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论文—《浅谈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浅谈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永乐镇中心小学 杨忠华

【摘要】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教师以完美的语言为手段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人才的技能技巧,它除了人类语言艺术的共性外,还具有教师语言艺术的特殊性.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肩负的伟大使命决定了教师语言运用必须讲究科学性、艺术性。教师教学语言违背了客观规范,势必产生不良后果。本文就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特性、形成及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教师 语言艺术 语言运用

[1]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尽可能地使自己的语言成为激发学生心灵的钥匙,让他们不停地出探索知识的触发点。对此,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教师语言表达艺术的重要性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应该具有的职业技能之一,是教师职业要求的最基本条件。缺乏这种能力,就无法正常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更谈不上对学生的教育。充满知识性、智慧性、启迪性且准确、明了、生动的教学语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学校充满魅力的原因之所在。人们赞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的工程师面对是娇嫩的心灵。人类灵魂工程师手中的工具不是圆规、尺子,不是图纸、电脑,教师的主要工作手段是语言和知识。教师必须锤炼自己的语言技巧,提高语言的感召力、说服力、冲击力、鼓动力。语言在教师的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产生知识的溪流”。[2] 对于教师来说,语言既是工具,又是艺术。我们的祖辈曾把教师“吃语言饭”

形象地说成是“舌耕”,颇有道理。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老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3] 如果说课堂是一辆前进的火车车头,那么教师的舌尖便是点火器。人们经常说教师与学生的“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其实,教师只有一桶水是不够的。因为,如果教师有了一桶水,而没有把一桶水倒出来的技巧也是不行的。倒得太慢学生不解渴,倒得太快,会把学生淋成落汤鸡。有人认为“只要有学问便可当老师”,更加是大错特错了。因为教学方法与学术水平既有联系,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我们常常发现有这样的教师,学术水平并不低,教案也写得很好,但讲课效果并不佳,教育学生效果也不好,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语言表达功夫还欠火候,还需要在语言上下功夫。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教师的语言素养。我国《学记》中就有这方面的专门论述,指出教师要善于运用精简扼要的讲述与适当的比喻,使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我们知道,教育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双方共同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将自己内在的知识、思想,外化为语言(包括动作、表情)作用于学生,使他们不仅领会,并能受到深刻的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那么教师必须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二、教师语言应具备以下特点

(一)、科学性

科学性是教师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是由教师工作性质决定的。教师工作包括课堂讲授学科知识、课外组织班级活动、处理学生行为思想问题、家访与学生监护人谈话等内容,无论哪一项活动都离不开科学文化知识,因而,教师语言的内容与其它行业相比,必定是专业性、学术性较强的语言。教师在课堂上授课不必说,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定理、每一次批评或表扬, 1

其语言的运用必须是科学的,容不得半点含糊,更容不得谬误。

(二)、针对性

针对性是教师语言艺术的第二个特征。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而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教师的语言必须符合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在运用语言技能技巧时,应因地因时因事而易,决不能千篇一律、单调重复。如对低年级学生,教师的语言表达要通俗、活泼、口语化,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的语言要求准确、严密和精练。具体来说,针对性有如下内容:

(1)、针对不同性别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语言方式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你用同样的话语、同样的语气批评男学生和女学生的时候,男生可能感到不痛不痒,毫不在乎;而女生却感到受不了,心里委屈,甚至哭鼻子。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因为,男女生的心理承受力是不同的。一般说,男生性格粗犷,说话直率,心理承受力较强;女生性格温和,说话委婉,对外界事物的刺激较敏感,心理承受力弱。所以教师在言谈话语中稍不注意,女学生就闹情绪,而教师还不知道为什么。因此教师对男生与女生谈话应该采用不的语言方式。

(2)、针对不同时间、地点,选择不同的语言方式

教师因为解决个别问题的需要,经常要与学进行单独谈话,因此,谈话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谈话的效果影响是很大的。如果时间地点场合选择不好,有时谈话效果适得其反。一般来说,能不在课上当着全班学生谈话的,就不要在课上进行。下课后,找一个僻静的地方推心置腹地谈。能避开其他教师的谈话,就不要当着许多教师进行,可以到操场一角等幽静之所谈,效果会更好。

