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口才》20xx年约稿新动向

《演讲与口才》20xx年约稿新动向

各位朋友:

为了更加贴近读者,更接地气,20xx年的杂志有了最新的调整,供各位作者朋友参考。如果有时间有兴趣写稿的,欢迎仔细研读。

1、谈话、交际两大栏目由以前的每期四篇大稿,改为三篇大稿,两篇小稿。所谓大稿就是以前常规的四个材料四个点评的那类文章;所谓的小稿,指的是篇幅在1500字以内,文体灵活,形式多样的文章。全文可以是三个材料也可以是两个材料;可以是杂文,也可是是故事,小说,只要能通过一定的形式说明谈话或者交际的道理、理念、方法、技巧,材料观点新颖的,给人以启示就好。(学生版亦如此)

2、①演讲栏目增加“演讲得失谈”(形式等同于学生版)以及“演讲经典”两个子栏目,也就是通过引用演讲中的一些经典案例,介绍一些演讲的方法和技巧,或者引用小故事,结合介绍方法和赏析,1500字以内。

②论辩栏目增加“论辩智慧眼”(形式等同于学生版)以及“舌战经典”两个子栏目,也就是通过引用论辩中的一些经典案例,介绍一些论辩的方法和技巧,或者引用小故事,结合介绍方法和赏析1500字以内。。

③演讲栏目增加“讲坛风云人物”稿件,刊发演讲界知名演讲家的一些演讲材料结合方法分析,四个材料四个点评,有开头和结尾,介绍他们独特的演讲方法和技巧,给读者启示。总字数在2100字左右。。(学生版亦如此)

我刊现在的文章特别强调基础性方法的介绍,比如演讲、论辩中比喻手法、对比手法、幽默等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或者一些比较详细的方法,假痴不癫、正话反说、数字、数据、喻证等一些方法的运用,要求趣味性强、可读性强、指导性强(需要样文的作者可以联系我)

3、增加基础性知识类稿件的小文章,主要体现在谈话、交际、演讲栏目;。(学生版亦如此)具体如下:

①增加普及交际知识、礼仪常识、谈话知识的内容,五六百字左右,比如,与人握手都有什么讲究,与人碰杯有什么学问,在餐桌上吃饭怎么做,遇到初次见面的人说话需要注意什么,比如适合成人版的在酒桌怎么敬酒,怎么做,怎么举杯等等具体可操作,指导性实用性强最佳(尽量不要写我这里提到的,因为这些都是主编提到的,估计写的人会很多,大家避免题材的冲突浪费辛勤的劳动)

②增加普及演讲知识的小文章,以实用性为主,七八百字左右,比如讲演讲中的手势怎么用,眼神、面部表情、怎么用,语音语调怎么用,具体可操作,指导性实用性强最佳(尽量不要写我这里提到的,因为这些都是主编提到的,估计写的人会很多,大家避免题材的冲突浪费辛勤的劳动)

很多作者朋友问我以什么形式写这类的文章比较好?给大家一个衡量的标准进行参考:如果这个知识了解的人不多,或者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建议写成那种一二三四点的,直接告诉你怎么做,怎么用。当然结合小故事的更好。但是

如果有些选题,我们本身就知道怎么做了,只是不够明确,或者有些情况区分不太清楚,这时候就有必要通过故事去说理。比如演讲中的开场白,怎么开场更有趣?等等请注意,一定要小切口的东西,而且是很具体的,方法性很强,指导性很强,让人看过之后印象深刻的那种小文章。

4、卷首栏目进行了重大的调整:要求文体的多样性了。不仅仅局限于以前的那种三个小故事三个点评的,而是可以全文两个小故事,一个小故事,甚至是可以杂文、散文,只要是切合刊旨,和谈话和交际相关,和为人处世相关,读后让人酣畅淋漓,受益颇深,有启示意义的最好。1300字左右。。(学生版亦如此)

5、每期都刊发“求职小故事”稿件,作为“职场经纬”的子栏目,并且不定期地在提审的稿件当中择优选用一篇常规的“求职方略”稿件。大家可以着重写一下“求职小故事”,今后每期都会刊发故事性强、情节新颖别致、对读者有启示意义的求职小故事,让读者知道如何应聘求职才会取得成功或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求职失败,从交际或者说话或者为人处世,或者职场理念等角度,给读者有启示的东西。1300字左右。

