1,风险大于市场风险;贝他系数小于1,风险小于市场风险

投资组合的贝他系数是先平均*相应个体贝他系数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单项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贝他系数*(风险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组合必要收益率=贝他系数*(风险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投资组合的贝他系数=组合必要收益率/(风险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第六章 项目投资

项目计算期的构成

完整的项目计算期包括建设期与生产经营期

建设起点(n=0)的理解

投资建设的开始日-建设期的第一年初-项目计算期的第一年初-第0年

投产日(n=s)是建设期的最后一年未,生产经营的第一年-第s年 经营点(n)项目最终清理结束-项目计算期最后一年未-第n年 二个时期

建设期(s>0)从建设点到投产日的时间间隔

生产经营期(p)从投产日到终结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包括试产期和投产期

建设期以投资为主,生产经营期以收益为主

原始总投资(初始投资):建设投资与流动投资

建设投资:固+无+开办

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期资本化借款利息

本年流动资金增加额=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截止上年的流动资金投资额

经营期流动资金需用数=该年流动资产需用数-该年流动负债需用数

投资总额=原始总投资+建设期资本化利息

项目投资资金的投入方式

分次投入不等于分年投入,是年初与年末都发生

单纯固定资产项目,如果建设期即使等于0,原始总投资是一次投入(且为年初预付),如果分次投入,建设期一定>1-至少等于2 对于完整工业投资项目,建设期即使等于0,原始总投资也可能分次投入

现金流量的构成:初始营业终结

确定现金流量的假设

全投资假设(借入不作为流入,归还本金不作为流出)

现金流入量:增加的营业收入与回收固定资产余值

现金流出量: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经营成本与增加的各项税款 估算现金流量应注意的问题

考虑增量、利用数据、无沉没成本、注重机会成本、对部分的影响 建设期某年的净现金流量=-该年发生的固定资产投资额

经营期某年净现金流量=该年使用该固定资产新增的(净利润+折旧+利息+净残值)

更新改造投资项目净现金流量

建设期某年净现金流量=-(该年发生的固定资产投资-旧固定资产变价收入)

经营期的现金流量不等于经营现金流量(除回收额为0的情况) 更新建设项目差量净现金流量计算的关键是旧设备净损失抵税额列在哪个时点上

没有建设期,第一年未;有建设期在期未

更新改造项目,旧设备报废净收益增税额(用“-”表示) 确定差量净现金流量需要注意的问题

旧设备的初始投资应以其变价确定

计算期应以尚可使用年限为标准

旧设备的变现损失具有抵税作用,变现收益需要纳税

计算差量折旧时,其中旧设备的年折旧不是按其原账面价值确定,而是按更新改造当时旧设备的变价收入扣除假定,继续使用若干年后的预计净残值除以预计可以使用年限计算出

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及其类型

评价指标的分类

考虑时间价值:静态与动态;不考虑时间价值(非折现指标):静态回收期与投资利润率

性质:正与反(静态投资回收期)

数量特征:绝对与相对

重要性:主要(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次要(静态投资回收期)辅助(投资利润率)

静态投资回收期=原始总投资/投产后前若干年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

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

=累计净流量第1次为正值的年份-1+该年初尚未回收的投资/该年净现金流量

投资利润率=年利润或年均利润/投资总额

净现值指标可以通过一般、特殊和插入函数法

经营期

净现金流量相等:s=0,求普通年金现值;s>0,求递延年金现值 净现金流量不相等:求每年复利现值之和

原始投资

一次投入:原始投资

分次投入:分期折旧求和值=经营期净现金流量总现值-原始投资总现值

净现值率=项目的净现值/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

获利指数=投产后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

获利指数=1+净现值率

内部收益率法要用内插法

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运用

独立方案财务可行性评价及投资决策

主要指标起主导作用;动态指标和主要指标评价结论一样 多个互斥方案的比较方案

净现值法:原始投资相同计算期相等多方案比较决策

净现值率法:原始投资相同的多个互斥方案的比较决策

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内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基准折现率(设定折现率)原始投资额大的方案优;反之,投资少的方案优。 年等额净回收额法=净现值*回收系数