(3)、针对不同性质的事件,选择不同的语方方式

2

教师的工作内容是多方面的,课堂教学讲授时,宜语言严谨、简练,要注意逻辑的性,要注意语言的启发性。班会课,要注意的感召力,鼓动性。与学生谈话,要注意语言的亲切,学生犯了错误,性质严重的,教师与之谈话时,要有震慑力;学生所犯错误属无意或无关大局,教师点到而已,留有余地,让学生思考,自己改正。针对性是教师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许多老师语言缺乏艺术性,常常是因为不注意语言的针对性造成的。

(三)、激励性

教师语言,必须具有非常强的感召力,最佳效果是:号召时,要让学生听了之后,精神振奋,干劲倍增;抒情时,要让学生听了,如沐春风,心旷神怡;点拨时,要让学生低头沉思。教师语言的感召力是教师语言追求的一个较高的境界,需要长时间的修养、演练、学习的过程。有的老师认为自己天生不善于讲话,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每个人的讲话先天素质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老师天性活泼,讲话时充满感情,具有较好的先天条件,有的老师天性腼腆,性格内向,讲话音低量小,在讲话方面先天素质较弱。但是,这不是决定讲话有没有激励效果的条件。讲话声音大,并不见得有激励性,讲话声音小,并不见得没有鼓动效果。关于教师讲话的,激励性,有一个最低标准,那就是在教育教育过程中在用词方面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如“很好”、“真棒”、“有进步”、“能行”、“再努力一把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等等,少用消极性的语言,如“你真笨”、“真没用”、“你算完了,就这个样子了”等语言。虽然看起来是一句话,但有时会像一根毒刺一样深深扎在学生的心上,会把学生一生的勇气泄光的。

三、如何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

有人认为,教师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巧嘴就够了,这显然是片面的。教师 3

运用语言的艺术性,不是天生的,更不是仅仅凭伶牙俐齿、灵感造成的,而是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学习、演练习得的。更何况说话本身不仅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力的表现,更是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以其其它方面修养的综合体现。因此,作为教师,要想纯熟地掌握教师的语言艺术,除了具备坚实的思想、道德、法制、心理学、逻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之外,还需从这样几个方面提高语言的艺术性:

(一)、加强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是加强和提高教师语言修养的重要内容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一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主宰了中国教育理论一千多年。今天看来,这一理论有些过时,但没有完全过时。因为教师传道、授业的任务并没有完全卸去,班主任肩头依然担负着传授人类知识的重担。我们不能设想一个满嘴常识错误的班主任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一位常常被学生问倒的班主任能够得到学生的爱戴。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决定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精通本专业知识,并具有深厚文化修养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肯定稳定和高大。所以现代教师必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强自身修养。

(二)、不断地丰富词汇,丰富表达不同思想感情的语言方式,认真研究语法规则,是加强提高教师语言修养的重要方法

教师语言范围的广泛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决定教师必须进行语言修养,教师的语言修养不是单纯的技巧,而是一个综合功夫。语言是表达感情的。一个人说话的方式、音调、语气、音色、高低、节奏的不同,表达的感情是不同的。俗话说:言为心声,只要是语言的自然表达,总是表现主体的一定思想感情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如何选择语言表达方式,反映着教师能力水平。 4

(三)、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语言能力分为理解与表达两个方面。教师如欲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首先提高自己的语言的理解力,因为只有深刻准确理解别人的语言,才能学习别人语言,只有不断学习别人的语言,才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运用汉语读书看报、谈天交流,一辈子都在说在读,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语言能力却相差很大。有的成为语言大师,有的免强表情达意而已,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每个人对语言的理解(或说对语言的感受)差异造成的。人对语言的理解力的差异是人在语言交流过程中的目的差异造成的。一般人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对语言的表达方法、词语的选择等不怎么注意,只注意交谈时的意思,意思明白了,交流就达到目的了。但是对于教师来说,这远远不够。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语言表达方式”的敏感者,无论是读书看报,还是看电视听广播,不仅仅要注意获取“意思”,而且还要学习“语言方式”,要通过学习别人运用语言中的特点,进而进一步理解语言的含义。这种习惯是一个养成过程,正像我们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一样,教师应培养自己的这种随时随地学习他人语言表达方式的习惯。

