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手大师》引申出的喜剧元素的分析

从《分手大师》引申出的

喜剧元素的分析

《分手大师》是今年度上映的喜剧片,由邓超出演兼出品。看过影片的人,我稍微看过了一些网上的评论,似乎都在说《分手大师》是个低俗喜剧的滥觞片。我无意在这里评价这个影片是否值得这称号,因为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无可否认的是,邓超在这里将各种喜剧元素完美地发挥出来了。我们可以纵观一下整个影片,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邓超似乎都要搬上精心设想的表演,为影片带来喜乐气氛。在此,我将要引出我所要研究的话题,一个富含喜剧元素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分手大师》是如此负责,它的喜剧元素是多么全面、多么完善,以致我们可以从它身上找到其他作品的影子,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此将这些丰富的喜剧元素总结出来了?

答案是肯定的。既然《分手大师》是个影视作品,它无可避免地要具有谨慎的结构,甚至还要面临观众的眼光。同样。作为此作品部分的喜剧元素,一样具有可分析的结构特征。当然,它似乎不像故事情节一样可以说出整个的所以然,我们或许只能说出它是怎样的喜剧元素,和其他喜剧元素又有什么关联等。因此在这里,我会运用“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将这些喜剧元素进行结构分类。

于是,经过一番努力,我将这整个的喜剧元素分成了六个板块:角色、行为、情节、场景、声音和导演因素。

首先,我要介绍的是角色板块。毋庸置疑,“角色”涉及到的就是人物。但是,这不够全面,还要加上动物和虚拟人物。这两个同样很重要,因为,我发现现在的影视作品越来越注重这两块了。动物和虚拟角色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喜剧效应(儿童也具有这效应)。我们可以从《分手大师》里面找到这两点,比如里面经常出现的龟和刺猬以及模拟出来的鲨鱼。相比,人物就显得复杂的多。我们可以说,人物在影片中的表现各种各样,很难给予统一。所以,我将人物的行为与特征分开,将行为单独地列为一块。由此,我将人物的特征分为形象、动作、言语三个部分 。在这里,关键的是动作。似乎很容易跟“行为”混淆,这个问题稍后会提到。形象和言语很容易理解,形象包括表情和装扮,这不用

太过多说,任何喜剧作品是缺不了这一块的;而言语就是指人物说的话,而在这一点,《万万没想到》做得很出色,我大概分析了一下这个作品,将人物的言语特征分为了四类:第一,搞笑话语;第二,话语与情景(形象)不符;第三,话语(前后)矛盾;第四,违常理的话语。同样,我们可以用此来分析《分手大师》。邓超扮装毛利人时说的话,我们可以视为搞笑话语和违常理话语;邓超卸妆之后假装不认人,这时说的话可以视为前后矛盾的话语;而邓超男扮女装说的话,这是与形象不符的话语。看过影片的人,应该有很多人会在这里忍俊不禁,反正我认识的很多人都在这些里笑了,这证明了这几个部分足够可以引起喜剧效果,当然很多时候,这不单单是一个喜剧元素产生的作用。

好了,接下来该是要解决前面遗留下来的问题的时候了——为何要将动作与行为区分?似 乎大家以为动作和行为应该划上等号,其实不尽然。动作,顾名思义,指人物一举一止,而行为百度上解释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在一般意义上我们可以等同;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当我们评价某一个的人,我们会说是根据行为,似乎很少人会说是根据动作。所以,在这里我为动作与行为做了这么个区分:动作应指人们的一个状态,具有单一纯碎性的特征;

而行为则是具有目的性、指向性的动作的联合。也就说,行为之于动作,更有指向性,反映着人物的性格和气蕴,由多个动作构成。举个例子,邓超因拖欠被毛利人捆住的时候,他呈现的样子无疑是个动作,而且是个令人忍俊不禁的动作。又比如杨幂抢位时趴在车门窗上的样子,我们仍可以说是动作,那么在她前来推开人群抢位的连续动作,我们应该归为行为,而这很好地反映了此时杨幂英勇的心理状态。但是不要误会的是,动作不仅仅只有静态的形式,它也有动态的一面,比如人物摆几个有趣的动作,这就是动态的。当然,有时候,动作和行为是很难区分的,但这也无碍于我们将两者分开进行分析,因为前面我也说过,人物的表现形式太过多样,所以我不得不将它们分开。于是,现在涉及到动作的最后一点,那就是动作有对镜头对他人的区别(前面的表情也同样有这特性)、快节奏慢节奏的区别、整体与细部的区别。在这里,我要对快节奏与慢节奏说一说。我可以说,无论什么时候,快节奏与慢节奏永远给人一种新鲜感,因为我们无法在现实生活中体会这种感觉(这不同于生活的快

