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笔记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笔记

为了更多深刻的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寒假期间我阅读了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虽然文章仅有十一条,一千四百余字,但其中却蕴含着的超强哲理和智慧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实在是难以理解的。但其表达的思想还是可以领悟一些的。而且阅读之后我基本知晓为何恩格斯会对此文章有这样的评价: “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贯穿《提纲》的中心线索是实践观点,它是《提纲》的中心思想和灵魂。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首要的观点。正是基于科学的实践观点,马克思在《提纲》中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科学地说明了人的社会性本质,正确地阐述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动力。马克思提出,旧唯物主义由于不理解实践的意义,因而不能正确地解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更看不到主体基于实践基础上的能动性,因而在本质上是一种消极、直观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思维能否反映客观对象及如何反应客观对象,这是人的认识能力及获得真理性认识的途径问题;其二是思维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对象,这是认识的检验标准问题。这是两个互相联系但是又不完全相同的问题,但是却一直是哲学争论的焦点问题。唯心主义从意识决定物质的路线出发,根本否认思维的内容与它所反映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因为他们认为根本不存在被认识的客观对象,因而也无所谓反映。因此,唯心主义的认识论也叫做先验论。费尔巴哈是个唯物主义者,他承认人的思维之外的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承认人的思维能正确反映外部世界极其规律性,但是对认识通过什么途径来反映外部世界的问题,对于如何检验人的认识具有真理性的问题,他的回答是错误的。他说:“能决定这一点的唯一标准,乃是直观”那么究竟哪些人的直观才是真理呢?我们都知道,多数人一致的认识,并不一定是真理,而有时候真理却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而要证明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在人的主观范围内是得不到的,同样客观事物也不会回答人们的认识是否正确。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性的标准,因为实践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因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 要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正确认识和看待前人或者他人的成果,任何理论或者方法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在运用时要注意灵活掌握,例如我们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应用在具体实践中,而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个别的论断。邓小平同志正是掌握了这样一条原则,才探索出了一条改革开放的道路,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实现了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正是有了这样的理论基础,才有中国今天稳定发展的大好局面。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的事情要自己办”,研究所的事情也要自己来解决,向他人 “取经”可以开扩眼界、拓展思路,但具体办法还是要领导们静下心来,在分析问题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充分认识到“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句话。我们无论生活在哪里,实践都是与我们分不开的。我们知道知识是不断更新和进步的,但是这些新的知识同样也是由于新的实践而产生的,所以说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认识对实践也有巨大的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于我们开展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就是经受了实践的证明的科学理论,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正是在实践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我们作为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该扎实掌握和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了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心得体会

建筑工程 0802 班,20xx09020222,陈佳琪

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心得体会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这是我一次看马克思主义原著篇章,尽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篇幅不 是特别长,但是面对着这一堆抽象的、生涩的、令人费解的词语,读起来的 确让人的思维很容易停滞。当我看第一遍时,对其内涵并不能够理解,直感 觉脑袋一片空白。紧接着,又看了几遍,才逐渐领悟其含义——对一切旧唯 物主义形而上学观点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辩证唯物主义)的 阐述。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不仅仅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 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观点,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而 且揭示了人的本质,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就在于它在解释世 界的同时,更着重于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正如在《提纲》最后说道那样“哲 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篇文章总共有十一条,分成三个部分,其分别 讲述了对旧唯物主义离开人的社会实践消极地认识事物的错误的批判、对旧 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的批判和对《提纲》的总结,并着重指出了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根本特点。由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主要是围绕旧唯物 主义的缺点进行无情地批判,指出“实践”的真正涵义和作用—— “解释世 界,改变世界” ,即实践的观点。因此,我就《提纲》里的实践观,谈三点理 解: 第一, 对旧唯物主义离开人的社会实践消极地认识事物的错误的批判。 “对 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 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从这句话中, 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由于费尔巴哈不理解实践的概念和意义,因此他的 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思想是直观的、非实践的,这导致他在社会历史领域无法 摆脱唯心论的巢臼。也就是说旧唯物主义从经验直观出发,把人归结为单纯 受动性的生物自然,把自然、对象理解为单纯外在的、感官直观的对象。因 些,马克思对费尔巴哈进行了扬弃,并提出几个观点:旧唯物主义是没有把 事物、现实等当作感性活动当作实践而是把客观事物单纯地当作认识对象,
3