四、教师语言的艺术运用

(一)、“有感而发”的艺术性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灵魂。没有情感的语言是干瘪的。别林斯基说:“充满爱的语言,可以使劝说发出熊熊的列焰和热。”[4]情感是语言的表达过程中的乘号,语言中充满情感,会使语言的感染力成倍地增加。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富有情感的话语较之单纯呆板的表达更有效果。学生自身就算一种情感潜势的艺术品,高明的教师就算引发潜势的艺术家。例如同 5

样是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师曰:“公元19xx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结束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学生则会嘀咕:“酸不拉叽的说教”。而另一位教师饱含深情地说:“??那是个难忘的凝重的时候,自那一刻起,六亿华人迎来了‘雄鸡一叫天下白’,那一刻宇宙中激荡着一位巨人的声音,那一刻我们的民族改变了命运??”[5] 师长振臂一呼,学子云集响应,为其所感,为其所动,寓教于美,如沐春风,这难得不是艺术语言的成功吗?

(二)、“寓教于乐”的艺术性

幽默是一种睿智的大气,是一种超凡脱俗。幽默会消除师生间陌生和误会,使师生彼此走近,营造和谐,铺就轻松,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的学业依旧够沉,为人师表,不妨给孩子一种卓别林式的幽默。

一位特级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应围绕中心选材,有这样一段妙语:“作文选材时千万别‘两个黄鹂鸣翠柳’(意即各唱各的调);围绕中心时更忌‘一行白鹭上青天’(意即离题万里);选材应当古今中外、五湖四海,即‘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还有一位教师指出某些学生对作文的厌烦心理时说:“有的同学拿起笔来就‘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碎铅笔头’,其实作文不必紧张,作文并不难。”一位教师讲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不可更改。他举“失败是成功之母”为例,说:“谁见过有‘失败是成功之爹’的成语?”

幽默的语言能增加讲授内容的形象性和鲜明性,容易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幽默的语言富有形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正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幽默的语言,特别是蕴含哲理的幽默语言,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随机应变”的艺术性

教学中,没有人会知道会发生什么出其不意的事情,课堂突发事件会打 6

乱课堂秩序,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师情绪,是最令教师特别是初登讲台的青年教师头疼的事情。然而有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凭借深厚的知识底蕴,高超的语言技巧,灵活处理,巧妙引导,化消极为积极,其做法令人拍案叫绝。如一个夏日,有位教师正在上课,突然从窗口飞进几只蝴蝶。那几只色彩斑斓的蝶儿在教室里翩翩起舞,久而不去,学生为之哗然。这时教师突发机智发问:“你们谁知道蝶儿为什么不愿离去?”学生默然。教师自答:“因为蝶恋花,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所以蝶儿才如此依恋你们。”一语拈来,学生恍然大悟,急忙将注意力收回,集中到学生上。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它对教师职业尤为重要;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师完成历史使命、履行神圣职责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手段,因此,教师语言的艺术性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是艺术家,好的教学语言永远是奇葩飘香、春色满园。

参考文献

[1]朱德超,周继芳.浅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N].西昌: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年1月第3版.

[2]、[3]张会波.谈教师的语言艺术[J].黑河:黑河教育,19xx年第4期.p021.

[4]叶世宏.试论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J].长沙:当代教育论坛,20xx年第14期.p58.

[5]刘云志.提高语文教师课堂语言效果之浅谈[N].德州:德州学院学报,1999

年第3期第4版.

7

 

第二篇:新老师驾驭课堂语言的艺术

浅谈驾驭课堂语言的艺术

封国俐

暑假期间,参加了由中央财经大学举办的教师高级研修班,历时两周的培训,内容丰富多彩,专家、教授的教学风格各异,回顾其间的所见所闻,收获和感受很多,在深刻认识到教师进修充电必要性的同时,也对如何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更要有娴熟的组织课堂教学语言的技巧,才可能使渊博的知识得以在课堂向学生传导,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具艺术性。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准将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对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培养显得十分必要。

