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三卷第八章读书笔记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三卷

院系:

学号:陈永亮 20130532513 文新汉师十二班

中兴四大诗人: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陆游

生平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出生的第二年即逢靖康之乱,随其父陆宰离开中原南归。受到其父的影响,他很早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陆游的爱国情怀终生不渝,他一生中时刻盼望着有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机会。即使是在收复中原已毫无希望时,他仍然坚持夙志,大声疾呼抗敌复国,直到临终前仍在绝笔诗《示儿》中谆谆嘱咐儿孙: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可见陆游的爱国情怀是有多深沉!

陆游的生活经历可分为三个时期:一、45岁以前,他任镇江通

判等职,后因赞助张浚北而罢职家居;二、自46岁入蜀从军至65岁被弹劾罢官;三、 66岁后在山阴农村闲居20年。

创作历程

陆游的创作历程相应分3个阶段。

一、早期诗歌内容已相当充实,忧国念时主调已确立,诗风以“藻绘”。如《闻武均州报已复西洲》、《送七兄赴扬州帅幕》等。

二、诗风转变成熟。“诗家三昧”指受军营生活激发,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创作由此发生质的飞跃。如七古名篇《金错刀行》、《胡无人》、《长歌行》、《关山月》、《秋兴》等。由于风格成于巴蜀从军时期,故诗集题《剑南诗稿》。

创作渊源

、与江西诗派的渊源。他师事曾几,又私淑吕本中,受曾、吕爱国的情操的影响,艺术上受到曾、吕“活法”说影响,“文章切勿参死句” (曾几<赠应秀才>)。

二、受屈原、杜甫爱国经世精神影响。

三、学习李白鄙视流俗的人生态度和想落天外、变化莫测的艺术,抒发苦闷。

四、学习岑参和陶渊明。学习岑诗写边塞奇丽风光和军营的豪壮生活,退居后效仿陶恬淡的生活态度和陶诗平淡自然的风格。

诗歌的特点、成就

一.内容丰富,几乎涵盖当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一)、爱国主题,代表陆诗主要思想倾向。

1、沦陷区人民对故国之师的期待,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剑南诗稿校注》卷二五。

2、南宋军民不甘屈服的气概。如《金错刀行》、《剑南诗稿校注》卷四。

3、揭露中原不得收复的原因——统治者但谋私利而不顾国家利益,如《追感往事》之五、《剑南诗稿校注》卷四五。

4、痛责统治者抛弃江山、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倾诉爱国将士和沦陷区人民的满腔悲愤,如《关山月》。

5、更多自抒报国壮志的忧国深思的作品,如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二)、善于从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

高山大川、草木虫鱼、农村平凡生活、书斋闲情逸趣,都有细致入微的描绘,如《游山西村》和《临安春雨初霁》。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三)、不幸的爱情生活。如

《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二.艺术风格

(一)、追求雄浑豪健的风格,形成气势奔放、境界壮阔的诗风。

1、借幻境、梦境表现现实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此类纪梦诗构成陆诗飘逸奔放特点。如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三卷第八章读书笔记

2.

雨正三更”《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酒醒客散独凄然,枕上屡挥忧国泪”《送范舍人还朝》等诗句表现了诗人真实心态,构成了陆诗沉郁悲凉的一面。

3.兼融李白的飘逸奔放与杜甫的沉郁顿挫于一炉,形成了陆游独特诗风。

(二)、陆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

笔力清壮顿挫,结构波澜迭起,恢宏雄放的气势寓于明朗晓畅的语言和整饬的句式中,体现出陆诗个性风格如:

《长歌行》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辉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锯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三)、陆游擅七言诗,七古、七律和七绝成就都很高。

1.七律尤以对仗工整、不落纤巧、新奇而不雕琢、平易近人著称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三卷第八章读书笔记

。如“一身报国有

里钟”《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登赏心亭》。

2.七绝笔致流传,情韵深永,如

《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四)、缺点

有些诗流于浅近滑易,字句和诗意重复的现象也很常见。

陆游的影响

一、对南宋后期诗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对江湖诗派中的戴复古、刘克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甚至到了宋末,陆游的爱国精神更是深入人心。

二、对后代也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清末以来,陆游往往成为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

