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开放的数学教育

港区小学 张明霞

翻开袁振国教授的《教育新理念》一书,被书中的先进理念和联系实际的小案例所深深吸引。全书从课堂教学的改革,到各学科教育的新视野,再到教学方式应如何变革,如何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以及怎样追求崇高的教育理想等方面详实的向我们展现了最新的教育理念。做为一名数学教师,带给我震撼和深刻思想革命是两点:

一:我们的数学教育应该是开放的数学教育

在我们现实的数学教育中,由于“应试教育”的扭曲,数学成了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数学非但不是人的工具,反而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特别成了寻求唯一答案的工具。其实数学真正的本质应该是发明,是主观建构的。数学夸张点说应该是“无中生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才是数学的主人,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为人所用。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本身是人为的、开放的,丰富多彩的的,一句话数学是为人所用的。

新课程改革的到来,也改变了我们传统的以教定学的观点,特别是我们青岛版数学教材的应用,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无论是计算还是概念以及应用,所有的类型题目都依附于生活中的情景,做到从生活中来,应用到生活去,学生不仅仅是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应用,真正的使数学成为人们的工具。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也逐渐在实现转变,很多类型的题目不再是闭塞的,而是多元的,引

导学生去思考,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数学向学生开放,学生也在逐渐开放着数学。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中,在探究圆的特点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习惯把下水道盖子做成圆形?一个小问题的提成引发了学生多元化的思考:有的学生向运输方面考虑;有有的学生向美观、节省材料考虑;有的通过画图和量一量发现了直径都相等……整个的过程都是学生在行动、在思考,想法的多样化令人赞叹不已,学生的潜力和能力是无限的,就看我们去如何发掘。

事实告诉我们,不同的教育观念、不同的思想方法会有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学生会有不同的发展结果。教学的开放首先需要我们执教者的思想的开放。为了让学生提高应对社会的能力,为了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我们的数学需要开放的数学教育。

二,我们的教学应该是研究性的教学

说起研究,本人感觉惭愧。总感觉“研究”二字太神圣,似乎不是我们普通教师的职责。读了这本书后才悔悟到:研究性教学应该走入我们的基础教学。研究型教学原来并不高不可攀。研究型教学不仅是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日后继续独立学习、独立处理问题的生活能力的保证。

现在的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不可忽视也应该培养学生的研究的意识。如在我们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找规律填空的题目,其实通过许多的题目找到规律填空,并自己再举例验证的过程又何尝不是学生自己研究的过程?而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对于某个学生的跟踪调查,寻找其特点帮助其提高学

习成绩的过程又何尝不是进行的个体的研究呢?回想教学中的点点滴滴,研究在我们生活中真的应该无处不在,我们缺乏的是明确这种意识,鼓励这种精神。研究性教学需要生活化、社会化、深入化。

拿到这本书后,我迫不及待的读了一遍又一遍,里面的理念确实是我们指导我们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的新理念。我们作为老师,就是要努力冲破传统的观念障碍,努力更新自己的观念,在我们的数学课上要以问题教学为中心,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由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变课堂教学为以问题为纽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从中获取新知,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实效。作为一名教师要以终身学习为己任,时时更新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第二篇: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印祥燕

本学期拜读了袁振国先生撰写的《教育新理念》一书。其敏锐的思想、开阔的视野给我很多启发,书中涉及到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5个方面,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其中理想教育中的人文主义教育观一节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这里涉及到我们教育的对象——学生,下面就书中观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来谈谈自己作为新时代的教师的一点肤浅感受。

中国的课堂教学是“去问题教学”,学生没有问题走进课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学生没有问题走出课堂,学生的头脑只是一个储存知识的仓库,这不由得使人们对教育的真正功能产生了深思,在文中,袁教授对此给予了明确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其中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对教师而言,教会学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学会判断知识和信息,要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本身是多变的,不断更新的。其二:现代文明的成果并不能通过传授内化成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智慧、人格形成与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做到并且强化以下几点:

一、修身养性,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职业是一种以造就未来新一代人格为特点的职业。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是形成学生人格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规章制

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二、热爱学生,做到对学生尊重与宽容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科苏德、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一)教师应尊重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学生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学生主动活泼的呈献。

(二)教师还要学会宽容学生

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施与这种美德会对受与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宽容并不是放纵。

教育需要严师,但更需要“爱”与宽容。对自己的学生宽容,更是一名教师应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作为教师,应充分理解、体谅学生的“不成熟”,宽容他们一时的过错。

宽容是一种修养,能使教师遇到突发事件仍保持一种平等、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宽容是一种胸襟,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广阔的心胸;宽容更是一门教育艺术,它能使教师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坚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给学生以自我反思、认识、改正错误的机会。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对犯错误的学生,常常让他们先做一件好事,然后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要求反映出做好事前、做好事时,做好事后心灵深处的旧我和新我是怎样论战的,这种做法,既能让学生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

三、要做伯乐,具有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

生活中许多有特殊天赋的人、有着异乎常人的大智慧的人,一开始通常不会被人理解,反而被称为愚蠢或傻瓜。

我们的学生中其实也不乏这样与众不同看似愚蠢的人,身为老师的我们是不是只盯着那些分数指挥棒下的“优等生”,而错把美丽的天鹅当成了可怜的丑小鸭了呢?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需要教师关注个性差异,允许每个学生自由地发展与个性充分地张扬。我们对待学生不能象“割韭菜似的一刀切”,而是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我们应当善于用欣喜的目光去发现去培养有独特个性,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与鼓励作为给学生们的礼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天才出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