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表演讲稿

教育从爱起步

“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教育的钥匙,爱是教育成功的种子。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与美德,是师德师风的核心所在。可以说,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教师。没有爱,教育将变的枯燥乏味;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是我在《为人师表》这本书第四章中看到的一段话,让我感触很深,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学生才算得上是优秀的教师呢?有一份教师素质调查表明,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自己,在对教师素质进行排位时,都将“热爱学生”排在首位。于是在我的教学工作过程中,我开始把爱学生当做工作的起点。我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和朋友,渐渐地我看到了他们的变化。

去年开学的时候,有一位从外村转来的女学生,名叫段明悦,黑黑的皮肤,凌乱的头发,沉默寡言,老师问她问题,总是由她母亲替她回答。翻开她的暑假作业,字迹潦草,书写马虎,大大咧咧,完全没有女生的秀气。入班后,我就开始有意的注意她,关心她,鼓励她。课堂上,多让她朗读课文,多回答问题,多交流意见。一开始,她总是很害怕,惊慌失措,站起来以后语无伦次,声音轻得恐怕连她自己也听不清。可是我总是面带笑容,一次又一次鼓励她,“把头抬起来,你会回答出来的”,“声音响一点,再响一点”,“很好,周围的同学能听见了,你再响一点,让其他的同学也能听到”,“你读得很流畅,预习工作做得真好”。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段明悦在我的的轻声细语

中渐渐增强了自信心。她渐渐克服了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克服了自身的自卑,改正了懒惰的学习习惯,她的眼神变得清亮、变得炯炯有神,脸上充满期待,充满喜悦。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她的进步:字体工整了;回答问题完整,有主见了;作业质量提高,订正次数少了;课外爱看书,作文水平突飞猛进了。我把这些事在班级里当做先进的事例宣传,让同学们像段明悦那样做个懂事的孩子。功夫不负有心人,默默无闻的她让周围每一个认识她的人都感觉到了她的进步,脱胎换骨的她让大家对她刮目相看。

因为我是教师,我就要对关心学生的学习。对我们教师来说,一届学生未教好,还会有下一届,还可以重头再来;而对于家长,只有一个孩子,根本不可能重头再来。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百分之一,可对于家庭来说他就是百分之百。所以,我会关注每一个孩子,我常常单独和学生交流、聊天,班上有个学生叫魏素浩,头发又长又脏,衣服也是脏兮兮的,作业十回有八回完不成,开始两次我批评了他,并责罚他立即补上,可是,补上的作业又乱有错误百出,我就在想这到底怎么回事?于是,我开始和家长联系后得知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精神上受过打击,根本不管他的学习,面对这种情况,以后的日子里,我就让他在学校写作业,并教育他要学会生活上的自理,半个月之后,情况有了好转,作业能完成了,个人卫生也有所提高,最重要的是他敢主动找我聊天了,整个人都精神了许多。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就对我们报有希望。我们要想赢得家长的信任,赢得社会的赞誉,实现学校的发展和老师的自身价值提升,就必须把

我们的爱心分解在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的日常教学每一个细节之中去,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手中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成功。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所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未来的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把爱洒向学生,并能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颗心便正是对学生无私、广博的爱!

 

第二篇:论为人师表

论为人师表同心小学 钱兰  从古至今,教师被人们赋予了很多的赞美之词,像摆渡人、园丁、蜡烛、蜜蜂、引路人、桥梁、铺路石、奠基石等。但我认为最能形容这一行业的,莫过于把教师比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比喻行形象地对教师职责做出了明确的界定,让我们能深入认识教师这个行业。教师是把学生引向知识彼岸的摆渡人;教师要像园丁一样在教育活动中付出艰辛的劳动和细心的管理;教师的工作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奉献精神;教师还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对人类文明的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自己的学生造成深远的影响。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党和国家制定出来的教育方针。所以,教育是一项生产活动,不允许我们有半点马虎,不能出次品,更不能出废品。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医生和教师在我们心中都享有崇高地位,医生医治人的身体,教师塑造人的灵魂。如果一时失误,一次重大的医疗事故,它可能影响到的是一个人的生命和一家人的快乐;而教师如有失误,那就是一次重大的社会事故,它影响一群人一生的生活和这些人之后的几代人。所以,我认为要从事好教育工作,没有超强的责任心是不行的,责任心应该排在为人师表的第一位。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如何树人千百年来人们都在探索这个问题,至今都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不过英国作家萨克雷给我们作了一个很好的诠释,那就是"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教师的工作就好像是在播种,种下一些良好的行为,时间长了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当习惯成为自然,就成为学生的一种性格;而一个有良好性格的人,将来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同时他的命运也将发生巨大的改变。我们工作的对像是一些涉世不深的未成年人,他们在学习,他们在模仿,因为在他们的心里还无法对这个社会作出正确的判断。他们每天和老师在一起的时间会多过父母,他们每天都在观察老师的一言一行,然后学着老师的样子做。老师吸烟,学生也会偷偷的学着吸烟;老师打麻将,学生们也会从家长那儿学打麻将;老师说粗话,学生也张口就能说出脏话。有人说老师这个职业的人太虚伪了,整天都在说着一些言不由衷的话,做着很多自己不愿意做

的事。其实那是对这个职业不了解才下这样的评论。仔细想一下,因为我们是成年人,我们对这个社会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无法再改变。但我们的学生不一样,他们还像纸一样的洁白,还像雨后的蓝天一样纯净,如果我们过多的向他们展示现实生活的阴暗面,那你说那张白纸能画出美丽的图画吗?那这片蓝天能出现炫丽的彩虹吗?所以要为人师表,要时刻牢记,当走入校园,就已不在是自己了,身上一些不好的习惯也要把它放在校园外。  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的关系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年长一点的老师经常对我们说,要让学生装满一杯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但是现在知识更新的速度太快了,传统意义上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面对着学生提出的各种花样百出的问题,如果你只具备那一点有限的书本知识,那就无法教好学生。所以,不论你是教哪一门具体学科的老师,都应该广泛的涉猎其他各门学科的知识,既要加强知识的深度,又要加强知识的广度,而且要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从这只桶里倒出来的才是活水,才是能滋养学生知识生命的活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要做到为人师表,必须要有一个终身学习的思想。学然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在教学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通过学习来弥补,又再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教学中去,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习惯。  司马迁曾讲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老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行为,以自己的模范作用来带动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去做的,老师首先不要去做,要切实做好自己的表率作用。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我们的学生不可能每个都能考上大学,但是他们每个人都会融入到社会中,如果我们只单纯地教给他们知识,不教他们怎么去做人,怎么去做事,那么只能证明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所以只有我们以一个正派的形像树立在他们心中的时候,我才可能对他们提出要求,才可能把他们引向正确的人生道路。所以要做到为人师表,我们一定要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争名逐利已经成为一种人们司空见惯的事情。教师也是人,不可能不受到物质的诱惑;尤其是尊师重教只是成们一种到了教师节才会高喊的口号的时候,老师们的心是冷的。现在从事这项事业的,有人报着一种过一

天算一天的想法,而且这种情绪还带到了工作中去,试想一下长此以往,教育的出路何在。但我想说的是,虽是这么一种情况,我们还是有很多老师在三尺讲台上默默的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共和国辉煌乐章谱下自己那一格小小的音符。所以为人师表,我认为很重要的是还要忍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为人师表,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它浓缩了老师的使命、老师的职责、老师的态度、老师的精神,它是党和人民对教师的要求,更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等到将来学生都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时候,能接社会主义的班的时候,教师可以自豪地说:"人民教师,我们无愧于这个光荣的称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