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游戏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死亡游戏》一文,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警犬拉拉为了制止从马戏团里逃出来的大象踏过斑马线,想尽了办法把大公象引到笼子里去,可大象没有一点反应,拉拉急得要死,关键时刻,警犬拉拉看到了象尾,拉拉不顾一切的扑了上去,四个爪子抓着大象的屁股,嘴咬着大象的尾巴。大象被咬疼了想把拉拉甩下来可怎么也甩不下来。突然大象前蹄悬空要用屁股把拉拉轧死,拉拉灵敏的躲开了,又假装受伤成功的把大象引到了笼子里。最大限度减少了马戏团的损失。

 

第二篇:钢市红与黑:生存与死亡游戏开始上演

钢市红与黑:生存与死亡游戏开始上演 钢市:红与黑

《现代物流报》特别策划

钢市越来越像股市。生存与死亡的游戏开始上演。

几年时间,行情反复,亏损成主题。这让很多老板脸上写满了困惑和失望。5月16日星期天,位于上海钢领11号楼的一家钢贸公司的老板在办公室内突然自杀。此时,钢价已连续三周大跌,作为受钢价下挫影响最大的群体——钢贸老板的日子一下子变得艰难。此事也因此一度引发了圈内人士的种种猜测与讨论。

不过经现代物流报记者调查发现他的死因并非全部因为生意上的失意,他的离去只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案例,但在事件背后显示的却是,这个行业经营者内心压力的沉重及一个草根企业在行业变革转型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挫折与不适。

我们无意于去细究亡者生前的种种细节与隐私,只想通过我们的调查和深度思考来澄清事实的真相。

究竟是什么导演了近两年钢价暴涨暴跌的一幕幕,并将此演化成为业界常态?

除了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外,行业究竟存在着哪些致命的顽疾导致了行业一轮轮的上演“过山车”。钢材流通结构不合理、中间商过多、生产主导流通、厂商地位不平等,谁在扮演推动钢价暴涨暴跌的元凶。

不可否认的是,钢材流通行业正在和已经发生的巨变及其所带来的冲击,已经将钢老板的命运聚焦和放大。这一特殊的群体的生存状况正是一个时代经济生活的缩影和镜鉴。

在竞争激烈的钢铁生态圈,这群钢老板是坚守还是已然转型?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在用行动做出自己的选择。在行业变革的大潮的裹挟下,他们究竟应该向何处去?企业打破旧有模式,实现转型升级的路在何方?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那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狄更斯《双城记》中的这句名言,此时用在全国20余万钢老板这一庞大的群体身上,尤为恰当。

——策划、撰稿:王亚彬 王京 李协商

生存现状篇

钢贸老板之死与一个行业的生态

1

现代物流报记者 王亚彬

5月18日下午,上海迎来了一场难得的小雨,淋湿了连日的闷热。淅淅沥沥的小雨中,钢领·上海国际钢铁服务中心(下述简称“钢领”)一栋栋银白色的商务搂比邻高耸,来来往往的行人神色像往常一样平静。这里是上海宝山区最大的钢铁物流产业园,聚集了近千家钢贸企业。

而就在两天前,在这里入驻的一家企业却因为老板的死亡,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5月16日是星期天,当园区内大多数人放假休息时,这家企业的老板却在办公室内突然自杀,这引发了圈内人士的种种猜测与讨论。

此时,钢价已连续一个月大跌,作为受钢价下挫影响最大的群体——钢贸老板的日子一下子变得艰难。自杀事件发生后,圈内流传着诸多版本的传说,皆与此轮行情有关。不过,细究之下,这些说法模棱两可,有的甚至互相矛盾。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这位老板自杀的真相与此前的传言大相径庭。迷雾与流言背后,钢贸老板的生存状况究竟是怎样的,这个行业正在经历着何种发展与变迁?

被扭曲的真相

5月18日下午,在知情人士的带领下,本报记者来到了位于钢领11号楼的事发公司门前。此时,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大门已经紧锁,透过玻璃门向里看,公司书架、办公桌上的用品皆已被收拾一空,仅门前地上还散落着几张报纸,显示出员工撤退时的匆忙与惊慌。从现场来看,这曾是一家中小规模的钢铁贸易公司。

门前楼道的长廊寂寥悠长,昏黄的灯光将倒影拖得细长,长时间内未有人通过。与这里的冷寂形成很大反差的是,位于长廊另一头的一家钢贸公司内,人来人往,电话铃声不时响起。很难想像这里也曾有过那样的喧嚣与繁华。

