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美的坟墓》读后感

-

-

世间最美的坟墓读后感

1.

主要内容:写了作者对托尔斯泰墓的感受,以及对托尔斯泰朴素性格的赞美

精彩片段:

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

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感受:

我跟茨威格一样,也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托尔斯泰墓的。从“风儿俯临”“阳光嬉戏”“白雪温柔地覆盖”这几个词看出大师是宁静、平和、愉悦地去世的。文章的语言是朴素的,但却充分的写出了托尔斯泰的伟大!跟流浪汉、士兵对比,更突显了托尔斯泰的平凡普通。他朴素、淡泊名利的品质更震撼着世人。让我们将奢华浩大的秦始皇陵、奇特神秘的埃及金字塔、典雅华丽的印度泰姬陵与简陋的托尔斯泰墓比较,谁会更美?奢华的不一定是最美的,但高尚的一定是美的!如果引申到生活中,那些刻意讲究穿着打扮却鄙视那些满身灰土但却纯朴、纯真的清洁工的人,能美吗?让我们记住托尔斯泰,记住他的伟大与平凡。

2.

朴素之美,美在朴素的坟墓。在作者的笔下,托尔斯泰墓“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如此朴素无华的坟墓,却让作者受到震憾,让读者感受到那座普通坟墓所升腾出来的攫摄人心的力量。这是因为,追求朴素,远离“可耻的奢侈生活”是托尔斯泰的幸福观,也是他思想感情的寄托。正是这种“纪念碑式的朴素”比起那些用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来修饰自己坟墓的人更加让人敬仰和崇敬,更容易活在人们的心中,因为这种伟大的人格本身就是一座丰碑。 “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他的坟墓“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这就是名震全球的俄罗斯伟大文学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的坟墓!一个普通地无法再普通的坟墓,一个世纪伟人的息身之所。也许我们会在心中自问,怎么会呢?茨威格面对坟墓时也是惊讶的。是的,这是事实,一个让我们无法相信却又必须相信的事实。朴素的坟墓里面埋葬着一位同样朴素而品格高尚的伟人,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坟墓的平凡普通与伟人英名似乎不相称,但这正是作者立意之所在,普通蕴含伟大,对比中使人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这也正是打动读者的基矗托尔斯泰以他的资财和地位,荣誉和贡献,比任何人都更有权来炫耀他的高贵、华美和高不可攀,然而他却彻底挣脱了市俗的一切羁绊,义无反顾地去追寻人的本质的平凡。正因如此,茨威格“从心底深深热”着托尔斯泰,人们对托尔斯泰的感情更是无比地浓厚而真挚。 朴素之美,美在朴素的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者通过语言来承载他的情感及思想,再通过语言传递给读者。读散文时尤其应当捕捉那些渗透着作者鲜明、强烈感情的语言。本文承载作者鲜明、强烈感情的语句,并不华美、秀丽,而是那么地朴素真实。文章文字简约,行文朴素,以简朴的语言写朴素的坟墓,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功力。同时读者也被这种朴素感化,对托尔斯泰油然产生崇敬之情。 茨威格伫立墓前,萦思怀想,心灵的那份震撼是自不待言的,似乎他应该把自己最显才情的词句铺展出来,用更具色彩的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但他没有。全文语言极为简洁朴素,这是一种风格,这种风格正好适合于描写托尔斯泰朴素的坟墓,正好适合于写出托尔斯泰那朴素的品格,也正好适合于表达作者对托尔斯泰朴素真挚的敬意。所以,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朴素之美,阅读中似乎我们也正好顺着这朴素的文字流淌着对托尔斯泰那种真实的朴素的敬意。作者对托尔斯泰的仰慕,他为伟人这普通的墓穴所受的感动,以及从中体悟到的深刻哲理——多少情思,多少感慨,全部隐匿在平淡朴素的文字背后。因此可以说,打动作者的是那伟人墓的朴素,打动读者的,除此之外还有作者行文语言的朴素。 朴素的坟墓伟大的人,朴素的语言真挚的心。茨威格让我们今天朴素不再多见的生活多了份感动与思考,伟大而平凡的托尔斯泰让我们更深谙了平凡与伟大的含义。

一、这篇文章是世界上著名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写的,大家手

笔。文中的语言优美,写作手法高人一筹,再简单的、再不起眼的坟墓在他的妙笔之下,也会散发出芳香,散发出灵性,变得如此美丽。

二、这个坟墓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 ? 托尔斯泰的坟

墓,托尔斯泰是世界上的大文豪,是伟大的人物!