计算统一法:方案重复法、最短计算期法

多方案组合排队投资决策

资金总量不受限制时,净现值大小排队-资金总量受限制时,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大小排队-选出净现值之和最大最优组合

第七章 证券投资

证券的含义和种类

分类

性质:凭证与有价;发行主体:政府与金融;体现的权益:所有权与债权;

收益的决定因素:原生与衍生;收益稳定状况:固定与变动;到期日:短期与长期

募集:公募与私募

效率市场假说(4种):是证券市价与相关信息反映的程度的假定。 效率市场假说存在两个市场:有效与无效

有效:强式(价格=价值)、次强式(部分程度受到损害)、弱式(全部损害)

有效市场建立的4个条件:信息公开、公开-接收、信息判断、实施

决策

证券投资的含义与目的

特点:流动强、价值不稳、交易成本低

证券投资的对象与种类

种类:债券、股票、基金、期货、期权、证券组合

证券投资的风险与收益

证券投资风险:系统(利息率再投资购买力就是市场风险)与非系统(违约流动破产就是来自企业)

证券投资收益

息票收益率=支付的年利息(股利)总额/证券面值(主要形式:债券、优先股)

本期收益率=支付的年利息(股利)总额/证券市价(主要形式:债券、普通、优先股)

到期收益率(短期与长期)

短期到期收益率=

[证券年利息(股利)+(证券卖出价-证券买入价)]/到期年限*证券买入价

短期持有收益率=

[证券年利息(股利)+(证券卖出价-证券买入价)]/持有年限*证券买入价

债券投资

债券投资的种类和目的

种类:短与长

目的:短为了合理利用暂时闲置资金;长为了获得稳定收益 债券收益率

决定债券收益率的因素:票面利率;期限;面值;持有时间;购买价格;出售价格

计算

票面(直接)收益率=债券年利息/债券面值(债券买入价) 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持有期(贴现债券)收益率

=〔(债券卖出价-债券买入价)〕/持有年限*债券买入价*100% 债券到期收益率年限以剩余到期年限来定

债券的估价

一般按复利方式计算

债券价值=利息现值+面值现值

一次还本付息且不计于复利的债券估价

债券价值=(面值+N年利息)*面值现值(即到期值)

零票面利率债券的估价(无票面利率)

债券价值=面值现值

债券投资的优点:安全性高、稳定性强、流动性好

债券投资的缺点:风险大、无经营管理权

股票投资

种类:普通与优先

目的:控股与获利

股票的收益由股息和资本利

股票的估价

长期持有、股利不变的股票估价

股票内在价值=年固定股利/资金收益率

长期持有、股利固定增长的股票估价

股票内在价值=第一年的预期股利*(1+增长率)/资金收益率-增长率

股票投资的优点:高收益、低风险、有一定经营权

股票投资的缺点:求偿居后、价格不稳、股利收入不稳

基金投资

种类:

组织形式:契约型与公司型

二者不同:资金性质、投资者地位、运营依据

变现方式:封闭式与开放式

封闭式价格由供求关系和基金业绩决定;开放式价格以基金单位净值为基础

标的不同:股票、债券、货币(属低风险的安全基金)、期货、期权、认股权证、专门

投资基金的估价与收益率

债券、股票是未来企业的现金流量;基金是目前给投资者带来的价值的净资产

基金单位净值=基金资产价值总额(市场价值)/基金单位总份额

基金净资产价值总额=基金资产总额-基金负债总额

基金的优点:专家理财优势、资金规模优势

基金的缺点:无法获得很高的收益、承担较大风险

第八章 营运资金

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又称营运资本)

