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反思

读书反思

与新课改一起成长,是每一位教师十分幸运的事情。新课改给教师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每一位教师实现自己的理想,体现自我价值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做为黄山路学校的老师,更是在学校“构建人文化校园氛围,实行?以人为本?的快乐培训”活动中,使自身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受这种学校文化的熏陶,我深深地爱上了读书,学会了反思,并在读书和反思中不断丰富自己,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

一、读书,让我有了丰厚的知识积淀。

我很喜欢这样一段话:“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我相信阅读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更应该多读书,让读书成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说到读书,我不禁想起刘子翚的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庆幸的是,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还有“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的情致与雅兴,静静地读,默默地读,把心融入文字里,把文字融入心里,变成滋心、润心的最佳补品。我读身体残疾、生命却完整的史铁生,体会他心中的那份宁静。我读面对楚王的委任,竟“持竿不顾”的庄子,感悟他那“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境界。我读余秋雨、朱自清、托尔斯泰、于永正、李镇西我珍惜每一个有书读、能读书的夜晚,每当夜晚来临,独自一人斜依床头,灯下捧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屋内飘满油墨的芳香,四周留下的唯有宁静,这就是一天中我最向往、最富有、最满足、最陶醉的时刻!如果我的这个完美的时刻被某件事剥夺的话,我便会无端的烦恼与浮躁,不快必伴我左右。有时我一读就是四、五个小时,忙的时候我最少也要读一个小时,一天不读书,我就会觉得少了点什么。由于渴望读书,所以我很渴望放假,因为假日里我可以白天晚上的畅游在书的海洋里。每次放假的时候我就会提前买一些书回来,年前放寒假时,我买了《周国平作品集》《读三国学做人做事》等八本书,这些书,充实和愉快了我的假期生活。我读书有个习惯,就是看到喜欢的句段我就必须要把它画下来,以后翻看时便会很容易注意到,如果不这样我就有一种它们会跑掉的感觉,所以,我读的书中总夹有一支铅笔。有时我会抄下自己喜欢的部分,甚至背下来。在摘抄的过程中,书中的精彩句段也会触动自己的灵感,我便会不失时机地记录下来。 读书所获,也许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但那种内在的影响却是无价的。当一颗心走进书中的时候,这颗心便会很安静,心安静了,才会去思,去想。我喜欢读书,因为读书使我进步,使我学会思考。读多了,读久了,慢慢地我学会了从书本中寻找智慧,特别是对教育专著的阅读,使我进入了一个“豁然开朗”的境界,那些教育名人的境界不断的牵引着我向教育的最高境界攀越,魏书生、于永正、李镇西……一个个教育名人的境界无不吸引着我,总希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对待教育、对待学生,所以我经常走进他们的专著,并把他们的名言及自己的点滴感悟记录下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二、实践,让学生真正获得读书的喜悦。

我从读教育名家的书中得到了启发,那就是:教师自己喜欢读书还不行,更应该引导学生读书,让学生从书中体味关于爱、友谊、忠诚、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从而开启他们的内心世界,激荡其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促进其独立、自然的成长。记得前年我刚接四年级时,我问学生:“谁喜欢读书,并能自觉读一些课外书的请举手。”学生很诚实,举手的只有五六个,我当时并没有对学生讲什么大道理,也没对学生进行说教逼他们读书,我只是向学生说了一点点我读书的乐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儿。从那以后,我便在班上经常读我喜欢的一些小文章给学生听,学生都很喜欢,于是,我在班上开设了“文学欣赏课”,“文学欣赏课”每次只有五分钟,即早上、中午素养课结束后到上第一节课之间的五分钟。这五分钟里,长一点的文章我能读一篇,短一点的文章我能读两篇或三篇。一周下来,学生可以欣赏到十几篇美文,一个月下来,学生将欣赏到几十篇美文!开始时读的文章都是我找的,后来大都是学生推荐的,每当到了读文章的时候,学生纷纷把推荐的文章放到讲桌上,看到讲桌上堆的书越来越多,我常常被感动,

也很欣慰。“文学欣赏课”的开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学生已在不知不觉中能够主动去获取,去寻觅,并形成读书习惯,这正是我最希望的。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已在不经意间把“阅读存折”送给了学生。由此我想到,教师的习惯是最容易影响和带动学生的,教师的习惯、行动对学生无声的影响胜过了千言万语。去年接手五年级的时候,我依然延续了四年级的做法。正月十六开学第一天,我统计了学生寒假中的读书篇目,从学生上交的读书篇目中,我了解到了学生的读书情况,许多学生阅读的篇目连我这个做老师的也感到吃惊。如王佳霖,寒假中他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狼图腾》《人类面临不明现象》几本书,其中《狼图腾》是一部五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我觉得一个五年级的学生能看完它,实属不易。从他身上我想到,学生独到的视角和思维是大人所不及的。学生读的书应该比他们的年龄段高一个层次,这样读下去,学生就容易达到一定的高度和境界,也许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达到一定的高度和境界,但只要有一个,就能有两个或更多,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努力下去。其实,给学生读文章我也是受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名人的启发,从他们的著作中我了解到了他们是如何用文学作品熏陶、感染学生的,曾被李镇西老师一直带了六年的沈建曾回忆到:“在李老师的语文课上,我和同学们听过大量课本上没有的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随笔。就是在李老师极富感染力的朗读声中,我们学作文,也学做人。”由此可见,老师对学生有益的影响是多么深远。李老师曾在《与青春同行》中说:“我当然没有想过一定要把我的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作家——语文教学并没有这个任务;但我想,文学至少可以增强语文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从第一堂课开始,文学便成为我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要素。”李老师的话说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语文老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领着孩子们去感受美,体验美。人不能光靠吃米而活着,还要有精神追求,而读书便是精神之“米”,只有把孩子领进书的世界,他们的精神后花园才能四季如春。因此,我常常感到责任重大。