三、陆游写山水景物和书斋生活的诗颇受明清诗人的喜爱。

四、 对仗工丽的连句常被做为书斋或亭台的楹联。

杨万里

一、思想

1、关心国事,忧国之念如《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一、其四。 其一: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其四: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2、关注自然风物和日常生活情趣。理学思想增进他对平凡事物中蕴含哲理的思考,使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富理趣,如《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和《宿灵鹫禅寺》。

二、艺术风格

早年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和晚唐绝句,最后形成诚斋体。

1、诚斋体风格特征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如《晓行望云山》和《小池》。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从平常的事物中捕捉富有情趣的瞬间,并用浅近自然的语言表现出来。

(2)、要求诗人把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在客观事物上,笔下事物具情感和灵性,如“万山不许一溪奔,得溪声日夜暄”《桂源铺》,“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做西飞”《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给诗歌带来活泼风格。

(3)、想象奇特,却用浅近明白语言和和流畅直致的章法,近于口语。 如《重九后二日同徐克章登万花川谷月下传殇》。

2.缺点。粗率滑易、浅俗无味。

范成大

1、描写民生疾苦,继承杜、元、白、张、王新题乐府传统,且写法新颖生动,如《后催租行》反讽、冷峻。

2、成就最高的是使金纪行诗和田园诗。

(1)、孝宗乾道6年(1170)使金,以谋废除跪拜受书礼。出使过程中写一组七言绝句,纪录沦陷区见闻感触。主要内容:

① 写沦陷区山河破碎的景象

② 原人民遭受蹂躏、盼望光复的情形

③凭吊古代爱国志士遗迹以表报国决心。如《宜春苑》《州桥》《蔺相如墓》。

(2)、田园诗以《四时田园杂兴》最著名。

①共60首七绝,12首为一组,分咏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田园生活。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三卷第八章读书笔记

A.多是士大夫自抒隐逸情的抒情诗,如王孟诗田园风光作为静谧心境的外化出现。

B.除少数陶诗外,古代田园诗中往往忽略农事,农人也被赋予隐士性格。

C.农民劳作生活及疾苦,元稹、张籍等往往写进《农家词》、《田家词》一类乐府诗中,没有田园风光描写,习惯上不被看作田园诗。 ③范创造性地把上述传统合一,

使田园诗真正成为反映农村生活之诗。

风格

语言自然清新,风格温润委婉,少数诗风格峭拔,但个性不鲜明。

尤袤

当时著名的诗人,但未自成一家,作品且以大多散佚。但其诗风细润圆转,较接近范成大。

 

第二篇: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复习纲要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

复习纲要

填空:

㈠汉代散文

史传散文,《史记》(西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

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西汉贾谊),《论贵粟梳》(西汉晁错),《新语》(西汉陆贾)。

东汉政论散文:包括王充《论衡》一书以疾虚妄为宗旨,是论辩性著作,是一部实论型散文,王符《潜夫论》愤世嫉俗之作,对当代社会各种丑恶现象及不合理的制度多有指斥。仲长统《昌言》

碑文游记:蔡邕《郭有道碑》《陈太丘碑》马第伯《封禅仪记》(现今见到的最早游记)。

书信体散文: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枚乘的《谏吴王书》,司马迁的《报仁安书》,杨恽的《报孙会宗书》

(抒情散文,叙事说理散文)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王充,王符,仲长统。

㈡汉赋

赋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骚体赋,高祖初到汉武帝初,贾谊《吊屈原赋》《鹏鸟赋》,淮南小山《招隐士》第二,汉大赋,汉武帝初年到东汉中叶,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方朔《答客难》王褒《洞萧赋》杨雄《甘泉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第三,抒情小赋,东汉中叶以后张衡《归田赋》蔡

邕《述行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

《七发》是七体的开山之作

东汉辞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东汉)述行赋:刘歆《遂初赋》班彪《北征赋》蔡邕《述行赋》

(东汉)抒情小赋: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 (西汉)扬雄四大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扬赋》,他的《蜀都赋》是后世京都赋之先声。

司马迁生平:壮岁漫游;泣受父命;李陵之祸;发愤著书

《史记》体例:纪传体通史,十二本纪(帝王史),十表(诸侯史),八书(专门史),三十世家(贵族史),七十列传(人物传记,最有文学价值)共130篇。其中最具文学色彩的是:本纪,世家,列传

司马迁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书》体例: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赵晔《吴越春秋》叙述吴越争霸的故事,在体例上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的特点,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袁康,吴平《越绝书》