特点

流动资产:回收期短、流动性强、并存波动

流动负债:速度快、弹性高、成本低、风险大

现金的持有动机:交易预防投机

交易:企业为满足交易动机所持有的现金余额主要取决于企业销售水平

预防:承担风险程度、临时举债能力强弱、对现金流量预测的可靠程度

投机:其持有量的大小取决于企业在金融市场的投资机会及企业对待风险的态度有关

现金的成本

持有成本、转换成本、短缺成本

机会成本=持有量/2*利率

转换成本(交易费用)=需要量/持有量*每次交易费用

最佳现金持有量

成本分析模式

持有一定量的现金而产生的机会成本及短缺成本而不予以考虑管理费用和转换成本。

决策依据:机会成本+短缺成本两者最低

相关成本=机会成本+短缺成本

存货模式只对机会成本和固定性转换成本予以考虑

现金管理相关成本=持有机会成本+固定性转换成本

最佳现金持有量=(2*需要量*每次转换成本/利率)1/2 总成本=(2*需要量*每次转换成本*利率)1/2

现金日常管理

分散收帐收益净额=(分散收帐前应收账款投资额-分散收账后应收账款投资额)*企业综合资金成本率-因增设收账中心每年增加费用额

延期支付账款的方法

合理利用“浮游量”、推迟支付应付款、采用汇票付款、改进工资支付方式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资金成本 =年赊销额/360*平均收账天数*变动成本率*资金成本率 信用政策:信用品质、偿付能力、资本、抵押品、经济状况 信用成本前收益=销售收入净额-变动成本

信用成本后收益=信用成本前收益-信用成本

应收帐款机会成本=(年赊销额/360)*平均收帐天数*变动成本率*资金成本率

应收帐款收现保证率=(当期必要现金支付总额-当期其他稳定可靠的现金收入总额)/当期应收帐款总计金额

存货的功能与成本:进货储存缺货

进货成本

进货费用=存货全年计划进货总量/每次进货批量*每次进货费用 购置成本=需要量*单价

经济进货批量基本模式

存货相关总成本=相关进货费用+相关存储成本

相关进货费用=相关储存成本,存货相关总成本最低,就是经济进货批量。

实行数量折扣的经济批量模式

存货相关总成本=存货进价+相关进货费用+相关存储成本 允许缺货时的经济批量进货模式

相关费用+相关存储成本+缺货成本最低是决策依据

存货日常管理

毛利=销售额-进价成本

每日变动储存费=购进(批量*单价)*日变动储存费率=购进批量*单价*(日利率+日保管费)=购进批量*单价*日利率+日保管费 存货ABC分类的标准

金额比重A:B:C=0.7:02:0.1;品种数量比A:B:C=0.1:0.2:0.7

第九章 利润分配

确定利润分配政策时应考虑的因素:法律股东公司其他

股利理论:股利重要论、股利无关论、股利分配的税收效应论 股利重要论

在手之鸟理论:股利多,市场价大

股利分配信号传递理论:预期盈利高的公司愿意采用

股利分配的代理理论:股利支付政策+部融资成本最小为最优 股利无关论:股票价格与股利政策无关

股利分配的税收效应理论:股利与股价和税赋有关,企业应采用低股利政策。

股利政策

剩余股利政策(无关理论)

股利=净利润-投资所需自有资金=净利润-投资所需资金*目标资金结构中自有资金比例

优点:充分利用留存收益,综合资金成本最低

固定股利政策(重要理论)

股利=股票股数*固定的每股股利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重要理论)

股利=净利润*某一固定比率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重要理论)

股利=固定且数额较低的股利+额外股利

适用净利润和现金流量不够稳定的企业

股票支付率=1-留存收益率=现金股利/净利润=每股利润率/每股收益率

股票分割与股票回购

面额较高的股票:)成面额较低的股票

股票回购的动机

提高财务杠杆比例,改善企业资本结构;满足兼并与收购的需要;分配企业超额现金;满足认股权的行使

影响股票回购的因素

税收投资者回购的反应信用等级的影响

第十章 财务预算

预算编制的方法

固定预算:业务量稳定的企业和非营利组织

财务预算的编制

现金预算是以日常业务预算和特种决策预算为基础所编制的反映现金收支情况的预算。

第十一章 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的种类

内容:一般与应用;功能:预防侦查纠正指导补偿;时序:事先事中事后;依据:预算制度;手段:绝对相对

财务控制的要素:控制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

财务控制的方式:

授权:一般(日常活动)特别(个别)

独立检查控制(三个条件)

