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合格老师的方向努力-读《如果我当老师》读后感

向着合格老师的方向努力

虽然已经当了20年的老师,可以说是个老教师了,但读着叶圣陶先生的随笔《如果我当老师》,我内心还是震撼的。叶老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对培养学生侧重点的看法,好些都是我没有认真思考过的或比较模糊的,惭愧呀,一直随波逐流着教书,自以为还很勤奋,却不知方向不明,结果是事倍功半。不过,找到了差距,也就是有了努力的方向,我会一直朝着合格老师的方向努力的。

把学生当成真正的?小朋友?

?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的喊一声;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做朋友。?

我们也叫学生小朋友,但是我们真的把学生当作小朋友了吗?至少我不是,我叫他们小朋友只是一种习惯性的称呼,骨子里从来没有把他们当作是平等的朋友,我认为自己是有着绝对权威的老师,学生必须听话,必须服从。聪明的,我喜欢,捣蛋的、愚蠢的,我嘴里不说,内心里还是讨厌的。看来修养还大大不够,我还得转变观念,放下架子,蹲下身 ——读《如果我当老师》

来,真正做到民主和尊重,为与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而努力。

注意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

?我想‘教育’这个词儿,就粗浅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无论怎样好的行为,如果只表演一两回,而不能终身以之,那是扮戏;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游戏;都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

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这一点我们都知道,所以我们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听课、发言、作业等学习方面的好习惯。我想,单注重这方面还远远不够。作为语文老师,不能把教识字、教读书认作终极的目标,应该由此为手段,培养他们思考的好习惯、举一反三的好习惯,并进一步养成语言的好习惯。另外,良好的姿势,全神贯注的做事认真的习惯;细致、一丝不苟;锻炼身体的习惯;阅读等等,也是小学生很重要的习惯。而最重要的可能是,真正把习惯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而不是作为提高学习成绩的手段。

心平气和地对待顽皮的小朋友

?小朋友顽皮的时候,或者做功课显得很愚笨的时候,我决不举起手来,在他们的身体上打一下。打了一下,那痛的感觉至多几分钟就消失了……然而这一下不只是打了他们的身体,同时也打了他们的自尊心;身体上的痛或红肿,固然不久就会消失,而自尊心所受的损伤,却是永远不会磨

灭的。我有什么权利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呢??

说得多好呀,孩子的心灵是十分脆弱的,为师的一时冲动,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或者是粗暴的动作对待学生,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伤害,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给他的一生蒙上阴影。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值得我们共勉:?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儿童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教师不经意间的疏忽惊吓了孩子,我童年时就切身的体会。因此,我常提醒自己,他们还是孩子,调皮是他们的权利,我也有过小的时候,我也有过贪玩的时候,这样将心比心,我就不会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调皮的学生,会用我的热情,我的关爱,我的体贴,轻轻扣开他们的心扉。

做小朋友家长的好朋友

?小朋友在家庭的时间,比在学校里来得多;我要养成他们的好习惯,必须与他们的家属取得一致才行。我要他们往东,家属却要他们往西,我教这样,家属却教他们不要这样,他们便将徘徊歧途,而我的心力也就白费。?

是的,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家庭对一个孩子习惯、品行的形成影响是最大的,家长不配合或者是家长不懂教育孩子,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收效甚微甚至无效。所以我们老

师常常抱怨2﹥5。所以我们老师还应做家长的朋友,尊重家长,主动与家长沟通。不动辄向家长告状,或是指责家长。怀着一颗真诚的心与家长交流,共商培养孩子的最佳方法,我想,一定会取得家长的支持。

 

第二篇:《如果我当老师》读后感

读《如果我当老师》有感

比起往年暑假,今年过得有些不同。在常规的放松活动之外,又增加了一项看书的任务。回想过去一年的高中教学,有看到学生取得进步的兴奋和喜悦,也有恨铁不成钢的遗憾和无奈。为了让自己在教学方面获得更多的方法和经验,我刚放假就去书店挑选一些通俗易懂并且操作性强的教育类读物,最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假如我当老师》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本书没有华丽的封面和插图,但是它的内容足以给我许多宝贵的教育启示和建议。

