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窗边的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是《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与这本书结缘起始于老师对儿子的一句评语:读的书太少。于是,实施我的暑期读书计划,在这里有幸结识了这本书。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一本自传体小说。书中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经历。作者因淘气被学校退学后,来到了巴学园。在巴学园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在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辉煌的基础。这本书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二十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黑柳彻子本人因为这部作品被认为“再也没有比她更了解孩子的了”,而被任命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历史上第一位亲善大使。

从书中小豆豆的行为举止,我们依稀可以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她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同时又淘气顽皮,当她觉得书桌盖子与家中的书桌不同的时候,在上课时,她就上百次的对书桌开了关,关了开;她还站在窗边一次又一次的问屋檐下面做窝的小燕子:“唉,你在做什么呢?”就是这样让老师头疼的学生却是那样热情、善良、对别人充满友善。被学校要求退学后,妈妈把她送到了“巴学园”,在巴学园快乐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生活中得到了小林校长的赏识和鼓励,孩子在“巴学园”得以健康成长。而小林校长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也值得我们深思与反省。

首先,他的润物细无声、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深思与反省。比如,校长组织的运动会中,班里最矮小不可能再长高的高桥君每项都拿第一,校长总是对这个孩子说:“你绝对能做到”;校长第一次听小豆豆的说话竟听了四小时之久,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一种怎样的肯定!难怪小豆豆觉得“能和这个人永远在一起就好了”。还有那“山的味道,海的味道”的午餐,试胆量大冒险等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那句“不要把孩子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而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比老师的计划,更要大得多”,多么睿智的一句话。我觉得小林先生是一位真正理解教育的教育家了,他是用他的心,用他的爱在理解着孩子,也解读着教育。在他的眼中,所有的教育都是为孩子服务,要让孩子在快乐、自由中享受教育,没有什么事比孩子的事更大;教育应该来源于生活,并生长于生活中,因此他可以顶着压力带领孩子们去实践、去体验,于是乎才有了那些稀奇古怪的令孩子们乐不思蜀的活动。小林先生可以毫不厌烦地听一个小孩子没头没脑地东拉西扯四个小时;可以在发现小豆豆因为找钱包而把厕所里的脏东西都挖出来的时候仅仅宽容而信任的说一声,“完了,放回去”;可以为了满足孩子们看电车进来的好奇心而允许孩子们晚上住到学校;还有那“礼堂露营”、“温泉旅行”等活动别出新意的设计,使孩子们在活动中自己领悟到许多道理。

所有许多的努力,给人的感觉就是他没有在教书育人,却又教得那么成功。小林校长的不平凡之处就在于他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们不知不觉知道了很多,比如欺负比自己小的、弱的人是可耻的事;

看到乱糟糟的地方,自己要主动地打扫;尽量不要妨碍别人??等等,这些观念已经深深地种在孩子的心里。如果说,在学校里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对于我们有几千名学生的小学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但如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应该是我们可以思索的。小林先生对教育的理解是站得很高,他关注孩子们的终身发展,以为孩子塑造健康的心灵为己任,但他做的又是那么细致,他很关注教育的细节,为了一位教师在“尾巴”这件事上说了不当的话,他认为会伤害孩子的心灵因此严厉地把这位老师叫到厨房批评;他让孩子们穿最差的衣服到学校里来的举动提议更是让小豆豆的妈妈都发出这样感慨:这才是真正理解孩子的大人!

其次,他善待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深思与反省。顽皮、吵闹、甚至“捅娄子”是儿童的天性。“没有儿童的顽皮,没有顽皮的儿童,就不能建立真正的教育学。”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理解顽皮的内涵,那么我们眼中就会有更多的不听话孩子,就会给与更多的训诫,束缚,使他们俯首帖耳,温顺如绵羊,失去棱角,毫无个性。

《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小林校长就理解孩子爱玩爱闹的特点,也充分尊重这种特点,并给孩子创造并提供让孩子充分“活”起来的空间,他让孩子每天穿来最差的衣服,就是让孩子在学校里无顾忌的玩耍,其实在这其中,就有我们这些教育者值得深思的问题:生活是个万花筒,从很小的问题便能折射出许许多多生活的艺术和哲理。同样生活中的教育也是如此:在巴学园中,学生们从来不在别人家的围墙上或者大路上乱写乱画,因为小林校长会在音乐课上发给每个孩子一

支粉笔,让他们在地板上尽情的画,下课后,再带着学生把粉笔印擦掉,再用墩布擦干净,让他们体验劳动的辛劳。就这样孩子们充分享受了自己创造的快乐,也通过自己的劳动,学会了如何尊重别人的劳动。这样,比老师一味说教的教育效果要好很多。如果说生活是一个万花筒,教育就是一面多棱镜。在教育的海洋中,我们应该有一双慧眼,也要有智慧的教育方法,让每一个教育时机都能发出灿烂的光芒。