此事在钢贸圈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甚至有人开始在QQ群热炒,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不乏包括:25岁,董事长,因钢材电子盘操作失误,亏损2亿,自杀。事实证明这是讹传。

一位熟知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规则的业内人士透露,“按照电子盘1:5的杠杆规则,结合大多钢贸企业的实力,即使投入2000万,亏损也不至于超过1个亿。”

事实扑朔迷离,传言与大跌相互交叉。5月17日,螺纹钢、热卷电子盘价格几至跌停,跌势连续多日。业内有人称,不排除做空者借机炒作的可能。

记者通过广泛走访事发当日目击者、知情人士及钢领市场管理部门得到了与传言完全不同的结果:死者今年50多岁,生意经营确实出现资金问题,“不过其时常患有忧郁症,曾开车撞死过人,心事很重。”一位知情人士描述,死者生前曾多次有轻生念头,处于家人的严密监控中,然而5月16日星期天,他突然说要去公司看看,家人预感到不妙。20分钟赶到后,便发生了令人惋惜的结果。

2

由此,可知这位老板并非单纯因为生意问题而自杀。与大多数同行老板的健谈、豪爽善交际的性格有很大的不同,当事人可谓是一个“非典型”的钢贸老板。自闭、忧郁、朋友较少,但在他身上发生的种种挫折与遭遇却是这个行业所共有的。

据知情者介绍,这家主营螺纹钢,线材等产品的钢铁贸易企业,在江苏、重庆、成都、广州等地设有分公司,先后被福建省上海商会、上海工商联等单位评为先进企业。可见这位老板做大做强企业的信念是强烈的,业绩也很突出。不过,近年来钢铁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风险带来的冲击显而易见,许多老板的日子开始难过起来。

钢领市场管理处和一位钢贸人士均向记者证实,因经营亏损欠了银行不少钱,这位老板曾向市场管理处提出物业费推迟三年上交的请求。不过,在这个行情波动已经成为常态的行业里,这也是常有的事情。

他是最早入住“钢领”这一现代化综合性服务中心的商户之一,可见其在努力适应这个行业发生的变化,试图尝试新的运作。近年来,钢材的金融属性大大提高,他还尝试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去规避风险,却在这次电子盘的行情波动中损失巨大;他也曾尝试转型,延伸到下游行业。据悉,他还在长沙涉足房地产开发,却因政策调控折戟损兵。

5月16日,他的种种尝试与探索一下终止了??

这位“非典型”钢贸老板的离去虽然只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案例,但在事件背后显示的是,在行业变革转型过程中,行业经营者内心压力的沉重及一个草根企业转型中遇到的种种挫折与不适。

困惑与郁闷并存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那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狄更斯《双城记》中的这句名言,此时用在全国20余万钢贸老板这一庞大的群体身上,尤显恰当。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已行至半途,钢材贸易的发展空间仍然潜力巨大。不过,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及行业自身的发展,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短短十年间,行业传统的经营模式、流通体制已显疲态。

十多年间他们中的大多数在价格的风口浪尖摸爬滚打,在行情的波动中博利。有半数以上的企业没有下游终端用户,依赖于市场倒手赚钱。

几年时间,行情反复,亏损成主题。这让很多老板脸上写满了困惑和失望。

有着20多年从业经历的上海萌兴经贸有限公司徐智明向本报记者坦言,“有的时候真的很迷茫,心里没谱,行情的走势难以把握”,而10年前的行情却能用“疯狂”来形容,当时大货车上拉着还冒着热气儿的钢材满大街地跑,人们拿着钱排着队买钢材。

3

如今手头有货就能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挫折心态也在悄然变化。原来拿到货即万事大吉,而现在拿到货则如坐针毡。“手中有货,提心吊胆怕跌价;卖出去一旦涨价,又后悔卖早了”。上海鹿骋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爱国这样说。

动荡起伏的行情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杨爱国越来越觉得自己像“华尔街的操盘手”了。夜里,起来看股市外盘的走势;第二天上午,看国内股市、期市;每天下午三点半以后,又和其他老板坐在一起开始聊行情。

与山西煤老板入则豪华酒店,出则悍星随行不同,这些钢老板们大多低调而勤勉,尽管不少身价过千万甚至上亿。他们深知赚钱不易,内心压力巨大。因为这轮行情他们可能一个月赚一辆宝马,而下轮行情波动中他们却也可能资金链断裂赔上身家性命。

