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企业融资方式与涉税风险及筹划管控;增值税扩容新政解读与展望;合同签订出招要准 税收成本砍掉要狠2

《企业融资方式与涉税风险及筹划管控》

《增值税扩容新政解读与展望》

《合同签订出招要准 税收成本砍掉要狠》

一、时间:20xx年8月15-16号(周五、周六)

上午9:00—12:00 下午2:00—5:00 二、地点:学苑大厦宾馆(徽州大道与黄山路交口西北角)

酒店参考路线:公交可乘坐129、116、60、4、14、 快1等到“东陈岗”站台下,从火车站、汽车站打车15元左右。

三、费用:会员9800元/人/年,单次2800元/人/次(含培训费、午餐费和资料费),会员免费参加

四、培训大纲

※ 企业融资活动的涉税风险及其筹划管控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对外融资问题。而发生对外融资,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税务处理与风险防控。虽然很多人已注意到其中的风险,但很多认识还比较肤浅,甚至有不少误区,在政策操作上也有很多不足,因此,有必要对融资期及处理的涉税风险进行全面的梳理与总结,确保管理人员正确认识借款涉税风险,在税务处理上不发生差错,既不少缴纳税,也不多纳税。

本课程,通过大量的实践案例,全方位介绍企业借款及其利息支出所涉及到的税收政策,其中主要是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及企业所得税政策,并通过典型性的案例,分析企业借款涉税处理中存在的风险,总结借款及其利息涉税处理技巧,归纳出切实可行的筹划思路与方法。同时,对流行的一些纳税筹划方法中的错弊进行辨析,告诉您其中的误区,让您能够更为有效地实施筹划并防控其中的筹划风险。

[课程收益]1、系统掌握企业融资活动所涉及到的种类税收法律政策,主要包括融资的印花税政策、营业税政策、土地增值税政策、企业所得税政策等;2、了解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涉税风险点,并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范相关涉税风险的产生;3、熟练地运用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纳税筹划等等手段与方法,在防控和化解融资涉税风险的同时,获取最大化的税收收益。

