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如何应对出轨的恋人

恋人出轨,根据不同的情况,我把它分成四类:已婚仍有感情,未婚却放不下感情,已婚但感情淡漠甚至不合,未婚且恋爱关系出现危机。在我看来,最后一种不需要犹豫,快刀斩乱麻,双方已经彼此无感觉且又出现第三者的时候,果断分手才是最能降低伤害的做法。如果在没有感情的情况下仍旧苦苦坚持,只会使彼此更加厌倦。而第三种情况较之最后一种略微复杂,因为已经确定了婚姻关系,离婚就并不仅仅只是两个人的事了。你可能需要考虑很多,父母,孩子,甚至于已经融入生活的存有亲情成分的对对方的依赖。但是该果断时绝不应该委曲求全,一味退让并不能拯救日益淡漠的感情。所以对此我仍旧认为离婚才是最好的结果。

这篇文章我们着重讨论前两种情况。但其实,有感情的话就无所谓是否已经结婚了,你在乎的只是那个人和你们之间的感情而非一纸证书。正因为这样,出轨在你看来就更加的不可理解无法原谅但却又不想放弃。所以,如何在恋爱中做一个理智的、能够把握住幸福的人呢?

《失恋三十三天》里面的一个情节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一个老奶奶已是癌症晚期,她的丈夫想为两个人举办金婚的婚礼,让爱人走得没有遗憾。女主角黄小仙接受了这个婚礼的项目,去医院了解老人想法的时候,和奶奶聊天的时得知,爷爷曾在奶奶怀孕时和别人产生了感情。听完这个黄小仙立即气愤的表示:“后来呢?您没对陈老师(奶奶的丈夫)实施打压政策,没想离婚啊?”奶奶却说:“离婚?我昏头啦?就像买台电冰箱,保修期三年。你嫁了个人,还能要求他一辈子不出问题啊?出了问题就修嘛。”后来奶奶去找了那个女人,坦白得说了一些话,结果那个女人第二天就消失不见了。小仙又问:“您就不觉得不甘心啊?”奶奶答:“不甘心?我这辈子不甘心的事情很多,唯独在这件事情上没有不甘心。”

另外一本小说里面有一个相似的情节。陈静和洛阳是高中同学,毕业后修成正果还考上了同一所大学,是一对同学眼里异常甜蜜美满的情侣。大三时陈静发现洛阳和

一个学妹有些暧昧,却并没有在洛阳面前表示出有什么发现。他们的婚礼前不久,学妹找到陈静,告诉她自己和洛阳彼此倾心,并拿出了附有洛阳亲笔所写的“相见恨晚”的一副她画的画。即使是这样,陈静依然咬牙忍了,在洛阳面前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没有哭闹,婚礼如期顺利进行。陈静用自己的大度宽容,留住了洛阳的心。其实,洛阳知道和学妹在一起的感觉是和陈静在一起时永远都不会有的;但是他一定也知道,如果不是和陈静在一起,恐怕连永远都到不了。我想,如果陈静当时跑去找洛阳大哭大闹说不公平为什么这么对我,应该是就这么把洛阳推给学妹无法挽回了吧。我觉得,上面的那对老夫妻,还有陈静和洛阳,他们都是理智的恋人。

这两个例子分别对应了已婚和未婚的情况。但是共同点是,无论是奶奶还是陈静,都做不到完全放下。出轨的确不可原谅,如果冒失的立刻找恋人讨说法要分手、发泄、打骂固然解气,但是失去你的恋人甚至是婚姻,你会觉得快乐吗?