尤其是钢材的金融属性日益凸显,大多数老板已经参与期货和电子盘交易,即使价格上扬时也并不能掩盖大多数老板的亏损现状和内心的困惑。

钢领市场管理处一位人士说,在钢贸这个行情波动无常、资金密集的行业,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如果说行情莫测是钢老板面临的外部风险,那么与钢厂博弈,却长期被钢厂牵着鼻子走则是他们无法挣脱的体制之痛。钢价涨了,钢厂去自销了,他们常常拿不到货;钢价跌了,拿货就得亏本,但却不得不拿,若不拿货,就会被钢厂取消代理资格。在生产主导流通的销售体制中,生产企业往往会把风险转嫁给他们。“行情好,你想吃,他不给你吃他自己留着吃;行情不好,你不想吃,硬塞给你吃。”

以往单纯从钢厂拿货赚差价的模式已经难以维持了。

只叹江湖几人回

面对风雨突变的经营环境,如何成功转型是摆在每个钢贸老板面前的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在竞争越发残酷的行业生态圈,是坚守还是转型?行业发展已经越来越急迫得需要这些钢贸老板用行动做出选择。

尽管心怀出局者良多,不过,徐智明说,一旦上岸便无回头之路了,这个行业再难做,毕竟已经做熟悉了,进入其他行业没有三年的时间根本就不知道水有多深。

他的一个朋友此前曾进军其他领域,由于把握不准一步步追加投资,可到最后投资了七八十万元却生产出一堆半成品。

探索的失败使更多贸易商认识到,围绕钢贸主业进行转型胜算似乎更大。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钢铁贸易商会秘书长李强告诉本报记者说,行业企业转型不外乎出现自然淘汰出局,围绕钢贸主业进行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利用钢贸这一融资平台进行资本运作这三种状态。

虽然转型的过程中必然有挫败与不适,但这是这个行业发展所必然要经历的阵痛。

4

十年间,钢贸老板们始终风雨兼程,但历史的车轮没有给他们片刻休息的时间,不知不觉中他们已被带到了新的起点上。“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当钢贸企业在行业变革的大潮裹挟下被迫踏上转型的道路时,李白的这首诗歌不知唱出了多少钢贸老板此时内心的慨叹!

原想过离开这纷争的、险恶的江湖,到最后发现还是扭不过强悍的命运。叹只叹韶华易逝,岁月催人!

追根溯源篇

行业生态背后:无常的行情与扭曲的格局

现代物流报记者李协商

一切又来得太突然。

从4月14日开始,国内钢材价格又开始了一轮杀跌潮。尤其是螺纹钢、热轧板卷等主要产品的跌幅明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每天平均下跌50~60元/吨左右,最高日跌幅甚至超过100元/吨,上海、武汉、杭州等城市沦为本轮杀跌的重灾区。

本轮杀跌最直接的原因应当归结于宏观政策的转向,在此之前,国务院出台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这直接催冷了与楼市密切相关的钢铁行业。作为工业“食粮”的钢铁出现同步调整也属正常。但是,令业内专家惊呼的是,每一次调整来得如此突然如此凶猛,甚至这种暴涨暴跌已渐成行业常态。

显然,这里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钢材流通结构不合理、中间商过多、钢厂生产无序、厂商地位不平等都在扮演着钢价暴涨暴跌的元凶,此外,钢材金融属性的日益凸显也在考验着行业从业者的智慧。

暴跌渐成常态

5月11日,作为国内最大的建筑钢材生产企业之一的沙钢出台5月中旬产品价格政策,建筑钢材全线大幅下调,螺纹钢价下调300元/吨,最大降幅达到近6%,这是自4月中旬以来钢市调整最大的降幅。

沙钢的此次调价只是对过去市场的一次“滞后”追认,在此之前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国内钢价已经经历过了一次“过山车”。

对于本次钢价暴跌的导火索,上海钢之源电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研究中心副经理曹先珂认为主要还是由于新一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楼市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对螺纹钢等建筑用钢材需求起到了抑制作用,此外希腊危机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下行等外围市场的不利因素交织,共同导演了本次钢价暴跌。

5

经历了20xx年钢价“腰斩”和20xx年千元的钢价深度调整之后,曹先珂对本次600元的调整已经有点习以为常,他认为这种动辄几百元的幅度已经成为钢价调整的业界常态。

但是仍有不少贸易商用“心惊肉跳”来形容最近的行情,尤其是在本轮暴跌重灾区,部分贸易商认为,此次跌幅与20xx年的“腰斩”行情相比,时间更短,下跌更急,在这些区域,不到一周时间内即达到了500元的跌幅。

