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打破一切常规》读后感

《首先,打破一切常规》读后感

在我一贯的思维里,人当然是可以改变的,而且能举出身边的事例。但在看过《首先,打破一切常规》这本书后,开始重新思考,人到底是不是可以改变的?

书中所称,人是不会改变的,不要为填补空缺而枉费心机,而应多多发挥现有优势。这一结果经过二十多年对成千上万企业的优秀员工研究所得,不得不对其有些刮目相看,比起一些纯理论书,这书似乎价值还不错。

从小父母告诉我,要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老师教育我,要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不要养成偏科的习惯。自那时起,我的脑海里就被灌输了发现缺点一定要努力改正缺点的观点。到出了学校走上社会参加工作,领导又告诉我们,你哪些方面欠缺,要在一个月内改掉这个毛病,否则就会影响你的发展。我一直觉得已经在试图或正在逐步努力地改变自己,我身边最亲近的人也因我而在变化,我也一直以为,只有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与弱势,再慢慢地用心地去努力,弱势始终会消失。但这本书,完全将这种观念打破了。虽然这本书的着重点是在说明一个企业中,作为一名高层管理的重要性与优秀高层管理的特点,但从这些观点中透露出来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人是不会改变的,如能多多发挥现有的优势,就已经很不错了。然后举了无数的优秀事例,证明明星企业明星部门的优秀高层如何根据员工的优势,发展员工的职业,员工在此职业上所获得的卓越成绩与快乐心态。并不是我们常见的,经理整天在找绩效差的员工谈话,经理的大部分时间耗费在绩效一般或弱的员工上面,对优秀员工所费时间最少。

想到这里,我自己有些矛盾了。看完本书,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书不错,人性本不同,何必要去把每个人都塑造成一模一样的呢?再说,怎么可能塑造得出来。但又联系实际来看,身边的从事管理的朋友及社会上所提倡的各种各样的观点,都认为人是可以培养的,就像去年热播获得了无数个奖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亮剑》,所表露的观点“不抛弃不放弃”,曾被多少人用来进行企业文化的解读,用来激励后进员工!这些传统的大众的智慧,获得了好的收益,取得了好的效果吗?答案,也许只有有过亲身经历的人才最清楚。

回过头来,更进一步理清头绪,一个人的优势,包括自己,都难以发现吧,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整天抱怨的人?不知道自己在什么行业干什么工作最感兴趣,最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而如果碰上一位也糊涂的上司,就更麻烦更不知所从了。这么看来,要变得优秀或发挥自己的优势,还真需要一个伯乐啊!从这书中得知,不管是企业,还是周围的朋友圈子,或

是一个家庭,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如需获得双赢,只有互相去发现彼此的优势,并使这优势良好地充分地发挥,而不是死抠对方的缺点,然后拿对方的缺点说事。要达到这种境界,在我,还很需要好好修炼。

总之,《首先,打破一切常规》这书从总体上来说,还算不错。从一种全新的思维角度出发,以事实为证,改变了我们传统智慧中的一些观念,却又将传统智慧——“本性难移”阐明得更加清晰与完整。

 

第二篇:首先,打破一切常规读后感

读了《首先打破一切常规》一书,很受启发,收益很大。本书第一章——测量的标尺,通过一些实例,阐明了用来测量那些吸引、指导和保留最有才干的员工所必须的核心要素。涉及12个方面,通过实践检验,这12个方面的问题是有先后顺序的。

“传统智慧”认为,只要经过充分的培训,一个人想要做什么就能做成什么。它不断鼓励人们不遗余力的纠错补缺,以求完美,并以此来定义进步。然而,盖洛普公司的马库斯〃白金汉和科特〃科夫曼在对来自不同行业的大批优秀经理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发现,尽管优秀的经理们千人千面,但是有一处却彼此相同:他们在动手做任何一件事之前,总要打破一切“传统智慧”的陈规戒律;此外,经理——而不是薪酬、福利、补贴或某个有魅力的公司领导——是创建良好工作场所的关键人物,是公司能否留住人才的关键。

既然经理如此重要,而基层管理又是千头万绪,那么优秀经理是怎样打破一切常规的呢?在这里,盖洛普发明了一个测评和管理基层员工工作环境的工具,叫做Q12,并用大量的案例和事实证明,一个基层经理如果能悉心关注这十二个方面,就能推动生产效率、利润率、员工保留率和顾客满意度等重要营业业绩指标。

《首先,打破一切常规》的核心思想是人本思想和优势理论。优秀经理一致认为:人是不会改变的,不要为填补空缺而枉费心机,而应多多发挥现有优势,做到这一点已经不容易了。

与传统智慧“才干能够后天培训”的认识不同,优秀经理们认为,才干是天生和早期形成的,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才干是个人独

