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结构素描素描教学设计

课题:静物结构素描

授课人:孔佑璇

课时: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理解掌握物体内部结构,提高抓形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物体内部结构

教学难点:如何去表现物体的内部结构 教具准备:课件、范画

学具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方法:示范、启发、引导、讨论、欣赏、体验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题。

二、复习旧知识

什么是结构?怎样去找物体的结构(师生一起回忆旧知识)

二、 讲授新知识

在画前,首先要观察分析形体的结构特征

内容有:

①、形体特点(物体是方的?圆的?规则的?不规则的?) ②、高宽比例(单个物体高宽的比例、一组静物中各个静物之间的比例)

③、空间位置的比较(前后左右)

④、虚实比较(前实后虚、主实次虚)

⑤、形体的衔接关系、物体边缘线位置以及结构钱的隐现等等。 作画步骤:(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步骤一:从长线分割画面空间,确定大体构图,运用描绘单个物体的基本形的方法,画出所有物体的基本形态。

步骤二:从主体物开始,运用线条造型方法,画各物体的形、结构。用线要注意轻重、浓淡、宽窄的变化,主次关系。把物体各部位的透视开关画准确。

步骤三:画出明暗交接线的位置,把背光部位和投影稍加渲染。

步骤四:认真检查,整理画面的各种关系使之准确、协调,调整完善画面。

四、课堂训练 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指导学生整体刻画 ,处理好画面效果。

五、布置作业

临摹范画,多练习,从整体入手,先掌握大的结构关系。

六、课堂总结

本课重点解决结构素面的立体认识,结构认识及透视关系。要解决这些问题 ,可以做针对性的练习。

七、教学反思

大部分同学能够掌握静物素描的作画步骤及结构,但还有部分同学还学课下多联系,充分利用时间才能把握整体画面效果。

评课记录:

主讲人:孔佑璇

课题:静物结构素描

参加人员:王艳、安然、郑敬超

优点:

1、 教学目标确定的比较准确,突出重难点。

2、 严格按照学案式导学的五个步骤进行授课,能够调动学生

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 多媒体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学,帮助学生化解思维难题。 不足、改进策略:

教师在处理教学最后分钟稍有些紧迫,虽然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进行了这堂课,但细节部分还需讲解。因此在今后的讲学中需要更好的把握时间。

 

第二篇:结构素描典型教学设计陈衍维

《线在结构素描中的运用》典型教学设计研究

山东省阳谷县第二中学 美术 陈衍维

证书编号:080620 手机号码:138xxxxxxxx

【课程分析】

在学习素描的开始阶段,同学们已经对物体的空间透视和空气透视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课学习《线在结构素描中的运用》。线的运用是帮助我们理解和表现?空间中的形体结构?的手段,依形用线,完全是为造型而存在的,这与完整艺术作品中的线是不尽相同的。现代素描把线看成造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语言要素。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书法和绘画中,因其表现力的丰富,也一直是我们精神情感的载体,线条的粗细、浓淡、虚实,用笔的提按、正侧、顺逆、疾迟、转折、顿挫,可以产生无所不见、无限丰富的表现力,但这需要反复的观察和不断的研究练习才能得心应手。

线结构素描,以理解和表达物体自身的结构本质为目的,结构素描的观察常和测量与推理结合起来,透视原理的运用自始至终贯穿在观察的过程中,而不仅仅注重直观的方式。这种表现方法相对比较理性。由于结构素描是以理解、剖析结构为最终目的,因此简洁明了的线条是它通常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段。结构素描关心的是对象最本质的特征,这些本质特征要从具体的现实的形体中提炼和概括出来。

结构素描的练习致力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物体结构的认识,以及形式和结构分析的观念,通过对物象结构的深入分析,来形成学生对于空间的自我感受,让学生通过对结构造型的分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观察构图的方法,并且在今后的绘画练习中结合?空间透视?的原理,运用线条的?虚?、?实?来表现物体的空间关系。这就为我们以后的素描训练奠定里基础。