早在20xx年第四届中国钢铁贸易商大会上,中钢协名誉会长吴溪淳即对本报记者提出自己的判断,“今后钢材市场的价格将处于不稳定状态,暴涨暴跌的升降周期缩短,频率加快。”

流通结构不合理

究竟是什么导演了近两年钢价暴涨暴跌的一幕幕,并将此演化成为业界常态?不可忽视的是,经济环境不稳定因素在近两年钢价暴涨暴跌过程中扮演的幕后推手作用,但是从行业微观角度来看,同样存在着致命的顽疾。

目前,我国各类钢材贸易商已超过20万家,但年销售能力达到千万吨的企业微乎其微,百万吨以上的也仅寥寥数家,绝大多数企业的钢材销售量都在10万吨以下。以上海地区为例,20xx年钢材贸易商销售超过5万吨的仅有两成多,年销售20万吨以上的企业占总比例还不足3%,有将近八成的贸易商年销售量都不超过5万吨。“如此众多的贸易商导致整个流通市场混乱,而且其中不乏投机者,行情好时蜂拥囤货,放大了真实需求;行情不好时争相脱手、恶性竞争,极易出现恐慌性抛售,加剧市场波动。”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相关人士对记者分析,而且部分贸易商根本没有稳定的采购渠道和下游客户,只是单纯钢材的倒卖。

对此,中钢协方面不止一次对此指责,国内钢材销售市场秩序比较混乱,中间商太多,有待进一步整顿规范。在市场发生波动时,中间商往往是跟风跑,不但不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反而加大了市场波动幅度。

钢厂无序生产

原因并非是单方面的,国内钢厂的无序生产也在深深伤害着这个行业。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曾表示,要发挥好流通的先导作用,流通带动生产,大流通带动大生产。但目前就钢铁行业的现状来说,则正好相反是生产主导流通,这是我国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带来的瓶颈。“国内一些钢厂的生产没有计划性,比较散乱,不是按订单生产,往往造成重复建设,产能过剩。而且有的钢厂没有把自己在产业链中的角色定位清楚,大量囤积原材料、钢材产品,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损失很大。”上述分析人士说。

6

钢厂开足马力生产的同时,钢材价格却进入了一波持续跌价的下行通道中,尤其是值得关注的是,本次钢价暴跌的节点再次发生在了大部分拥有长协合同的钢厂,与三大矿山企业签订了临时的季度定价购买矿石的协定之后,二季度季度矿价比去年的年度长协价格上涨约一倍的涨幅并没有给钢厂带来过多的利润。

中钢协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77户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217.74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25.36亿元,实现扭亏为盈,但大中型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仅为3.25%,仍处于盈利低水平状态。

在此情况下,呼吁钢厂适度减产的论调在此响起,但是即便是在现在这个严重的供大于求的情况下,钢厂至今仍没有减产的计划。早在20xx年的钢价暴跌期间,一些钢厂声称:“只要存在生产边际效益,就绝不减产!”

金融属性凸显

另一个令业界关注的因素是钢材金融属性的日渐凸显,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会长李耀强表示,从过去一年钢材期货运行情况看,钢材期货在受到现货价格带动的同时,由于其价格信息具有连续性、公开性和预期性的特点,对现货价格的影响力也在逐步显现,现在已经有钢铁企业及贸易商以期货价格作为协议参考价格。

尤其是螺纹钢在上期所上市以来已成为交易量最大的品种,而本轮钢价的暴跌即主要发生在螺纹钢、热轧板卷等品种上。据统计,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RB1010从4月14日最高4898元/吨下挫以来,24个交易日内,该合约累积跌幅达到16.4%;而线材期货主力合约WR1010同期累计跌幅同样达14.8%。

因此有贸易商认为,钢材期货的金融属性加剧了钢价暴涨暴跌的幅度,但记者调查发现,更多业内专家认为将钢价的暴涨暴跌归咎于钢材期货的参与是有失偏颇的。李耀强表示,期货市场是一个配置利益和风险的市场,当前中国钢材流通业非常需要钢材期货。钢材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规避市场风险功能都会在钢材流通的变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通过套期保值操作,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因产品价格不确定带来经营业绩的大起大落,浙江省永安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铭霞表示,钢材期货的上市为钢贸商提供了一种合法合规、监督有力的高信用投资工具,也使钢价更为透明,这也有利于钢材流通领域进一步规范发展。

此外,有分析认为,在钢铁金融属性越来越明显的今天,钢厂也适当参与并且合理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功能,有利于企业规避风险、稳定经营,这将成为今后钢铁行业的一个趋势和特点。

