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的书写

本节学习要点

1.知识要点:说课稿与教案的区别、说课稿内容、说课稿特点。

2.学习目的:掌握说课稿撰写的特点和内容。

3.重、难点:说课稿撰写的内容。

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研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要说好课,就必须写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说课稿的撰写,形式不拘一格,重要的是把握内容和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联系。撰写说课稿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指导下,联系学生和教学实际,构想策划教学的过程。这个过程对教师成长有巨大的促进

作用。

一、说课稿与教案的区别

说课稿与教案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区别,不应混为一谈。说课稿是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写成的,说课稿不宜过长,时间应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稿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做”。教案是教师备课这个复杂思维过程的总结,多是教学具体过程的罗列,是教师备课结果的记录,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方案。说课稿侧重于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的阐述,它虽也包括教案中的精华部分(说课稿的编写多以教案为蓝本,作为参考的第一手材料),但重要的是要体现出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教学意图和理论依据,即思维内核。简单地说,说课稿不仅要精确地说出“教”与“学”的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具体阐述“我为什么要这样教”。教案是平面的、单向的,而说课稿是立体的、多维的。说课稿是教案的深化、扩展与完善。

二、说课稿撰写的特点

(一)简明扼要、写出根据,体现说课特点

“说根据”是说课稿的特点。说课讲稿协作,要少写教什么,多写怎样教,对重要设计要写出为什么这样教。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有的教师花了不少篇幅写对具体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对教什么写得太多,对怎样教则写得太少,对为什么这样教几乎没有写。这样的“说课讲稿”,连合格的教案也算不上,更不能算合格的说课讲稿了。因此,在写说课讲稿时,要写好根据,以体现说课稿的

特点。

(二)注意突出重点,恰当撰写根据

写教学设计根据时应准确、恰当。重要的、有特点的或别人不易理解的教学设计,需要写出根据。一般的、简单的教学设计,就不必写出根据,以突出重点。

(三)重视内在联系,树立整体观念

写说课讲稿,需要重视教学设计与根据的内在联系。写出的根据要贴切、具体、实在、有针对性,与教学设计水乳交融、有机结合,而不至于成为硬贴在教学设计上面的标签。同时,要树立整体观念。某一部分的教学设计,在另一部分或另几部分要有所呼应、有所体现,使整个说课讲稿浑然一体,不能彼此脱节,

更不能互相矛盾。

(四)多种形式书写,力求简便易行。

说课讲稿在写作形式上应该灵活些,以便更好地体现简要的特点。可以采用

以下几种写法:

一是套写法:在每个重要的教学设计后面,紧接着写出根据。

二是表格式:有教师在教学设计旁边写出理论依据,并用表格形式规范起来。

这样写的好处是整体性强。

三是插写式:在备课教案的天头、地脚、纸边及各行之间的空白处,分别写上各个重要教学设计的根据。这样写的好处是将已写成的备课教案改写成简要说

课讲稿很简便。

四是添页式:把根据写在白纸上,贴在教案的相关位置。这样做的好处是便

于将备课教案改写成说课讲稿,写根据少受篇幅的限制。

三、说课稿的内容要点

说课稿的撰写还没形成某种固定的模式和格式,目前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方

法,由于说课者个人的修养与能力差异,体现不出不同的说课风格。

首先是开场白:说出说课的课题,介绍说课者基本情况,上课班级、时间等。说课题要说出教材出版单位名称、教材几年制第几册第几章第几节的主要子课

题。

说课稿的其他内容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即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参考或使用的主要配套资料、教辅资料、教学设施等)、教学过程、教学

效果分析和板书设计与其他说明等。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分析

= 1 \* GB3 ①教材内容部分要求说明讲稿内容的科目、册数、所在单元章节; = 2 \* GB3 ②教学内容是什么?包含哪些知识点? = 3 \* GB3 ③本课内容的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联系; = 4 \* GB3 ④教学大纲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什么? = 5 \* GB3 ⑤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般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几个方面来确定; = 6 \* GB3 ⑥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确定。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它的确定要遵循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习时的艰难所在,它是根据各个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决定

的。

(二)学情分析

备课要吃透学生,写说课讲稿要分析学情。但是,要把某班某课教学全部学情分析写出来,教师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说课讲稿中,学情分析可以不单独写,

但要把比较重要的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作为根据写出来。

(三)阐述教法

在撰写说课稿时应简要说明: = 1 \* GB3 ①教法的总体构造极其依据; = 2 \* GB3 ②具体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理由; = 3 \* GB3 ③所用