(一)企业融资方式及涉税业务简介

1、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 2、企业融资涉及的主要税种

(二)企业融资的印花税风险及其防控分析

3、借款合同并不都需要缴纳印花税 4、周转借款合同印花税风险与规避

5、合同金额与实际金额不一致的处理 6、委托贷款合同的印花税处理

(三)企业融资的营业税风险及其防控分析

7、金融企业逾期货款利息的营业税处理 8、金融企业转货业务的营业税处理

9、非金融企业借款利息收入的营业税处理 10、票据贴息及其相关业务的营业税处理

11、无偿借款的营业税处理风险与防控 12、逾期付款利息的营业税风险与处置

13、统借统还营业税政策的理解与把握 14、预付款与借款的转换与筹划操作

15、金融业营改增的前景展望与应对

(四)企业融资的土地增值税风险与规划

1、企业融资的土地增值税政策解读 2、金融企业与商业银行的区别与联系

3、统借统还与土地增值税扣除操作 4、企业融资的土地增值税筹划操作

(五)企业融资的企业所得税处理风险分析

1、借款利息内涵的税会差异分析 2、融资费用的内容及其税前扣除

3、财务顾问费的属性与税前扣除 4、罚息及逾期违约金的税前扣除

5、金融企业的范围界定及判断 6、金融机构贷款利息未必全额扣除

7、金融企业借款利息的凭证规范 8、委托金融企业贷款的性质辨析

9、贷款借与他人使用的利息扣除 10、债券利息及发行费用的税前扣除

11、非关联方借款利息的税前扣除 12、非关联方借款利息的凭证规范

13、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判断 14、非关联方借款向关联方借款的转变

15、超标资本化借款利息支出不能扣除 16、关联方借款的范围界定与标准掌握

17、关联方委托第三方的贷款的税法属性 18、关联方间的商业预付款的税法属性

19、关联方借款费用与借款利息的关系 20、债资比例的正确理解与准确计算

21、关联方借款利息支出的双重标准 22、关联方借款利息税前扣除限额的计算

23、双超标时关联方借款利息的税前扣除 24、关联方无偿借款乃是不明智之举

25、企业向个人借款利息支出的税前扣除 26、股东未按规定出资期间借款利息的扣除

27、企业向员工借款利息支出扣除凭证要求 28、采购时逾期付款利息的税前扣除

29、现金折扣与借款利息及其扣除无关 30、分期付款购买商品发生的利息支出

31、企业借款利息支出的纳税筹划操作

※ 增值税扩容新政解读与展望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xx年第36号,财税(2014)57号解读应用;

房地产改期试水与深化改革,建筑施工企业,金融业等改革前瞻等。

※ 合同签订出招要准 税收成本砍掉要狠

企业经济业务不仅决定了经济合同的内容,也决定了企业的税收法律义务,经济业务一旦发生,或者说经济合同一旦履行完毕,那么,纳税义务也就随之产生。

为了降低税收成本,就需要企业采取合同的手段进行配合,特别是为经济业务提供有效的合同证明。但企业通常不很重视经济合同对企业纳税义务的影响,对合同在成本控制中的意义也未能充分认识,自然不注重涉税条款的处理,客观上为企业纳税埋下了很多的隐患,出现了多缴税、缴糊涂税的问题,甚至导致税收决策的重大错误,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防控经济合同的涉税风险,特别是运用经济合同对税收成本进行管控,就成为企业当前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那么如何利用经济合同砍掉多余的税收成本呢?本课程以经济合同的涉税风险近管为主线,以真实的案例为背景,全景介绍企业投资合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商品购销合同、租赁合同等主要经济合同涉税条款处理,告诉您利用经济合同砍掉税收成本的的技巧,帮助纳税人顺利签订既合法又节税的经济合同。

本课程将给您带来下列收益:1、挖掘各类经济合同中涉税风险点,掌握一般的经济合同涉税风险的规避方法;2、掌握并熟悉经济合同中涉税条款的签订的一些技巧,控管经济合同的纳税风

险;3、熟练地运用经济合同实施有效的纳税筹划,为企业争取最大化的税收收益;4、运用合同手段规避经济合同筹划所引发的纳税筹划风险,确保纳税筹划成功;掌握并能够与税务机关签订一些涉税合同,密切并和谐税收征纳关系。

(一)合同、税收与成本关系辨析

1、税收与成本关系辨析

【问题】当目标利润确定时,是增加收入还是降低成本?

2、经济合同与税收成本关系辨析

【问题】经济合同决定税收还是税收决定经济合同?

3、合同管理与纳税管理的完美结合

【案例】甲单位将房产租赁给乙单位,因税收特别是房产税负担较重,因而实施转换筹划:不签订房租合同,而是签订物业管理合同,实现房租向物业管理收费的转换。试问:这种流行的纳税筹划是否可行?

【思考】经济合同管理如何实现与企业纳税成本管理的完美结合?怎样运用经济合同实现税收负担的降低与税收风险的防控操作?

4、合同法与税法的适用与效力

【案例】甲将股权转让给乙,但合同约定:甲只需要净款100万元,转让股权所涉税款计30万元,均由乙企业缴纳。试问:该合同是否有效?如果乙未按照合同约定缴纳税款,税务机关如何追缴税款?如果只转让未办理股权变更登记又该如何处理?【思考】是优先适用税法还是优先适用税法?

(二)投资合同中的税收降负操作

1、投资者选择与税收风险处置

2、组织形式条款与税收成本规则

[问题]对个人投资者而言,为了降低税收负担必须规避免同时缴纳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吗?

3、出资方式条款与税收成本运作

【案例】甲、乙两公司为母子公司,也均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现拟与国土局签订土地受让合同,但甲公司并不进行开发,而是由乙公司进行开发,试问,该如何处理才可以使税收负担最小?

【思考】主流的流程再造纳税筹划思路是否可行呢?