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

㈢汉乐府

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诗最完备的诗歌总集,共十二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歌辞,横吹歌辞,相合歌辞,清商歌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不是民歌)鼓吹歌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相和歌辞数量最多。

三曹七子: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

曹操的乐府诗较多的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短歌行》充分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和统一天下的壮志。《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曹丕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燕歌行》写了一个女子在不眠的秋夜思念淹留他乡的丈夫,情思委曲,深婉感人。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王粲,代表作《七哀诗》,或写汉末战乱,或写羁旅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感慨。诗风,感情深沉,慷慨悲壮。刘祯的诗一类是答赠诗(《赠从弟》写了对其从弟的赞美),一类是游乐诗。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描写繁重的徭役对广大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阮瑀《驾出北郭门行》(描写一孤儿遭受后母虐待的情状)徐幹《室思诗》 蔡文姬《悲愤诗》五言叙事诗的最高峰,文人五言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是民间五言长篇叙事诗

《夜中不能寐》艺术特色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陵、王戎及阮咸

代表作家(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张协、张载、张亢、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

左思:《三都赋》“洛阳纸贵”《咏史》开创了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 太康诗风: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东晋玄言诗的特点: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陶诗的题材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⒊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主要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主要有吴歌326首和西曲142首还有一类神弦歌18首)、杂歌歌辞、杂歌谣辞。代表作《西洲曲》;北朝民歌代表作《木兰辞》保存在梁《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鼓角横吹曲》

⒌南北朝小说:①古代小说的两个系统: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②魏晋南北朝小说分为志人小说(轶事小说、笔记小说)和志怪小说③志怪小说代表作,东晋·干宝(鬼神怪异)《搜神记》(地理博物)张华《博物志》;志人小说代表作,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邯郸淳《笑林》东晋·《西京杂记》

⒐庾信:诗歌创作转变,42岁出使西魏并流寓北方为标志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供君王消遣娱乐,思想内容清浅单薄题材基本上不出花鸟风月、醇酒美人、歌声舞影。后期,感伤事变,魂牵故国;叹恨羁旅,忧嗟身世。 ⒈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魏·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锺嵘《诗品》萧统《文选》徐陵《玉台新咏》

⒉文学自觉地标志: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一个门类;文学的各种体裁有比较细致的区分,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明解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萧统编的《文选》,这些诗作者姓名失传,时代又不能确定,但是作品风格相近,被视为一个整体,总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延名不改,内容大体分为两类,一是抒写相思离别,一是抒写失志伤时之感,带有浓厚的伤感情绪。

建安风骨:是建安时期诗歌的一种独特风格和特色,所谓风骨,是指作品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练,刚健,当时代表作家如三

曹七子,他们的创作继承了汉乐府叙事和古诗十九首抒情的传统,将描写社会动乱悲叹人生短暂,渴望建立不朽功业这三种强烈感情结合在一起,形成悲凉感慨刚健有力,达到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现实与抒情有力结合,这种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创作原则和审美特征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⒈永明体:南朝齐梁时期形成发展的一种与古体诗相对的新体诗。因其最初形成与齐武帝永明年间,所以又称永明体。特点是讲求声律、对偶周顒发现了汉字的四声。著名诗人沈约根据双声叠韵和四声来研究诗句中的声韵调的配合,指出八种应该避免的声韵上的毛病,即“八病”。要求达到“一简之内,音律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形成具有格律的新诗体,对唐近体诗、辞赋、骈文以及词曲产生影响。

⒉宫体诗:南朝粱陈时所流行的一种诗歌新流派。宫体诗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艳,号曰宫体。宫体诗是永明体描写宫廷生活,尤其是描写女性题材,也有咏物题材。突出的艺术特征是讲求声律、对偶。辞藻华艳,风格清靡柔弱,但在诗的艺术技巧、形式、格律等方面有一定贡献。影响一直延续到唐,经初唐四杰和陈子昂抨击才被逐出诗坛。

玄言诗:玄,幽远。玄言诗是一种宣扬老庄哲学,兼及佛理的诗。西晋末到东晋盛行。永嘉年间,推崇黄老哲学,崇尚玄理。当时,诗歌玄理淹没了辞采,语言平淡,索然无味,内容是分行的哲学讲义,徒具诗歌形式。这种诗风泛滥百余年,直到谢灵运山水诗出现才将其逐出诗坛。