【学情分析】

在素描的起步阶段,学生对辅助线使用较少,所谓的辅助线,就是帮助我们寻找画面形体的线,这种探索性线条,在画面中一般较轻,它帮助我们寻找形的比例、体的透视,有时它以网线的形式出现,帮助我们建立画面的秩序,一旦画布形体关系、结构关系确定,它的任务便告结束,辅助线往往体现了一个过程,在初学阶段起的作用相当大,而这一基础性用线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由于本班同学的基础相对较扎实,只要引导恰当,再辅以方法指导,对于线条在几何静物结构素质中的运用是能够理解并有所收获的。

【设计思路】

在结构素描中,线的运用是重中之重,而同学们对线的运用则相对生疏。基于此种原因,教师在发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同时又要相机引导,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红线, 1

思维为主攻?的诱思教学思想为主导思想。

本课通过欣赏教师收集的日常生活中的图片资料为引。在课堂中运用数码相机、水果、石膏正方体、衬布等工具,通过组织学生分组在教师的导向性信息引导下,对不同距离下采集到的图片的进行观察,并分组讨论总结线在不同环境下所呈现出的形态。在学生实践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课件形式把各组同学收集的图片编辑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向理性认知升华,此过程中充分实现学生?七动?,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去感受、起体验、去思考、去讨论、去总结、去记录。从而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交流总结问题。

【学习目标】

1、?线?在结构素描的地位。

2、分析影响线在空间里的?虚?、?实?变化的原因。

3、运用线条对自己熟悉的物体进行描绘。

【教学流程】

一、设疑诱导、认清概念

(一)(课件投影)请回忆结构素描的定义,可以相互交谈,然后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结构素描的定义,并确定线在结构素描中的地位。)

(简要实录:同学们仔细回忆、认真讨论并积极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

(课件投影)结构素描的定义:

结构素描,以理解和表达物体自身的结构本质为目的,结构素描的观察常和测量与推理结合起来,透视原理的运用自始至终贯穿在观察的过程中,而不仅仅注重直观的方式。这种表现方法相对比较理性。由于结构素描是以理解、剖析结构为最终目的,因此简洁明了的线条是它通常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段。结构素描关心的是对象最本质的特征,这些本质特征要从具体的现实的形体中提炼和概括出来。

(二)情境导入,体验感知

1、以景激情,图片导入

(课件投影)世间万物,大至高入云端的群山,小至日常中的生活用品,只要立于空间之中,只要有光线,无不暗合空气透视的规律,那么它们的变化都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图片来分析一下。

(课件投影)泰山风景(近景、远景)

2

(设计意图:以景激情,引导学生观察泰山近景部分山体轮廓线和远景山体轮廓线的?虚?、?实?变化。并对这种空气透视现象进行反思,总结空气透视的产生原理。)

(简要实录:同学们情绪高涨,很多去过泰山的同学开始回忆起爬山时的情景,与其它同学分享。并围绕空间透视与空气透视的规律展开了讨论,逐渐总结出了空气透视的产生原理。)

(课件投影)空气透视是指由于写生对象与画者之间有一定距离,造成物体呈现在视觉中的影调表现出?近实远虚?的特征,从而产生空间深度感的一种透视原理。

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空间里到处都布满大气层。我们可以通过它看到周围的世界,要是问大家空气是不是透明的,回答是肯定的。但空气中含有许多杂质和水分它并不是完全的透明,并且空气中的水分具有折射、分散光的棱镜效应,距离越远物体反映到眼睛的形态就越模糊。这就决定了我们观看周围事物的时候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所表现出的清晰度也会产生变化。而且这种现象空气湿度越大、距离越远,越强烈。

2、鉴赏感悟、层层深入

(课件投影)物体的虚实变化与距离有什么关系?结合图片讨论回答。

(课件投影)讨论一下,A、B图片中的球体,球体相互之间距离近的是那一幅。

结构素描典型教学设计陈衍维

结构素描典型教学设计陈衍维

图片1 图片2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对空气透视现象进行思考讨论。强化学生对空气透视原理?近浓远淡?、?近实远虚?认识。)

结构素描典型教学设计陈衍维

3

(简要记录:如师所料同学们一致确定B图球体相互之间距离远,A图球体相互之间距离近。依据是?空气透视学?原理即:?近浓远淡?、?近实远虚?。)

二、体验感知、深入探索

(一)设疑诱导、体验感知

(课件投影)思考物体在远距离上会有明显的虚实变化,那么在近距离的单个物体会有什么变化呢?