4、出资时间条款与纳税筹划设计

5、出资金额条款与税收负担分析

(三)工程承包合同中的税收成本控制

1、合作对象选择与税收风险化解

【案例】甲企业承包一项机器设备安装工程后,将其中的部分设备安装业务分包给了个人蔡某,试问:其中有哪些涉税风险?如何调整合同才能降低税收成本?

2、材料设备采购与砍掉税收成本

【案例】甲承接一工程,工程总价3亿元,其中有门窗等材料价款5000万元。甲将门窗安装与采购业务分包给了其他单位与个人,其中,1/5给了个体工商业户肖某,另外4/5给了某门窗销售企业乙公司。试问:甲企业的合同处理是否存在涉税风险?如何解决?

【思考】乙方提供的设备是否都需要缴纳营业税?乙方提供的材料是否都不能免除营业税?

3、工程结算方式选择与纳税筹划 4、#5@p开具约定与合同风险管控

(四)购销合同中的税收成本控制

1、购销对象的确定与税收负担分析

【案例】甲企业拟采购商品,有两种方案,一是向规模纳税人的乙企业采购;二是向一般纳税人的丙企业采购。向丙采购货物又有两种方案:一是由丙负责运输并将运输费用开进货物销售#5@p中;二是丙企业请丁运输企业负责运输,但将运输#5@p开具给甲企业。

【思考】购销对象确定环节需要考虑哪些税收因素?

2、价款报酬计量与税收成本运作

【案例】甲企业与乙企业存在长期购销合作关系,双方的购销合同约定:乙购买量超过10000件时,给予2%折扣,超过30000件时,给予5%折扣,超过50000件时,给予10%折扣。试问:该如何调整合同才能使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思考】筹划是否有必要? 3、商品质量约定与税收成本控制

【案例】甲企业有未弥补的亏损200万元,且本年不能弥补完毕,以后年度将不能再行弥补。但本年不能产生利润。试问:如何处理才能降低税收风险?

【案例】甲房地产开发企业向个人销售房地产,合同约定:如甲不能按期交房,则向个人支付违约金。试问:如何进行修改合同,使甲企业与个人都获益?

4、合同履行期限确定与税收成本调节

5、合同履行方式对税收成本的影响

(五)总结与一般分析:合同要素审核与税收成本控制

1、合同当事人选择与税收成本分析 2、合同标的的确定与税收负担分析

3、合同标的数量审核与税收负担分析 4、合同质量审核与税收成本分析

5、合同价款或报酬与税收成本分析 6、合同履行与税收成本分析

7、违约责任与税收成本分析 8、合同争议与税收成本分析

五、专家介绍

注册税务师、经济师、法律硕士、资深税务官员、著名筹划专家、国家税务系统高级人才。发表财税实务类文章六百余篇。出版著作《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手册》、《纳税评估理论、实务与案例评点》《新纳税申报表填报》等。全国两百场财税讲座,被业界誉为财税“百事通”, 深受各地学员欢迎. 户 名:合肥聚智共赢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账 号:102310xxxxxxxxxxxx

开户行:徽商银行青年路支行

Add:合肥市徽州大道滨湖CBD琼林D座32F Tel:0551-63482357 Fax: 63431700

投资入股协议书

甲方(企业): 安徽连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乙方(员工):

法定代表人: 身份证号码:

住址: 联系电话:

为了构建公司利益共同体,强化公司内部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增强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和主人翁意识,促进公司增效、员工增收,增强公司凝聚力,甲方决定允许部分员工入股本公司。

甲乙双方本着诚信、友好、自愿、公开、公平、互助、共赢的原则,签定本入股协议书,具体内容如下:

一、对象:认同公司经营模式及发展理念,有责任感及主人翁精神,且在公司正式入职1年以上职工;

二、金额要求: 万(万元的整倍数);

三、投资人需提供合法身份证资料进行投资登记,需保证资金的合法性;

四、本次所投全部资金只用于公司的日常运作和必要的投资,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名义私自动用资金;

五、投资人有权退出投资和取回本金的权力;

