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的田园城市读后感

明日的田园城市读后感

《明日的田园城市》读后感

陈剑锋 建筑学硕士 2012810003

《明日的田园城市》出版于1898年,这本书对世界城市发展理论研究和城市规划专业工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每当我们谈论现代城市规划的时候,还是经常会提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虽然霍华德的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提出的理论在当时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我认为虽然不能全盘接受,但却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用的东西。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这阶段却和当年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当然也可以从霍华德的理论里得到它的精华,避免他书中阐述的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在我阅读了这部城市规划的金典著作《明日的田园城市》后,认识到工业革命在给人类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困惑,城市在快速发展并产生巨大凝聚力的同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普遍出现的城市问题第一次赤裸裸地摆到人类的面前——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如何破解这些城市问题以持续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该如何选择未来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方向?面对城市快速发展、人类大量集聚的城市化进程,霍华德在总结前人各种改革思想和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他个人对城市问题的判断和发展路径的思考,提出了他的“田园城市”设想。

在此前我们必须知道作者的人生经历。霍华德霍华德出生于英国的一个平民家庭,青年时期到美国闯荡,并开始接触惠特曼和爱默生等人的著作与思想。对他影响最深的是美国著名政论家潘恩的《理性的世纪》。在美国期间,霍华德

还阅读了理查逊撰写的《健康的城

市》等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图书,并

开始对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给予关注。回到英国后,他长期在

议会里担任速记员,在工作过程中

他接触了大量的政治、经济、社会

方面的官员和学者,使其对英国的

社会体制、城乡结构以及人口布局

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

识。

霍华德目睹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给城

市面貌和城市生活带来的重大变

化,并亲身体会到城市在扩张过程

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如伦敦、曼彻

斯特、纽约、芝加哥等大都市出现

的人口过度集聚、喧嚣和丑陋、环

境污染、罢工、奢侈和贫困的悬殊

对比之类的景象。霍华德对种种社

会问题如土地所有制、税收、城市

贫困、城市膨胀、生活环境恶化等

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思

考,并逐渐形成综合处理各类问题

寻求城乡融合发展的社会(田园)城市理论的基本框架。这本书出版了两次——

明日的田园城市读后感

1898年时书名为《明日:

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

平道路》,但由于次数涉

及到土地及分配制度改

革等敏感问题所以在

19xx年改名为《明日的

田园城市》。霍华德的“田

园城市”方案不是单纯地

从城市结构和布局的角

度来研究城市问题,而是

通过全面规划城市空间,

并建立独立城市管理机

构和投资回报机制来寻

求城乡融合和协调发展。

因此,该著作发表之后很

快引起各方的重视,并历

经百年流传至今,霍华德

也因此成为西方近代具

有重要影响的城市规划思想家之一。霍华德自始至终所倡导的都是一种全面社会改革的思想,他对“田园城市”的性质定位、空间形态、运作机制、管理模式以及发展目标等方面做了全面的思考。他认为“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田园城市”将成为一个融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和美丽、愉悦的乡村环境为一体的“磁体”。随着时间的推移,“田园城市”从空间形态将形成一组城市群体,他把这个城市群体称为“社会城市”。最能体现他这一思想的便是三磁铁图。这三个磁铁分别是城市,乡村及城乡结合。霍华德分别将它们的特点列出来,比如“城市——远离自然,社会机遇,群众相互隔阂,高物价,高地租。 乡村——缺乏社会性,自然美,工作不足,土地闲置;城市—乡村 自然美,社会机遇,接近田野和公园,地租低,工资高。。。”霍华德认为城市和乡村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分离开来将永远无法解决城市和乡村各自出现的诸多问题。针对工业社会中城市出现的严峻、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只有摆脱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从城市结合乡村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长期困扰人类发展的问题。他的“田园城市”示意图上明显地写着:“城市用地1000英亩,农业用地5000英亩,人口32000人”,他认为城市与乡村相互依存,

城乡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是资源利用和收益最大化的唯一形式。

《明日的田园城市》是一本逻辑上十分慎密的著作,它通过13个章节对“田

园城市”的用地及其来源、收入和支出、行政管理和运行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述。霍华德认为土地和金钱是产生社会问题的主要根源,所以从这两点出发,他首先提出了消灭地产主的土地制度改革方案,“田园城市”土地将废除土地私有制,土地产权归社区所有居民共同拥有。“田园城市”的全部收入来源于地租,而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居民和承租人所需承担的费用远远低于大城市的生产生活成本。对田园城市的支出,霍华德考虑的更为细致周到,详细地列出了城市建设和维护所必需的12项支出。通过收入支出的计算,他认为“田园城市”的收支