建筑工程 0802 班,20xx09020222,陈佳琪

不把它看作实践和被改造的对象,因而抹煞了认识的能动性;唯心主义抽象 地发展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批判费尔巴哈对实践的错误理解;人的思维是否 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也就是说人既非唯心主义所理解的单 纯能动性存在,也非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单纯受动性存在。自然既非唯心主 义所理解的单纯受动的对象,也非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单纯自在的存在。人 既受自然必然性支配,同时又以能动的感性活动改造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 辩证统一。 第二,对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的批判。在教育方面,旧唯物主义者否认 革命实践,夸大教育的作用,而陷入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主义错误。更深层 地说,十八世纪唯物主义不了解人的实践活动对环境和教育的改造作用,批 判旧唯物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英雄史观,改造环境和改造人是在实践基础 上的统一过程。在宗教观方面,分析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消灭宗教的正 确途径,并对费尔巴哈的宗教观进行了批判。在人的认识方面, “费尔巴哈不 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 动” ,此揭露了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认识论根源;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 的总和” ,而费尔巴哈不懂得社会实践的意义,不是对人的现实的本质、即对 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进行批判的分析,而导致两个错误观点:一是脱离人类 社会的发展,孤立地看待和谈论所谓“宗教感情” ,即人的友谊、爱情等,并 假定出不属于任何社会和阶级、除了理智、意志、感情和肉体之外什么也没 有的“人类个体” ,即抽象的人;二是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 ,理解为人生 来都有的某些“共同性” , 即理智、意志、感情等,这些“共同性”是无声

的、内在的、不受任何社会条件制约和影响的。从而分析批判了费尔巴哈关 于人的本质的错误观点,阐明了实践是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基础,揭示了 社会生活的本质。也就进一步揭露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认识论根源,并反映 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第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以, 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 , 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是说旧唯物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社 会基础之上的,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而新唯
3


建筑工程 0802 班,20xx09020222,陈佳琪

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足点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的科 学世界现。这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特点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 性特点。 以上三点,是对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篇文章一个综合的概括,详 细地讲述了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并对其进行无情地批判,同时,阐述了“解 释世界,改变世界” ,即实践的观点,使自己对实践有了更加深的了解。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可视为实 践,实践乃是唯一的存在或者实在。实践即是存在,实践之外别无存在,实 践决不是停留在书本和理论上的夸夸其谈,并不是如青年黑格尔派在思辨哲 学上的纠缠不清。因此,实践也就是我们理解马克思整体思想的必由之路, 是理解马克思整体思想的一把唯一的钥匙。而实践是最广义的,它涵盖了“社 会化了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自然人体对周围环境的作用以及环境对人的 作用,以及人的思维。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实践本身就代表了一个辩证唯 物主义的观念:人的一切活动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可以作为一个外在因素而 作用于他人,而同时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有特殊的感性和情感,因此,人 的客观真理性仍然需要通过来实践证明。马克思很明确地写到:“人的思维是 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真理 作为人的思维的经验性的东西是要靠实践来证明的。所以,对于实践和人的 本质问题,我感觉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实践的问题,是《提纲》中的中心问题。 马克思正是通过对费尔巴哈及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批判,才提出新哲学的实践 观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一切哲学都没有科学地解决实践问题,更谈 不上结实践以应有的地位。 马克思在《提纲》中就是牢牢抓住实践问题,批 判了费尔巴哈哲学和一切旧唯物主义、阐明了马克恩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第一,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基础作用。 第二,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三,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根本特点。

3


建筑工程 0802 班,20xx09020222,陈佳琪

二、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在《提纲》中明确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 关系的总和,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对人的本质所作出的科 学规定和表述,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人的问题的基本原则,为科学 地解决有关人的哲学问题起了指导作用。这一命题的方法论意义就在于: 第一, 人的本质就表现在社会关系之中, 体现在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 人的本质并不是一种抽象的存在物,而是在与他“物” 、主要是各方 面的关系中映照和折射出来。 第二,我们研究入的本质,也只能是通过对人的各种社会关系的考察 才能科学地把握它,而不是通过人的静观就可以做出结论的。 三、关于哲学的社会作用:如何看待哲学的社会作用,是关系到各个哲学 派别实质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表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同其他哲学 的重大的和根本的区别。马克思看来,既然哲学是立足于一定社会经济、政 治之上的意识,既然哲学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反映一定社会关系的要求, 为一定的社会力量辩护,那么,哲学的社会作用,就不仅在于说明世界,而 且在于改造世界,后者才是哲学的根本。所以,马克思说: “哲学家只是

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这说明世界和改造世界,这 就是马克思关于哲学社会作用的基本思想。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才能深刻领 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的革命的实质。 总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中心线索和核心思想是实践观点,是以 实践观点而展开的阐述,并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进行批判,从而在哲学本 体论和认识论上确立了牢固的实践观点,因此,这让我们能够深该地了解到 新哲学的关键在于正确地理解实践,而只有真正地理解实践,才能够达到“解 释世界,改变世界” 。

3


 