六、投资人如出现重大工作失误,破坏公司的根本利益、名誉和违法犯罪等行为,公司有权利剥夺其投资的权力,但要对其归还本金;

投资人如中途退出投资,应书面向公司提出退出申请并办理相关手续;

八、对协议所作的任何修改、变更,须经协议各方在书面协议上签字方能生效;

九、凡因执行本协议所发生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一切争议,各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能解决,应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进行诉讼解决;

十、本协议双方各一份,共贰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签字:

日期:

协议书

甲方:安徽真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乙方:×××

合同签订地:合肥肥东

为了构建公司利益共同体,强化公司内部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增强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和主人翁意识,促进公司增效、员工增收,增强公司凝聚力,甲方决定允许部分核心员工入股安徽连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为此,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在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基础上,就安徽连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连林公司)股权事宜签署本协议,以资双方共同遵守执行。

三、投资人需提供合法身份证资料进行投资登记,需保证资金的合法性;

四、本次所投全部资金只用于公司的日常运作和必要的投资,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名义私自动用资金;

五、投资人有权退出投资和取回本金的权力;

六、投资人如出现重大工作失误,破坏公司的根本利益、名誉和违法犯罪等行为,公司有权利剥夺其投资的权力,但要对其归还本金;

投资人如中途退出投资,应书面向公司提出退出申请并办理相关手续;

八、对协议所作的任何修改、变更,须经协议各方在书面协议上签字方能生效;

九、凡因执行本协议所发生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一切争议,各方应通过友好协商

解决,如果协商不能解决,应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进行诉讼解决;

第一条 连林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实收资本400万元,均由甲方投资。

第二条 乙方在连林公司出资 万元,持有连林公司股权 %;后续继续以税后利润 万元增加出资,直至持有连林公司股权 %。

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时,本协议将予以变更或终止:

(1) 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时;

(2) 因不可抗力致使本协议无法履行时。

若任何一方的行为严重损害另一方权益,且拒不纠正时,另一方可依法解除本协议。

第五条 违约责任

任何一方违反其在本协议项下的任何责任与义务,即构成违约。违约方应向守约方全面、足额地承担实际损失的赔偿责任。

第六条 争议的解决

凡因本协议发生的一切争议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一切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如果协商解决不成,任何一方均应向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七条 附 则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另行协商解决,或依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本协议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签名): 乙方(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二篇:砍掉成本的86中方法

1、精简人员,削减人力成本

企业开展人力精简工作,必须先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其一,企业的发展战略 其二,产业前景 其三,经济环境

当以上三个因素考虑过后,就可以采取相应的行动了。总的来说,人员精简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1)决定精简人员的名单

企业领导人要依照企业现状,重新规划新的组织图。人力资源部门在人员精简的过程中,则扮演着专家角色和辅助角色,协助其他部门一起进行精简

(2 )公开、诚实地传到政策

(3)事先进行主管训练

2、掌握企业裁员的方法和原则

企业通过裁员,可以挤去用人泡沫,清退长期离岗人员,削减一些非理性用工,由此可以减少大量显性支出,包括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办公费用等。也使员工为防止自己被裁而更加努力的工作,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1)裁减人数的标准

法律规定,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才属于裁员。

(2)裁员标准和依据的制定

裁员标准必须符合三个要求:一是留住企业核心员工和优秀员工,不能因裁员使企业的重要人次流失;而是裁员标准可以成为裁员执行人员进行裁员沟通时的政策依据,也就是说要公平、公开、公正,不能成为暗箱操作的工具;三是符合标准的人数要和目标人数相符。

(3)合理规避赔偿风险

一定要谨慎处置

(4)安抚员工

对被裁员工的安抚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是让员工明白公司的困境,裁员实属不得已而为之。第二是关注员工的自信心。

对留任的员工也不要忘了安抚。更应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来规范用人体系,形成良性循环。