6、成人版演讲辞栏目以后要搭配三篇,一篇社会题材,一篇励志的,另外一篇内容不固定,实用性演讲辞,演讲比赛的优秀演讲辞,或者故事性的演讲辞都可以,字数在1400字内。大家可以着重写一写实用性的演讲辞,比如在生日宴会的祝酒词、家长会的发言、证婚词、竞选厂长的演讲辞、竞选科长的演讲辞等等各个场合的发言,同时更增加部队官兵的演讲辞。要求写得好,不老套,既要有自己的观点,又要说别人没有说过的东西,同时更要接地气,给读者启示,让读者能用得上。

7、选材方面:谈话、交际、演讲、论辩、商务谈判口才(行业口才的子栏目)要注意相关经典材料的收集和选择,除了明星的、名人的,可以从以下的角度选择材料,比如一战谈判、二战谈判、国共谈判、元首谈判、盟军谈判、部队区域划分谈判、推销产品时候的谈判、贪污敲、勒索收购、商业谈判、收购谈判(商业上的收购谈判或者其他方面的收购谈判)等,适当增加军人的题材、军事的题材。同时,在谈话、交际、演讲、论辩等栏目,应该适当增加古代文学典籍、文学名著一些相关的片段,以及三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等一些古代著名的人士的关于说话、口才、交际、论辩、演讲等方面的相关的小故事、小材料,加到相应的文章当中,或者单独成文,给人以启发、启示。

同时,材料更要注意广泛性、多用性。(学生版亦如此)。大家在写各个栏目的时候,注意古今中外的搭配之外,还要注意尽量多多涉及各行各业的,整本杂志好几十篇文章,在搭配的时候,会将各行各业的材料拉开,所以大家尽量注意选材的时候有所区分,广泛涉猎,文章更容易胜出。

8、文无定法,文无定式,以上总结的一些文体,是最新的动向,供大家今后写作参考,同时,文章的内容决定了文章的形式,比如交际文苑、谈话、交际等栏目,往往可以通过身边的小事挖掘出不同的观点,或者就大家非常司空见惯的问题,提出自己深刻独到的观点看法,往往更能打动读者。

总之,今后我刊成人版的主干栏目(谈话、交际、演讲、论辩、职场、求职、谈

情说爱、评说名嘴),包括学生版的相关栏目,都会增加多种文体(杂文、散文、微型小说等)的一千五百字以内的文章,请大家多多支持,多多赐稿!

同时,在文体的创新方面,在一些材料需要的情况下,可以把材料和点评揉到一起,比如以下这篇文章,发给大家作为参考:

陈鲁豫:请换种方式提问吧!

六年时间,《鲁豫有约》将600余位嘉宾请进演播室,并通过全国28家省级电视台走进千家万户,被《新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陈鲁豫这位香港凤凰卫视的“当家花旦”,也凭借她的《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在20xx年中国电视节目榜中,夺取“年度节目主持人”及“最佳谈话节目主持人”两项大奖;20xx年,荣登《中国最具价值主持人》的排行榜;20xx年,被美国CNN评价为“中国的奥普拉(美国脱口秀女王)”。那么,口碑一向不错、锋头一时无二的陈鲁豫,近期何以招致网民们不留情面的批评呢?

据《扬子晚报》报道,著名主持人陈鲁豫近日在互联网上遭遇了一些网友不留情面的挑刺。在某论坛一篇名为《鲁豫彻底让观众发疯!》的帖子中,不少网友指出她在主持《鲁豫有约》时的毛病。

在网友的质疑中,最集中的一点便是不满陈鲁豫提的问题一成不变。网友指出,小时候的数学成绩是陈鲁豫每次必问的问题。据网友们说,周华健、五月天、于丹等人作客《鲁豫有约》时,陈鲁豫无一例外地问起了对方上学时的数学成绩,还直呼自己数学差,高考时考了110分。此外,网友还说,“你什么时候感觉自己红了?”“你上网看别人对你的意见吗?”“你小时候父母打你吗?”这些问题也是陈鲁豫必问的。

