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这学期开学,学校给我们发了《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我感觉是:在今天,这个什么都飞速发展的时代,如果我们的孩子再慢慢来,似乎有些与社会脱节了。于是,在好奇心引导和同事的多次催促下我开始阅读这本书。当看到《蝴蝶结》中的“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时,我有种莫名的感动,为作者的爱、沉着和耐心所折服,母亲用一种安静的等待,让小孩子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那是一种对幼小生命尊重的爱,她用自己的耐心和爱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注意力、操作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这让我想起有次中午吃点心时,小朋友们都馋涎欲滴,眼巴巴地望着点心,看着孩子们的表情觉得他们真可爱。当每个小朋友分到点心后,就要开始吃了。这时笑笑小朋友吸引了我的注意。只见他先是拿鼻子闻闻味,在比较之后打开其中的一包,然后吃一口和没吃的比较一下,观察了一会。接着在另一块饼干上又咬一口,把这两块有缺口的饼干对在一起,又观察了一会儿,再接着咬咬,继续锲而不舍的对比,直到我催促他,才放弃了比较… …当时我还是比较生气的,吃个点心也最慢,耽误我下课休息了。但看了这段文字之后,我深深地反思:其实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教育的契机,笑笑和文章中的“小孩”一样,他们是发自内心的、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事物,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充分地利用时间去创造一些他们眼中的“新事物”。所以说,虽然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是记录了一个

母亲对孩子爱的教育,可对我们今天的小学教师而言,同样有深远的教育指导意义。

在这个标新立异的时代,谁都想得到更多的关注,我们老师不妨做个欣赏者,让每个孩子都尽情挥洒,努力施展,为他鼓掌、喝彩。不仅教师自己身心愉悦,幼儿也开心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篇:读后感

缘·感

——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碧山小学横塘校区 李娜

最早听说的不是《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而是这本书的作者龙应台。在好几个网络平台听到这个名字,可谓如雷贯耳,后来在一次次“龙应台”、“目送” 、“亲爱的安德烈”、“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一系列的词汇句子的视觉冲击下,使得我去细细的了解,原来这不是简单地女人,她是母亲龙应台,她是女儿龙应台,她也是文人龙应台,无论哪个龙应台,她都做的极好,极值得我们学习仿效!对这样一号人物,我竟不知,有点惭愧!又一次瞎逛新华书店,在不经意间看到了《亲爱的安德烈》,瞬间被吸引,却因没带钱而只能舍他而去。后来时间过去了,也便忘了这事。直至前段时间途经称斤卖的书店,看到龙应台的一系列书,于是像我这种爱买书之人,在徘徊选择中自然而然的就带回了一大堆书,给自己的,给学生的,给孩子的。给自己的书目里当然少不了的是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目送》。

我有个不好的读书习惯,就是手里有几本书就看几本,最后坚持下去看的书,少的可怜。这次拿到《孩子你慢慢来》、《目送》、《麦田的守望》、《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这四本书,毫无疑问我又是一口气全拆了薄膜包装,快速翻了一遍。第二天,拿起看的便是《孩子你慢慢来》和《目送》,几天后我坚持看下去的也就只有《孩子你慢慢来》,因为相对《目送》的深沉和伤感,《孩子你慢慢来》看起来是相对轻松愉悦,它就是一部育儿经,感觉特适合自己现在的状态。

在这本书里,我读到龙应台的温柔情怀和包容勇气,正如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的卷首语:“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多让人折服的话语,扪心自问,我做不到,起码现在是做不到,那该需要多大的耐

心和容忍之情。

同时,这是一本情与理的交融、母爱的光泽与孩童的谐趣洋溢的生活散文。在这里我认识到她不是一个作家,而是一个母亲,写这本书不是她的工作,而是与孩子交流间的记录,很真实细腻,很温馨动人,给看这本书的人注入一股暖流,充斥心田,带动着千言万语的诉说!

到目前为止我对龙应台的了解,仅限于《孩子你慢慢来》和《目送》,她在我心里的角色定位,更是一位母亲,孝女!希望下次我能欣赏到她的《野火集》》、和《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等等,感受它的万丈豪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