责任中心就是承担一定经济责任,并享有一定权利和利益的企业内部(责任)单位

成本中心:技术和酌量,只对可控成本承担责任

成本费用=实际责任成本-预算责任成本

成本费用变动率=成本变动额/预算责任成本*100%

利润中心的考核指标

利润中心不计算共同成本或不可控成本

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总额=该利润中心销售收入总额-该利润中心可控成本总额

当利润中心计算共同成本或不可控成本

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总额=该利润中心销售收入总额-该利润中心变动成本总额

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总额=该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总额-该利润中心不可控固定成本

公司利润总额=各利润中心可控利润总额之和-公司不可分摊的各种管理、财务费用

投资中心和利润中心区别:权利考核办法组织形式

投资利润率=利润/投资额*100%

责任预算以责任中心为主体

责任报告揭示责任预算与实际执行差异的内部会计报告

业绩考核是以责任报告为依据

内部转移价格是指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进行内部结算和内部责任结转时所使用的计价标准。

内部转移价格的类型

市场价格;协商价格;双重价格

第十二章 财务分析

动态比率=分析期数值/固定基期数值

环比动态比率=分析期数值/前期数值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

长期资产适合率=(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 劳动效率=主营业务收入或净产值/平均职工人数

周转率(周转次数)=周转额/资产平均余额

周转期(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资产平均余额x计算期天数/周转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其中: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折扣与折让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年初数+应收账款年末数)/2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应收账款x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存货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

其中:

平均存货=(存货年初数+存货年末数)/2

存货周转天数=(平均存货x360)/主营业务成本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其中:

流动资产周转期(天数)=(平均流动资产周转总额x360)/主营业务收入总额

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主营业务利润率=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成本费用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x100%

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

社会积累率=上交国家财政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

上交的财政收入包括企业依法向财政交缴的各项税款。

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含奖金、津贴等工资性收入)、劳保退休统筹及其它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或已交的各项税款、附加及福利等。

销售(营业)增长率=本年销售(营业)增长额/上年销售(营业)收入总额x100%

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x100% 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

固定资产成新率=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平均固定资产原值x100% 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年末利润总额/三年前年末利润总额)^1/3 - 1]x100%

权益乘数=平均资产总额/平均所有者权益总额

=1/(1-资产负责率)

=1+产权比率

财务管理科目一些概念的理解

1、必要报酬率、期望报酬率和实际报酬率

必要报酬率:是指准确反映期望未来现金流量风险的报酬。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为人们愿意进行投资(购买资产)所必须赚得的最低报酬率。估计这一报酬率和一个重要方法是建立在机会成本的概念上:必要报酬率是同等风险的其他备选方案的报酬率。如同等风险的金融证券。

期望报酬率:是指你若投资,估计所能赚得的报酬率。换言之,期望是使净现值为零的报酬率。当净现值为零时,预计投资能赚得与其风险水平相应的报酬率。困此,当净现值为零时,期望报酬率等到于必要报酬率。

实际报酬率:是在特定时期实际赚得的报酬率。理解这是实际结果,是投资决策之真实所得很重要。你不能让时光倒流,去改变实际报酬率。你只能据此作出新的决策。

由于在完善资本市场中,所有投资的净现值都为零,所有价格都为公平市价。在这种情况下,人人都期望赚得与其所承担风险相应的报酬率。因而期望报酬率与必要报酬率总是相等。但由于有风险,投资结果很少与期望值相同。事实上,认识风险的方法之一就是考虑投资结果与期值如何不同。两者的差异越大,风险越大,反之亦然。

标准差就是方差的平方根。

协方差衡量两个随机变量如何共同变化,即它们之间的互动性。协方差可为正值、负值或零。正的协方差表明,当一个随机变量出现大于

平均值的值时,另一个随机变量的值也会大于均值。负的协方差正相反,一个出现大于均值的值,与之相反,另一个则会出现小于均值的值。协方差为零,表明把两者的结果简单配对并不能揭示出什么固定模式。

两个变量:X、Y,其:

协方差=∑(变量X-期望值)(变量Y-期望值)*相应概率

两变量XY的相关系数为:

相关系数=协方差/(X的标准差*Y的标准差)