他之所以能有那么多的殊荣,那么多人给他以高度的评价,受到世人的敬仰,是因为他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世界文学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这些平凡、渺小的人,我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工作着,可能一辈子也不一定干干出什么名堂,一辈子也不可能成为伟人,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殊荣,更不会有那么多人敬仰。但是就是这些平凡的工作岗位,还真的离不开向我们这样甘于默默工作的人,责任心强甘于奉献的人!

如果我们踏踏实实,尽心竭力地把本职工作做好,将来的某一天世人也会给我们一个公正、合理、恰当的评价!!!


现代的文学家很多,名著也极多,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世界上最美的坟墓》。
  这座世界上最美的坟墓的主人是托尔斯泰,它远离尘嚣孤零零地立在林荫里,它只是一块长方形的土堆,无人守护,只有几棵大树庇护着它。这几棵大树却是托尔斯泰童年栽种的,到了晚年老人想起这些树,愿意死后把遗体埋在树下。长方形的土堆,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志铭,连名字都没有。
  这儿逼人的朴素,不容破坏的宁静,让人们感觉到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扣人心弦的。托尔斯泰的这种默默无闻是值得我们称道的。
  如今的社会,爱出风头的人比比皆是,有的人为了一已之私弄得来身败名裂,国破家亡。
  明朝的清官于谦一生两袖清风,在他过生日时,皇帝送了他一只玉猫金钟,但为官清廉的于谦却不收这样的礼。正直的于谦为了老百姓的利益得罪了朝中的奸臣被打入大牢,默默无闻地在狱中逝去。
  现代社会中也有很多人默默无闻地在做着奉献:研究航天技术的专家、研究人类基因的学者、农业专家、医生、老师,修建楼房的建筑工人、马路上值勤的交警叔叔、为民抢险的119消防官兵……。没有他们,我们的社会与科技不会进步,人类不会发展;城市会肮脏不堪;会交通瘫痪 ;会遇到险情无法排除……
  正如大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中写道 :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世界读书日征文   风在纪念碑边徘徊

—— 读茨威格《世界上最美丽的坟墓有感》

20##-04-12作者:吕宏杰阅读人次:1232

轻些再轻些,我不敢惊动了你们。一排排青翠的松柏还带了点点雨水,陈旧的水泥板早已长满青苔,一百余个台阶,一百余个名字,我在心里默默数过,这里每一棵树,每一个台阶,每一缕轻风,每一声鸟啼,都留下岁月的痕迹。

此时此景,不由让人想起茨威格在《世界上最美丽的坟墓》中对列夫托尔斯泰坟墓的追思“成千上万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人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静的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作纪念。”

东山革命烈士陵园从1995年3月落成,见证了座城市的日益繁荣。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的圣地,却在这东山之上远离尘嚣,静静地躺在林荫里。可能,这是最安静、最朴素的地方了。喧闹中选择了宁静,繁华中选择了平常。这是设计者的安排,更是英雄们的意愿。如果来访者读过茨威格《世界上最美丽的坟墓》这篇传世文章的话,可能都会将这些英难与那位伟人联系在一起。这边是为国家、为民族而献出生命的英雄,那边是为伟大的理想而付出所有。

这里也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更没有奢华的装饰,就连他们的名字也没有。谁都可也踏入他们的安息地,即使是经过的鸟儿,都可随意地停歇、肆意地鸣叫。曾经血与火的岁月,曾经百折不回的磨难,曾经年轻的容颜,曾经父母的声声嘱咐,曾经妻儿的牵怀,都已经随你们远去,随你们远去了……这纪念碑是你们的热血铸成,是你们的理想建起,永远庄严而朴素。

在《世界上最美的坟墓》中结尾处,有这样震撼人心的话: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而这种庄严神圣的情感,在这里更为浓烈地散发出来。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的人来了,久久凝视,静静默哀。露珠在纪念碑上滴下,风在纪念碑边徘徊,我们默念着你们的名字,也铭记过去的岁月。我们敬爱的师长们,安息吧,每一棵青翠的树,都挺直了腰杆,向你们致敬;每一朵红艳艳的花儿,都绽放了笑脸,向你们传达春的气息。

而我们,你们的后辈,又该以怎样的姿态走进你们开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