流通格局顽疾

原因还有更深层次的,“钢价暴涨暴跌其深层原因还在于长期以来我国钢铁流通体制的不够健全,以致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导致企业亏损严重。”上海钢铁行业资深研究人士傅林章对记者分析。

7

“在中国钢铁产业链上钢厂永远是老大,流通商永远没有话语权。”上海玛业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汤李平告诉记者,“多年以来,国内钢材市场价格频频出现倒挂现象,这是不对等厂商关系的最好诠释。”

上述分析人士对记者透露,一般在钢价上涨时,这些钢厂会将应发货源转卖高价,延迟给代理商发货甚至取消合同;当钢价下跌时,钢厂却要求提前发货,向代理商转嫁经营风险,由于代理商均在钢厂账户留有大量资金且更难以放弃苦心经营多年的订货渠道,个别钢厂的极端行为使其代理商有苦难言。

在上述分析人士看来,“目前这种剑拔弩张态势形成的根源并不在钢厂,也不在经销商,而是在二者之间缺少一种完整的体制和机制。”要加快推进钢厂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改“买断式代理”为“佣金式代理”,促使钢铁物流企业由单纯的贸易商变为服务商,通过延伸产业链、提供加工配送服务赢得自己的市场地位。

事实上,钢材价格暴涨暴跌的情况已经得到政府层面的关注,在20xx年出台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已经提出,提高钢材贸易商准入门坎,规范钢材销售制度,建设产销风险共担机制,发挥流通领域对稳定钢材市场的调节功能。

未来趋向篇

跳出重围,呼吁组建钢铁“商社”

现代物流报记者王京

面对近几年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国内钢铁市场的供应格局与经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钢铁产能的持续过剩,将使钢材市场价格长期陷入大幅波动行情。”

此外,由于长期无法摆脱散、小、乱等传统格局,发展迄今,业内拥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钢贸企业还很少,能够真正走出同质化竞争、建立差异化竞争模式的企业更是十分有限。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主任虞钢近日向现代物流报记者表示,钢铁物流产业链上各行业运行手段创新、行业凝聚都亟待加强。

他指出,为顺应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大势,真正提升自身社会地位与核心竞争力,国内钢铁贸易企业必然面临一次全新的“转型”。同时,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我们更要坚持避免市场出现无序和恶性竞争,通过支持和鼓励典型流通模式,既稳定行业运行格局,又实现行业创新”。

中国诚通金属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王玉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同样谈道,钢铁流通企业面对的市场以及未来的市场将是一个渠道为王、服务至深的市场,面对的主体客户将由钢厂全面转型到终端客户,钢材贸易的定位要从贸易商向服务商转变。

转型迫在眉睫

8

涨涨跌跌本是所有市场经济之常态。

但近年来,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惊现出的三波“过山车”式大起大落行情,令人惊异。

钢铁流通企业作为钢铁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一向具有独特的“蓄水池”般调节功能。可多年来却因不平衡代理机制,长期受制于钢厂及银行的束缚,“逆来顺受,缺少话语权”,国内钢材市场价格不仅频频出现“倒挂”现象,企业经营成本也日趋加大,行业现状日渐委靡。

很显然,这是一种极其不合理的现象。

长期专注于钢材代理制研究的上海市工商联钢贸商会战略与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任庆平呼吁,为积极探索新的厂商共赢销售模式,希望业内贸易商尽快探索出一条更为合理的创新模式。

他强调说:“未来钢铁贸易企业要想取得长远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型,向流通服务型企业发展。这是钢贸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必然趋势。”

事实上,随着产销矛盾的日趋凸显,中国钢铁产业加快结构调整的哨声已经传达到钢铁流通领域。

面对钢价的大起大落行情,去年初,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便通过了《规范国内钢材销售秩序公约》。其中明确提出,针对目前国内钢材市场销售秩序混乱的现状,必须建立一条稳定的销售渠道和网络。

从此,一批难于把握未来行情走势、缺乏抗风险能力、又不愿意安于现状的钢铁贸易企业开始试图转型。

谈及探索转型发展问题,事实上,这对于业内并不陌生。多年来,许多研究人士均在此做着不懈地创新和努力。

上海第一钢市市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华瑞表示,要想增强话语权,惟有向综合服务商转型。在他看来,目前国内钢贸商可分为两种:一般贸易商,还有就是现货交易市场上集仓储、加工、包装、运输等一条龙发展的服务商。

