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中的人具体起来读后感

快乐学习 幸福生活

作为世纪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我是其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其发展中的一份子。今天读了《人民教育》刊发的关于山东省桓台县世纪中学个性教育办学纪实——“让教育中的人具体起来”的文章,以一个观察者的视角展示了学校和它包含的人的各方面,读毕,颇让人深感振奋与幸运。

记得马校长初来在第一次教师会上就提出世纪中学要在“继承中求发展”,他说,有着比较厚重文化积淀的学校,就更要继承。学校文化不是随着人的离去就飘然而去的,它往往以各种形态或显或隐地留存于学校的各个角落,并不时地产生着它的影响。如果不去继承,甚至进行扼杀,这些文化就会渐渐消退,以至于毁掉。那时,如果再想重现这些文化,已经无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继承之于桓台县世纪中学,是在让已有的学校文化更增光辉。发展更加重要,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真是至理名言。这个发展不只是表现在硬件层面,更在于软件上,即教师与学生素质的提升。事实上,这些年学校发展了,教师与学生也发展了,也在社会上有很强的影响。

全校师生在校长的带领下,经过若干次酝酿、若干次反复,完善并确定了学校自己的理念系统。在确定学校愿景与办学理念的过程中,无疑使我对教育的本质更增加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更加认同“快乐学习、幸福生活的理想之地”的学校愿景,也更加赞同“让不同的人更加不同”的办学理念。现在,追求“快乐、幸福、理想”已经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望。承认每个人的不同个性与差异,并且予以尊

重、欣赏、发展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落实到了我们的行动上。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老师,让每个师生“各得其所,皆有所成”。孔子为什么说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颜回为什么能做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依然“不改其乐”呢?一个关键是,要明白学习为了什么,教学为了什么?这个问题解决了,就有内在的持久动力,舍此,所有的学习与工作,都不会让人特别长久地快乐与幸福。“快乐学习、幸福生活”除了是一个理想的口号它更加可以变成现实的。“让不同的人更加不同”的办学理念非常好。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或缺的个体,每个人都应该认识自己独特的禀赋和价值,从而实现自我,做最好的自己。人本不同,个性各异,不应当压抑其长,而应当张扬其长;不应当有意避短,而应当变短为长。《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海伦·凯勒,如果不是其老师安妮·莎莉文在让其回归人性的同时,更加让其与一般人不同,她能做出如此卓越的成就来吗?当然,人的发展目标都应当是走向真善美的,只不过因人各不相同,走向真善美的道路与呈现的方式各不相同罢了。

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优势,它犹如给教学设定了一个程序,老师按序而行,就能取得一定的效果。这对一些年轻教师,对于教学水平比较低的老师来说,“拿来”先行使用,或者一般老师学习某种模式,尝试一下未尝不可。不过,如果长久甚至几年十几年一辈子就用别人的模式,非但没有了自己的个性,也没有了发展的空间。因为吃别人嚼的馒头,永远不会有真味的。这些年来,中国课堂教学模式层

出不穷,学者也往往蜂拥而去,结果一阵风之后,非但没有取到真经,反而连自己的经也丢掉了。我在走访一些老师的时候,他们对此苦不堪言,说不知道怎么教学了。建校初,学校也曾在探索构建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教育行政部门也采用行政的手段来大力推行某种教学模式。推行一种教学模式,这对没有形成自己特定教学风格的教师快速了解课堂教学,快速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建立必定是立足于学校、教师、特别是学生的实际状况,它不可能适用于任何学校、任何学科、任何学生,标准化的教学模式必定以牺牲教师的教学个性为代价,忽视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势必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有时今天学东家明天学西家,今天学这法明天学那法,唯独不去提炼总结自己的东西。教师没有成功的喜悦,何来幸福感!学校提出教学模式的构建要个性化,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的,积极倡导教师探索并构建符合自己个性特征、教学风格的教学模式,倡导“先学一家,融汇百家,自成一家”的模式研究,力戒不考虑学生和教师自身实际的“拿来主义”,废除忽略学情和学段的大一统模式。目前,我校教师已呈现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有一百四十六种,构建了独具我校文化内涵的教学模式群。所以,学了一段别人模式之后,要根据自己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属于自己的模式。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群,从外在形态看,有百花齐放之美;而实质上,则是让每个教师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教学方法,有了课堂教学上的生命张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