一、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专门的行业交际语言,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一定要规范、严谨、准确。“观点正确,说理明白”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教学时要力求概念准确、逻辑严密,准确地进行讲解,让学生正确地理解,不能有丝毫的马虎。教师对原始概念的剖析,对定理、原理的阐述等都必须用专业术语来准确表达,坚决摒弃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活化教材,不断更新和完善已有的知识体系,从而准确地把握现行教材的每个知识点,做到在教学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二、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工作是一种富有情感色彩的工作,而感情充沛课堂语言是创造和谐课堂情境的关键。教师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对学生的听课情绪有着直接影响。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丰富的情感,不单是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还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正如演员“入戏”一样,登上讲台就应当全身心地投入,进入“角色”。以自身的投入和激昂的热情感化、引领学生进入亢奋的学习状态。教师的语言中体现出来的情感应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表达教学内容的自然情感即对所教授学科的喜爱和专注;二是对学生的期望情感即营造课堂师生互动氛围的期许;其三情感也是对事业热爱的一种体现。实践证明,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三、教学语言的节奏感

演戏要有舞台节奏,上课应有课堂节奏。课堂教学语言的节奏,主要是紧慢疏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检验教学语言是否达到最佳节奏就看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是否协调同步。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学生听课的最佳思维状态。

课堂讲授的节奏感应当避免走两个极端:一是教学语速太快,学生的思维跟不上,他们没有琢磨消化的时间,听课就感到吃力,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学习的知识也容易“夹生”。二是语速太慢,讲述的知识跟不上学生的需要,他们的思维活动不能展开,必然影响智力活动的顺利发展;讲课声音太高,语言的刺激太强,会影响学生注意力的保持;讲课声音太低,学生听课吃力费劲,会引起听觉的紧张而产生疲劳。因而,讲课过程中的语言一定要注意快慢适中、高低适宜。戏剧念白的十六字诀,对于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是一个很好的借鉴.这就是“快而不乱、慢而不断、高而不喧、低而不闪”。具体来说,它要求运用快节奏时不能像放机关枪似的乱赶,应保持吐字清晰,语意明确;运用慢节奏时,要字断情不断,音拖而情激;高声讲话时要音高不噪,不能声嘶力竭;低声讲课时,虽音低声小,但要把字清晰地送出去,不要闪掉某些字,而要以最后一个座位上的学生听清为准。

教学法的语言节奏,要根据教材内容、实验安排和课堂上学生的情绪而巧妙地控制与调节。讲到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关键的地方,语言应该放慢,语气应适当加重;讲到疑点之处,声调可以提高,尾音适当拖长;课堂秩序出现混乱,不妨有意变换声调,压低嗓门,使之声缓而语重。

四、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是指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富于理趣、情趣,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喜欢上某些课,他们津津有味地听老师讲明道理,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自觉自愿地按教师提出的要求去做;而有些教师上的课学生们却兴趣索然,味如嚼蜡,巴不得早点下课。十分显然,前者的课是成功的,有效的;后者的课是失败的,微效的、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教师语言艺术水平是一个关键。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每节课刚上课时,学生比较容易集中精力,这种最佳状态一般能维持15—25分钟,时间一长,注意力便会分散。约瑟夫?特雷纳曼提供了更为确切的数据,他认为听课开初15分钟记住所讲内容的41%,听了30分钟后,则能记住最初15分钟内所讲内容的23%。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在教学中以趣味性的教学语言艺术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听课上面。

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是指以生动的表述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多用大众化的谚语、歇后语、习用语,多用比喻性词语和摹状词语,多用摹声和儿化韵等方式,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功能,在描述事物时具体逼真,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地掌握知识。同时,现代教学论的一个趋向就是探讨如何把苦学变为乐学,其中就要涉及教学的趣味性,而语言的趣味性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妙语连珠,妙趣横生。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多给学生点"兴奋剂",少制造点"疲劳素"。有些教师认为"好不如妙,妙不如迷",就是利用趣味的教学语言编口诀、歌谣、顺口溜,穿插小故事、摹态拟声,夸张戏剧性的冲突,烘托小说性的情节,渲染诗朗诵的激情,从而使教学妙趣横生,学生学起来欲罢不能。教学的趣味性即所谓“寓教于乐、寓庄于谐”。但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提醒教师:“如果你把课讲得生动些,那么你就不会担心儿童闷得发慌,但是要记住,在学习当中,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有趣的,一定有,而且也应当有枯燥无味的东西,应当教导儿童不仅去

