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 读后感

上天赐予你的东西迟早都要收回去的,只有自己努力获得的东西才是自己的。

王安忆的语言就像一杯红酒,必须用高脚杯在装潢豪华的房间里的灰暗灯光下品尝才会有情调,但情调这东西不是说来就能来 ,且得酝酿的。我偶尔也会追求些小情调,但终究不是这块料,倒是陈忠实《白鹿原》的语言颇合我意,它就像二锅头 ,让我在晚风中摆张小桌日日斟酌。

这个故事多少有点《金锁记》的影子,合起来看就是两个寡妇不同的情欲生活共同的人生结局。我曾经表达过一些关于寡妇的谬论,现在我依然要利用这个原理进行剖析。王琦瑶在做寡妇期间是不甘于寂寞的,对于爱情的渴望一点都没减少,这种执着精神是值得我们很多人学习的。她需要的是感情而不是某一方面的欲望,为了这个感情即使再好的东西她不喜欢也绝不会要的,程仕砥就是个好东西,可是她不喜欢,所以她不要,却又暧昧不清,耽误了人家一辈子。我想每个女人都希望拥有这样的粉丝的,王安忆安排了这么个人物多少有点意淫的感觉。

康明逊是个很懂生活很懂女人的小男人,之所以在他面前加个小是因为他没有男人的那种责任感,把人肚子搞大了却问当事人该怎么办,这是多么操蛋的一句话啊,如果你是当事人你会不会打他一个耳光子,然后叫几个姐妹将他狂殴一顿呢?王琦瑶是真心喜欢他的,所以她默默的承受了,为

了找人给他擦屁股,硬生生的把萨沙饶了进来,后来萨沙都被她搞怕了跑到苏联避难。女儿的诞生让她消停了很长一段时将,可是爱情的小种子一直处于时刻发芽的状态中,参加各种聚会什么的正式她不甘于寂寞的表现。和老克腊的爱情应该是这个故事最具特色的表演,无奈写得太过于粗糙。故事写到这里应该就可以收尾了,至于穿插在全书当中的黄金我觉得是画蛇添足,后来小林因为黄金杀了王琦瑶给人的感觉很是不伦不类,我甚至都有王安忆不知道怎么继续写下去的猜测。

这个故事一开始就不是喜剧,那么是悲剧,可悲剧的源头在哪呢?不是黄金而是美丽。王琦瑶很早就知道了自己的美貌,但她并不十分珍视这个上天赐予她的东西,她很卖力的表演着自己的美貌,得到荣誉越来越多,心也就开始浮躁,飘飘然就不能脚踏实地。就像脑子好使的人,仗着自己的好脑筋拼命地挥霍着青春,终于一事无成。王琦瑶透支了上天赐予她的美貌,她必须拿自己的幸福来抵债。

她会生活会察言观色,这些与生俱来的气质却没有遗传给自己的女儿,母女俩的差异是惊人的,惊异的我都相信这只是个编造的故事;还有不伦不类的黄金,尴尬的黄金。尽管语言有韵味,思想有深度,但这样的瑕疵是不应该出现在国内一部最高文学奖的作品里的!是文学没有了活力还是这个奖本身就没有多少质量可言呢?

 

第二篇:《长生殿》读后感

《长生殿》读后感

《长生殿》是清人洪升所著,取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句意定名,讲述了唐明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之间曲折凄美、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整部剧共五十出,大致可分作三段:李杨厮守—死别伤情—觅魂重圆;两条叙事线索——李杨爱情(主线)和安禄山反叛(辅线)。

说来惭愧,我没能把这部“学子才人一齐俯首”的“绝好文章”读完,只读到第二十九出《闻铃》,后面的草草看了看。为感动,更为愤慨。随着年龄渐长,读书渐多,心中早没了中学时向往浪漫、憧憬爱情的少女情怀,取而代之的是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的沉甸甸的责任感。而今对社会、对现实了解得越深,越觉得所谓的浪漫、生死不渝虚无缥缈、不切实际。不是说爱情不好,也不反对浪漫,但前提是要先尽了肩上的责任。男人爱女人无可非议,更何况男才女貌,又是音律知音,“三千宠爱在一身”也无可厚非。但,他是她的丈夫之前,他还是一个君王,他一句话便可让人荣、让人辱,可让人生、让人死,可福泽天下,也可颠覆苍生。他和她不是平常人家的夫妻,寻常人家的宠爱尚且有度,何况天家,更应如此。却“姊妹弟兄皆列土”,国舅专权,一时杨家权势滔天,直弄得民不聊生、天怒人怨。千里单骑送荔枝,可知这一篮荔枝坏了多少麦苗、累死多少马?他和她自是情切切、意浓浓,哪曾想到供给他们奢华的百姓是如何的呕心沥血?他们的爱情,以天下作交换,代价太大,他们付不起,所以注定要分离。试想,若李隆基再勤政爱民一点,少些偏听偏信,也不至于如此。不

是红颜祸水,怪只怪,英雄难过美人关。这样的爱情,再凄美我也不会同情。

回到剧本,我很喜欢这种传统的曲文。它继承了诗词的传统,糅合了散文、白话元素,读起来朗朗上口、余韵悠长。语言生动、直白,节奏感强。人物形象基本上是通过语言来表现,如第二十一出《窥浴》

【字字双】“自小生来貌天然,花面;宫娥队里我为先,扫殿。忽逢小监在阶前,胡缠;伸手摸他裤儿边,不见”,活脱脱一个面貌丑陋、地位低微、胡搅蛮缠不懂事的宫女。

《长生殿》是中国古典四大名剧之一,闲暇时可细细品读,必可得满口余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