有着更为细致研究的任庆平则介绍,从远期来看,钢贸企业的发展目标要嵌入供应链,在整个供应链中形成影响力。

这一点恰恰和虞钢的看法不谋而合。

其中不乏包括以下几个探索方向:对于用户,钢铁贸易商要设法从性能、规格、交货期、付款方式及提供其他增值服务等方面满足用户要求;对于钢厂,贸易商应及时做到反馈市场供需信息,引导钢厂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并制定适时的营销策略;对于金融机构,贸 9

易商需要与其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以降低资金成本,保持稳定的资金流;对于仓储物流,贸易商要与其紧密合作,真正保障货物的安全,确保货物及时送达。

呼吁组建钢铁“商社”

当然,只要探索难免会遇见挫折。

在经历了数百次的尝试与失败后,一些钢贸企业也有斩获。

从温州钢铁流通企业的“抱团”争得统购分销,到上海近百亿元资金转投钢材市场及房地产行业,再到钢贸商加快涉足金融服务、延伸向钢铁剪切加工配送服务项目等,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数日来,本报记者几经调研证实,位居上海的国内知名钢铁现货交易平台——“西本新干线”,正在尝试着一条更为全新的综合模式,即通过产业整合,聚集上下游资源,互利共赢,努力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物流供应链模式。

换言之,它将把传统钢贸流通架构于电子商务平台之上,涵盖钢铁产品仓储、交易、物流配送体系、金融服务、物流配送跟踪服务体系,以网上交易系统为依托,完全向高科技电子商务及物流服务商转型。

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传统钢铁流通中存在的诸多难题,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就像中国版的“日本商社”。

据了解,在钢贸领域日本市场率先推行钢材代理制,钢厂95%以上的产品是通过综合商社或专业商社(即代理经销商)销售。各综合、专业商社又通过参股、投资方式控制钢材加工配送企业在国内销售,并通过海外机构进行海外市场销售。“西本新干线”一位内部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介绍说:“此外,该平台主要围绕钢铁物流供应链为线索,全面涵盖了钢铁基础原材料供应、钢铁产品生产、钢铁产品流通、钢铁产品需求、物流仓储配送服务等各行业优势力量,以提供资源优势发展会员,凝聚全国线螺贸易商互利共赢。”

据了解,这一平台综合了上述谈到的各个探索方向。以电子商务平台为载体,逐步形成钢铁物流产业供应链的闭环连接,为生产计划、流通规模控制、物流服务规划、资金规模配置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具体实施案例及操作规则,从而让生产更具计划性,流通更趋合理性,资金配置使用更具优化高效性。

这种闭环模式下,钢铁产品终端用户订单需求可在第一时间经钢铁流通商传达至钢铁产品生产商使之能够做到合理按订单生产排产,而后再传导至上游钢铁基础原材料供应商,使之合理安排铁矿、煤炭生产运输。这其中,金融服务机构也可根据实际钢铁初级产品流转,正确划拨资金。当然,期间所产生的钢铁物流需求又可通过钢铁仓储物流配送供应商得到相应完成。“这将大大改善行业合理分工现状,提高钢铁物流产业领域各行业应对钢价暴涨暴跌所带来风险的能力,从而最终实现产业链和谐共存的新格局。”虞钢对此谈道。

10

业内部分研究人士评价认为,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大幅聚集钢厂钢材集中销售,减轻中小贸易商代理钢材压力,大幅提升钢贸商话语权;另一方面,也做到了向钢厂及时反馈终端需求类型及需求量,有利于促使钢厂合理控制产能并专心搞好产品生产与研发。

另外,在钢贸企业加快转型的道路上,我们更不应忽视政府的相关政策扶持。

任庆平呼吁,在政策扶植方面,政府应突破钢贸企业在行业上的相关政策藩篱,制定发展、规范钢贸企业发展的相关规定,包括金融、税收、开设中小型钢贸企业专项基金等,以期得到与国有企业在政策对等上更多、更实效的支持。

转型——中国钢铁流通业未来走向

现代物流报记者 王京 李协商

毋庸置疑,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带来了影响,钢铁流通行业更是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步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特殊经济特征又将对国内钢铁流通领域带来什么影响及变化?未来钢铁流通业究竟路在何方?事实上,在金融危机袭来时,中国钢铁业首当其冲,钢铁流通领域在危中觅机、模式转型、业态升级等各方面均已取得显著成效。

作为钢铁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钢铁流通企业,目前已探索出几类转型模式,这或将代表了全国钢铁流通业的未来方向。