做有趣的事,而且要做没有趣味的事,即为了完成自己的责任而做的事。”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不要为了趣味而趣味,要将趣味性与科学性和教育性结合起来,不应招欢买笑,追求噱头与掌声的低级趣味,以及热热闹闹的“表面文章”。因此教学的语言必须力求形象生动,富有情趣,融教育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像一块大磁铁把所有的学生都长时间地吸引住。

五、教学语言的激励性

新的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倡导赏识激励教育。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中不时地流露出对学生的理解、支持、尊重、信任等一些激励性语言,就会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求知欲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从而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赏识激励就象沐浴学生心田的阳光的雨露。学生健康茁壮成长,永远需要这种特殊的养料。常言道:“忠言逆耳”,其实也不尽然。只要时机成熟,方法得当,“忠”言也同样可以“顺耳”!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同学会对某一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如果你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发问草率处理,说他钻牛角尖,就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其对该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如果你说:“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很好”,或者说:“这位同学勇于提出问题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然后话锋一转,说:“由于时间关系,你提出的问题咱们课后再讨论”。这样既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又不至于在课堂上耽搁太长时间,同时又能使该学生保持对该学科的学习热情,一举而数得。

六、教学语言的时代性

新的课改理念要求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能熟练地运用专业用语,同时还要善于在“标准化”的语言中适时地加入一些幽默的、富有时代特色、贴近现实生活的语言,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调味剂”,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缓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教育家彼得斯认为,幽默对教师有非常大的帮助,幽默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研究表明幽默能够使记忆保持率从15%提高到50%。笑的时候,更多血液输入大脑,同时带来更多的氧。笑还能导致大脑向血液中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减轻学习的痛苦感,并使人感到舒服。幽默能够创造积极的情感氛围,并有助于高学生的注意力。伟大的教师们,一方面能够依循较为严格的方式来导引学生,另一方面又能用幽默的语言来营造气氛,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事实证明,幽默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是联系师生感情的纽带,能够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培养一定的幽默感和教育机智是调节师生情绪状态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缺少幽默感和教育机智,常会在师生之间筑起无法理解的高墙,增加许多无谓的矛盾。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机智的教师,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更善于缓和课堂中的紧张局面,也更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从而造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

七、课堂教学语言的多样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包括口头教学语言,书面教学语言,体态教学语言等。其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口头语言要求包括讲文明,讲礼貌;能尊重学生人格,协调师生

关系;同时还要准确简练,通俗易懂。课堂教学语言要尽量讲书面语言,说好普通话,且生动形象。语言要具有逻辑性,用词要恰到好处,能准确的表情达意,语句要有条理,观点鲜明,结论正确。

在善用口头教学语言和规范书面教学语言的同时,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形体语言。教师在讲课时,如果教态僵化,面无表情,毫无动作的配合,直挺挺的站在讲台上,学生好像是听广播讲座一样,就不能使学生的兴趣持久,同时会给学生造成压力,容易厌倦和疲劳。这时教师如能恰当的运用体态语言,就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还能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和含意。因此要善于“以姿势助说话”所谓“以姿势助说话”是对克服呆板教态而言的,我们训练学生,就是要使他们的手、脑、眼、口、鼻、耳等各种感觉器官同时得到并用,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课,除耳听以外,还有视觉的感知。因而,在运用教学语言的同时,辅之以必要的动作、姿势和眼神,如用教鞭当作导线;用粉笔盒当被研究的物体;两手水平伸出当天平;两掌合拢与收放喻示两个事物的关系等。教师虽不是演员,但为了使教学语言协调的运用,也应注意动作美的锤炼。也就是说教师如果语音悦耳,语调柔和,具有音韵感,会让学生充满信心;应当注意的是,体态语言应杜绝华而不实,不能过于夸张,表情要轻松、自然、适度,要学生能够接受,相反如果教师不能准确的把握表情和节奏程度,会导致相反的结果,甚至会损害教师的威信和形象。 总之,教师培养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提高21世纪素质教育的起点,正像《教师的修养》一书中所说的那样"但愿我们每个教师在讲台上用语言弹出交响乐,能在知音者——学生的头脑里回响共鸣,收到最佳的效果"。因此我愿意,也希望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共同摸索和探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努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