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是投资组合报酬率的标准差。

若两种证券:X,其概率为p1,证券Y,其概率为p2,相关系数为C

可将X*p1设为A,将Y*p2设为B

其方差=A*A+2ABC+B*B

其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若三种证券给合::

证券A的标准差*投资比例为a

证券B的标准差*投资比例为b

证券C的标准差*投资比例为c

设证券AB的相关系数为K1

设证券AC的相关系数为K2

设证券BC的相关系数为K3

组合方差=a*a+b*b+c*c+2abk1+2ack2+2bck3

标准差为方差的平方根

如果是四个证券组合的标准差,则利用:

(a+b+c+d)*(a+b+c+d)数学公式,方差既为:

=a*a+b*b+c*c+d*d+2ab+2ac+2ad+2bc+2bd+2cd

只是在2ab、2ac、2ad、2bc、2bd、2cd后面乘上相关系数。

方法二:

利用与市场组合中的相关性计算:(P134)

B=COV(Kj,Km)/σm2

=协方差/市场组合方差

B=rjm*σj*σm/σm

=相关系数*该证券的标准差/市场组合标准差

方法三:

用类比法进行调整(P166)

知道一家公司的B资产或B权益调整为本公司的B资产或B权益

B权益=B资产*(1+负债/权益)

B资产=B权益/(1+负债/权益)

6、可持续增长率的理解(个人观点)

可以概括为一个概念、两个公式、五个假设、五个等于、基期事项、四点变化。

一个概念:

可持续增长率是指不增发新股并保持目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条件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

经营效率:指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净利率

财务政策:指资产负债率和留存收益率

两个公式:

公式一:

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增加额/基期销售额

=(净利润/期初股东权益)*留存收益率

=(净利润*留存收益率)/期初股东权益

=期初权益资本净利率*本期收益留存率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期初权益期末总资产乘数*收益留存率

除期初权益期末总资产乘数中的期初权益外,余皆是期末数

公式二:

可持续增长率=权益净利率*留存收益率/(1-权益净利率*留存收益率)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期末权益乘数*留存收益率/(1-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期末权益乘数*留存收益率)

五个假设:

(1)公司目前的资本结构是一个目标结构,并且打算继续维持下去;

(2)公司目前的股利支付率一个目标支付率,并且打算继续维持下去;

(3)不愿意或者不打算发售新股,增加债务是其唯一的外部筹资来源;

(4)公司的销售净利率将维持当前水平,并且可以涵盖负债的利息;

(5)公司的资产周转率将维持当前的水平。

在五个假设条件成立时,销售的实际增长率等于可持续增长率。

五个等于:

在可持续增长率条件下,五个假设成立,则有五个等于:

销售增长率=资产增长率=负债增长率=所有者权益增长率=股利增长率(或留存收益增长率)

(见教材P78页图3-2)

基期事项:

可持续增长率,是基于基期的水平,预测下年度的销售增长率,所以,无论是采用哪个公式,公式中的有关数据均指基期数。即站在基期的角度预测报告期的销售增长率。

四点变化:

第一、在保持基期经营效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和资产负债率不变,并且不从外部进行股权融资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公式二在已知可持续增长率的情况下,计算股利支付率即留存收益率。

第二、在保持基期的总资产周转率和财务政策(资产负债率、留存收益率)不变,并且不从外部进行股权融资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公式二在已知可持续增长率的情况下,计算销售净利率。

第三、外部筹集债务资金,即资产负债率发生变化,根据公式二计算出的权益乘数(进而可计算出资产负债率)仅为新增销售额部分的资产负债率而非全部资产的资产负债率,因此,还要根据:

资产负债率=(负债+新增负债)/(资产+新增资产)

将其换算为全部资产的资产负债率。

第四、外部筹集股权资金,不符合可持续增长率第(3)个假设条件,即不能用可持续增长率的公式计算。只能根据:

外部融资需求=资产增加-负债增加-留存收益增加

计算外部股权融资额

7、现金营运指数中营运资本净变动:

资产类:

存货、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经营性应收

上述项目与现金反方向增减,即上述项目增加,现金减少,上述项目减少,现金增加。

因为现金也是资产类科目,同类科目有增必有减。

负债类:

经营性应付项目、递延税款贷项、预提费用、增值税

上述项目与现金同方向增减,即上述项目增加现金增加,上述项目减少现金减少。

因为现金是资产类科目,不同类科目同增同减。

根据资产类和负债类各项计算出现金的具体增减情况。如果现金增加,则营运资本减少,如果现金减少则营运资本增加。

如: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80万元,存货减少165万元,经营性应付项目减少20万元,计算营运资本变动。

经营性应收项目与存货同属资产类科目,他们减少则现金增加,经营性应付项目属负债类科目,负债减少,现金也减少

营运资本变动=80+165-20=225万元(现金增加225万元)即营运资本减少225万元。

在计算经营现金净流量时要将减少的营运资本加回,

即: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毛流量+225

其实,简单记忆就是现金增加了就加上,现金减少了就减去。

8、债券定价的基本原则:

必要报酬率等于债券利率时,债券价值就是其面值。如果必要报酬率高于债券利率,债券价值就低于面值,如果必要报酬率低于债券利率,债券的价值就高于面值。对于所有类型的债券估价,都必须遵循这一原理。

9、债券价值与到期时间:

债券价值不仅受必要报酬率的影响,而且受债券到期时间的影响。债券的到期时间,是指当前日到债券到期日之间的时间间隔,随着时间的延续,债券到期时间逐渐缩短,至到期日时该间隔为零。

假设债券每年支付一次利息:P108

在必要报酬率一直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管它高于或低于票面利率,

债券价值随到期时间的缩短逐渐向债券面值*近,至到期日债券价值等于债券面值。

A、当必要报酬率高于票面利率时(债券价值低于面值——折价),随着时间向到期日*近。债券价值逐渐提高,最终等于债券面值。

B、当必要报酬率等于票面利率时(债券价值等于面值),债券价值一直等于票面利率。

C、当必要报酬率低于票面利率时(债券价值高于面值——溢价),随着时间向到期日*近。债券价值逐渐下降,最终等于债券面值。

D、在必要报酬率等于票面利率时,到期时间的缩短对债券价值没有影响。

E、当必要报酬率一直保持至到期日不变时,随着到期时间的缩短,债券价值逐渐接近其票面价值。

F、如果必要报酬率在债券发行后发生变动,债券价值也会因此而变动。随着到期时间的缩短,必要报酬率变动对债券价值的影响越来越小。也就是说,债券价值对必要报酬率特定变化的反映越来越不灵敏。

10、债券价值与利息支付频率

不同的利息支付频率会对债券价值产生影响。

债券付息期越短价值越低的现象,仅出现在折价出售的状态,如果债券溢价出售,则情况正好相反。

11、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到期收益率是指以特定价格购买并持有至到期日所能获得的收益率。它是使未来现金流量等于债券购入价格的折现率。

平价发行的每年付一次息的债券,其到期收益率等于票面利率。

如果买价和面值不同,则到期收益率和票面利率不同。

如果该债券不是定期付息,而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或用其他方式付息,那么即使平价发行,到期收益率也可能与票面利率不同。

到期收益率是针对长期债券投资而言的,短期债券投资由于其期限短,所以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在此前提下,短期债券投资的收益率是指持有收益(即利息)的变现收益(即差价或称为资本利得)与投资成本的比值。即,短期债券投资的收益率是债券利息收益率与资本利得收益率之和

12、相关性对风险的影响

证券报酬率的相关系数越小,机会集曲线就越弯曲。风险分散效应也就越强。证券报酬率之间的相关性越高,风险分散化效应就越弱。完全正相关的投资组合,不具有风险分散化效应,其机会集曲线是一条直线。

在两个股票的投资比例相同的前提条件下,如果两种证券完全负相关,投资组合的风险被全部抵消掉;当两种股票完全正相关时,组合的风险既不减少也不扩大。

不同股票的投资组合可以降低风险,但是不能完全消除风险。,一般而言,股票种类越多风险越小。如果投资组合包括所有股票,则该组合只承担市场风险,而不承担公司特有风险。

只要两种证券的相关系数小于1,证券组合报酬率的标准差就小于各证券报酬率标准差的加权平均数。

当相关系数=1,两种股票A、B权重相同时,

投资组合标准差=(A的标准差+B的标准差)/2

当相关系数=-1,两种股票A、B权重相同时,

投资组合标准差=(A的标准差-B的标准差)/2

(其中A的标准差>B的标准差)