第三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读书笔记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读书笔记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为了改造旧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工人运动提供理论指导而撰写的一份提纲,这份提纲后来由恩格斯整理出版后,才公开发表。恩格斯给予了这份提纲高度的评价,认为它是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这份提纲的发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确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实践观。整篇提纲不足1500字,一共分为11条。

在《提纲》的第一条中,马克思直言不讳的指出了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就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缺乏实践的和主体性的观点。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他的唯物主义是直观的,不彻底的。

在《提纲》的第二条中,马克思阐述了实践是检验思维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思维是否是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这一检验的标准不能在人的主观范围内寻找,用人的主观的东西去检验人的思维是得不到正确的结果的。马克思指出只有在人的主观范围之外的实践能够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这是由实践的特性决定的,实践是主观见诸客观的活动,它能够把人的认识思维与客观实际相结合起来加以比较,如果人的认识思维与客观实际相符合,那么人的思维就具有真理性,反之,则否。

在《提纲》的第三条中,马克思批判旧唯物主义只看到环境对人的作用,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对环境起影响作用,也就是说,人不是被动和消极的被环境所影响。旧唯物主义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然而这种所谓“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又是由什么来改变的呢?他们没有指出来,看来在这方面,他们只能寻求上帝的帮助了,这样旧唯物主义者就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在《提纲》的第四条中,马克思承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积极方面,因为费尔巴哈把宗教世界从神学世界观中剥离出来,把它归结为产生它的世俗基础。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刚走到这一步,就止步了,对宗教的批判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批判,而没有付诸实践来改变宗教世界。

在《提纲》的第五条中,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认识论的错误根源——人的感性知识单纯的直观,马克思指出人的感性应该来源以人的实践。

在《提纲》的第六条中,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批判了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

纯粹自然联系起来的普遍性”。既然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人的本质必然是历史的和变化的,也就是说,在人类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的本质不同的,是变化的。因为,社会关系是历史的和变化的。因此,人的本质必然不是固定的,那些所谓的人性自私论是必然错误的。同时,要指出一个问题就是,马克思所指的人的本质是就人类区别与动物来说的,而不是单指具体每个的本质。弄清楚这个问题,就不会陷入所谓“既然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是否可以说只要弄清楚一切社会关系,就能弄清楚人的本质呢?”的疑惑了。

在《提纲》的第七条中,马克思接着第六条继续批判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错误,进一步阐述了人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只有从社会性的角度上,才能真正把握人所以为人的本质。

在《提纲》的第八条中,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为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人是从事实践的人,只有实践才能揭开挡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切神秘面纱。

在《提纲》的第九条中,马克思指出,旧的唯物主义只能做到把感性理解为“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然而它不能理解市民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而它不能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

在《提纲》的第十条中,马克思鲜明的指出了自己新唯物主义的阶级基础和立场,旧唯物主义是“市民”社会的唯物主义,而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唯物主义,是为实现人类解放的唯物主义。

在《提纲》的第十一条中,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鲜明的点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一个根本特征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说明世界,而且要改变世界。纵然,马克思在向人说明了自己哲学的特征在于改变世界,但是他并没有说,改变世界与解释世界相比谁更重要。在马克思看来,这两者是同样重要的,因为改造世界必须以解释世界为前提,从排除科学实验之外的人类实践活动来讲,如果缺乏解释世界的前提,那么这种实践活动也就是改造世界的活动必然是盲目的,就算取得了成功,那也是机会主义性质的。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解释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而改造世界反过来又能够促进解释世界。

总的来说,在《提纲》中,马克思主要突出自己的唯物主义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根本特征是实践,因此,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也被后人称之为实践唯物主义。实践不仅

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同时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特性。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陷入了困境,有的人把根本原因归结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的根本特性。这些人的基本观点是,学而不能用即等于无用。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理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为了去变革世界,改造现实社会中的不合理问题。然而,我们当前的社会现实并不能很好提供这种能够让我们去变革的条件,就目前来讲,我们很多人都是在适应这种社会现实,尽管其中存在许多不合理,在他们眼里,能够适应社会现实已经是一种不易的成功了,至于变革社会现实不亚于痴人说梦。因此,他们认为对很多人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今社会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由于缺乏运用的现实基础,是没有用的,既然没有用,也就没有学习的必要。然后大家就都不愿意学,那自然而然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就陷入了困境。

不可否认,这种观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不能把它归结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困境的根本原因。因为,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它片面性在于他们把“改造世界”片面化的理解了,认为改造世界就只是过去的变革不合理的一种革命性的社会现象的活动,而没有看到,技术的革新也是在改造世界。从这一点上讲,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已经什么有用了。至于,如何解决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这种困境,如何有效的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性,还有待学术界的进一步探索,在这里就不讨论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