理智的做法,正如那位老奶奶所说,学会去“修”。如果你真的爱他,就应该给予宽容和原谅,用真心换取他的回心转意全心相待。在爱情中,欲擒故纵一直比死死抓住来得有用得多。再比如前一段时间吵得沸沸扬扬的“周一见”文章出轨事件,最后以马伊琍大度原谅以换取婚姻家庭稳定收场。有的网友替马伊琍觉得不值得,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一个幸福稳定的家庭可以带给一个人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总结一下就是:没感情了的话好聚好散,果断干脆;放不下的话就适当退步努力争取,学会做感情的修理工,主动把握自己在爱情中的命运。

 

第二篇: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

陈文静.1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谈恋爱越来越普遍。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手牵手的情侣,谈恋爱是否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这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在思想上已趋于独立,对待爱情,他们更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他们能理智地对待爱情,能较好的处理爱情与其它各个方面的关系,这样,家长,老师们便可以放心地让他们在大学这片蓝天上自由飞翔。

【关键字】 大学生 恋爱心理 误区 调试措施

【正 文】

当前大学生谈恋爱现象比较普遍,而且是呈有增无减之势。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的道德观念他们的恋爱态度,他们对恋爱与学习关系的处理等都是不成熟的。

分析大学生恋爱存在的误区

1.审美心理。

大学生的恋爱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大学生恋爱,不仅会考虑外在的特征美,而且更多地会考虑对方的行为美和心灵美。一般来说,行为是心灵的反映,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来判断其心灵的美丑。心灵的美与丑,足以改变一个人自然面貌给人的印象。这就是审美心理的辩证法。大学生恋爱中的审美要做到外表美和心灵美的统一,并且要把心灵美放到一个较高的位置,这样的爱情才具有坚实基础。

2.择优心理。

择优心理是大学生恋爱中普遍具有的心理,一般来说,交际广的同学择优心理强一些,自认恋爱条件较差的同学择优心理弱一些。可以肯定,大学生在恋爱中对异性进行一定的比较、选择是无可非议的,问题的关键在于用什么样的标准去择优。因此,提出要求时要考虑自身的条件,不能脱离实际情况。

3.嫉妒心理。

在恋爱中产生嫉妒心理是非常普遍的。当得知自己喜爱的人同其他异性关系密切时,一种难言的痛苦滋味涌上心头,这便是嫉妒。嫉妒心理在大学生恋爱中的、有两种不同性质的、,一种是自然性的嫉妒,一种是变态性的嫉妒。自然性的嫉妒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爱情。变态性的嫉妒一般表现为无端猜疑、充满敌意和怀恨报复。所以,自然性的嫉妒能通过无形的感情纽带促使双方相互追求、珍惜爱情,变态性的嫉妒只会破坏双方关系,导致感情的破裂。

4.从众心理。

大学生恋爱中的从众心理是指恋爱活动受众人评价和行为的影响。有的大学生本想进入大学后认真学习,多学知识,立志将来做一番事业,暂时不想考虑恋爱的事情。但当他看到周围的同学一个个都谈上了恋爱,自己就会疑惑,听到大家对恋爱的赞赏时,原先的信念就会动摇。恋爱是一种社会行为,会受到周围人的评价的影响。所以,要正确地分析和对待外部评价,不要让从众心理主宰了恋爱的进程,从而造成判断失误。

大学生恋爱关系的调试措施

(一)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1)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

恋爱观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经济关系和道德关系的产物,是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的。对于青年大学生,我们提倡树立科学的恋爱观。这种恋爱观是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和道德义务所决定的,受共产主义人生观和道德观的支配。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格、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

(2)要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

爱情是人生内容的一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它应该服从于事业,促进事业的发展。青年大学生应把事业放到更重要的位置,摆正事业与爱情的关系,只有将爱情与事业结合起来,爱情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3)要懂得爱是一种责任和奉献。

青年大学生进入恋爱状态之前就应该懂得,爱不仅是得到,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和奉献。在社会生活中,人具有两个方面的责任:一是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二是个人对家庭、父母、孩子、朋友和爱侣的责任。

(二)要正确处理友情与爱情的关系。

大学生在与异性接触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以免陷入烦恼和漩涡。友情和爱情的共同点是好感和给予,友情是爱情的必要条件,要分清友情和爱情的区别。发生了误解不必过分地悲伤和痛苦,应该冷静地分析。也许产生误解的一方会感到痛苦,但不应该因自己感情受到伤害而去报复对方,正确的做法是消除误会,吸取教训,增进友谊。