节奏与慢节奏)。所以,当一个动作配合节奏时,往往更具喜剧效应。比如,杨幂初登场的时候,镜头以慢节奏的时候展示了她抢车的一系列行为,这确实很有喜剧效果。又如邓超假扮成“金刚狼”的模样,对着一个孕妇以缓慢的速度摆着销魂的动作,这个场景同时具备了三个要素:装扮、表情、动作(慢节奏),其中以慢节奏达到了很好的后期效果。

现在已经解决了最复杂的“角色”元素,那么下面的元素解释起来就容易多了。于是还是回到“行为”这元素上。在此之前,我将影片中许多具有喜剧效应的行为总结归納了起来,在这里我大概地分为了五类:不正常行为、故意行为、暗示性行为、笨拙行为。现在我想先来解释后面三个个行为。故意行为分为故意表演行为。故意撒谎行为、故意为之(不为之)行为。举影片中的例子应该很好解释。邓超与其他人在走秀装帅——故意表演(或为之)行为;邓超骗评委说他是个雄性激素过剩的女人——故意撒谎行为;唐大师叫手下不要再吹风筒时手下不肯收——故意不为之行为。暗示性行为指某类能够引起观众某种联想的带有指向性的行为,而且不得不说的是,性暗示被用得特别多,好比如其他影视中无处不在的抛眼光观众却为之津津乐道。《分手大师》同样有着这桥段。当邓超与杨幂被捆绑时,邓超向杨幂抖舌头,这明显的性暗示不仅没伤大雅,观众反而会会心一笑。正因为性行为的隐秘与低俗性,人们特别会喜欢这桥段,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商都采取了将性暗示融于产品的宣传中的方法。笨拙行为,正如其字面意思,指一个人做事情笨拙的表现。为什么要将这列为一种喜剧元素了?因为,正如大家生活中那样,当看到一个人做事情拙拙笨笨时,都会觉得他够滑稽可笑。现在电视有种运动类的娱乐节目,之所以它能够取悦于观众,无非就是观众爱看那些面临挑战磕磕碰碰的可怜的选手。所以,我认为笨拙行为可以独立地成为一种喜剧元素(比如影片中邓超掉下楼的时候)。最后,回到不正常行为。不正常行为包括不符合逻辑的行为、与形象不符的行为以及矛盾行为。最后一个需要说一说。矛盾行为表示一个人行为前后的矛盾(或者与话语、观众认知的矛盾),同矛盾话语一样,当一个人的形象出现矛盾时,能够带来很好的喜剧效果。在这一段里,我将行为列出了那么多,可能会令读者头晕脑花,但是我也尝试将它们更为详简化,似乎一直都找不到更好的分类方法。我之所以讲这一点,是想表明我这个分类也许

会存在局限性,但是我又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所以大家在阅读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予一定的批判,同时也希望这些能够为你们带来一点启发。