三、反思,为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叶澜老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其实成为名师是其次,反思才重要。我经常反思,并带着问题去反思,通过反思认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足,找出新方法解决出现的问题 。我无意中让倒数第二的邹萌萌发卷子的事给我的触动很大,我没想到,发卷子这样的小事在她看来是那么了不起,我更没想到这是她上学以来第一次做这样的事。当我看到她写给我的满是感激话语的纸条儿时,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所谓的后进生在自尊、人格、情感、梦想等方面和优秀生是没有什么两样的,他们只是在学习成绩方面差了一些,不能因为他们的成绩差就有理由忽视他们,他们更需要关爱和呵护。从这件事中我剖析反思了自己,我想:一个老师是否给了学生关爱,光凭自己的自以为是是不行的,那要看学生的感觉。如果学生感觉到了你的关爱并因此而快乐或充满信心时,你的爱的给予才有了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可以说,我正是在一次次反思中,逐步走向自己所期待的相对理想的教育的。是的,反思,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更加完美,这也使得我要把自己的一次次反思记录下来。

四、写作,使我真正走向了成熟.

如果说读书是个吸收的过程,那么写作便是释放的过程,通过每一次的写作,点点滴滴地积累教育心得,教学随笔自然就从笔下流淌出来。如:在处理学生的某些问题上,我发现有时改变批评的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于是,我写了一篇《批评可以是甜的》的教学随笔,曾分别发表在《陕西教育》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首页上。在教学工作中,当我发现自己有不当的地方或做法时,就引以为戒,让失误也变成教育的财富。发表在《教育科学论坛》上的《给每一棵草开花的机会》的反思随笔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我也很注重积累学生的只言片语,《漂向学生的心灵深处》就是这种积累的结果。语文课上,两个学生在传纸条儿,我很生气,但我还是冷静地处理了这件事,我也用“传纸条儿”的方法与其交流,我把交流的文字稍作整理,便成了《漂向学生的心灵深处》这篇教学随笔。通过写教学随笔,我认识到,写的本身就是最深入、最全面、最周密的思考过程,写,可以使自己的认识不断得到升华,升华了的认识又促进教学水平及其他方面的素质不断提高。可以说,写使我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并使自己在思考中逐渐成熟。

读书、实践、反思、写作,使我不断走向成熟 ,并从中体会人生的快乐、教育的快乐。05年至今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撰写的教学随笔上百篇,近20万字, 05年的下半年,我的10多篇教学随笔分别发表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山东教育》《小学教学参考》等国家级、省级教育期刊上。我无疑是读书、反思、写作最大的受益者。我的这份美丽的成就,除了自己的努力外,最重要的是受我们学校“大阅读”这种大气候的影响及校长的引导!校长在校本训时做的《如何撰写教学日记》和《创造教师的幸福生活》的讲座,使我从真正意义上懂得了什么是教学日记,我对 “教师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要学会主动反思各自的教学实践”以及“教师要追求高层次的人生需要”等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是的,是我们学校这块沃土成就了我今天的美丽。回顾自己一年多来的快速成长,我清楚的认识到,成长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思考也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我相信,读写不断,思考就会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就会不断。我虽然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我做的还远远不够,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我相信今天的交流后,领导会给我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也能给我提出更合理的建议,使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做得更好。在此,我向大家表示深深的谢意!

 

第二篇:读书.反思

读书,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读《静悄悄的革命》后,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

高远通泰路小学赵香琴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是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的力作,由李季湄老师翻译,长春出版社 2003 年出版。本书以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为主线,结合课堂实践揭示这种课程形态为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生长点,从而引发课堂和学校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在佐藤学先生看来,在“润泽的教室”里,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能得到关注。教师边与每个学生谈话,边倾耳静听每个学生尚未说出的话语。在课堂上,老师倾听的不仅是学生发言的内容,更是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不仅听他们的有声语言,还认真倾听那些可能更有价值的无声的语言。老师即使在对教室中的全体学生讲话,他也从心底里意识到,是在与每一个学生个体的交流。“润泽的教室”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最充分的尊重和满足,而这正是教育人性魅力的最好体现。我认为,学会相互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用心倾听,更有利于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老师一个问题出来,学生立即展开思索、讨论,然后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在交流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的脑子里只装着自己的见解,却没有用心倾听其它同学的回答,这样的学习,就显得不够全面、缺乏主动。课堂中的热烈发言固然重要,但“在教室的交流中,倾听远比发言更重要”“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以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就得丰富起来”,这样,学生的发言才会有深度,有广度,从而形成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不能为了自己的教学进度而忽视某些学生的发言,以至未能与他们的想法产生共鸣。

倾听学生的心声,让每个学生享受教育的幸福,享受成长的快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就多了。对于后进生,虽然自己没有从人格上歧视过他们,但除了提供一些学习上的帮助外,很少走进他们的生活与心灵,不是自己做不到,而是在行动上的缺失。我扪心自问,一个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我做到了吗?我觉得自己相距“好老师”还很远很远很远。作为教师的我,要好好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积极完善,努力让孩子们感到学习的快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