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读后感完成版

然 辩 证 法

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专业:结构工程 姓名: 学号:

论文题目:环境伦理学视野中的生态建筑技术 论文作者:秦红岭

论文发表信息:20xx年第4期第20卷

《 环境伦理学视野中的生态建筑技术》

这篇论文从环境伦理学角度阐述了建筑界在有关生态建筑的种种研究与实践中,显露出片面强调技术力量的趋势,技术的无节制的发展和应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是地球全面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这是违背生态建筑的根本宗旨的。对生态建筑的理解应注入以环境伦理为核心的人文内涵,即便强调生态建筑中的技术特性,也至少要使伦理制约成为技术的内在维度之一,并且在生态建筑技术选择上应依据中国国情采用适宜技术路线。

1. 论文内容分析

1.1 介绍了技术决定论与环境伦理

技术决定论是指从文艺复兴以来盛行于科学界、哲学界乃至社会领域的一种以技术理性统辖一切的思想倾向。它认为,技术是一种自律的力量,即技术按自身的逻辑前进,“技术命令”支配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技术是社会变迁的主要力量。环境伦理学认为,乐观主义的技术决定论流行的直接和间接的后果,其一是科学技术的无节制的发展和应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二是陷入了单纯依靠这一“始作俑者”为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的怪圈,因而认为技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对价值观念和社会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如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抑制不断扩张的物质贪欲、告别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等等,才能全面解决环境问题。

1.2介绍了建筑技术至上与生态建筑的特性

目前建筑界对生态建筑特性的理解,对生态建筑的研究与实践受到技术决定论的影响,大多重视技术这一维度,或者说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设计和创新各种技术手段以达到尽量减少对自然的伤害,取得节能降耗的环境效益的目的。以环境伦理学的整体视角来看,倘若对生态建筑特性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技术的层面上,那将是片面的,而且容易产生误导,从而违背生态建筑的根本宗旨。对生态建筑的理解应注入以环境伦理为核心的人文内涵,即便强调生态建筑中的技术因素,也至少要使伦理制约成为技术的内在维度之一。首先,应当明确的是,生态建筑并不仅仅指某一流行的建筑类型,它本质上是一种基本的设计思路及价值取向,这种思路与价值取向可以引入到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其次,为了使建筑技术服务于造福人类及生存环境这一环境伦理原则,生态建筑中对技术的强调必须从技术的设计和创新阶段开始,便将伦理因素作为一种直接的重要影响因子加以考虑。

1.3介绍了生态建筑的适宜技术与环境伦理

其中,适宜技术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起着重要作用。这里所谓适宜技术,主要体现在它强调技术选择上的经济性、本土性、技术水平的简单合适性等特征。适宜技术反对现代技术发展的两个趋势:西方现代技术文化的全球扩对技术的顶礼膜拜。那么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更注重的是适宜技术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由此探寻一条适合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生态建筑技术策略。此外,采用适宜技术的生态建筑策略在我国传统民居中有很好的体现。从环境伦理、建筑技术角度了解、认识传统民居的这一优秀特征和经验,将对生态建筑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 文章的结构分析

文章提出了生态建筑的理解应注入以环境伦理为核心的人文内涵。以生态建筑技术和环境伦理的关系为主线,从第一部分介技术决定论和环境理论的基本概念到第二部分介绍建筑技术至上和生态建筑之间的问题和密不可分的联系,再到第三部分介绍解决建筑技术之上的方法。从而得出伦理因素的作用虽然是有限的,但却是重要的。筑中某些“伪生态”的现象,提出尽可能使生态建筑技术服务于造福人类及生存环境的前瞻性

建议、反思性教训和可行性举措。各个部分的内容之间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关系。

3. 启发与感悟

读完这篇论文我不仅认识生态建筑的技术与环境伦理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深刻的认识到生态建筑技术必须服务于人类以及他们的生存环境。作为一名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的一名将来要从事结构设计的学生来说,这篇文章也给我很大的启迪。

近年来,随着我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各个地区的扩城率不断的加大,就拿我的家乡咸宁来说,最近登上了大陆城市“鬼城”的排上榜,扩城率高达23.4%。越来越多的高楼出现在城市之中,而大片的树林却被推为平地。建筑行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资源的浪费也越来越严重。