3、以非裁员的方式精简人员

员工工作懈怠,忠诚度低的恶性循环的后果

(1)向中小企业输送人员

其一,向本集团或相关的中小企业直接输送人员。

其二,通过人才派遣公司向中小企业输送人员

(2)减少综合人员

(3)自愿提前退休制度

以非裁员的方式精简人员还有冻结人事、遇缺不补等方式

4、减薪时要把握的原则和政策

减薪也就是减少薪水。 遭遇短期性景气不佳,但企业主看好市场后续发展时,也可能以减薪保留实力

减薪还会被员工视为保护伞:“给我减薪了,公司就不会裁我了”。

(1)依法行事

公司不能单方面直接跟员工说减薪,这是不合法的。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减薪(包括变相减薪)程序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第二步是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协商确定。

(2)重视沟通

沟通除了可以令劳资双方更快达成共识外,也可令员工感到受尊重。

(3)公平、公正

在具体实施前,企业减薪也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第一,考虑降低或取消某些福利,尤其是取消或降低中高层管理者特有的福利待遇,这对员工有很好到额激励作用

第二,考虑调低年终奖

第三,考虑降低日常的浮动工资

第四,减薪幅度的确定。

在企业不得不砍成本的时候,要对“核心岗位”“次核心岗位”“非核心岗位”区别对待

5、高薪也是砍掉成本的方法之一

高薪会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提高工资可有减少员工的流动率,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

第二,提高工资可提高员工的努力程度,因为优厚的待遇会使员工更希望保住自己现有的工作,他们一般都会珍惜这种待遇较好的工作机会,从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工作。

第三,能得到优厚待遇的员工一般也是高素质的。因为优厚的待遇能吸引更多能胜任岗位的人前来应聘,企业可以在众多应聘者中通过比较找到更优秀、更合适的人才。

当前,企业规模日趋庞大,性质日益复杂,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精细。因此,管理层无法全力顾及组织的各方面,只有全体员工充分配合,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使企业取得更大成就。

所以,如果企业资金能够支持一个利润周期的话,采取高的工资策略是可行的,配合科学的绩效管理,公司将进入“高工资、高效率、高效益”的良性循环,用一流的人才成就一流的事业,这样企业与员工都会得到加速发展。

6、降低招聘成本,提升招聘效率 招聘工作是企业管理的源头

企业招聘到底要支付哪些成本呢?

一是招募成本。

二是选拔成本

三是录用成本

四是安置成本

五离职成本

六重置成本

另外,还有一种隐性成本,就是繁琐的招聘流程影响了招聘人员的其他工作,占据了原本应重点关注核心业务的时间,其所产生的是一种隐性的成本耗损,这种成本更高。招聘成本管理是综合性成本的管理,成本与效率两者必须兼顾。

(1)制订详细的招聘方案,加强对招聘人员的培训

(2)选择科学的招聘方法

(3)招聘应选择合适的招聘渠道

(4)招聘工作团队负责制

7、提拔内部人才比招聘要划算

其实,如果管理者对所有员工的技能、经验、期望和抱负有所了解的话,可能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企业里也有很多优秀的人才。

在公司内部提拔人才既有利于节省大量的招聘成本,又可提高本公司人员的忠诚度,避免高质量的人才外流。如果公司武断地认为为自己内部的员工都是无能之辈,那就可能埋没人才,使人才流失。

8、实现人力资本效益最大化

在削减人力成本方面,企业应更多思考的是怎样实现人力资本效益的最大化,并且把人才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国外上市企业年报中最受关注的不是财务报表,而是人力资本状况。企业的人才结构、组织凝聚力与吸引力、领导者的素质等人力因素往往成为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

思想人力资本效益最大化,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岗匹配。

一个领导最大的才能,就是要知人善任,知道员工都有什么才能,他的才能是属于哪方面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短处,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这样才能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作用,从而实现人力资本效益最大化。

知人善用,包括知人与善任两个互相联系的层面。知人就是要了解人,善任就是用好人、用对人;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善任是知人的目的;通过知人来做到善任,又在善任中进一步知人、识人。

所有的人才管理,重要的前提不仅仅是供求关系中的“求”,即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而且包括对“供”的管理,对人才没有深刻的了解,就做不到人与岗位间的匹配。