可以说,网民们的挑刺并非空穴来风,鲁豫在对嘉宾的提问方式上确实存在些许瑕疵:

一、提问不看对象,一成不变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谈话过程中,只有根据不同对象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才能使言谈得体、获得成功。《鲁豫有约》作为一档谈话节目,她请来的嘉宾在职业类别、教育程度、兴趣爱好等方面,肯定是有所不同,如果一味地用同样的问题“按图索骥”,嘉宾又怎能作出富有个性的精彩回答?如果她每次必问的那些小时候的事情,正巧是某位嘉宾“心中永远的痛”,对方答起来岂不尴尬?那样的话,谈话效果岂不是要大打折扣?陈鲁豫作为一位“名嘴”,多年来可谓“阅人无数”,对“看人下菜”这样的谈话常识竟然没能好好把握,不能不让观众遗憾。

二、问题缺乏深度,意义不大

作为一档谈话类节目,要想吸引观众,问题的设置非常关键,嘉宾能否答得精彩,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主持人是否问得精彩。这就要求主持人要在做足“案头”功夫的基础上,提炼和设计出一些既能让嘉宾“有得说”,又能让其“说得好”的有意义的问题来。像陈鲁豫每次必问的数学成绩等这些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太过浅显了,缺乏深度的提问与嘉宾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思考没有直接关系,意义不大,

也不利于嘉宾进一步展开来说,无法使话题深入“开掘”下去。观众从中得不到任何具有启发意义的信息,节目自然慢慢就会失去吸引力。

三、定位贯彻不力,出现摇摆

每个电视栏目都有自己的定位,不论嘉宾如何变化、形式如何创新,都不能背离这个定位。《鲁豫有约》节目当然也有自己的定位,借用她的栏目宣传语来表述就是:“寻访昔日英雄和有特殊经历的人群,它将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人们的生命体验与心灵的秘密。”不难判断,在鲁豫的访谈对象中,“有特殊经历”的嘉宾肯定很多。那么,如何挖掘出这些嘉宾背后的故事,让其见证历史,让人思索人生?针对不同嘉宾的特殊经历设计不同的问题,应该是个重要环节,否则用同一问题去“套”嘉宾的话,难免会给观众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以至于产生“听觉疲劳”也未可知。由此可以看出,陈鲁豫对栏目的定位没能贯彻始终,中途发生了摇摆,提问方式不能紧扣宗旨,致使谈话效果出现了不尽人意的情形。

我们不能要求每个电视节目都十全十美,但从吸引观众,赢得竞争的角度来看,电视节目主持人理应精益求精。衷心希望陈鲁豫能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正确看待网友的批评和非议,夯实理论知识基础,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尽快改变提问的方式,不断锤炼自己的主持艺术,以使《鲁豫有约》日臻完美、再上台阶,更加引人入胜。

已发《演讲与口才》20xx年第4期

我们的稿件是通编,也就是,每个编辑都要编成人版(包括红版和绿版)、学生版三本杂志的每个栏目稿件,每期提审的时间不固定,所以您如果有相关的稿件,不论哪个栏目,可以随时发到我的邮箱。期待大家多多赐稿!

职场经纬 616字

优秀员工奖发给谁

一个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进入一家大型传媒公司就职,工作岗位是网管。参加工作的第二个年头,他因为一个“简单的特别贡献”,获得了当年的企业“优秀员工”奖项。这个“简单的特别贡献”真的很简单,就是把公司所有的打印驱动都更换了一个设置。原来,这家传媒公司非常重要的一项运营成本就是纸张耗材,公司员工每天都需要打印大量的文件。于是,公司规定纸张必须双面使用。但这个规定贯彻得并不彻底,主要是因为工作人员每次打印时,都需要将模式设置为“双面打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疏忽了选择打印模式,也就一口气打出来几十页单面文件。也有的员工责任感不强或者嫌麻烦,懒得费事去选择,所以,超过1/3的文件没有按照双面打印的规定执行。网管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仔细分析之后,他认为问题主要出在每次需要重新设定打印模式上,这等于是增加了工作量,也需要打印者付出更多关注,如果工作人员的思绪还沉浸在稿件中,那么偶尔疏忽了选择打印模式也就不足为奇。于是,网管利用下班后的4个小时,更改了几十台打印机的网络和机器设置,把所有打印机的“双面打印”模式设置为默认状态,并逐一调试完毕。仅此一项,一年下来就为企业节约纸张耗材费用十几万元。在职场中,也许不同的工作岗位与企业利润的“距离”不同,但所有的职位都与企业成本休戚相关。一个具备成本意识的员工,就是从企业角