(课件投影)请三组同学按要求,用老师提供的相机,各拍摄一组照片,并观察各种不同距离、不同光源、不同环境拍摄物体的轮廓结构的变化。

第一组:拍摄石膏正方体在黑、白、红、兰四种衬布上的照片。要求:同等距离(1米)、同一角度、打上强光、弱光两种光源进行分别拍摄。观察石膏正方体的?结构线?的变化。

第二组:拍摄苹果在黑、白、红、兰四种衬布上的照片。要求:同等距离(1米)、同一角度、打上强光、弱光两种光源进行分别拍摄。苹果的?轮廓线?的变化。

提示:仔细观察对比同一物体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光源下的形体轮廓、结构的虚实的变化,并考虑在不同环境下的形体结构如何用线条来表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手布臵、拍摄。通过拍摄,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透视现象进行思考讨论,从而加强学生对空气透视原理的认识。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的同时,降低了学生在日常练习中因条件、环境的限制而不能综合观察,多角度思维的弊端,形象直观,且又能提高学生兴趣,充分让学生?七动?动起来,教师现场将学生拍摄的图片制作成课件展示,让参与进来的同学更具自豪感。参与拍摄、布景的同学们现场观看拍摄的全过程,使抽象的问题更加直观,以体验为红线,以思维为主攻,以探索获本质。教师轻松的点拨即可,不必过多讲解。)

(简要实录:学生在班长同学的组织下开始动手拍摄,六个自然组中奇数组布景拍摄,偶数组观察记录变化。拍摄工作井然有序。)

(二)讨论交流、自主探究

1、回忆旧知、引入新知

(课件投影)什么是结构线和轮廓线?

(1)结构线:又叫?内部线条?,指构图中体现物体空间结构、体积的线条。

(2)轮廓线:又叫?外部线条?,指构图中个体、群体或景物的外边缘界线,是一个对象与另一个对象之间、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分界线。每个物体的外形轮廓都不同,即使是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看,也有不同的轮廓形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温习结构线和轮廓线的定义,巩固旧知导入新知。)

(简要实录:学生回答结构线和轮廓线的定义非常积极。)

4

2、明确概念、深入探讨 (1)?结构线?的变化

(课件投影)石膏正方体的?结构线?在不同衬布、同等距离(1米)、同一角度、一种强光源、一种弱光源,两组对照图片。

构线 结构线

图片1 图片2

结构线

结构线

图片3 图片4

结构线 结构线

图片5 图片6

结构素描典型教学设计陈衍维

结构线

图片7 图片8

(简要实录:学生看着一个相同的物体在同等距离下同的环境和光源竟然有如此大的反差,开始了思考、记录、讨论,气氛达到一个高潮,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逐步得出结论。)

(课件投影)在固定距离下,物体结构线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三方面:

5

一方面是:在物体颜色和环境颜色相同时,物体和环境很难区分,物体结构和轮廓也不太清晰,而在衬布和物体反差较大的环境中物体的结构轮廓则相对凸显;

另一方面是:光源同样也是影响物体在视觉中虚实变化的因素。在强光时物体的结构?实?,而弱光下物体的结构比较?虚?

最后一方面是:距离,距离物体越远物体结构线越模糊。 (2)?轮廓线?的变化

(课件投影):苹果的?轮廓线?,在黑、白、红、兰四种衬布上的同等距离(1米)、同一角度,强光、弱光两种光源的图片对照。

廓线

轮廓线

图片1:红布自然光 图片2:红布强光

轮廓线 轮廓线

图片3:白布自然光 图片4:白布强光

轮廓线 轮廓线

图片5:黑布自然光 图片6:黑布强光

轮廓线

轮廓线

图片7:兰布自然光 图片8:兰布强光

(简要实录:学生都感到苹果的?轮廓线?,图片对照和石膏正方体的?结构线?的对照图

6

片惊人的类似之处,感慨的同时,讨论总结)

(课件投影)在固定距离下,物体?轮廓线?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与三方面即:

一方面是:在物体颜色和环境颜色相同时,物体和环境很难区分,物体结构和轮廓也不太清晰,而在衬布和物体反差较大的环境中物体的轮廓则相对凸显;

另一方面是:光源同样也是影响物体在视觉中虚实变化的因素。在强光时物体的轮廓?实?,而弱光下物体的轮廓比较?虚?