有,无法改变,也无法培训。唯有具备所需才干并加倍努力的人,才能把一项工作做成世界一流。与其不切实际地要求每个人“干一行,爱一行”,不如提倡“爱一行,干一行”。“传统智慧”鼓励人们不遗余力地去纠错补缺,但是优秀经理笃信优势理论,每个人都有天生优势,他们反对用铁杵去磨针,他们认为,任何人的欠缺都比才干多得多,且大部分欠缺是无法弥补的。如果把精力和时间花在弥补欠缺上,人们就无暇顾及增强和发挥优势,如此,不仅达不到完美,反而会失去单项夺冠的机会。因此,应多多发挥现有优势,而且,能做到这一点已经不容易了。

一如所有的经理,优秀经理的四大职责也可归结为:选拔人,提出要求,激励他和培养他。只是他们的做法“打破常规”,盖洛普称之为成功管理的四要决,即:选拔才干、界定结果、发挥优势、因才适用。

首先,优秀经理在选拔人才时,既关注求职者的智能和经验,更关注他是否具备所需才干,即“贯穿始终的思维、感觉和行为模式”。优秀经理确信,虽然经过培训和个人努力,一名员工可以达到一定的业绩水平,但惟有具备所需才干的员工,才可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出彩;其次,优秀经理在提出要求时,注重界定正确的结果。这不是说步骤不重要,但优秀经理认定,在大部分情况下,只要明确目标,员工应自行找对他们合适的路径。而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两点之间最短的途径不是直线,而是阻力最小的路径。不同的人面临不同的阻力,继而会选择各不相同的最佳路径。鉴于此,优秀经理不当管头管脚的碎

嘴婆婆;再次,优秀经理笃信优势理论,反对用铁杵磨针。他们区别对待每个员工,但他们的标尺不是每个人的弱点,而是每个人的独特优势。他们要做的头等大事,是在准确识别员工优势的基础上,把他派往适合其优势的岗位,进而帮助他充分发挥优势;最后,优秀经理培养员工的方式,不是鼓励每个人往上爬。他们不反对提拔有管理才干的人,但反对在企业中搞“官本位”。相反,他们在更多情况下,鼓励员工在现有岗位上发展,直至成为明星,成为“状元”。每个岗位上的明星和“状元”都是最宝贵的,其价值远在碌碌无为的“企业官”之上。经理应帮助每个员工找到合适的岗位。

《打破一切常规》这本书就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我们的工作和职业崭新视角,在思想上有革命和颠覆之感。通过学习我的心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Q12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测量绩效的工具。它具有开创性的为我们甄选了12个平时我们所认为的软性指标,帮助我们把其他的像公司文化、公司规模及领导人风格等等之类看似很重要实质不重要的因素逐一撇清,它整体分为五个阶段:大本营、一号营地、二号营地、三号营地和山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自己现在所处的位臵以及面临的问题。

二、优秀经理的智慧。人是不会改变的。不要为填补空缺而枉费心机。而应多多发挥现有优势,做到这一点已经不容易了。这句话在本书中被反复提到,因为我们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太深刻了,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做了太多的无用功甚至是南辕北辙的事情,严重降低了

组织管理的效率,因此,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牢记这一真知灼见。

三、结合实际,打破常规,求真务实,创造绩效。选拔才干,界定结果,发挥优势,因才适用。这为我们提供了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工作步骤,因此,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将其转化为我们的实际行动,切实做好人才的选拔使用和培养,为集团的人力资源体系添砖加瓦,进而带动公司整体业绩的提升。

打破一切常规,归根结底,就是要清楚并正确地地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这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针对书中提到的识别技能、知识和才干的区别,让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客观情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特别是每个人的才干,是贯穿始终的并能创造价值的一种思想、感觉和行为模式,强调了才干的特点以及与业绩之间的重要关系。所谓知人善任,前提是知人,知人的前提更是需要具有识别才干和选拔才干的能力。当然,推行每一项任务的时候都需要全员参与和配合,作为管理者来讲更应该以实际行动来引领这场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本书从人性化的角度重新诠释了管理的本质特征,通过大量的优秀经理人员及一般经理人员的访谈,将成功管理归纳为四要诀,即:选拔才干、界定结果、发挥优势、因才适用。每一个要诀都体现了不同于传统循规式的管理理念。并且针对以上四个要决作出了详尽的阐述及案利说明,极具说服力,也极符合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书中的提到的观点绝大部分都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如:优秀经理通常情况下应界定结果,而不应涉足于具体的步骤,因为两点间最短距离不一定是

直线,应该让下属有自由得发挥空间;又如:盖洛普提出的一套符合人性和市场经济规律的思想工作理论和工具-Q12,这是测评一个工作场所的优势的最简单和最精确的方法,也为如何才算成为一名优秀经理明确了目标;再如:本书提出了才干不同于知识和技能的观点,将才干定义为:“贯穿始终,并能产生效益的思维、感觉和行为模式”。才干是不能复制的,使得在选拔下属时有了更为明确的准则。

应该说,本书澄清了许多现实管理中的误区和概念,所提出

的观点不会是纯粹的理论大餐,吃后不易消化,而是贴切实际运作的管理经验呈现,它让我认识到打破一切常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为本书观点的可操作性,也让我有足够信心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加以实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