乐府:乐,音乐,府,官府,是古代管理音乐的机构,两汉以后,人们就把乐府创作和收集的歌诗也叫乐府,就是乐府诗歌的简称,这样,乐府由音乐机构名变成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

解答: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总特点:一,融情入景,情景相生,善于通过生活情节和场景抒发内心感受。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达到言尽旨远,语短情长,含蓄蕴藉的余味无穷的境界。二,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

阮籍诗的总风格:隐约曲折,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去难求。这是由时代与身世决定的。他同情曹魏,不满于司马氏,但身仕乱朝,常恐遭祸,处世极为谨慎,作诗不敢直言,常借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或是借古讽今,或是借游仙讽刺世俗,或是借写美人香草寓写怀抱,但就诗歌精神而言,阮籍的咏怀诗,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抒发理想抱负的声音减弱,更多抒发在司马集团压迫下的愤懑和抗议。

阮籍的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如左思的咏史,陶渊明的杂诗,饮酒,庾信的拟咏怀,陈子昂,张九龄的感遇,李白的古风。继承诗经,古诗十九首,建安,传统,在运用五言诗讽喻和抒情方面取得较高成就,给处于黑暗统治的作家开创先河,也使五言诗完全脱离乐府阶段。

⒋南北朝民歌艺术特色对比:南朝民歌内容比较狭窄,多数是情歌;体制短小,多为五言;清丽缠绵的情歌,与江南优美的环境和充裕的经济条件有直接关系。吴歌多为女性吟唱内容表现爱情的渴望,或记得爱情的欢乐,或相思之苦,或坚贞不渝的爱情;语言清新自然,大量运用双关。一是同音异字,如“藕”双关“偶”、“丝”双关“思”一是同音同字“布匹”双关“匹偶”。北朝民歌数量不多,内容广泛反映社会生活各方面,反映北方游牧生活,描绘草原辽阔壮美如《敕勒歌》;豪侠尚武精神;反映战

争;羁旅行役和流亡生活;爱情和婚姻。粗犷豪放,反映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风习。体裁广泛,有丰富社会内容;感情真率,风格豪放刚健;五言四句,还有七言四句,对七绝产生促进作用。

⒍志怪小说影响:人物刻画、细节描写、叙事语言运用方面为唐传奇写作积累经验;唐以后始终有志怪一类《聊斋志异》是这类小说的高峰;题材处理上能抓住故事最突出部分,寥寥数语就突出主题,具有简短精悍的特点。宋以后的话本、戏曲取材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很多。

⒏鲍照总特点:俊逸豪放,奇矫凌厉。

“泻水置平地”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消愁,悲歌为泻愁,不敢言者添愁。沈德潜“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平淡外表下蕴含激情奔放的情感。

“对案不能食”首四句情绪慷慨,悲愤难抑。拔剑击柱,仰天长叹,悲愤满怀,因为有志难伸。中六句以轻松的口吻表达罢官之后的天伦之乐,轻松背后隐含着无可奈何的悲哀。末两句故作旷达之语,既有孤寒之士的人生隐痛,也有讽刺权贵的意味。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代表着汉士的强烈呼声。

诗歌贡献: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诗体为主的歌行体;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七言体的形式,并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还可以自由换韵,为七言诗的发展开拓了道路;鲍照后经南朝诗人的努力,唐代王昌龄、岑参、李白等七言大家,使七言诗最终取得与五言诗并驾齐驱的地位,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种定性形式

左思《咏史》发展了班固的咏史题材:a.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借古讽今左思以前的咏史诗就史写史,少有主观情感。左思咏史诗在史与情的关系上名为咏史实为咏怀,表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古今关系上,借古讽今,形

成所谓左思风力。b.错综史实,连类引喻。班固写一人一事,左思在题目上沿袭班固,内容却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不是一人一事,而是多人多事,表现一个中心,形成咏史诗的体式c.史实己意,先明后暗,错综写出。或先抒己意,史实证之,或先述史实,以己意断之;先抒己意,史实暗合;或止述史事,而已意默寓。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的区别:一,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二,正始文学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三,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⒎志人小说艺术特征:1、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2、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3、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有的通过同一环境中几个人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4、则是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作漫画式的夸张;5、运用富于个性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神态

解答分析:

