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读书心得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完整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见解和政治思想。《理想国》内容涵盖了柏拉图理想中的国家所应考虑的一切,是柏拉图在当时提出的一份治国方略,这是对柏拉图中期思想的总结。

在形式上,这位伟人运用他最擅长的对话体,以苏格拉底为世人称道的精神助产术,为我们层层剖析正义、政府、教育、伦理、知识论、形而上学等等的本质;在内容上,它主要涉及柏拉图的政治理念与治国理想,同时还涉及到理念论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学说。该书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可以说这个城邦是历史上“乌托邦”的开山鼻祖。

《理想国》苏格拉底讨论“什么是正义”,人们对“正义”提出了多种解释。克法洛斯认为正义就是讲真话、欠债还钱;玻勒马霍斯认为正义就是帮助朋友,损害敌人;色拉叙马霍斯认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对上述正义观念进行了反驳,系统陈述了自己的正义观。柏拉图的正义分为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但是,个人正义与国家正义都属于正义理念的影像,是对正义理念的摹写,而不是正义理念本身。

个人正义反应的是人类灵魂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人类灵魂由理性、激情、欲望三部分组成。理性是灵魂的最高原则;欲望则是人类产生恶的根源;激情虽然也被赋予动物,但是它可以通过理性

的引导,成为人的一部分。理性才是人类灵魂的本性,只有理性才能穿透虚幻的世界去追寻真实的世界,是人们发现那些能够产生真正快乐和真正幸福的对象。其中,理性的品质是智慧,激情的品质勇敢,而对欲望的要求则是节制。当理性在灵魂中处于主导地位,激情辅助理性控制欲望,欲望能够节制时,就实现了正义。

柏拉图的国家正义是建立在统治者、辅助者(武士)和被统治者三个等级的划分的基础之上的。统治者,即哲学王,相当于人类灵魂中的理性部分,辅助者则相当于激情部分,被统治者也就是欲望部分。三者之间的关系同灵魂之中的三部分的关系相同。统治者最重要的品质是智慧,最少因为外来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辅助者特殊的品质是勇敢,武士需要勇敢来保卫国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决定。相对于护卫者阶层而言,被统治者则既不智慧也不勇敢,这也是他们成为被统治者的原因,国家对他们最大的要求就是节制,这种节制就是服从统治者,安于自己的工作,不存非分之想。柏拉图的国家正义是一种政治权利的配置状态,是一种应得的状态,也即把各人应得的归于各人。大家各司其职,安分守己,形成“天下为公”的理想国家,老有所福,有国家的力量和完善的法律。每个人都只能做自己的事而不是去打扰他人。

柏拉图在书中提到“神在制造你们时,在那些适合做统治者身上放了金子,在助手们身上放上了银子,而在农夫与工人身上放上了铜和铁”。这更体现了柏拉图所设想的社会实质是封建贵族掌权的奴隶制社会。特权横行、等级森严、压迫沉重。人与人之间存在严重的不

平等。无可否认柏拉图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目光深远的智者。但终受其所处环境的影响,让他的思想具有了一定的局限性。

《理想国》中柏拉图十分重视教育,卢梭认为柏拉图是对教育认识最深刻的人。《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是直接为其所构建的理想国家服务的。柏拉图认为,统治者最需要抓好的大事只有一个,就是教育,即通过音乐和体育培养出优秀的公民。通过教育使非正义者变成正义者。培养公民的教育只是初等教育,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最高知识的、真正合格的城邦统治者,即集智慧与权力于一身的“哲人王”。《理想国》中很重视教育对象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柏拉图认为,我们首先要接受音乐和体育的教育,而且缺一不可,只有爱智和激情这两部分张弛得宜配合适当才能达到和谐。他也提出必须重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辩证法的学习。特别重视辩证法的学习。 《理想国》中也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柏拉图将人出生到死亡的每个阶段应学习的内容都做了规划。他认为,先用五年的时间学习辩证法和体操训练,然后用十五年的时间到“地洞”里接受考验,积累经验,到五十岁以上,那些通过了的优秀的人还要接受最后的考验,要求他们讲灵魂的目光转移向上方,注视照亮一切事物的光源,这时候他们会看见善的本身,用它作原型来管理国家和人民,剩下的岁月里他们用大部分时间来研究哲学,走上统治者的岗位。