的教具和学具。

(四)指导学法

在拟定时应突出说明: = 1 \* GB3 ①学法指导的重点及依据; = 2 \* GB3 ②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 = 3 \* GB3 ③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

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概说教学程序

应科学阐述: = 1 \* GB3 ①课前预习准备情况; = 2 \* GB3 ②完整的教学程序(怎样铺垫、如何导入、新课怎样进行、练习设计安排、如何小结、时间如何分配、如何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的密度、认知效果等) = 3 \* GB3 ③扼要说明作业布置和板书设计; = 4 \* GB3 ④教学过程中的双边活动的组织及调控反馈措施; = 5 \* GB3 ⑤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学法指导的落实; = 6 \* GB3 ⑥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各项教学目的如何实现。在撰写时应重点讲清楚每个环节安排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论依据,还要做到前后呼

应,使前三个方面内容落到实处。

(六)设计理念和依据

对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指出其理论依据。

(七)教学效果分析

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的估计,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状况的估计。

(八)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备课研究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写说课稿时,可以把板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写出来,并且注明要板书。板书的布局,也要做到心中有数,但

不必专门写出来。

说课活动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形式,不论是课前说课还是课后说课,上述内容必须阐述清楚。课前说课还应说疑点,说明在备课中自己拿不准的疑点,求教于其他教师;课后说课还应包括“学生学得怎样”的教学效果评估。 撰写说课稿不必拘泥于固定、呆板的模式,可以分块写清,按部分阐述;可以按照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另外,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又切忌过长,避免陈词滥调、泛泛而谈,力求言简意赅、文词准确、语言针对性强。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还需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多下苦功。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

云锦小学 刘芳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线段、直线、射线以及学会辨认角的种类,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三角形是一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在平面几何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是学习研究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

因此,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

(三)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线段、直线、射线以及学会辨认角的种类,初步认识三角形是学

好本内容的知识基础。

四年级的孩子具有活泼好玩的天性,同时又具有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容易

接纳新的知识,这是学生学好本内容的能力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认识三角形及其特征,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会画出方格纸中三角形底上

的高。

2.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的

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的教学意识,体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独立思考

与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三角形的概念,了解其特征,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难点:学会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并力求几何课程与学生日常生活与活动经验的巧妙融合,将几何学习的视野拓宽到学生的生活空间。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节棵

的教法和学法力求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教师重情境创设和点拨,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操作等课堂活动,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伙伴。

学生重在以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自行归纳、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准备

三角形实物,三角形纸片、三角尺、钉子板、木条制成的四边形、三角形框

等。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情境导入——探究知识——巩固提高——反思体验

(一)情境导入

1.看一看:出示三角板、流动红旗、红领巾的图片,问:这些图形我们都认识,虽然这些东西的颜色、作用、大小都不同,但它们有相同的地方,知道是什么吗?生:形状都是三角形。师:对了,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进一步学习

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板书:认识三角形)

2.说一说:你在哪些物体的面上见到过三角形。

3.找一找:出示主题图,说出图中哪些地方有三角形。师:三角形在生活中

随处可见。它为构建日常生活等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勾起学生对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形象的回忆,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 1 \* GB3 ①看一看:出示例1中的图片,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些

图形;

= 2 \* GB3 ②描一描:选择几幅图中的一个或几个三角形,描出三角形;

= 3 \* GB3 ③说一说:对三角形有什么初步印象;

= 4 \* GB3 ④画一画:在练习本上任意画几个三角形;

= 5 \* GB3 ⑤想一想:闭上眼睛想一想三角形(可边想边用手进行比画); = 6 \* GB3 ⑥议一议:结合观察这些三角形和画的三角形,讨论三角形的特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教师参与指导,最后学生汇报并完成板书)。

2.巩固运用

在操作中巩固对三角形的认识(课堂活动2):用钉子板分别围出有1个角是直角、一个角是钝角和3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并指出顶点、角和边(教师

巡视,同桌互评);

判断哪些是三角形(教师设计图形并出示,指名回答,并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看——描——画——想——议?等活动中认识三角形,经历?初步感知——形成表象——自主构建?三角形特征的过程,培养其空间观念的形成。巩固练习的安排有利于强化三角形的概念,提高学生思辩能力。

3.教学例2(争当‘巧手王’)

= 1 \* GB3 ①看教师示范折纸,教师边折纸,边提出注意事项。重点强调:

底的边缘线必须重合,折线必须经过顶点。

= 2 \* GB3 ②折一折:学生拿出三角形纸片,你有什么发现? = 3 \* GB3 ③认识底和高:师指出这条痕迹是三角形一边上的高,下边这

条是它的底,沿着折痕画出这条线段就画出了三角形的高;

= 4 \* GB3 ④想一想:不用折,你能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吗?学生尝试,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示范画图:?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三角形的底边重合,另一条直角边靠近点,从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高

一般用虚线段表示,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 5 \* GB3 ⑤观察三角形的高和底,有什么发现?师:所以在高和底的相

交处通常用一个直角符号表示,补充板画中的直角符号。

= 6 \* GB3 ⑥画一画(课本47页练习题)

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指导画法,小组内互评。

= 7 \* GB3 ⑦找一找,找出方格纸中三角形的底和高(课堂活动3)。 设计意图: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始于动作?,主张课堂教学变?坐中学?为?做中学?。上述过程让学生经历了?看——做——想——画——找?的一系列有效活动,使之对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了较深的认识,突破在方格

纸中画三角形高的难点。

(三)巩固提高(在活动中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许多三角形,为什么在生活中会经常用到三角形呢?下面我们就用木条(或硬纸条)做一个四边形框架和一个三角形框架,然后用力

拉一拉,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感受后,知道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变,而四边形的形状和大小发

生了改变。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服务于生活。

(四)反思体验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探讨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收获(注重引导学生 从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研究问题的方法、思想等方面进行总结)?还存在什么

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反思,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回顾与认识,培养学生归

纳总结概括能力,同时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力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采取观察、操作、合作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构建概念、掌握知识,

让课堂充满火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思考与练习

1.说课稿与教案有何异同?

2.说课稿撰写有哪些内容和特点?

3.撰写说课稿时,教材分析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本章知识回顾

1.说课的要求从不同角度来分有总体的,也有具体的,是指导说课的原则。说课,总体上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说课的教研功能和效率,根据需要选择恰当媒体辅助,环节上详略得当,整体给人以美感,同时体现说课者自身风格

特点。

2.说课的构思,在点明课题后,从三个层次进行: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展开

分析和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结果(预测)评价。

3.说课的内容要求包括五个大方面,即说课程标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

法、说教学程序。说课实践操作中可以更详尽地划分。

4.优化说课的策略是基于评价标准的策略。实践中有不少说课技巧或者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也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警惕。教师们在说课实践中总结出很多说课技巧和优化说课的策略,也遇到过诸多问题和认识上的误区,认真学习思考应

当能提高说课效果。

5.说课稿撰写不同于教案,应注意把握特点和内容以及内在联系,形式可以不拘一格。说课稿的撰写没有固定形式,但总体要求简明扼要,写出依据,突出

重点,重视内在联系和整体感。

 

第二篇:怎样撰写说课稿

怎样撰写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得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

首先必须明确什么叫说课,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

其次要说好课,就必须写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 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怎样写好一篇说课稿呢?必须明确说课稿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怎样教”。

所谓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就是平常我们所讲的找理论依据。理论依据从哪里找?一是《大纲》中指导思想、教学原则、教学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结构以及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二是《教参》中的编 排说明、具体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把握教材前后联系和确定具体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理论依据;三是《教育学》、《心理学》中许多教学原则、原理、要求和方法等,这也可以作为我们确定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四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切合实际的考虑。

写一篇说课稿,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简析教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要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材内容部分要求说明讲稿内容的科目、册数,所在单元或章节;②教学内容是什么?包含哪些知识点;③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联系;④教学大纲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什么;⑤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般从知识目标、智能目标、德育目标几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确定,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它的确定要遵循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学习时困难所在,它是依据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而定。

二、阐述教法

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样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搞 好学习,这是教法问题。教学得法往往是事半功倍。在撰写说课稿时应简要地说明:①教法的总体构造及依据;②具体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理由;③所用的教具、学具。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根据教材特点选用几种不同才教法结合使用,可增强教学效果。

三、指导学法

学法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拟定时应突出地说明:①学法指导的重点及依据;②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③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概说教学程序

【第 1 页 共 5 页】

这部分内容实际就是课堂教学设计,但要与流水账式的条款罗列区别开,既要有具体步骤安排,又要把针对性的理论依据阐述融会其中。

拟定时应科学地阐述:①课前预习准备情况;②完整的教学程序(主要是:怎样铺垫、如何导入、新课怎 样进行、练习设计安排、如何小结、时间如何支配、如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的密度、强化认知效果);③扼要说明作业布置和板书设计;④教学过程中双边活动的组织及调控反馈措施;⑤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学法指导的落实;⑥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