《史记》的艺术特点(人物刻画)以李将军列传和项羽本纪为例 一,所收人物非常广泛,并且都刻画的栩栩如生。

二,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具姿态,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

a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能准确把握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加以渲染,使许多人物形象的个性非常突出,李将军列传中描写李广的高超射艺。B司马迁在表现人物时,能充分注意到他们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社会经历等方面的因素,给以恰如其分的表现展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c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的风貌,各有各的性格,同时,他们身上还表现出许多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即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并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某些共性。

三,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使笔下的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四,司马迁全面的把握和充分展示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有的是在一篇传记中同时写出人物性格,的几个侧面,有的则采用旁见侧出的方法,通过多篇传记完成对某个人物形象的塑造。 项羽本纪的艺术特色:

一、善意抓住历史人物一生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事件来突出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本文就写了项羽一生的三件大事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淋漓尽致的刻画了项羽的主要性格特征。1、写他叱咤风云摧毁秦军主力,成为英雄人物,2、写他天真坦率,缺乏政治头脑3、写他慷慨别姬,从容自杀,至死不改的英雄形象。二、善于把人物事迹,历史事件故事化。司马迁写人物具体的写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构成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鸿门宴就是结构完整曲折,通过紧张复杂的情节,成功揭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三、运用反衬,对照,映带手法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用刘邦的狡诈,权谋和项羽怒直,天真对照,用宋义的怯弱自私衬托项羽的勇敢忠直。四、运用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把某一人物的部分材料不在本传中写,而是移植到其他人物传记中写。如本文集中一切重要事件,突出了项羽英雄形象,对他的缺点错误放在别人的传记中写。五、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话语言力求表现人物的性格,不同性格有不同语言,每个人物说的话都和性格,身份,心理状态一致。如鸿门宴上刘邦奉承项羽之后,项羽马上把曹伤供出,典型的项羽性格。

李将军列传艺术特色:

一,围绕写作意图选择材料。李广与匈奴大小战争七十余次,可供选择的例子很多,而作者只选择四次劳而无功的战例,表现李广悲剧一生。上郡遭遇战,雁门出击战,右北平之战,随卫青出击匈奴。前三次表现了他非

凡胆略和超人智谋。后三次又是李广屡建战功,反而受罚,强烈表达了他的才能与功绩与遭遇拮据之间的反差,借此作者表达对朝廷赏罚不公,刻薄寡恩的抗议批评。二,用赋予特征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文中通过正面描写突出他的机智勇敢,骁勇善战,如以百骑对匈奴数千骑战斗场面的描写,此外还从侧面来衬托他的形象。此外作者还精选了一些典型细节,刻画人物性格。如射石,来表现他的善射,使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这样的细节是李广特有的,写出了他独特的特性。三,用对比手法烘托人物性格。文中多处用了对比手法来烘托李广的形象,显示出他独特的风采。作者以匈奴射雕手与李广对比,突出李广的神射。与程不诚对比,表现李广治军简易的特点。于部下吏仕对比,突出表现李广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与李蔡对比,揭示了李广悲愤自杀的根本原因。篇末李广受百姓和士卒的爱戴和怀念,与统治者对李广的破坏也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深刻揭露汉朝政治的黑暗腐败。

苏武传的艺术特点:

一,主题突出,详略得当。苏武一生活了八十多岁,可写的事很多,为了突出他的民族气节,文章集中叙写了他出使匈奴的前前后后,其他则一笔带过。写出使匈奴的事迹也不面面俱到。重点写了四件事,卫律逼降,幽囚大窖,北海牧羊,李陵劝降。其他则简略交代。二,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具有特征性的典型细节刻画人物的性格,写卫律逼降,武不动,表现了苏武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情感,写卫律富贵诱降,武不应,并指责卫律的狼子野心,表现了叛国求荣者的无比轻蔑,写苏武牧羊,展示了他对祖国的至诚和坚贞的民族气节。三,运用对比,陪衬手法,突出苏武形象,文中卫律李陵两位降将,对苏武起了陪衬运用,突出了苏武坚贞不屈的品格,李陵劝降陪衬作用尤为突出,李陵以故人身份来到北海,设宴款待苏

武,席间以个人恩怨,得失打动苏武,而苏武以君臣,国家大义感动李陵,李陵的羞愧和泪水有力的衬托了苏武的崇高形象,此外文中的一些次要的人物,如张胜也对苏武起了对比,衬托运用。