另外,他对每个孩子都投以赏识的眼光也值得我们深思与反省。面对别人眼中的“怪物”小豆豆,小林校长却能够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她身上的闪光点,并经常对她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句简单的话语激励了黑柳彻子一生,这种鼓舞无法估量。简单一句话的魅力,是教育理念付诸实践的最有说服力的见证。小林校长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科学的教育理念成功的开启了孩子心灵的四重门:好奇心、自信心、自尊心和同情心,创造了一个充满魅力的教育环境,并用“心”去教育每一孩子,把他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小林先生创办巴学园共8年,19xx年东京大空袭中被烧毁,只存在了极短的时间,但是在巴学园全校学生不足50人,后来,国家级人才就有10多个,世界级2个,不得不令人深思。

在《窗外的小豆豆》这一小说中,我曾迷失于神奇的“巴学园”、迷失于小林校长别具匠心的教育方法,也迷失于小豆豆从别人眼中的“坏孩子”到最后被赞誉为“日本最伟大的女性”的过程。在这本书中,我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对待学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缠动摇坠的露珠”,其实,对待学生的

自尊心是如此,对待孩子的每一个教育契机都应该是如此的,我们应该精心为孩子的成长搭设平台,提供各种成长契机,让万万千千的“小豆豆”在我们自己的“巴学园”中健康的成长,享受自己阳光灿烂的童年。

我想,小林先生带给我们的启示又何止是这些呢?仔细研读《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站在小林先生的肩上去理解我们的教育,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教育的启示的。

真心地希望每一个孩子、每一位家长、每个教育者,都来认真读一读这本《窗边的小豆豆》,把所有被岁月污染的心,用小林校长的爱心与耐心和小豆豆们的纯净美好进行漂洗。

 

第二篇: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豫章小学 王斯

《窗边的小豆豆》由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所著,讲述她上学时期的一段真实故事。深爱孩子的小林校长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成长的基础。读着这本书,我时常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同时也会凝神反思我们教育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接下来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尊重、信任孩子——“弄完了,全部放回去。”

孩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几乎每个孩子都有异想天开的童年时光,但是顽皮和淘气一直是我们的教育想要“纠正”的问题。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做了摧残纯美童年生活的刽子手。因为不尊重孩子,我们经常做一些违反孩子自然成长规律的事,或拔苗助长,或对孩子的各种学习愿望随意扼杀;因为不尊重孩子,我们不会平心静气地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意愿,总是毫不在意地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但是,文中的小林校长却为我们做了一个榜样,他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蹲下来与孩子说话,尊重、信任孩子。

有一次,小豆豆的宝贝钱包掉进了厕所,她找来一把长舀子开始掏粪池,把污物堆得高高的。校长走过来问豆豆在干什么,并凑过去像朋友一样说道:“弄完了,要把这些全部放回去呀。”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能像小林校长那样顺其自然吗?“在干什么蠢事呢?”“太危险,快停下!”这样的话语肯定会脱口而出。在我们大人的心目中,这不是一个小孩子所能干的事,唯一的想法就是去呵

斥他,制止他。而小林校长却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弄完了,要把这些全部放回去呀。”

二、欣赏、激励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让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只要我们用放大镜来看孩子的亮点,用欣赏的目光看待那灼目的光芒,孩子的积极性就会高涨,成功感也会由此而膨胀。在一般人的眼中,小豆豆算是个问题学生吧!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总是乐此不疲地开关桌子,站在窗边跟路上的宣传艺人打招呼??这些事情都是大人们所不敢想象的。但是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一个小姑娘的聪明、可爱和热情。所以我们的小林校长,每次见到小豆豆,总会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让小豆豆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对幼儿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他很有创意、会想到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的教室;他尊重儿童,拥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怀。他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他会细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哪怕是一个生理有缺陷的孩子。在小林先生的眼里,孩子们就是自然的产物,所以对于那些身体有残疾的孩子,他总是想尽办法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保护他们小小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他不会阻止孩子们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他也不会要求孩子们刻意的去做什么事情,他总是努力的寻找一些可以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和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引导他们。

三、促进个性发展——“从喜欢的那门课开始。”

中国的父母们总习惯于替自己的孩子打点一切,恨不得把自己的思维套用到他们身上,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孩子真的有用吗?孩子们难道就不应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吗?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宗旨。书中的学校——“巴学园”又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在巴学园最特别的是上课方式。他们没有固定的课程表,每一节课都是按孩子们的喜好而决定上什么。在小林校长看来,这种看来“乱糟糟”的上课方法很管用:随着小学生们年级的升高,老师就能逐渐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及他感兴趣的方式,对问题的思考方法等。童年意味着快乐,学校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应把快乐还给孩子,把孩子从单纯的知识学习中解放出来。毫无疑问,学校是培养和教化人的场所。惟其如此,学校应该对所有学生都肩负起责任,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宗旨,这也是书中的学校——“巴学园”给我们树立的很好榜样。

善于教育的教师,会运用欣赏的眼睛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用激励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被承认的愉悦。我常常在想,像小豆豆这样的孩子,如果不进巴学园、不碰见小林校长的话,多半会被当成是坏孩子,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顺利成长和才华的展示。这也让我再一次理解了欣赏和激励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虽然巴学园是几十年前出现在日本的学校,但是小林校长那种尊重、爱护学生,民主、平等、人性化的教育思想,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