度看问题的员工,就是从老板角度看问题的员工,就是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与企业命运绑在一起的“优秀员工”。

交际指南 1437字

谁是真正的朋友

想问大家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当你遇到危险时,陪在你身边的和离你而去的,哪个是真正的朋友?先别着急回答,看看这个故事:

有个人和朋友一起去大山深处原始森林里游玩,一头高大的黑熊出现了!危急时刻,他对朋友说:“咱们分开来跑!”朋友却拒绝了:“我体质比你好,我要保护你!”他很感动。于是两人一起跑,熊在后面追,朋友脚步加快,很快就将他甩在后面。熊追上了他,这时他才明白,朋友之所以要和他一起跑,就是因为他比自己跑得快。如果分开跑,毕竟还有一半的危险,而一起跑,朋友就百分百的安全。

幸运的是,他最终还是逃脱了熊口。一年后,他和另一朋友故地重游,仿佛宿命般,一头黑熊又出现了!突然,朋友“嗖”地跑到另一边,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抛向熊,熊被激怒了,向朋友追去,朋友放步开跑。他安全了,下了山,等了好久,朋友也衣衫不整地下来了,他问朋友为什么那么做,朋友说:“我比你跑得快,只能让熊追我,这样,你安全了,我也有可能逃脱!”

你的答案是什么?真正的友谊,不是花言巧语,而是在危难关头能想到保护你。 第二个问题:当你遇到困难时,笑脸相迎的和冷眼相对的,哪个是真正的朋友?

他雄心勃勃地当兵复员回到老家,办了一个大规模养鸡,可是一场大瘟疫,让一切全成了泡影。瞬间,他变得债务缠身。无奈之下,他去找城里的一个战友,战友是一个公司的老总,热情地请他吃饭,二话没说就给了他一千块,说:“我最近手头也比较紧。”他满心感动,虽然这解决不了问题,可是总比没有好。之后,战友没再管他。

他又去省城找另一个开着一家更大公司的战友,他想在那里做事。没想到,战友说:“亏你当过兵!为什么不能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我这里没有你合适的工作。”他愤然而去,借回一大堆养鸡方面的书籍,并去附近的一些大养殖场学习经验。可是要想重新养鸡,本钱是一大问题,他想到去省里的养殖基地赊一批鸡雏。他本是不抱什么希望,可谁知一报上姓名,人家竟真的赊给了他。就连饲料厂也是一路绿灯,这让他惊喜不已。当第一批鸡顺利出手,他去养殖基地和饲料厂还钱时,却被告知钱早有人付了,一问,正是第二个战友。

你的答案是什么?笑脸相迎的初衷可能只是人情世故,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冷眼相对的背后可能是怒其不争,真正的朋友在你消沉时绝不会宠你,只会激发你上进的斗志。

最后一个问题是:当你在一个环境中,好话连篇的和恶语相向的,哪个是真正的朋友?来听听这个故事:

他人缘好,且受领导重用。科室里的人也对他很好,只有那个老徐不买他的账,常常在他笑语缤纷之际,突出一句冷语,让他极为尴尬。

没想到,在他得意之时,却出了事。在一项重要的工作中,他出现了重大的失误。一时之间,领导变脸,平时笑容如春的同事也和他保持了距离。老徐仍和原来一样,对他冷脸,偶尔冷语。提拔没有了希望,饭碗保不保得住都成问题。令他伤心的是,就要结婚的女友竟也离他而去。转瞬间四面楚歌,他要崩溃了,那个傍晚,来到铁路旁,火车笛声远远传来。忽然,一个硕大的巴掌扇在他脸上。老徐骂道:“没用的东西!这几天一直在盯着你,就是怕你想不开。”那一刻,看着那张一直冷漠的脸,听着一直刺人的话,他心里却涌起了一种温暖。

你的答案是什么?那些看似远离,实际上时刻关注着你的人,在你快乐的时候,不去奉承你;你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为你做事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你每时每刻都在另一双眼睛的视野里;每时每刻都在另一颗心灵的关怀中。

问题问完,故事讲完,我相信大家都已经找到了答案。而谁是你的真正的朋友,你又是谁的真正的朋友呢?