⒊乐府作品艺术特色:

⑴《陌上桑》

①构思巧妙,富有喜剧色彩。主题在于暴露使君的荒淫无耻,但描写重点却在秦罗敷描写她的美丽、机智、不畏权势、不慕富贵的高尚品格,使使君处于可笑地位,成为被讥讽的对象显出人民的志气,构成强烈的戏剧性冲突。②侧面烘托,铺叙描写。避开对秦罗敷体态、容貌的直接描写,而是夸耀她的服饰、器具,铺叙四种人,见到她的以后的惊讶自失,从侧面烘托。这样写没有勾画出具体的容貌,但从服饰的高洁,谁也不怀疑她惊人的美貌,为我们的想象留下足够的空间。这种写法使她的美貌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③运用语言刻画人物性格,全诗三段,两段就有对话构成,对话不仅交代情节发展,生动展示了人物性格。诗中她的机智、勇敢、随机应变的性格就是从对话中体现出来的。④浪漫的夸张。描写罗敷的美貌和夸夫的内容大大超越了现实可能,作者出于对这一人物的热爱而进行的大胆夸张,非违背现实。采用民歌中常用的“集众美于一身”的手法,尽可能把她的形象塑造的完美无缺给人深刻印象。还使整首诗显得诙谐有趣,富有喜剧意味和浪漫色彩。

⑵《东门行》

①前半写丈夫出而复返,反而复出的行动,表现他复杂行动矛盾,展现他从犹豫到反抗的思想转变。后半段通过对话展开夫妻间一场冲突妻子出于对丈夫的爱和命运的担忧,不愿让丈夫铤而走险,表现出逆来顺受、安分守己的性格,这与丈夫的反抗性格和斗争精神形成鲜明对照把丈夫的性格

烘托得十分突出。一刚一柔,一坚定一温顺。②第三者叙述,有情节、对话、行动描写,又有复杂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相当鲜明,是一篇优秀的叙事诗。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一,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他长于抒情,却不径直言之,而是委曲婉转,反复低佪。许多诗篇以起兴发端,很少一开始舒明情理《涉江采芙蓉》选择才芳条鲜花赠情侣的情节,作者或临春草,或眼望明月,有这些具体意象引发事端《古诗十九首》以叙事发端,自然转为抒情,水到渠成,抑扬有致二,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明月何皎皎》展现的都是典型的意境,游子夜晚独宿,以夜景衬托游子思乡之情,作品是写实之作,但意境却是如梦如幻,朦胧深沉。三,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不作艰深之语,无冷僻之词,而是用最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形成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锺嵘《诗品》称“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诗中化用典故,却不给人以晦涩生硬之感,《迢迢牵牛星》“迢迢”“皎皎”叠字妙用《客从远方来》双关自然相容,得乐府神韵。

⑶《行行重行行》艺术特点:

①这是一首表现思妇思念远行丈夫的缠绵情感的诗篇。诗中思妇的埋怨、慨叹、猜疑、思念、宽解都是刻骨铭心的思念引起的,展现了思妇复杂心情全诗没有思念二字,但思念之情表现的相当感人最后去安慰自己努力进餐、善自保重,这是一种欲说还休,强作宽解的做法,正说明了忧愁难以摆脱。②运用回环复沓反复咏叹的手法抒发了不可摆脱的相思之情。诗中作者是用了好多相同相近的句式来表达思妇对游子的乡思如“相去万余

里”与“道路阻且长”“相去日已远”与“岁月忽已晚”“衣带日已缓”“思君令人老”

⑷《迢迢牵牛星》艺术特点:

①借牛郎织女的故事写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天上的双星及爱情传说最容易触动闺阁中彻夜难眠的思妇的离愁别恨。此诗表面写织女的愁思,实际句句在抒发思妇的离恨,表现出浪漫主义的绚丽色彩,表达了恩爱夫妻的情思。二,出色的景物描写。三,大量使用叠字,全诗十句,其中六句使用了叠字,既增加了节奏的美感,音韵的协调,又表达了恩爱夫妻的情思。 ⒊对比曹植前后两期内容艺术特点和风格:

⑴曹植的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报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寄托了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