(三)要提高恋爱受挫折的承受能力。

大学生恋爱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爱情波折等种种挫折是在所难免的。这些挫折对大学生的挫析承受能力是一种考验。爱情虽然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当爱情受挫后,要用理智来驾驭感情,消除烦恼和痛苦的思绪,应该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矫正恋爱中的不良行为。

(1)三角恋爱。

三角恋爱,就是一个人同时与两个异性发展恋爱关系所谓“普遍培养,重点选择”,是一种极不道德的恋爱行为,是对纯洁、专一的爱情的亵渎。由于性爱的排他性特征,三角恋爱会产生极为不良的后果。因此,大学生在恋爱中必须防止三角恋爱关系。

(2)婚前性行为。

热恋中的青年,当性爱的激情达到火热的境界时,会产生一种情感冲动,抑制大脑思维,使情感突破理智防线,容易发生性行为。婚前性行为是社会文明和校规校纪所不允许的,也会受到社会、家庭的指责。青年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一定要用理智战胜情感,防止发生婚前性行为。

正确对待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针对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中所发生的显着变化,笔者认为,我们的 教育 工作者应当在实际工作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灵活新颖的方式,正确对待当代大学生“性”心理发生的变化和“网恋”心理出现的新趋向。

首先,端正恋爱态度,摆正爱情位置。对大学生加强爱的教育,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权利和责任的统一,是恋爱生活的基础。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爱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为爱情而活着是苍白的。明确坚持学业第一的观点,要使大学生理解,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事业息息相关,也是爱情美满的基础。那种抛开学业谈恋爱的做法,不仅有碍成就事业,也难以获得幸福的爱情,因此不仅是愚蠢的,也是可悲的。

其次,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转移学生的注意力,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经常组织一些课外兴趣小组和集体活动,既可以增强体质,锻炼体魄,又可缓解其焦虑和抑郁心理,都能有效地转移和宣泄青年期性冲动。同时,青年期个体经常涌现的性冲动,无论来自个体内还是外界因素引起的,都必须有合理的途经加以疏导。对于人格成熟的人来说,适当的意识调节和合理的升华作用都是有效的处理方法。而事实上,任何健康有益的兴趣活动都是转移、宣泄性冲动的有效方法,都可以缓解其焦虑和抑郁心理。把性教育和培养大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也是增进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如上海大学商管学院邓研会策划主办的“心跳回忆——邓研会与你共谱春季恋歌”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活动在轻松幽默的气氛中展开,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就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进行深入探讨。心理辅导老师和学院辅导员老师作为嘉宾一起与同学参与讨论。通过访谈主持人的现场访问,嘉宾老师们与同学分享各自的心路历程。校园歌手恰到好处的歌声引起共鸣,爱情测试游戏将师生互动推向高潮,由学院邓研会成员自编自导自演的DV作品作为活动的一个亮点,使同学在别开生面的爱情课堂中有所收益。

再次,开展对学生的婚恋教育,正面引导大学生对“网恋”的认识。对学生的婚恋教育是一项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共同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针对大学生青春期的特点,绝不可以打击压制,亦不可坐视不理,而应该正视、处理好“网恋”这一问题,使学生从思想和心理层面加深对“网恋”的认识。 再次,开展对学生的婚恋教育,正面引导大学生对“网恋”的认识。对学生的婚恋教育是一项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共同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针对大学生青春期的特点,绝不可以打击压制,亦不可坐视不理,而应该正视、处理好“网恋”这一问题,使学生从思想和心理层面加深对“网恋”的认识。

最后,应加强大学生性心理、性道德和人格教育。性心理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性欲和性冲动,正确理解性欲受社会道德规范所制约,受法律约束。性,不仅是个人的生活问题,也是严肃的社会问题,做好性适应的平衡过渡,自觉地控制性欲、性冲动。性道德是个体道德的一部分,也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化结果,道德观念的内化要经过外在的教育,引导他们多了解我国的国情及所负的社会责任,使他们在大学生活中有健康的择偶、恋爱心理,认识婚前期性行为对当事人的不良后果,学会用自尊、自强的心理对待恋爱期的挫折。同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抵制卖淫、嫖娼等非法活动。因此,大学生的健康教育,特别是性教育工作,必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以便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发展 。

【文献】

[1]龙建成.大学生心理健康向导[M].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xx.