加快抱团整合步伐

实现统购分销

早在20xx年我国便提出要加强钢铁业的整合力度。几年来,国内大型钢厂纷纷进入如火如荼的整合大潮中。然而,与之相关的钢铁流通领域“散小乱”的经营格局仍如死水一潭,无闻春风。

尽管早期亦有不少钢贸企业试图重组,但均以无果而终。其实我国钢铁流通业的集中度远低于钢铁生产领域,加快实现钢铁流通业实质整合已是势在必行。

20xx年底,这一僵局被悄然打破。由温州市金属行业协会牵头,历经88次会议,真正优化整合了旗下71家钢铁流通会员企业,这一伟大壮举无疑成为了全国钢铁流通行业加速整合的成功“样本”。

而钢铁流通行业加速抱团整合的真正目的还在于走集中采购之路。因为这定将会大大提高其与上游钢厂之间的定价权,从钢厂博取批量低价的优势,充分实现钢材流通服务型企业的角色转变,进而改变多年来钢铁流通商所做经济贡献与身处社会地位不相称的局面。

这一点,不乏有人持怀疑态度,但温州市金属流通行业真的做到了。据记者实地追踪了解,今年3月份,由71家温州钢铁流通企业联合出资2.8亿元抱团组建的温州市金属投资有限公司在尝试“统购分销”新模式上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该公司成功与承德某 11

特殊钢有限公司签订了棒材购销协议,记者在双方签署的《协议》中看到,乙方(温州金投)订购钢材资源总量为3.6万吨/年,每月均衡订货,月协议量为3000吨。

尽管这笔统购资源仅有三家需求会员企业分销,但这一小小尝试已为以后的大批量统购分销做了成功试验,为中国钢贸企业未来创新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翻身道路,值得业内效仿与学习。此外,还有北京金属流通企业尝试“团购”的现象均是这方面的极好例证。

异地投建市场

复制上海钢材销售模式

近两年,随着上海钢市的不断成熟与饱和,更多的大型钢铁流通企业赢利空间面临挑战。纷纷把投资目标转向外地,近及江浙、远至天津、南往北海,试图通过异地复制上海钢材市场模式争取赢利。

20xx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把“物流园区工程”列入九项重点工程之一,并要求制定《物流园区专项规划》。为抓住这一大好契机,以福建闽商为代表的大型钢材贸易商率先走出上海,异地兴建大型钢材现货及电子交易市场,复制申城市场运作模式。

据了解,仅仅在20xx年,就有近80家新建钢材市场落户江苏,其他地区也皆有开花。从最早的上海龙纳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天津国际物流园区,到上海博源物资贸易有限公司与上海鑫狮商贸有限公司联手北上,投资办起南通最大的嘉信钢材市场,再到上海励宁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投建的浙江嘉兴·杭州湾钢材城,一度在业内拉开了外延热潮。

去年上半年,继上海恒钢实业有限公司等钢铁贸易企业在湖州成功创立湖州中钢钢铁交易中心之后,第一钢市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又于北海市投建北部湾(国际)金属加工配送中心,以及后来的常州市龙成钢材城、苏北“大丰上川钢市”、宁波市北仑蓝海中心、无锡市东方钢材城等钢市的逐一开建或开业,无不印证着当前钢贸企业异地投建市场的热情。

而上海钢铁流通企业之所以选择异地投建市场,除了实现钢材市场普及化,大范围改善我国市场流通环境之外,更多的还是利益与政策的博弈。

投建钢材市场(园区)必然需要极大的场地、资金,这便需要争得更多的政府支持,赢得好的减税、贷款及免息政策等。但随着上海经济与城市建设的繁荣发展,上海对民营企业投建项目的扶持政策已远远不如以前。而周边地区包括江苏、安徽、浙江等地,近些年为贯彻国家对部分省市经济开发区给予的大力支持,通过财税、金融等各方面优惠,有效地吸引了上海钢贸投资者。

涉足房地产等领域

尝试多元化投资

12

此外,中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步伐依然有很长路要走。这便催生了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暴利”现象。与20xx年疯狂的房价交相辉映的是全国各地层出不穷的“地王”,“地王”的频频出现更是让国内资金富有的钢铁流通企业“不禁垂涎”。

尤其是近两年来,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侵袭及钢材期货的推出,钢价回归市场,各品种钢材价格信息进一步透明化,钢铁流通企业的盈利空间大幅萎缩,一度迫使钢铁流通企业展开多元化投资。