乍一看到这个书名时,我还以为叶圣陶从未当过老师,于是就想:一个从未做过教师的人又怎能在教学方面有独到的见解?里面的内容充其量也就是一切冠冕堂皇的大话、套话。但是由于在很多教育杂志上都见到过叶圣陶这个名字,所以还是忍不住拿起书翻看起来。这一看我才知道,叶圣陶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更是中国现代文化教育的一代宗师。

他在本书中从七个方面阐述了教育对于人类的巨大影响以及作为一位教师应该从哪些具体的方面进行教育。

前面两个方面分别是“学校教育应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和“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两点虽然是独立的两点,但其实是相通的。因为良好的习惯能够使人一辈子受用。在这里,叶老先生主要强调了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好的行为,如果只表演一两回,而不能终身以之,那是扮戏;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上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游戏;都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自己过去的教育漏洞。为什么我花了很多的时间,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结果还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令人满意?答案就在这里。我从一开始就忽略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所传授的知识也只是在口头上进行强调。有时虽然说要检查但总不能坚持下来,以致于学生也产生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反正不管完成的怎么样老师都不会真正地较真。长此以往,我两个班的学生分别出现了断层和没有尖子生的情况。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已经太晚了,再想把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改正过来时已经来不及了,因为考试就在眼前。所以在这个假期期间,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新学期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值得欣慰的是,在这本书里我也找到了答案: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叶老先生举了一个最通俗的教学生关门窗的例子。让学生学会轻轻地关上门窗,而不是“砰”的一声去惊扰别人。这个小事的教育不仅要反复更要坚持,直到他们随时随地开关门窗时总是轻轻的,这样才能算是养成了良好习惯。生活中原本没有小事,正是因为我们轻视了它,它才成为了所谓的小事。之前每次都有学生作业不交或是在听写时抄袭,而同组的其他同事都说:“你何必那么较真,哪个班没有这样的学生,有的学生你就是把他的作业收上来了也都是抄的,有什么意义呢?”一次次过去了,我也逐渐接受了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心想反正就那么几个学生也影响不了什么。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不交作业或迟交作业,甚至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在听写时也开始交头接耳。我越发感到情况不妙,当我再采取措施时,基本上很难再使学生产生飞跃式的进步了。所以,在本学期开学之初,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成为我工作的重心,事事无小事,只有在小的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才有可能在大的方面有所突破。

接下来两点分别是“教是为了不教”和“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这两点是以上两点的再续,也是相辅相成的。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学生从中尝到了

甜头,自然而然就会自觉地把这种好习惯继续下去。相反,如果学生一直都未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他的行为只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也许是好的,也许是有危害性的。所以,受教育者就像是一粒种子,他究竟能长成参天大树还是永远没有破土而出的机会只有播种的人才能知道。种子只有被人用科学的方法播种到地里才能生根发芽,不断壮大。如果永远被忽略那他的命运将会是充满遗憾。所以,在教育者的眼里,所有的受教育这都应该是饱满的,充满生机的种子,只有我们用心去播种,他们才有可能还给我们一片荫凉。而不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去歧视或忽视学生。

“德育总是跟智育、体育结合在一起”和“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这两点虽然我很赞同,但是前一点主要是靠班主任和学校才能实现,而后一点是跨学科的,所以关于这两点我没有太多发言权,就不再啰嗦。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师表,在我理解是教师和表率。唐代诗人韩愈在《师说》中对老师有了这样的概括: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只是对教师在教学方面的阐述,而新时期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光要为师还要为表。因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去模仿。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否则我们教出的将是一批批缺乏诚信的知识机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