好了,该是进入情节的板块了。其实,情节对于行为,如同动作之于行为,如果说行为是由若干个动作组成,那么情节就是若干个行为的概括。换一种方式理解,也就说是种故事性的内容。一个喜剧性作品,究竟能够有哪些情节为它服务了?我将之列为:巧合、误会、成事不成、人物(事情)的突然出现以及带有趣味性的发展。除了最后一个要素难度较高之外,其余的安排地就能够极其容易为影片带来乐趣。两个人三番四次的偶遇,这是很多影片津津乐道的;一个人误认他人,以致啼笑皆非的结果;《猫和老鼠》影片中的猫想抓老鼠却无数次失败;当两人聊天时却忽然天崩地裂。这些都是以上元素很好的例子。而拿影片来说,里面也有很多这些表现。当邓超躲在杨幂卧室时,唐大师的突然出现,巧合性情节;保镖误会唐大师是同性恋,误会性情节;杨幂遭遇劫匪时大打出手,被打飞,成事不成性情节;邓超掉下楼时在窗台上忽然遇见正在刷墙的工人,突然出现性的情节。其实,一个成功的喜剧性作品,不光是大量的诸如人物、行为这些画面元素的铺陈,而是由精彩的情节的舒张有力的衔接,所以有趣的情节对于一个作品十分重要。现在既然提到了画面,就该轮到“场景”这一板块了。说实话,场景这个类别同样十分复杂,一个的场景的呈现,少不了人物、环境和声音。有时候,我们甚至可以说屏幕上的画面就是场景。我姑且不将这版块称为“画面”,因为我接下来要涉及的元素,不仅仅是画面这一类称所能解释得清的。当然,画面(屏幕上)这要素有时也可以营造出喜剧的效果。现在,很多影片都尝试在画面上进行艺术化处理,使得影视画面带有分漫画的喜剧魅力。好了,现在该撇开来谈谈场景了。“场景”这一板块中,我更注重的是场景的错置处理,因为很多影片都努力在这一方面下手。场景错置,简单的说,就是画面中的某一元素与其他元素产生冲突,既当今流行的词语“违和感”的意思。场景的错置有很多种,主要有人(其他事物)与周围的违和(比如影片中邓超和杨幂骑着马在高速公路上奔驰,这明显与周围的车辆产生强烈的冲突,正因为这样,这种处理方法带有种滑稽又超现实的意味),虚拟与现实的结合(影片中有段描写邓超与一条鲨鱼互斗的搞笑场景,当然这不一定能够有效),背景音乐

的不搭(画面与音乐的冲突,如最后部分邓超与唐大师追逐时却采用励志的音乐)以及前后情节的脱节(同样是邓超与唐大师要决斗时两人却像赛跑似的跑起来。)以上这些的场景错置的处理,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带来一种荒诞感,因为违和,观众才觉得里面表示的是多么不可思议、超乎人们的想象。当然,除了场景错置,场景也有其他的元素存在,比如一个有趣的场景的设置,但这极需要导演们精心安排或者善于发现有趣的场景。

现在我打算将最后的两个板块长话短说,避免各位因为太过冗长而失去兴趣。声音这板块我不需太过多讲,只是要注意的是,在这里我将“声音“与”言语“区别了,只特指背景音和同期声。所以想要营造出一种欢快气氛,只需导演们使用有趣的、搞笑的背景音、同期声就好了。最后,“导演因素”,我需要稍讲一下。所谓导演因素,我认为是指导演在制片时刻意为之的东西。比如当我们随着人物的期待期望着某件理所当然的事情的发生的时候,然而事实却意外地不是。这种情况,我认为对于一个故事的发展是无关必要的,甚至会觉的根本就不可能,所以我认为这一事实的发生是导演在制片时人为的结果,其效果无非就是更多地带来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其次,还有影片中的不可能事情的实现,这也明显是导演插手的结果。我们无法想象邓超能够一人将城市的夜灯布置成“love”形,但是导演却将它变成能够实现。又例如故事情节的戏剧化、典型化表现,本来正经的故事毫无来由地变得俗套、虚假,以及影片中流行元素的出现(影片中有段出现了《植物大战僵尸》的角色)都是导演添加进影片的喜剧元素,所以以上这些,我统之为导演因素。

到这里我已经将六大板块一一介绍完毕,而如果我们再加以细分下来,大家想必也发现所要了解的元素多到难以记住。虽然我无法确认我分类的是否恰当、完善,但是这无法否认《分手大师》其喜剧元素的丰富性。鉴于其,我已经将它们按照我的思路将它们总结归纳,只有懂得这些,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更好地分析一个喜剧作品拥有的元素,甚至我们可以用这些元素的叠加,创造无比巨大的喜剧效应。我们应该要记住的是,一个喜剧效果的诞生,往往由各种元素相辅而成,为了更好地创作喜剧作品,我们应该要了解怎样才能在影视上创造出喜剧效果。而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分手大师》是个值得研究的作品。

 

第二篇:元素分离分析

元素分离分析

元素分离分析

元素分离分析

元素分离分析

元素分离分析

元素分离分析

元素分离分析

一、试设计一个用H2S系统分离下列离子的

方案

Cu2+, Ag+, Zn2+, Hg2+, Bi3+, Pb2+

元素分离分析

二、试设计一个不用H2S系统分离下述

离子的方案:Ag+,Hg22+,Cu2+,Zn2+,Cd2+,Hg2+,Al3+

元素分离分析

元素分离分析

?方案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