[4]徐萍.当代大学生心理修养[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5]攀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8]杨俊茹.北京大学生心境状况与特点的研究[JJ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xx

[l1]黄晓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科技咨询导报,20xx(9).

 

第三篇:心理学论文 范文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期末论文

姓名: 学号: 班级:

心理学论文——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分析

目录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 ........................................................ 2

二、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效应 .............................................. 3

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 4

四、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 5

五、人际交往的主要障碍及其原因 ............................................ 6

六、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对策 .......................................... 7

七、结术语 ................................................................ 8

参考文献: ................................................................ 9

10- 1 -

心理学论文——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分析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分析

摘要: 马克思曾说过:“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如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可以从大学生的整体来研究他们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是相对于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而言,他们对人际关系有不同的观念与看法,影响人际交往的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影响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原因有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经济因素,要解决这些障碍,就要从这几个因素分析,另辟奚径,,不仅有赖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更依赖于教育教学活动模式的变革。还要加强人际关系的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注重人际交往的技能培养,重塑个性。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其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 心理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

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人际关系有不同的定义,最具代表性的有:

1.人与人之间相互认知,因而产生的吸引或排拒,合作或竞争,领导或服从等关系。

2.指在某一段时间里与某人经常保持的社会接触。

3.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借由思想,感情,行为表现的相互交流,而产生的互动关系。

4.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更广义的人际关系包含文化制度模式与过程方面亦是社会关系。

5.人际关系可说是人与人之间,在一段过程中,彼此借由思想、感情、行为所表现

的吸引、排拒、合作、竞争、领导、服从等互动之关系,广义的说亦包含文化制

度模式与社会关系。

6.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10- 2 -

心理学论文——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分析

二、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效应

1、首因效应

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我们会很重视开始接触到的信息(包括容貌、语言、神态等),至于后面的信息就显的不是那么重要了,这种心理称之为首因效应。首因效应启迪我们一方面要给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另一方面又要在以后的交往中纠正对他人第一印象的不全面的认识。

2、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最近一次交往的印象对我们的认识所产生的影响。最近一次交往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印象。一般而言,熟人之间的交往近因效应会发挥较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平时应该注意给人留下良好的最近印象。

3、光环效应

又称晕轮效应,是指在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从对方的某个优点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方面,由不全面的信息而形成完整的印象。光环效应往往对恋爱的双方起更明显的作用,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

4、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在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假使他人和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形成对他人的印象。有时候,我们对他人的猜测,无形中透露的正是自己。所以,我们不要瞎猜别人的坏处,不要那么小心眼,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5、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时会把对某一类人物的整体看法强加到该类的每一个个体上而忽视了个体特征。刻板效应有利于总体评价,但对个体评价会产生偏差。比如,农村来的同学认为城市来的同学见识广,而城市来的同学认为农村来的同学见识狭隘。

10- 3 -

心理学论文——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分析

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尊重原则

尊重包括两个方面:自尊和尊重他人。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都要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尊严,不要自暴自弃。尊重他人就是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人格和价值。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2、真诚原则

只有诚以待人,胸无城府,才能产生感情的共鸣,才能收获真正的友谊。没有人会喜欢虚情假意,多少夸夸其谈都会败下阵来。

3、宽容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产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产生一些矛盾冲突。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宽容别人,不斤斤计较,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先犯我,礼让三分。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陷入人际纠纷,这样我们会浪费很多时间,同时也变得很自私自利变得很渺小。

4、互利合作原则

互利是指双方在满足对方需要的同时,又能得到对方的报答。人际交往永远是双向选择,双向互动。你来我往交往才能长久。在交往的过程中,双方应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既要考虑双方的共同利益,又要深化感情。