交际指南 1437字

施恩图报是小人

河南 鸥 鸟

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爱说话、谈锋健的人,常常是比较受欢迎的;但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一些人往往吃亏就吃在他那张嘴上。

我大学毕业刚上班的时候,单位的主任姓王。

王主任原来的职务是乡长,所以经常有他在乡里工作时的朋友和同事来找他,其中有一位老张来得犹为勤快。恰恰这位老张就是个口若悬河的人。

我们本来对王主任的过去知之甚少,可自从老张常来常往之后,从老张的嘴里,我们知道了很多关于王主任的陈年旧事。比如说,王主任的老婆就是老张给张罗的。为这事,老张经常说,要不是他帮忙,王主任弄不好现在还打光棍呢!

再比如,王主任入党还是老张给当的介绍人。因为这件事,老张总说他是王主任成长的领路人。

还有,据老张说,王主任那时当乡团委书记是他这个党委书记推荐的;王主任能当上副乡长、乡长,老张不但出谋划策,而且摇旗呐喊,功不可没;甚至,老张说,王主任调到城里任职,最初住的房子还是老张帮忙给租的呢!

老张给我们讲这些时,就像如数家珍似的,张口就来,眉飞色舞。并且,老张讲到得意处还要扭脸问王主任一句:“是不是啊?”王主任在一旁陪着笑,嘴里不停地说:“真有这事,真有这事!”

其实,王主任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也力所能及地给老张办了不少事。

不过,我们发现,随着老张来的次数越来越多,王主任开始有意识地躲着他了。他一来,王主任就借口说马上有个会议要开,无法奉陪老领导。如果老张还不走,王主任就走。可老张还是不知趣地经常来,一来还是不住口地炫耀从前对王主任的大恩大德。

有一次,老张刚进来,王主任立马站起来就要走,连招呼都没和他打。老张见王主

任这样对待自己,不由得痛心疾首,大骂王主任是个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的小人。王主任也终于忍无可忍了,把老张拉到办公室外,强压着心头的怒火对他说:“你过去帮过我的忙,我已经报答过你了,我们谁也不欠谁了,从今天起,咱俩一刀两断!”至此,两人的友谊彻底结束。

由老张的遭遇,我忽然想到一个人——许攸。在《三国演义》中,许攸是曹操的老乡加同学,也是生就的三寸不烂之舌,两行伶牙俐齿。许攸原本是袁绍帐下的谋士,当官渡之战进行到曹操最困难的时候,许攸从袁绍那里反水,来投奔曹操。许攸不但给曹操带来了很多袁绍的军事机密,而且还为曹操献上了乌巢烧粮的妙计。在许攸的帮助下,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许攸有恩于曹操,许攸即便是嘴上不说,曹操也心里有数。但许攸这人有点贪心,老嫌曹操报答他的不够多,总是在曹操和他的部下面前翻旧账:“阿瞒啊,要不是当初我的锦囊妙计,老同学你能有今天吗?”曹操每次都是满脸陪笑:“当然、当然,孤家能有今天,都是老许你的功劳!”长此以往,曹操就受不了了,由烦生厌,由厌生恶,最后杀心陡起。于是终于有一天,当许攸又一次喋喋不休地自吹其功时,在曹操的或默许、或纵容、或授意下,被外号“虎痴”的许褚“喀嚓”一刀把头给切了下来。

一个是反目为仇,一个是身首异处,老许攸两人的遭遇,何其相似乃尔,我们从中当有所悟!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听到很多人怨恨别人是“喂不熟的白眼狼”,其实,很多时候,并不真的是人家忘了你的好,而是你的奢望太高了。授人滴水之恩,渴望涌泉相报,能不失望吗?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你帮过别人的忙,纵然你嘴里不说,别人也自会铭记在心。反倒是你一经常念叨,别人就会心里不舒服,次数一多,感恩就变成了忌恨。因为谁愿意背着一辈子还不完的旧债,天天看着债主的脸色过日子呢?