柏拉图所提出的共产制度主要是对于君主、武士而言,不针对生产者而言,因为生产者有欲望。禁欲是使统治者和武士摆脱私产的影响。否则公权私用,容易产生权力变异。

《理想国》中对国家政体更迭的论述堪为全书经典。柏拉图以精确的语言阐释了政体的演变过程。从贵族政治向僭越政治一步一步演变过程讲述,带我们了解了政体间的不同。在苏格拉底的心目中,国家政制一共有五类,1.贵族政制(理想国)2.斯巴达和克里特政制(荣誉政治)3.寡头统治,少数人的统治,有很多的坏处4.民主政制,与寡头相对立。5.僭主政制。贵族政制的统治者由于内部素质的降低,导致爱好战争的人占据统治者地位,贵族政制就向荣誉政制转变。 爱好荣誉,在自制力越来越弱的城邦风气中,很容易就会接着转变为爱好财富,这样,这个城邦的政治体制就由荣誉政制进一步转向寡头政治了。寡头政制的特点或者说缺点就是城邦统治者的选举,有着一个财产最低准入机制。在这样的城邦中,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人们贪得无厌地追求最大可能的财富,就会使寡头政制进一步滑向民主政制(民主在柏拉图的思想体系中不是一个褒义词),到了最后,“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极端的自由,很快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极端的奴役。穷人中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产生了自己的领袖人物,这些领袖人物,慢慢发展成为僭主,走向独裁。寡头政制和民主政制的弊端是本书重点的部分,在末尾讨论了由民主制是如何产生出僭主政制的,以及僭主政制的本质:“僭主是杀父之徒,是老人的凶恶的照料者”。

此外,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学说,他认为每一类事物都有其共同的特性,这些共同的特性是事物的“共相”或“理念”,理念是完美的,是感性事物的本质和存在根据。理念是在感

性世界之上独立存在的。理念世界和感性世界是分离的。 柏拉图强调感觉和理性的区别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感觉只能认识外部世界及其影子,只有靠理性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认识理念。理性阶段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最高阶段,在此阶段,才能把握到最高的理念,获得真理性的认识。猜测和信仰不是知识,是意见。对理念的认识才是知识。柏拉图的著名的“洞穴”比喻,苏格拉底在这里用洞穴比喻可见世界,洞穴外的景象比喻可知世界。二者一切的来源则是“光”——“善的理念”。一旦到达可知世界,把握善的理念,那么,当他再回到可见世界,他就能够洞明世事,更能够将事务处理得得心应手。这个人获得了关于理念的知识后,感到有责任教导那些还在洞穴中的人们。所以只有解开人灵魂上的束缚,让他们到达更高境界,他们才能更好地为城邦服务。那些勇于负责的哲学家能够成为城邦的统治者,而且必须成为城邦的统治者——因为城邦对他们寄予重托,给了他们最好的教育。讲述了柏拉图由此指出,在一个正义的国家里,哲学家应该成为国王,凭借责任治理好国家。

《理想国》一书语言优美,极富文学价值。因此不仅可以在提问与回答、定义与反驳的过程中锻炼哲学思维的能力,深入钻研其中重要的哲学问题,同时也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作为苏格拉底最著名的学生,柏拉图继承并发扬了苏格拉底的学说,终其一生都在思索真理,传播真理。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确实蕴藏了很多闪光的智慧和思想,它对后世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但理想的国家中是存在很多理想的东西无法实现。正如柏拉图所说的“在我们从错误知识走向正确知识之

前,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处于无知的状态”。

 

第二篇:理想国有感

用了好久时间才看完了柏拉图写的《理想国》,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虽然只是把《理想国》读了一遍,但却也收获颇丰。这本书不仅详细记载了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更以对话体完整的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见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学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宝。同时《理想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实质应该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这个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掌握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须是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邦的正义。而代表勇敢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安全,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决定。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统治者间应保持和谐、团结的关系,被统治者要服从统治者的所有政策,这样,才做到了节制和正义。柏拉图描绘的这一理想蓝图,满怀着憧憬,被后来的空想主义者所向往。