曹植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可分为四类,第一,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如野田黄雀行,写出了恶势力的强大,朋友的无辜受害以及以及的无能为力。第二类,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如,美女篇,杂诗等,都是抒发自己的失意。第三类,是述志诗。第四类,是游仙诗。

⑵联系前后分析,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他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是三曹之冠冕,骨气奇高指曹植前后期的诗歌都有崇高的思想内容。,词采华茂,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首先,他的五言诗脱胎于汉乐府,但又有很大的创造和发展,首先有了鲜明的个性,他能灵活运用乐府形式抒写自己

的感情,无论悲壮,热烈,愤慨,哀怨,各种不同的感情,他都能运用五言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乐府以叙事为主转向抒情为主,这是他对乐府诗的一大发展。其次,曹植改变了汉乐府古朴的语言风格,他的诗词藻丰富华丽,注重艺术表现技巧,善于运用比喻安排警句,以及讲究对偶,讲究炼字。

⒋曹操《短歌行》艺术特点:

a.感情低昂回旋,淋漓尽致。开篇情绪伤感表达功业未就人才尚未到来的苦闷,随后对贤士给予厚望,情绪高涨“明明如月”四句又表现求贤不得的忧虑。接着,设想嘉宾好友到来,自己设宴款待,心情又乐观起来,全诗把现实和想象交错起来时而实写时而虚写,几经回旋,将作者起伏不平的心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b.生动形象的比喻本诗抒发求贤、爱贤的情感比较抽象因此多处使用比喻如“朝露”比喻人生短暂,显示出求贤的紧迫感“乌鸦南飞”比喻泽主而投的贤士“明明如月”比喻愁思,“周公”自比表现地贤士的热忱欢迎,一系列比喻把作者求贤若渴的情意真切而生动地抒发主来c.使用典故,化用成句,贴切自然。诗中“周公吐脯”贴切的运用敞露了作者礼贤下士的阔达胸襟和对天下归心的殷切期盼“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出自诗经,借以表达自己对贤士的思念礼遇,与上下文切合无间,显示出作者活学活用古诗的深厚功底,毫无浮躁痕迹。

⒊《咏史》艺术特点:

a.对比手法。苗与松,一上一下,一长一短;世胄与英俊,一高一低,金张与冯唐。这些对比反差越大,对照越鲜明,越能突出用人制度的不合理。b.借汉事言晋事,借古讽今诗中的人物都是汉朝的人作者借史咏怀抒发自己对门阀制度的不满c.笔力雄健,语言直率质朴

陶渊明诗歌艺术特点(田园+咏史+咏怀)及思想:

艺术特点,a.率真自然,不存名利之心,润物无声。他作诗不存驰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无矫饰。陶诗多用内省式的话语,坦诚记录内心细微的波澜,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结构,纯是自然流露b.情景交融,写意,重在写心。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写人所未必舞出的道理,如: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c.日常生活诗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醇的诗味。d.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他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等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e.似不炼实极炼如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结合归园田居)思想:谙熟儒家学说,诗文中引用儒家经典很多,仅《论语》37处。他有儒家的入世精神,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但不拘守儒家经典章句,显得通脱不拘泥,还深受老庄哲学影响、魏晋玄学的影响。a.安贫乐道,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绝不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不鄙视出仕而是不同流合污。b.崇尚自然,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的本性,“质性自然”。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及由此引导出来的顺化养真的思想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整而一贯的哲学。

大谢山水诗总特点:1、富丽精工2、追求声色3、极貌以写物,尚巧似4、名章警句

谢灵运与陶渊明山水诗的不同:

谢诗和陶诗山水诗不同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从写意到摹像。谢灵运之前,中国诗歌以写意为主,摹像占从属地位。谢灵运诗中山姿水态占据主导地位。山水本身就有声有色,形象逼真,讲求声色是必要的,在大榭诗中声色、夜色、风光、鸟声、风声、水声、花色都有声色之光。追求“极貌以

