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的故事读后感 作业1

铅笔与“看不见的手”

我一直惊异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了整个地球,同时我更惊异的,是自然造就出的人类社会。

伦纳德《铅笔的故事》讲述了铅笔的家谱,一支小小的铅笔有数不清的前身,就连工作中涉及到的麻绳也汇集了成千上万的人的劳动,每一个人都尽心尽力地干着自己的本分(可能看起来与生产一支铅笔毫无关系),在这无数人当中,没有人能够仅凭一己之力生产出哪怕一支铅笔,因为无人知晓其中的全部知识。涉及到成千上万的人的这么浩大的工程,却不是由任何一个人或者任何一个群体组织起来的,人们因为什么自发的从事自己的工作呢?是想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实际知识来换取自己需要的服务与物品。

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其中主导呢?——看不见的手或者说市场的力量,是市场与其中的经济主体促使人的种种创造精神自发的整合在一起,彼此合作去满足市场中所有经济主体的需求。

《国富论》中开章就描述了人类社会分工的力量,其中的一句话:没有了分工,人简直寸步难行。分工使人类社会蓬勃发展,各种产业壮大,正如导读中所说,《铅笔的故事》揭示除了人类社会最本质的内在运行规律,人类社会之所以发展为如此复杂、庞大的体系,是“看不见的手”的功劳,是市场的力量,是市场上的经济主体的需求最作为人类社会一切行为的指导。

这就是我开篇惊异于人类社会的缘由——其自发的运行规律,我所

理解的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经济主体有需求,人们对这些需求作出反应,进行分工合作,将各种实践技术整合起来,分工合作促进社会发展,人类需求也在同时进步,这就促进更多的分工与整合,人类社会也就不断的、螺旋式的发展下去。

我读这篇文章,读到了几个关键词:整合、需求、第三次浪潮。 文中有一句话:让一切创造性的活动不受妨碍的发挥出来。一支普通的铅笔需要无数实践技术的整合,企业创新的产品、国家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创造性的思维的不断涌现和整合。正如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所言:“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第一二次浪潮,正迈入第三次浪潮中,我们今天正站在一个新综合时代的边缘,各种领域可以见到一种回头的趋势,一种大规模的、融合的思考,会更加重视整合、拼凑碎片的能力。”以前一支铅笔、一辆汽车需要整合——科学技术的整合,处于第三次浪潮中的我们,已经越过了马克思所说的仅仅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以及基本物质文化需求的阶段,现在的人更加追求的是人性化、差异化,所以对于现在产业当中的所有企业来说,就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简单整合,更重要的对市场中人需求的敏锐的觉察力与精确的把握力,以及根据这些需求而产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对其的商业化整合。举个例子,苹果与微软的发展历史,回顾历史,在第二次浪潮中,微软以完胜的姿态击败苹果,在21世纪新一轮浪潮中,苹果强势回归,一举超过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这是苹果的“精品路线”完胜微软的“平民路线”,是“体验经济”打败了“规模经济”。苹果有着对顾客个性化需求的敏锐嗅觉,同时奉行“整合即创新”,使之

成为当今最具潜力的公司。

伦纳德所揭示的社会运行规律在21世纪也有其发展与创新,同样是人的需求,同样是技术整合,但有了新时代的特点,联想到看过的另外一本书《中国创造》,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中国不能仅仅止步于“中国制造”,不能满足于代工的微薄利润,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要转变,我们要“中国创造”。中国人不缺技术,但缺乏整合的能力,应该从准确把握市场上人的需求出发,思考技术整合,政府此时更应该做好“守夜人”的角色,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

09级经济学2班 李莹 2009812047

 

第二篇:《铅笔的故事》读后感

《铅笔的故事》读后感

大部分人应该都是从未想象过制造一根小小的铅笔竟然需要成千上万的人力,所涉及的行业领域竟如此之多,并且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用他的知识完整地描述出铅笔的整个出生过程。伦纳德·里德向我们阐述了一个铅笔的制造从原材料的采集到运输,再到生产,整个过程的纷繁复杂,包含了无数人直接参与或间接参与的行业,除了铅笔制造厂的工人外,其他人并不知道他们为制造铅笔出了力,而铅笔制造厂不过是整个生产过程的小部分而已。一根小小的铅笔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到了庞大的产业链条,所有人进行分工劳作。然而这一庞大的过程中,人们并不是因为本人需要铅笔而从事自己的工作,但是大家都被“无形的手”所均衡统和,使自身的体力和智力有效地自主地结合,从而带来高效、均衡的社会生产。作者试图通过一支铅笔的制造告诉人们人类社会可以在没有政府的干预下自由运转,甚至能带来更高效的运转,而“看不见的手”在均衡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整篇文章通读下来,主要是强调“看不见的手”,即完全竞争下的市场经济。在完全竞争下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人们确实可以自由的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可以自由的交易这些产品,并且当人们有购买力作为支持的时候,人们的欲望通过社会来形成并以客观物体形式来满足需要,这就形成了需求。那么在这种市场环境中的需求自然的要求人们均衡产品的质量、数量和价格三方面的关系,即需求决定质量,数量和价格。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了分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不断的调节供求状况,直至达到供求平衡。它所揭示的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即为:经济主体有需求,人们对这些需求做出反应,进行分工合作,将各种实践技术整合起来,分工合作促进社会发展,人类需求也在同时进步,这就促进更多的分工与整合,人类社会也就不断的、螺旋式的发展下去。文中也以美国邮递为例,强调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社会能够自发的以最好的方式、最优的形式和最快的速率去运转。如果某一政府以任何形式去干预这种环境,都会阻碍这种最优的社会运转方式。

对于作者自由市场观点中对政府作用的无视我却不能认同。纵观历史,1929—19xx年的美国金融危机、1997—19xx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20xx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到现在仍在持续发挥影响的次贷危机,这些例子都能说明市场的调节也有着局限的地方,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局限性和滞后性。同时,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与分配分工,对于人性的贪婪却无能为力,人的利己意识极有可能为均衡的市场带来巨大变数。

一根铅笔的整个制造过程确实是人们自由的利用各类资源进行整合,但这也是铅笔的领域,不见得就可以扩大到整个市场中各个产品的领域。虽然按照这种思考方式,每一种商品

的生产确实都是纷繁复杂的,对生产有贡献的大部分人可能确实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制造了一个原子弹,可是这并不代表这些复杂过程中就不需要一个外在的有形的可控因素。在这种视角下一根铅笔的生产过程看来可能极为庞大繁杂,但是相对于社会上所有领域的产品来说,也就是很随意就可以处理的低端产品而已,而更多产品的繁杂都是铅笔的几何倍数。而我认为,一个产品越是繁杂、所涉及的产业链越是庞大、分工越是精细,它就越需要一个能够统和所有过程的有力指导。就像铅笔有铅笔厂,全球生产的飞机也有组装厂和生产商一样。

世界需要自由贸易,但也需要稳定。赋予政府适当的管理权限引导市场,或许达不到伦纳德﹒里德所构想的社会最优运转,但却能保证社会更稳定地前进发展,规避开市场所不能作为的人性的风险。现在的社会需要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调控这看得见的手共同调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