5、理解原则

理解是成功的人际交往的必要前提。理解就是我们能真正的了解对方的处境、心情、好恶、需要等,并能设心处地的关心对方。有道是“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人海茫茫,知音可贵啊!善解人意的人,永远受人欢迎。

6、平等原则

与人交往应做到一视同仁,不要爱富嫌贫,不能因为家庭背景、地位职权等方面原因而对人另眼相看。平等待人就不能盛气凌人,不能太嚣张。平等待人就是要学会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只有平等待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平等对待。

10- 4 -

心理学论文——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分析

四、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1、心理因素: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动机、情感、态度与行为等。认知是个体对人际关系的知觉状态,是人际关系的前提。人与人的交往首先是感知、识别、理解开始的,彼此之间不相识、不相知,就不可能建立人际关系。认知包括个体对自己与他人、他人与自己关系的了解与把握,它使个体能够在交往中更好地、有针对性的调节与他人的关系。动机在人际关系中有着引发、指向和强化功能。人与人的交往总是缘于某种需要,愿望与诱因。情感是人际关系的重要调节因素,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体验,如满意与不满意、喜爱与厌恶等,人们正是根据自身情感体验不断调整人际关系。情感直接关涉着交往双方在情感需要方面的满足程度,即心理距离。可以说,情感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往往被当作判断人际关系状态的决定性指标。态度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变量,每时每刻都在表现某种态度,态度直接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形成与发展,例如态度与偏见、歧视的相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人际交往。

2、客观因素:(1)时空接近,是大学生彼此了解和认识的前提,也是人际吸引或人际互斥的基础。只要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时空充分接近,他们之间就必然产生人际关系,那些时空接近而素无往来的大学生之间并非没有人际关系,只是人际关系较为疏远;少有交往却相安无事,说明他们之间的人际相处很好。就如升入大学后与以前的同学朋友联系较少,并不是人际关系消失了,而是不在同一空间交往少了。

(2)态度相似, 是个体内部心理方面的,但个体之间的态度相似与否则是客观的。个体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观念和意趣,容易相处和交流;态度迥异,个体之间难以找到共同的话题,相处、交往多有冲撞,如不注意调整自己的行为,往往使人际关系失谐。

(3)个性吸引,有的大学生给人的感觉很愉快,其相貌不一定出众,但亲合能力很强,不妨称这样的大学生具有更大的人格魅力或个性吸引。乐群、外向、幽默、风趣是吸引他人的个性特征。有的大学生具有使人生厌的个性特征,如自私、势利、古怪、无聊等。

3、主观因素:(1)人际安全,所谓人际安全是指个体在人际相处和交往中对自身状况保持有利地位的肯定性体验。诉说人际关系不好的大学生往往人际安全得不到保证,感到自己被别人欺负、愚弄或嘲笑,也可能是担心自己的弱点或劣势会暴露出来。因此,

10- 5 -

心理学论文——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分析

在特定的环境及人际关系中条件性地局促不安,担心别人询问自己,也不敢主动与别人交往。大学生在感受不到人际安全的情境中,将会自我防御性地退缩或回避。

(2)人际期望就是个体对人际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心理、行为的预期和愿望。这些预期纯粹是个体的主观意愿,实际上是一种投射心理。人际距离决定人际期望的价值,人际距离越近,个体的人际期望价值越高。大学生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有不同内容、不同价值的期望,虽然人际期望常常是自发的、内在的和无意识的。人际期望与个体的人际关系状况密切相关,几乎所有人际关系不良都是个体人际期望造成的。

(3)人际张力是指个体在特定人际关系中所体验到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只要处于这种人际情境之中,个体就强迫性地感受到紧张、压抑、无奈、无能为力或表现为冲动、偏激、难以克制。人际张力越大,个体越难适应这种人际关系。一旦脱离某种人际情境,相应的人际张力就自行解除。然而,大学生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不是随便就能摆脱的,所以有些大学生深受人际张力之苦。人际安全、人际期望、人际张力都是个体对特定人际情境的主观体验,三者是互相关联的。人际张力和人际安全是相对的,人际安全是个体人际适应的条件,人际张力是个体人际障碍的诱因,而人际期望是人际安全、人际张力的基础,或者说是内在过程。