写物”“尚巧似”尽量捕捉山水的客观美,不遗余力的勾勒描绘把他们一一真实再现出来。如“春晚绿野秀,岩告白云屯”一句对自然的观察与体验十分细致,刻画也相当精妙“绿野秀”“ 白云屯”颜色搭配鲜丽印象深刻。在结构上大榭多名章迥句,谢诗不乏名句但绝少名篇,前半写景后半谈玄总拖着一条玄言的尾巴写景先述出游次写见闻像旅行日记,但佳句名句无不显示这高超的描摹技巧“池塘生春草”语言工整简练,境界清新自然,如一幅生动的图画,浑然天成。谢诗不想陶诗写意为主,注重物我合一,表现出整体的自然美而是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划,并且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很难达到陶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陶诗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绮丽。描写景物往往是最平常事物如鸡犬、村舍、桑麻一切如是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手法,只用白描,如“种豆南山下”是大白话但放在全诗中就能平淡中见绮丽。陶诗,情、景、事、理浑融。陶诗叙事透过平常之物,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悟出之理。陶诗重在写心,笔下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不是寻常之物,即是客观的又体现主观感情与个性,即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饮酒》中前四句讲“心”与“地”是主观精神和客观环境的关系,“心远”就能避免尘世喧嚣。归鸟在心中构成一片美景,蕴含人生真谛。陶诗说理是在生活中体验到的,并用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语言表先出来取得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③从启示性到写实性。陶诗十分注重言外的效果,发挥语言的启发性,以调动读者的联想,去体会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谢诗的诗歌语言注重真实性,发挥语言的表现力,增强语言描写实景的效果,采用工笔细致刻画,他对自然细心观察力图真实再现自然的美。《文心雕龙》“对谢诗语言作出评价”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全篇对偶情景上尽力刻画形貌用词尽力追去新意,但过分追

求新奇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语多生撰,非注莫解其词,非疏莫通其意”的现象。陶诗的语言似不加锤炼实是级炼,陶诗语言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如“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中“待”字都是常见动词,看似平淡却很精彩,不可易更。另外陶诗十分注重言外之意,发挥语言的启示性作用调动读者的积极性和想象体会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套诗常采用白描,在平淡的外表下蕴含着炽热的情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笔下的青松、孤云、归鸟都渗透着作者的性情和性格,是诗人的化身和人格的象征。总之,陶渊明到谢灵运反映两代诗风的转变,“极貌以写物”、 追求声色成为山水诗的新特点。

谢灵运和谢朓山水诗的不同:谢灵运诗中山姿水态占据主导地位。山水本身就有声有色,形象逼真,讲求声色是必要的.追求“极貌以写物”“尚巧似”尽量捕捉山水的客观美,不遗余力的勾勒描绘把他们一一真实再现出来。如“春晚绿野秀,岩告白云屯”一句对自然的观察与体验十分细致,刻画也相当精妙“绿野秀”“ 白云屯”颜色搭配鲜丽印象深刻。在结构上大谢多名章迥句,大谢诗不乏名句但绝少名篇,前半写景后半谈玄总拖着一条玄言的尾巴写景先述出游次写见闻像旅行日记,但佳句名句无不显示这高超的描摹技巧“池塘生春草”语言工整简练,境界清新自然,如一幅生动的图画,浑然天成。大谢诗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划,并且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很难达到陶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大谢诗的诗歌语言注重真实性,发挥语言的表现力,增强语言描写实景的效果,采用工笔细致刻画,他对自然细心观察力图真实再现自然的美。《文心雕龙》“对谢诗语言作出评价”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全篇对偶情景上尽力刻画形貌用词尽力追去新意,但过分追求新奇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语多生撰,非注莫解其词,非疏莫通其意”的现象。谢朓是

永明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具有永明体的特色。他的贡献在于对山水诗的发展和新诗体的探索。他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不同于谢诗对客观景物描摹的手法,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抒发情感意趣,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避免了大谢诗歌晦涩、平板及情景割裂之弊,摆脱玄言诗的成分形成清新流利的风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可见这种风格,诗人以流畅的语言,将眼前层出不穷、清丽多姿之景编织成一幅色彩鲜明和谐完美的图画使读者感受的春天的色彩、春天的声音、春天的气息;而这种景色又与诗人思乡的情思结合,显得委婉含蓄,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谢朓说“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他的诗歌创作体现了这一审美观念,因此谢朓诗语言清新流畅、声韵铿锵婉转,他将平仄四声的永明体声律运用到诗歌创作诗歌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悦耳。在《游东田》中情景相生,错落有致,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神往,在声调和语言上有其特色:语言清新晓畅富有思致,音韵铿锵富有变化。 “戚戚”“漠漠”等双音词的运用增强了形象性和音律美。流动的声音中充满动态美的山水景色相配合,使画面更细腻、自然,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