在撰写时应重点讲清楚每个环节安排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论依据,还要做到前后呼应,使前三个方面内容落实到实处。

五、教学效果分析

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深广度的估计,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状况的估计。 说课活动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形式,不论是课前说课还是课后说课上述内容必须阐述清楚。课前说课还应说疑点,说明在备课中自己拿不准的疑点,求教于其他教师。课后说课还应包括“学生学得怎样”的教学效果评估。

撰写说课稿不必拘泥于固定、呆板的模式。可以分块写清,按部分阐述;可以按照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另外,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又切忌过长,避免陈词滥调,泛泛而谈,力求言简意骇,文词准确,语言针对性强。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还需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多下苦功。

初中数学说课稿-《数轴》

老师们:您们好!

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来交流说课活动,谨此向在座的老师们学习。

我说课的内容是华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教科书代数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数轴”的第一课时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 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 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第 2 页 共 5 页】

⑴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⑶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⑷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

五:教学策略: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具体形象的图形的年龄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也为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特将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教学中积极利用板书和练习中的图形,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六:教学程序设计: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首先复习提问:有理数包括那些数?学生回答后让大家讨论:你能找出用刻度表示这些数的实例吗?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但是由于温度计与数轴最为接近,它又是学生熟悉的带刻度的度量工具,所以在教学中我将用它来抽象概括为数轴这一数学模型,于是让学生观察一组温度计,并提问:

(1)零上5°C用 5 表示。

(2)零下15°C 用 -15 表示。

(3)0°C 用 0 表示。

然后让大家想一想:能否与温度计类似,在一条直线上画上刻度,标出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呢?答案是肯定的,从而引出课题:数轴。结合实例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教师设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呢?

(1)画直线,取原点(这里说明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这点表示0,数轴画成水平位置是为了读、画方便,同时也为了有美的感觉。)

(2)标正方向(这里说明我们在水平位置的数轴上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是习惯

【第 3 页 共 5 页】

与方便所作,由于我们只能画出直线的一部分,因此标上箭头指明正方向,并表示无限延伸。)

(3)选取单位长度,标数(这里说明任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标数时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负数反之。单位长度的长短,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要相同。)

由于画数轴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板书这三个步骤,给学生以示范。

画完数轴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轴?”(通过教师的亲切的语言启发学生,以培养师生间的默契)

通过讨论由师生共同得到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至此,我们将一个具体的事物“温度计”经过抽象而概括为一个数学概念“数轴”,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1、让学生讨论:下列图形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A、

B、

C、

D、

E、

F、

A、B、C三个图形从数轴的三要素出发,D和F是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时间然后展开充分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去接触学生,认识学生,关注学生。

2、为进一步强化概念,在对数轴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请同学画在黑板上)

学生在画数轴时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画完后教师给出评价,如“很好”“很规范”“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等语言来激励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强调: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画数轴时这三要素缺一不可。

我设计以上两个练习,一个是动脑想,通过分析、判断正误来加深对正确概念的理解;一个是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有了数轴以后,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表示在数轴上,那么反过来,数轴上的点是否只表示有理数呢?作为一个问题我让学生去思考,为后面实数的学习埋下伏笔,这里不再展开。

安排课本23页的例1,

利用黑板上的例题图形让学生来操作,教师提出要求:

1、要把点标在线上 2、要把数标在点的上方

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数轴的理解,进一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当然,此题还可以再说出几个有理数让学生去标点,好让更多的学生去展示自己,并进一步让学生从中感受已知有理数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从而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为巩固本节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独立完成:

1、课本23页练习1、2

【第 4 页 共 5 页】

2、课本23页3题的(给全体学生以示范性让一个同学板书)

为向学生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讨论:

3、数轴上的点P与表示有理数3的点A距离是2,

(1)试确定点P表示的有理数;

(2)将A向右移动2个单位到B点,点B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

(3)再由B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到C点,则C点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

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果,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达到灵活运用,形成一定的能力。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根据学生的特点,师生共同小结:

1、为了巩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数轴吗?你会画数轴吗?这节课你学会了用什么来表示有理数?

2、数轴上,会不会有两个点表示同一个有理数?会不会有一个点表示两个不同的有理数?

让学生牢固掌握一个有理数只对应数轴上的一个点,并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为面向全体学生,安排如下:

1、全体学生必做课本25页1、2、3

2、最后布置一个思考题:

与温度计类似,数轴上两个不同的点所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大小关系如何? (来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

七:板书设计:(略)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第 5 页 共 5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