文中提到“我们既需要一个健康的自然环境作为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也需要经济持续发展,每一具体的经济行为带来最高的效益。但正是因为我们两者都需要,因而当我们专注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时候,便可能会有某种灾难。至少到目前为止,人们的注意力仍主要集中在经济效益上”

当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施工技术越来越多样,各种琳琅满目的装修,人们自以为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正在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殊不知房屋的高度使得周围高度较小的建筑采光和通风等性能变得

极差,而且有些为了美观使用的玻璃墙装饰使得光污染与未来越严重,这就是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经济行为带来的高额利润而违背环境伦理最典型的例子。正如这段话所说的,如今的人们忽视了我们需要一个健康的自然环境作为我们生活的环境,我认为的是人们对于环境伦理认识得还不够深刻。虽然近年来人们大力宣传绿色建筑,绿色技术,绿色施工,绿色材料等等,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环境保护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科学技术虽然是第一生产力,但是从目前的建筑行业来看,由于环境成本在市场价格体系中不能被市场这个”无形的手”通过合理的行为得到公正的分配,远期的生态价值不能近期内得到实现,不能满足人们的利益需求,就好比人们知道喝多久不好,但还是有人喝得天花乱坠,明知吸烟有害健康,但还是忍不住抽上几口,明知嚼槟榔可能会得空腔癌,却依然停不下来,所以现实中有不少建筑师所谓的绿色建筑或者是绿色技术并没有注入环境伦理为核心的人文内涵,虚有其表,实质是为围绕着经济利益转,更是有一些人们不惜以破环环境为代价来牟取暴利。李大夏曾提出关于生态建筑的疑问:“建筑师面对社会高能耗的需求而做出高能耗的设计,又推出最先进的“生态”系统来向大家示范,其最终的结果会是什么?能引导全球的业主和建筑界真正重视“生态”、“可持续发展”还是更恶劣的隐性的,然而是实质上的“挥霍”资源?在我有限的理解能力中,看不到这些实例达成了对“可持续发展”的良知与这种纪念碑式行为之间的会合点。”他的疑问揭示了当今建筑界某些所谓生态建筑不过是打着“生态”的旗号,实为背离生态价值和环境伦

理的现象。

文中还提到“全球性的环境保护并不仅仅是科技问题,人类不能单凭技术手段去保护环境,环境伦理学要求人们从哲学高度重新反省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认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责任;走出环境危机,需要人类在思维方式上由人类中心主义转向非人类中心主义,并在道德意识和观念上彻底转型,形成新的道德规范。”

人们总是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要想人与自然真正的做到和谐统一,我们必须摒弃这种思想,充分的认识环境伦理,它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自然界或生态系统的整体主义倾向,人类与整个自然界处于共生共存的相互依赖关系之中,不可能超脱自然之外,因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取决于是否同自然环境保持一种和谐关系。现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危机与人类贪欲的过度膨胀相关,所以,抑制贪欲,在生活方式上摒弃消费主义,提倡物质生活的简朴,更多追求道德进步与精神充实,是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治本之道.

所以我今后如果有幸能成为一名建筑师,我一定要环境伦理为核心的人文内涵注入我的建筑设计之中,为人类生活在一个健康的环境做一点贡献。

这种新的道德规范的核心是:判断人类行为对与错的标准是看我们的行为是否有利于生态共同体的完整、稳定与美丽,凡是有利于生态共同体之完整、稳定与美丽的,便是对的,反之,是错的。现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危机与人类贪欲的过度膨胀相关,所以,抑制贪欲,在生活方式上摒弃消费主义,提倡物质生活的简朴,更多追求道德进步与精神充实,是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治本之道.

 

第二篇:《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读后感

数理学院 122200690 谷颖强

学位公共课《自然辩证法概论》

-----课后读后感

本学期开始,学校开设了《自然辨证法概论》这门课程,通过近一学期老师对自然辩证法的讲解和自我阅读学习,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却也感觉到学习到了一点儿内容。以前我只是简单的认为哲学是一门跟自己生活无关的事情,只是考研的工具或仅仅是一门选修课,但通过这学期的了解学习,慢慢地发现哲学与自己的学习生活也有指导性意义。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而哲学正是一种高级的思想,让人了解自己,了解自然。哲学叫我们学会一种辩证的价值观,以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面对社会,生活,人生。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去认识自然、社会,如何去创新,促进社会发展及完善自己的生活。正如人类对自然千百年来的探索一样,我们对生活及社会的一切也同样充满着好奇,有了这样思想才指挥我们付诸于行动,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需要这种好奇心,需要有这种态度。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自然辩证法学科要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角度研究自然、自然科学和技术,进而从总体上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自然辩证法学科是开放的,它的内容、方法和原理都是不断发展的。