最后一方面是:距离,距离物体越远物体轮廓线越模糊。

(课件投影)总结:物体的轮廓和结构的变化受:光源、距离、环境色和自身固有色等因素的影响,反映的人的视觉中体现出?虚实?的变化。

三、学以致用,实践论证

默画一个自己熟悉的静物,当堂完成。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总结出结论后,心里的很多想法和知识的注入,会有创作印证构思的冲动,适时引导学生,不指定学生画具体物体,而让学生自选物体来印证,更能引导学生发挥个人的创作空间,起到熟练掌握、迁移运用的效果。教师加以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有一个更清晰的思路。)

(简要实录:学生在凝神思考后开始动笔,各选自己熟悉的图形根据空气透视的规律,开始积极创作。以下是几位同学的优秀作品。)

结构素描典型教学设计陈衍维

结构素描典型教学设计陈衍维

结构素描典型教学设计陈衍维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课后反思】

绘画是一门以自然世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学生观察实践,可以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进入理性认识,这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线在结构素描中的运用》就是典型的一节以学生为主的诱思探究式新课。本课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自主参与布景、拍摄,通过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小组合作、共同讨论等方法来激发同学们的探究热情,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趣味性知识带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记得在校刊?启航?中读侯仰斌教师的教学设计时让我深有感触,他在反思中提到张教授说的一段话:?真理都是朴 7

素的、自然的、平凡的?。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要简要而不简单,繁则难、简则易,但是这个简不能理解成简单,而是抓住要害,关键,使学生的认识逐层递进,诱思探究教学反对的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由于对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实践运用不够深入、娴熟,且对学生的学习分析能力的估计不足,没有完全放开手让学生主动去学。对教学过程中对传承性课程与体验性课程的把握不到位。虽有补救,但难免留有遗憾。

我对传承性课程与体验性课程的概念认识不足,这节课有幸得到张熊飞教授的指导,在交谈的过程中张教授指出:?‘探究’、‘发现’也有被动的,并不都是主动的,对于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定义和概念,教师多讲一点,多诱导学生去领悟、去思考也是必要的。?

补救办法:在今后的课程分析和学情分析中还应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研究以及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分析。在设计问题时要把握住课堂的重点、难点。在时间的安排上还应注意对进程的节奏进行把握,延长学生动手练习的时间,进一步强调学生动眼看、动手听、动脑思、动口议、动手作的能力,通过教师的诱导和学生的观察、分析、练习,让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动手实践,确实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并使之形成能力。

我校开展诱思探究教学研究已有年余,回想初识张教授,听其传授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基本理念时,心中原本数年积极模糊的教学心得,在诱思探究教学思想的印证下,竟然渐渐清晰起来。通过学习诱思探究教学论,不断的和我们美术教研组的同志交流,逐渐摸索出了一些教学艺术。在20xx年艺术联考中由我带的?零起点?学生(零起点泛指:高三或高二下学期开始专业学习的学生),本科过关率为70%,而且我发现:由于教法得,当这届学生和我的感情也处的非常融洽,艺考结束一周休假回来在教学楼口遇到了两名我的学生,他俩竟激动的把我抬到二楼的教室内。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对于一位教师是莫大荣耀,一时间,我竟激动的热泪夺眶而出。反思一年得失,学生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这和学生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教贵善诱,学贵善思?。教给学生一个好的认知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喝自己磨的豆汁的人更能体会其甘甜和醇香,而在这甘甜、醇香之外更有享受过程的愉悦。所以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应是我们应该不断努力去实现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找到问题的弊症所在,并从中吸取教训,不断与同学科的同志交流经验,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运用。这就需要教师之间无私的交流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今天的我有一个好的教学团队,感到无尚的荣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吸收来自各方面的优秀经验,不断充实自己,充实课堂。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