9、员工培训和学习成本的控制

对员工进行培训是企业负责的必然要求,但必须对培训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并确保培训是切实有效的。

(1)明确培训需求

(2)制定合适员工的培训机制

(3)为员工的培训提供支持和帮助

(4)确保员工能够从培训中学到有用的东西

(5)健全监督手段和沟通渠道

10、推动培训成果得以顺利转化

推动培训成果得以顺利转化是提高培训有效性的关键,也是有效控制培训成本的核心。

(1)培训成果转化的气氛

(2)管理者的支持

(3)同事的支持

(4)运用所学的机会

(5)技术支持

(6)自我管理

11、堵住员工离职成本的漏洞

员工离职成本包括离职补偿成本、离职管理费用、离职低效成本、空职成本等

离职补偿成本即企业辞退职工,或职工自愿辞职时,企业所补偿给职工的费用,包括离职时间止应付给职工的工资、一次性支付给职工的离职金、必要的安置费用等支出。

离职管理费用即员工离职过程中产生的一定管理费用。

离职低效成本,是员工即将离开企业而造成的工作或生产低效率所带来的损失费用 空职成本是职工离职后职位空缺所产生的损失费用

除了上述几项成本外,员工离职还会使职员产生一系列心理反应,比如会对在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忠诚度等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他们的离职意向。

为了控制好员工的离职成本,在设计员工的薪酬体系、福利待遇是时就应考虑离职成本因素。

12、完善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 完善公司商业秘密的保护制度

(1)确定密级

(2)保密措施和保密环节

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公司涉密人员在保密事项的保密=期内,不论是否离开原涉密岗位或离开公司,均负有无条件保密责任

②公司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密条款或与聘用方另行订立保密协议

③公司在以合作或委托方式与其他单位进行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前,应约定保密条款或签订保密协议

④公司在业务交往、商业谈判过程中需要涉及商业秘密的,应当与对方订立商业秘密保护协议,在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秘密事项的,应当事先经主管经理批准

⑤任何涉及商业秘密的交易合同或协议,包括买卖合同、服务合同、中介合同、加工合同、培训合同等均设置“保密条款”

⑥公司内部在财务档案、技术档案和人事档案管理,计算机局域网管理,企业接待来访、工厂参观,文件收发、传阅、借阅、复印、携带、归档及销毁,人事调动文件交接登记,与中介机构合作和接受政府或执法机关检查时,应按照具体保密办法的规定处理。

⑦针对泄密行为的惩罚措施。

13、吸引“好马”吃“回头草”

一般来说,人才流动、来去,是职场常态,善待每位离职员工,一旦公司有职位空缺时,每位离职员工都是候选人,因为他们适应公司文化,熟悉管理及业务流程,帮助企业降低了招聘、培训及内部沟通等方面的成本。

通过完善离职员工关系管理,提升企业企业,完善外部人才推荐体系及回聘制度。好马吃回头草。

“旧雇员关系管理”专门负责保持与前雇员的联系和交流工作。

14、在员工离职前就进行“摸底” 有离职成本意识的管理者,是在员工离职之前,就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摸底”。而他们摸底的方式,不是了解有没有员工打算走,而是“了解员工需要什么”。因为,员工的离职往往是因为某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员工在离职前都会有一些征兆,管理者的任务是及时发现这些前兆加以解决。

前兆一:员工一段时间内不时接听私人电话

前兆二;经常请假

前兆三:情绪化的大幅度转变

前兆四:在会议上一反常态地沉默不语

前兆五:他以前总是保持低姿态,现在却突然不那么客气了。

前兆六:忽然积极地收集公司的各种信息资料

前兆七:该员工上班穿得比平日要讲究得多。

前兆八:办公室里的私人用品逐日减少

前兆九:其他蛛丝马迹

作为一名管理者,如果可以透过下属平日的行为洞察其跳槽前兆,就可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挽留,或提前安排接替人手,以减少企业的离职成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