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我认识到无论是学习自然科学还 1

是人文科学,都必须尊重客观事实,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和研究世界。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而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自然辩证法研究涉及的领域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对它的研究必须从辩证的观点,也就是发展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出发,并且牢牢抓住系统中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既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与成果,又是改变人们的关系,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科学技术是人与自然的中介,又是人与人的关系的中介。在自然辩证法中,研究和揭示的内容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研究和揭示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的,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从这一方面来说,我就可以明白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

当今科技时代,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而科学技术的发展绝不是单一的科学研究探索或实验室里的闭门造车,事实上在科学研究还需要哲学这种更高层次的方法的指导,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哲学课程,其核心就是为研究生今后从事科学学习或科研探索以及工作生活提供一种辨证思维的方法。科学技术研究方法不只在自然辩证法课上得到学习,在研究生的专业课学习中也有所涉及,专业课上讲方法强调的是方法的工具性,科学技术方法论也强调方法的工具性,但更强调的是方法的可批判性。科学技术方法论的这种优势起到了补充、深化专业课方法教学的作用,让我认识到不仅科学知识可批判,科学方法同样有局限,科学知识需要创新,科学方法同样需要创新,科技史上大凡伟大的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难有遵循固有的程式和运用现成的方法,科 2

学大师往往能在已有的方法中保持必要的张力,或伴随着创造出新的方法。作为研究生,更应该深刻领会科学技术方法的重要性,注重创新意识的树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自己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相结合。

古人有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及探索研究需要有辩证的批判。我们要培养有条理的怀疑主义精神,人类的认知还是有限的,没有绝对的真理,要勇于批判别人和接受别人的批判,不能轻信他人的观点。所以在今后的研究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深入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它的精髓并用来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人类社会经过了悠久历史岁月,对大自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奴隶社会时期,古代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这四大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由于文化底蕴与信仰不同,逐渐形成东西方不同的自然观。西方文化主要起源于希腊文化,古希腊哲学中有一种对事物本原探求理性精神,而这种理性精神又常常和他们的宗教紧密相连,西方先哲常常把探求事情本原的工作本身当作追求,并从中找到乐趣。而中国的自然观与其对比有相似也有不同,“老庄”的道家思想也注重了对自然的认识和了解。但更强调自然与人的统一,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无为而治”。古希腊把自然作为一个与人的主体并列的客体,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并且他们相信其背后都是有规律的,因此对其研究更大胆,更具体,更深入。而中国文化一直对自然心存敬畏,并把人和自然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用推测类比来印证和解释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缺乏对自然的深入的研究。

另外一方面,人文精神也是一种历史传承精神,经过悠久历史的沉淀,同人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培养我们在实践中追求自 3

己想要的东西,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在现在自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享受越来越丰富,然而精神享受却相对滞后,而如果一个社会没有精神上的追求,那我敢肯定地说这个社会是病态的,最终会走向灭亡。而一种优秀文化的沉积,是狂沙吹尽剩余的黄金,因此我们应该发扬和珍惜。做好文化传承是我们这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十一世纪,作为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我们要更加有理性精神,对待事物我们要用理智做先导,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不能像盲人摸象一样片面看问题。包括我们对待人生及生活的态度,如果遇到一点点挫折就退缩,放弃,想到自卑,自杀,这未免得不偿失,首先你失去了生命,其次,你失去了一次成长的机会,再次,你给关心你的人带来了痛苦,“可怜天下父母心”。可见你没有正确认识人生,认识挫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看似错误的,可能偏偏是正确的,更何况一件现在公认的事实,放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可能就是谬论,什么都是相对的,我们要辩证的看问题。认识是联系的、发展的,我们不能孤立的看问题,要联系实践,联系一些经验教训,这样才能全面的去分析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重点。

总而言之,自然辩证法让我不再只是简单的、盲目的观察和认识事物,而是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教导我们要培养科学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培养科学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也要注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