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玫瑰与教育》有感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

《玫瑰与教育》初看书名,不禁感到好奇:玫瑰与教育究竟有何联系,是不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给予是快乐的,而教育同样也是以奉献为乐,两者有其相似之处,因此取其《玫瑰与教育》为书名。怀着好奇读完此书,发现原来“玫瑰”是窦桂梅老师的网名,这本书是讲窦桂梅老师与教育的故事。在这本书中没有什么长篇大论,主要写了窦桂梅老师在生活与教育教学中所看到的现状,从而引发的感触与反思,读过之后就像读过此书的人说的那样,读这本书时就像与一位老友促膝交谈,书中朴实、亲切的语言如涓涓细流进入我干涸的心田,亲切自然,娓娓道来,令我不忍放下,常常跟随着她优美的语言走进她的思想领域中。

在这本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感触最深的就是窦桂梅老师在自序中讲到的《我在成长,我在写》,在这章节中窦桂梅老师讲到练笔就好比开花,没有一定的时间和力量,是不可能让一瓣一瓣的花朵展开自己的面容的,鲁迅也称自己的文章是“硬写”出来的,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漫长的、艰苦的修炼。所以窦桂梅老师告诫我们年轻的老师——要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自己不断与宁静的自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自己不断接受理智的自我批判,让实践的自己不断接受理论的自我省察。这样的写作,已不仅是记录生活、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它更是逼迫自己坚持实践、勤于阅读、深入思考的强劲动力,是一种让我们反思着的存在。反思一下自己,自己的惰性大,真的疏于动笔,很多的经验、教训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但

读了这段文字,我的确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切实做到及时梳理反思,记下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点点滴滴。让自己养成勤反思多动笔的习惯,要像窦桂梅老师说的那样:用写作记录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

《执子之手,与子偕行》此章节中,窦桂梅老师讲到给她幸福的习惯便是读书,“一定要让读书成为习惯”是窦桂梅老师经常对自己说的话。她说到每每阅读总感觉有一股新的力量注入我的身心。我驾着读书之舟,追逐那纯粹的快乐,试图驶向广阔的海洋。读书能成为习惯,这是一个可以独自培植幸福的习惯——土壤、阳光、水分都来自于美好的书籍。因此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爱上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需要,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挤一点时间,少一点闲散,逛一逛书店,去去图书馆,或买或借,每月认认真真读它一本书,细心体味个中原委,感悟其间蕴藏的真谛,让自己获得感动,获得明白,获得成功,由此帮助更多的学生,走向成功。读书吧!这是我们自己可以把握的机遇,是创造和识别机遇的基本准备,当真正的机遇到来之时,才不会因为准备不足而失之交臂,也不会在“嗷嗷待哺”如饥似渴的学生面前露怯,从而多了几分的底气。为自己、为学生、为未来读书吧,养成读书的习惯,来成就我们为之终生奋斗的光荣的教育事业。

感谢《玫瑰与教育》!感谢窦桂梅老师!窦桂梅老师将永远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第二篇:《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读书笔记

玫瑰在我心中

----再读《玫瑰与教育》

代继霞

玫瑰在我心中

----再读《玫瑰与教育》

《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名师的经典著作之一。窦老师经常这样激烈自己:生命的能量释放就好比开花,意志是根。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

在整本书中,记录着窦老师的教育事迹。如她在《小红花的背后》这样写到: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轻放”孩子的心----这是为人师的底线。我们对学生往往缺乏真正的尊重和关怀,许多班级的墙上一串串小红花,一排排小红旗,对于那些榜上有名的孩子来说是荣耀的记录,可是对于表格空白的学生来说,则恰恰是他们难堪的记录。

对于如何看待阅读,她在《有梦总是好的》中这样说:一个不曾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孩子,一个极少接触优秀文学作品的孩子,她的情感世界将是苦涩无味的,她的精神世界也将是极其荒芜和可怕的。当今大学“新鲜人”他们好学,但是茫然;可爱,但缺少礼数;清纯,但和我这一代一样熟谙世故。

令我最有收获的是窦老师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是呀,只有找到自我,做一个“内生型”的教师,自觉、自主地学习,有着积极向上的执着力,只有这样才能有着专业自信。要拥有专业“自能”,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技能体系,要把学习获得的能量转化为课堂智慧,我不得不好窦老师一样反

思自我:是否注重扎根于实践,滋养于读书?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否有了关于教科书以外的见解,并能体现驾驭课堂的独特魅力?

我想,只有从内心深处实现高“自我”的教师,才会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才能够准确地、现实地领悟自己的水平和境界。

“愿你把所有的艰难都遗忘。请收下吧,我送你的玫瑰,让你的生活充满希望。”这就是玫瑰与教育的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