而他们首选的大多是涉足房产业,以博取超额利润。尤其是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表现得更明显。20xx年,上海舜业钢铁集团联手复兴集团共同投资建设上海钢铁服务中心地产项目。该项目是主要以房地产为载体,以钢铁为背景的产业集群,会聚钢铁产业上、中、下游,集中了钢铁行业大、中、小型企业。在20xx年金融危机袭来时,它凭借“以集群整合行业,锻造钢铁供应链”的优势,一期楼盘毅然完成预售任务。5月19日,据本报记者实地了解,现今这里已聚集了800多家钢贸企业,核心市场(诚通)内更是“座无虚席”。很明显,“聚集行业群体的创新开发理念成为房地产业新兴模式的成功典范”。该项目为此被上海市经委确定为“上海十六个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之一”。

当然,这种钢铁集群房产开发项目也有别于传统的钢市。它是一种“买断制的行业集中式”经营模式,入驻企业除要求是涉钢企业外,大多还需买下办公楼。这一点,在上海恒钢实业有限公司投建的湖州中钢钢铁交易中心同样得到体现。

事实上,除间接投资房地产业外,钢贸企业也在化工、酒店、矿山等领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尝试。譬如,五矿(上海)和浙江物产联合收购常熟科弘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且均获得很大的成功。

成立担保投资公司

追逐快速盈利模式

在钢铁产业链条中,钢铁流通行业是中国钢铁产品贸易和物流的主要承担者。但融资服务链不完善和融资体系不健全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中小钢铁贸易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层面的问题。

为转变这一被动局面,目前,钢铁流通企业除寻找或建立各种融资平台外,大型钢铁流通企业开始涉足金融行业,自行组建担保投资公司、典当、证券等。

早期,最具代表性的是第一钢市市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银广企”担保公司。目前在钢铁流通企业融资过程中,货物质押是最为常见的担保方式,中小钢铁流通企业货物有限,不能重复质押,但资金需求量巨大,制约了其融资规模。

而此时“银广企”担保公司的诞生,成为了钢铁流通企业未来信用担保模式的核心融资新途径。

13

20xx年,银监会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使得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走上了合法及可操作的层面。因此,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不失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种尝试。在钢贸融资的发展进程中,银行远程质押货物监管系统等信息化技术的采用为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关键支撑。

现代电子商务方式是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向钢铁领域渗透的必然产物,建立一个集信息交流、商谈、订货、发货、运输、商检、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电子商务平台是钢市发展的趋势,而钢贸融资模式也将通过电子商务系统的先进信息化技术得以创新。譬如,方圆1公里为现代钢铁产业经济圈的上海大柏树地区,拥有着数家大型钢材市场,云集了超过4000家钢贸商,年交易额已超过4500亿元。未来不仅是钢铁产业集聚区,也将成为一大金融中心。

未来钢贸业定需要更为强劲的金融资本市场服务,对应收账款融资、结构性贸易融资等金融产品需求越来越广泛,金融服务业将得到集群发展,钢贸融资放到系统的金融平台上去演绎将成为发展的必然。

从简单贸易到深层次服务

的真正转变

随着工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客户对钢材的规格要求也越来越趋向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钢贸经营模式已不能满足,这就要求钢贸企业加快向深层服务型企业转变。针对目前钢铁贸易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上海百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开发现代钢铁贸易物流体系,组建集钢铁加工、仓储、配送等功能一体化的大型加工配送中心——上海万汇物流有限公司,并形成区域配送规模,向上延伸,与钢厂建立直接联系,稳定货源和大幅节省成本,获得优价资源。

如此一来,还可以通过钢材产品精加工、深加工、个性加工等二次加工,专业化配送等节约客户成本和产品周转时间,降低客户原材料库存跌价的风险。显然,钢铁贸易产业深化和产业延伸,已成为在新形势下钢铁贸易产业保持竞争力和领先优势的转型新趋势。

据本报记者调查,上海现有各类民营剪切加工中心或开板厂企业62家,其中多数是集加工、仓储、贸易为一体。既是钢材的仓储地,也是钢材的加工厂。如上海宝闽钢铁集团投建的共青加工中心、上海舜业钢铁集团的舜业钢铁加工公司等。还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埃圣玛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日前在江苏盐城打造的占地300余亩的钢材仓储物流中心。

总之,从远期看,钢铁流通企业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嵌入供应链,在钢铁业的上下游延伸服务、谋求发展,争取在整个供应链中形成相当大的影响力和稳定地位。业内目前最为看好的是,通过深加工、精加工、个性化服务、技术解决方案、统筹物流配送,把服务延伸到供应链的末端,节约用户生产成本,使用户逐步向零库存过渡,规避市场中的不确定风险。

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