五、人际交往的主要障碍及其原因

1、主要障碍:

人际交往障碍是指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与别人进行必要的交流与沟通,个体为此感到苦恼,明显影响个体正常生活的一类现象。这种障碍不但影响个体的人际状况,而且使个体的整个精神方面都受到消极影响,产生自卑、孤独、自负等情感。交往障碍的不利后果是使个体形成条件性的交往不能。由于大学生个人心理健康不同,人际关系所受到的影响因素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障碍。大学生常见的交往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1)认知障碍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表现突出而常见。

人际交往的目的在于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是在互相尊重、互谅互让,以诚相见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而有的大学生却常常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常以自

10- 6 -

心理学论文——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分析

我为中心,喜欢自吹自擂、装腔作势、盛气凌人、自私自利,从不考虑对方的需要,这样的交往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2)情感障碍是另一常见障碍。

情感的好恶决定着交往者今后彼此间的行为。交往中感情色彩浓重,是处于青年期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大特点。其表现主要有:嫉妒与自卑;自负与害羞、孤僻等。

(3)人格障碍是另一种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

所谓人格,是指人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包括气质、性格等。人格的差异带来交往中的误解、矛盾与冲突,人格不健全可直接造成人际冲突。如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对同一问题的处理方式不一样,胆汁质的人性情急躁,言谈举止不太讲究方式,这会使抑郁质的人常感委屈和不安,造成双方的互相抱怨和不满。而相同性格类型的人(同是内向性格或同是外向性格)也很难相处融洽。

2、其主要原因: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成为人际关系障碍的直接原因有人知因素、情感因素、经济因素等。

(1)认知原因:偏差和投射是由人际认知而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主要方面,其内在机制是人际期望。

(2)情感原因: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情感因素较多,最为常见的是自卑和自负,其内在机制是人际安全。

(3)经济原因:大学生的经济状况也会影响个体的人际适应。其中有两种极端情况——清贫与富足。清贫的学生常出现的人际交往障碍有人际羞怯、人际逃避等;富足的学生常出现的人际交往障碍有唯我独尊、自我中心、自以为是、盛气凌人等。

六、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对策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个性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强烈地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塑造健康的身心和形成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要条件。因此,解决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紧迫,措施如下:

1、优化人格

10- 7 -

心理学论文——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分析

改造不良人格,培养和优化良好人格,这是建立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第一步。大学生一定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正所谓“吾日三省乎吾身”,发现和总结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培养热情开朗、积极果敢、自信宽容等优良品质,形成良好的人格魅力。同时,要善于向那些人际关系好的同学学习,使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步提高,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当然,人格的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反复地总结,不断地修正自己,才能日趋成熟。

3、提升校园文化建品位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陶冶情操,而且有助于大学生之间正常的人际交往。举办各种讲座联谊会和其他形式的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众多人际交往的机会。这就使大学生既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又在互相帮助、互相尊重的群体氛围中协调、感受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为他们的人际交往向纵深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其他对策

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是很多的,仅仅依靠大学师生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家庭和社会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从家庭的角度来说,要让孩子有一个健康温馨的家庭生活环境,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美好并学会爱;对社会而言,要营造一个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并尽最大的可能减少贫富差距,从而使大学生们能及早走出心中的阴影,满怀信心地投入到正常的交往中去。

七、结术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人际关系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愈加重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人际交往障碍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通过以上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说明了大学生如何保持和提高良好人际关系交往和沟通能力。同时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人际交往环境,也将有利于大学生形

10- 8 -

心理学论文——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分析

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人际交往心理学》 刘晓新、毕爱萍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问题研究》 姚晓燕 甘肃高师学报 第8卷第1期(2003)

3、《试析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罗建华、梁斌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03年第3期

4、《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障碍及对策》 张治库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8卷第1期

10- 9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