明日的田园城市读后感

明日的田园城市读后感

平衡可以轻易地做到。在“田园城

市”中人民不但减少了赋税,还拥

有了土地、稳定的收入、舒适的住

宅便利的交通和健康的环境。同

时,“田园城市”拥有独立的行政

管理机构和高效的管理机制。从社

会改革和城市运行的角度,霍华德

全面完整地勾画了一个理想状态

下的未来城市的发展框架。霍华德

的“田园城市”通过城市规划实现

社会的公平公正,关心并保护大多

数人民的利益,是霍华德“田园城

市”理论的基本立场。需要的不仅

仅是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运行体制的充分了解,更需要的是追智慧和胆量,而霍华德同时做到了这两点。“田园城市”理论摆脱了显示统治者权威的旧模式,从此,全体人民利益至上的观点使近代城市规划思想的立足点实现了根本转移。它是一本融经济学和社会学为一体的有关人类社会与城市发展话题的专题研究著作。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缩影,因此城市问题本身兼有复杂性,反映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深层次矛盾。这些问题仅仅依靠城市空间规划是无法解决的,必须运用社会改革的综合手段进行治理。霍华德提出,随着若干“田园城市”的建成,这些小城市将通过快速交通和绿带围绕着一个核心城市形成城市群,这个城市群构成一个规模较大的“社会城市”。他认为,居民生活在这个城市之中,既可以享有大城市的一切优越性,同时又可享用乡村所有的清新乐趣。城市组团发展和空间利用规划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认为现在“卫星城”和“新城”的做法就是受霍华德的思想影响。

但霍华德的思想也有缺点,在实践中“田园城市”方案还是暴露出过于理想化的一面,这可能与霍华德本身的知识结构和性格有关,社会改革不能单纯依靠“简单的事实”和“人性的纯良”,

还涉及城市起源、历史变革和文化

传承等为更为复杂的因素,因此

“田园城市”试验没有像霍华德所

期盼的那样在英国引起连锁反应,

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霍华德

倡导的“田园城市”试验宣告终止。

现代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

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

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

果。但同时我们也遇到了前所未有

的诸如土地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

重、交通拥堵、城市人口迅速膨胀

等问题。这一切均需要城市规划、

建设和管理从业人员开展针对性

的调查与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

合理方案。基础理论研究需要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这对中国规划师群体来说,无疑是新时代对我们提出的一个挑战。

《明日的田园城市》留给我们当代人很多的启示。美国著名的城市史学家芒福德在19xx年曾经给予霍华德 “田园城市” 的高度评价:“20世纪我们见到了人类社会的两大成就:一是人类得以离开地面展翅翱翔于天空;一是当人们返回地面以后第一居住在最为美好的地方--田园城市”。现在很多城市的规划竟然也敢不上100多年前的规划,这确实是值得我们去反思!

 

第二篇:小学生读后感: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小学生读后感: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小学生读后感: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读完了第二十一课《圆明园的毁灭》后,我的心里不禁冒起了团团怒火,也感到了无限的悲痛与惋惜。

圆明园是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占地面积达三百五十多公顷,经过了乾隆、嘉庆等六代皇帝,共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才建成的。它规模宏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顶峰作品,历来具有“万园之园”的美誉。但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了圆明园,并开始了疯狂的掠夺。之后,侵略者们为了销毁罪证,放火焚毁了这万园之园。圆明园就这样化为了一片废墟,现在已经只剩下几根残缺不全的破柱了。

英国和法国的那些侵略者们,就是一些无恶不作的强盗,他们在中国的领土上模行霸道,胡作非为,逼迫政府签下了一条条不平等条约,甚至还胆敢威胁清朝的皇帝。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讽刺的那样:“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指的就是那些野蛮又贪婪的侵略者啊,他们烧毁的是皇帝的逍遥宫和里面价值连城的宝物,更是将中华民族历代能工巧匠们智慧与血汗的结晶毁于一旦!这帮可恶的强盗,用他们野蛮的行径将圆明园这座文化宝库化为灰烬,却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等待他们的,必将是历史的制裁!

可是,更令我感到悲痛的,是当时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侵略者们在中国大地上到处抢掠,为所欲为,可清政府却不进行丝毫的反抗,而只是屈服于侵略者的魔爪之下,为那些不平等的条约一昧地割地赔款,任由他们将中国辽阔富饶的土地变得满目疮痍,任由他们把中国那些无价的瑰宝抢夺一空。中国的土地固然辽阔,资源固然辽阔,但倘若没有防范和抵抗,那些宝物再富丽堂皇,再雍容华贵,也免不了要落入侵略者的魔爪之中;中华大地的领土再广阔无垠,也免不了要被侵略者所践踏。中国的人口虽然多,但那时他们有的仅仅是长矛短刀,怎敌得过外国侵略者的洋枪大炮?所以说,国家不富强,科技不发达,拥有再多的宝物又有什么用处?侵略者们烧毁了圆明园,但唤醒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的决心。正如毛主席所说,落后就要挨打。唯有国家的强盛,才有能力抵抗侵略者,并把他们赶出中国。

读完了《圆明园的毁灭》,我感到愤怒与惋惜,更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