13、无风险资产与市场组合的特殊记忆:

无风险资产的标准差=0

无风险资产的贝他值=0

市场组合对于它自己的标准差=市场组合标准差,即:σj=σm

市场组合对于自己的相关系数=1

市场组合相对于它自己的贝他值=1

一种股票的贝他值=相关系数*该股票的标准差/市场组合标准差

14、分离定理:

市场组合均衡点M代表唯一最有效的风险组合,它是所有证券以各自的总市场价值为权数的加权平均组合,也即市场组合。

对于不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来说,只要能以无风险利率自由借贷。他们都会选择市场组合均衡点M。这就是所谓的分离定理。它也可以表述为最佳风险资产组合的确定独立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它取决于各种可能风险组合的期望报酬率和标准差。

个人的投资行为可分为两个阶段:先确定最佳风险资产组合。后考虑无风险资产和最佳风险资产组合的理想组合。只有第二阶段受投资人风险反感程度的影响。第一阶段也即确定最佳风险资产组合时不受投资者风险反感程度的影响。

分离定理在理财方面非常重要,它表明企业管理层在决策时不必考虑每位股东对风险的态度。证券有的价格信息完全可以用于确定投资者所要求的报酬率,该报酬率可指导管理层进行决策。

15、运用净现值进行项目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项目的最短使用寿命,即项目的净现值为零时的使用寿命。

(2)年限越长,未来的现金流入量越大,即年限与净现值呈同向变化。

(3)折旧引起的现金流动:

如果不考虑所得税,折旧即不是流入也不是流出。

如果考虑所得税,则折旧可以抵减所得税,折旧抵减的所得税视为一种流入。

流入额=折旧*所得税率

此时的折旧是按税法规定的折旧,而不是会计折旧,同时也不考虑两者产生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4)残值引起的现金流动:

第一、将最终残值全部作为现金流入。

第二、将最终残值与税法残值作比较。如:最终残值>税法残值要补交所得税,其补交的所得税视为流出。即,

残值引起的现金流动净额=最终残值收入-(最终残值收入-税法残值)*所得税率

第三、将最终残值与税法残值作比较。如:最终残值<税法残值则可抵减所得税,其抵减的所得税视为流入。即,

残值引起的现金流动净额=最终残值收入+(税法残值-最终残值收入)*所得税率

(5)项目终结点折旧是否提足引起的现金流动:

如在项目预计使用期满时,折旧+预计残值=投资额。则对终结点现金流量不产生影响。

如在项目预计使用期满时,折旧+预计残值不等于投资额。则对终结点现金流量产生影响。

也即折旧未提足将产生清理损失,清理损失所抵减的所得税视为现金流入。

16、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注意事项:

(1)继续使用旧设备和购置更新设备是两个互斥的方案,而不是一个更换设备的特定方案。因此,继续使用旧设备时,旧设备的变现收

入必须视为现金流出。

(2)旧设备变现收入与账面折余价值比较:

若:旧设备变现收入>账面折余价值,其差额要补交所得税,补交的所得税抵减变现收入。即:旧设备的变现收入净额=变现收入-(旧设备变现收入-账面折余价值)*所得税率

若:旧设备变现收入<账面折余价值,其差额则抵减所得税,抵减的所得税增加变现收入。即:旧设备的变现收入净额=变现收入+(账面折余价值-旧设备变现收入)*所得税率

(3)折旧减税、残值减税的计算与净现值法同。

需注意的是:在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与净现值法决策时一样,考虑的只是税法规定的折旧对现金流量和影响。

17、固定资产更新总成本法和平均年成本法的选择:

(1)方案只有流出,而没有流入,且未来使用年限不同:只能采用固定资产的年平均成本进行决策。

(2)方案只有流出,而没有流入,且未来使用年限相同:

A、可以使用固定资产的总成本进行决策;

B、也可以使用差量分折法进行决策(即计算差量方案的净现值或内含报酬率进行决策)。

13、无风险资产与市场组合的特殊记忆:

无风险资产的标准差=0

无风险资产的贝他值=0

市场组合对于它自己的标准差=市场组合标准差,即:σj=σm

市场组合对于自己的相关系数=1

市场组合相对于它自己的贝他值=1

一种股票的贝他值=相关系数*该股票的标准差/市场组合标准差

14、分离定理:

市场组合均衡点M代表唯一最有效的风险组合,它是所有证券以各自的总市场价值为权数的加权平均组合,也即市场组合。

对于不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来说,只要能以无风险利率自由借贷。他们都会选择市场组合均衡点M。这就是所谓的分离定理。它也可以表述为最佳风险资产组合的确定独立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它取决于各种可能风险组合的期望报酬率和标准差。

个人的投资行为可分为两个阶段:先确定最佳风险资产组合。后考虑无风险资产和最佳风险资产组合的理想组合。只有第二阶段受投资人

风险反感程度的影响。第一阶段也即确定最佳风险资产组合时不受投资者风险反感程度的影响。

分离定理在理财方面非常重要,它表明企业管理层在决策时不必考虑每位股东对风险的态度。证券有的价格信息完全可以用于确定投资者所要求的报酬率,该报酬率可指导管理层进行决策。

15、运用净现值进行项目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项目的最短使用寿命,即项目的净现值为零时的使用寿命。

(2)年限越长,未来的现金流入量越大,即年限与净现值呈同向变化。

(3)折旧引起的现金流动:

如果不考虑所得税,折旧即不是流入也不是流出。

如果考虑所得税,则折旧可以抵减所得税,折旧抵减的所得税视为一

种流入。

流入额=折旧*所得税率

此时的折旧是按税法规定的折旧,而不是会计折旧,同时也不考虑两者产生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4)残值引起的现金流动:

第一、将最终残值全部作为现金流入。

第二、将最终残值与税法残值作比较。如:最终残值>税法残值要补交所得税,其补交的所得税视为流出。即,

残值引起的现金流动净额=最终残值收入-(最终残值收入-税法残值)*所得税率

第三、将最终残值与税法残值作比较。如:最终残值<税法残值则可抵减所得税,其抵减的所得税视为流入。即,

残值引起的现金流动净额=最终残值收入+(税法残值-最终残值收入)*所得税率

(5)项目终结点折旧是否提足引起的现金流动:

如在项目预计使用期满时,折旧+预计残值=投资额。则对终结点现金流量不产生影响。

如在项目预计使用期满时,折旧+预计残值不等于投资额。则对终结点现金流量产生影响。

也即折旧未提足将产生清理损失,清理损失所抵减的所得税视为现金流入。

16、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注意事项:

(1)继续使用旧设备和购置更新设备是两个互斥的方案,而不是一个更换设备的特定方案。因此,继续使用旧设备时,旧设备的变现收入必须视为现金流出。

(2)旧设备变现收入与账面折余价值比较:

若:旧设备变现收入>账面折余价值,其差额要补交所得税,补交的所得税抵减变现收入。即:旧设备的变现收入净额=变现收入-(旧设备变现收入-账面折余价值)*所得税率

若:旧设备变现收入<账面折余价值,其差额则抵减所得税,抵减的所得税增加变现收入。即:旧设备的变现收入净额=变现收入+(账面折余价值-旧设备变现收入)*所得税率

(3)折旧减税、残值减税的计算与净现值法同。

需注意的是:在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与净现值法决策时一样,考虑的只是税法规定的折旧对现金流量和影响。

17、固定资产更新总成本法和平均年成本法的选择:

(1)方案只有流出,而没有流入,且未来使用年限不同:只能采用固定资产的年平均成本进行决策。

(2)方案只有流出,而没有流入,且未来使用年限相同:

A、可以使用固定资产的总成本进行决策;

B、也可以使用差量分折法进行决策(即计算差量方案的净现值或内含报酬率进行决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