看这本书,会被苏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诡辩不仅教对手难以招架,也让读书的我难以跟上他飞快、机智的思维。柏拉图借苏格拉底的辩论一步步将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完整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对城邦的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争论,设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并在辩论中不断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的蓝图,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而读到这部分,我却觉得很多说法都似曾相识,早在中国的古代时期就有用系统的礼制来约束臣民的做法,分封制要求奴隶服从统治,诸侯享有封地上一切努力的劳动所有,但有义务向君主定期朝贡、纳税,君王号召时要集合军队保护君主。而在中国传承了千年的儒家文化,也与柏拉图的许多主张有着相似之处。君主对全国的思想专制、用道德和礼仪约束人民行为、武力全部收归中央掌权者所有……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和思考,我明白了: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的需要,这一系列的教育灌输、道德约束、假借神意,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愚化被统治者的思想,巩固自己的政权。所以,通过书中的政治辩论,我发现柏拉图的有些观点是狭隘的例如:为维护统治,掌权者可以用假话欺骗民众,甚至编造。所谓的“腓尼基人的传说”,假借神意来证明人生来就有贵贱之分,“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这些都体现了柏拉图所倡导的“理想国”的实质——封建贵族专职的奴隶制国家,特权横行、等级森严,压迫沉重,人与人之间严重不平等。我认为,柏拉图生在那样一个时代,他已经是具有创新意识、目光深远、有改革思考的智者。但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以及阶级的局限性,柏拉图代表的是封建贵族的利益,这决定了他的政策主张都是为封建贵族服务的,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客观性和公正性,有很多的主张都不见得是正确的,他的主张也不见得是真正正义的。

《理想国》展现了作者超凡的教育理念。柏拉图非常重视教育问题,他为理想国设定的很多规矩、礼仪、道德,都没制定成法律,而是寄希望于通过从小时候开始的教育来引导人的行为和方向。正如书中所说:“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教育应从人小

时候开始,包括质朴的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朴质的音乐文艺教育则能产生心灵方面的节制,朴质的体育锻炼产生身体的健康。”他希望监督诗人、强迫他们在诗篇里培植良好的形象,同时监督其他的艺人,禁止描绘邪恶、卑鄙的精神。他希望通过这样,让城邦的护卫者远离罪恶的形象,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受到熏陶,从童年时,就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从小抓教育的理念,无疑是有远见的,并抓到了问题的关键之处。从一个人的童年开始施加影响,将服从统治的信念根植于心中,必然是最彻底、最有效、最稳定的统治方法。这些教育理念,对后世的教育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与前面一样,读到这里,我又有了一些和柏拉图相左的见解。柏拉图觉得:为加强思想统治,应该不惜控制所有艺人,阻止他们不论在绘画或雕刻作品里,还是建筑或任何艺术作品里描绘邪恶、放荡、卑鄙、龌龊的坏精神,“哪个艺人不肯服从,就不让他在城邦中存在下去”。但是,我认为:世界上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都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因为有恶,人们才可以感受到善;因为有丑,人们才能体会到美;因为邪恶的存在,人们才追求正义。摒弃一切反面的食物只保留正面是不可能做到的,追求极端只会适得其反。无论是艺术还是思想,都只有丰富、全面、博大精深时才是最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所以,或许不应该过分去追求社会思想的统一和单调,人的思想是不可能长期永远的被压制的。

这种表述的方式正如《理想国》中苏格拉底说的:“我们一直以某种方式在谈论这个东西,但是我们自己却始终不知道我们在谈论它。这仿佛是柏拉图自己在暗示读者,不要被通往终点路上的深林所迷惑,穿过这些必要的大树,我们要找的答案就在前方。

西方的古典书籍对于初学者来说相当晦涩,但是当我走进书中的世界,我发现不一样的世界。那种感悟有与东方古典相融汇贯通之处,也有其内在自守的逻辑。理解这些,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