所以对于帮助过别人的人来说,你客观上帮了别人的忙,主观上也获得了一次心理满足,收支相抵,本身就是两不欠的事,于人何恩之有呢?若能抱此淡然心态,自然再不会刻意去求回报。其实,越是无所求,也许越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得人惠莫忘,施人恩勿念。请大家记住这句话:帮过别人的忙,不但不要说,连想都别去想!

谣言止于智者

安徽 王飙

谣言来源于污浊的灵魂,它是散布者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捏造的谎言。

谣言是可怕的:它有一种邪恶的力量,能给人的心灵带来莫名的恐慌;它能让人处于多疑猜忌的境地难以自拔;它能摧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给友情、爱情、亲情笼罩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然而,对于那些不相信谣言的智者来说:谣言的力量却等于零——他们能识破谣言的真相,并且绝不会让谣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蠢人常常会因为听信谣言而害人害己。战国时期,秦军进犯赵国,把赵国的门户重镇上党团团围住。赵王派廉颇率大军救援,走到长平时,上党已被攻下。

面对秦军的凌厉攻势,久经沙场的廉颇知道秦军锐气正盛,便筑阵相拒,摆出一副要打一场持久战的阵势。秦军远离本地作战,意在速战速决,可廉颇只守不攻。秦军害怕了,因为他们经不起拖!于是,便派人到赵国散布谣言,说:廉颇年老软弱,害怕秦军,不敢出战,要是让年轻力壮的赵括带兵,秦军就会因为害怕而溃败退走。赵王果然听信谣言,派赵括前去接替廉颇为将。结果是赵军大败,四十余万大军被秦将白起悉数坑杀。若不是魏国及时相救,赵国恐怕就被秦军顺势给灭了。赵王听信谣言的结果是:赵国差点招来灭顶之灾。

愚蠢的人经不起谣言的迷惑,而智者却往往能化谣言于无形。同样是在战国时期,魏文侯派乐羊去攻打中山国,三年未下;在此期间,各种谣言纷起,说乐羊围而不攻是想拥兵自立。然而,谣言并没有动摇魏文侯对乐羊的信任,他一面派使臣慰问前线的部队,一面又加派作战的兵力。打下中山国归来之后,魏文侯送给乐羊两个箱子,乐羊打开一看,顿时大惊失色、汗如雨下,原来箱子里都是说他有异心的奏章。试想,如果魏文侯当时听信了“乐羊想拥兵自立”的谣言,结果会是怎样?恐怕中山国依旧是中山国,而乐羊却早已成为刀下之鬼了。 因为轻信谣言,多少王朝走向没落,多少同邦离心离德,多少事业毁于一旦,多少朋友成为对头。谣言无腿,却能像风一样四处游走,一旦遇到昏庸发热的头脑,便会掀起狂涛骇浪,吞噬理智的航船,铸成无法弥补的大错。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谣言呢?让我们来听一个故事:一个人风风火火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您??”哲人打断他的话说:“等一等,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那人不解地问:“哪三个筛子?”哲人说:“第一个筛子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真实吗?”来人说:“不知道,我从街上听来的。”“第二个筛子是审查。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审查过了吗,是善意的吗?”那人踌躇地说:“不,刚好相反。”哲人说:“第三个筛子是掂量。这个如此让你激动的消息重要吗?”那人不好意思地说:“都是街头巷尾的传说,无所谓重要不重要。”哲人说:“这消息既然一不确定是否真实,二非善意,三不重要,那就别说了吧,免得人们被这虚假的谣传所困扰。”

朋友们,谣言止于智者,让我们把这三个“筛子”放在心中,相信我们一定能在谣言面前做一个“智者”,而不是谣言的迷惑者、传播者和受害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