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巅读后感

《浪潮之巅》浪潮,指的是时代的大潮。而浪潮之巅,顾名思义就是指站在时代潮流的巅峰,引领时代潮流,扛起发展大旗。而本书就是在介绍各大处在浪潮之巅的IT公司的历史及发展。

书中有句话说得好:“近一百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一旦处在了那个位置,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随着波浪顺顺当当地向前漂个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十几年间,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从这句话,从整本书我悟出了以下几个道理。 第一、看准浪潮,顺势而上。任何一个这种行业巨头公司的兴起必然需要有好的机遇。纵观这些公司发展的历史,它们绝不是靠运气发展起来,而是真正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屹立于浪潮之巅。微软公司开发的微软系统正是抓住了互联网兴起的机遇而一举成名。

第二、不断革新,引领浪潮。创新在所有公司都至关重要,尤其在IT行业,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大大加快,要是没有了创新,公司就失去了活力,就会被浪潮所淹没。苹果公司正是因为不断创新,研发出一代代i系列,才能有现在这深远发展。

第三、发展科技,网罗人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家IT企业没有了科技的支撑就是失去了灵魂。而人才乃是一切技术的来源。谷歌崛起的时候用了挖了大量雅虎的资深工程师,而脸书崛起的时候又挖了大量谷歌的人,正是人才的支撑,这些公司才能不断的走在时代前列。 一个公司的兴盛离不开以上几点,个人成长也是同样如此,在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同时,也要留意属于我们的大潮。与其空抱浪潮必会将自己卷向巅峰的幻想不如面对现实,从现在开始,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下去,让我们也做一次弄潮儿。

 

第二篇:浪潮之巅读后感--陆晶

读《浪潮之巅》有感:

《浪潮之巅》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IT行业一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公司,中间有些已经衰落或正在衰落,但是他们都极度辉煌过。它们都曾经是全球性的帝国,统治着自己所在的行业。这本书讲述了IT行业的历史,其最后一章是“下一个google”,正如书中所言,我们只看到了一个英特尔,一个思科,一个苹果,一个微软和一个google,我们都无法预言未来将会发生什么,但幸运的是,我们活在这一波大潮中,让我们一起见证下一个站在浪潮之巅的是谁?

看了那么多的企业,成功或失败,都不外乎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或者就是一些外部经济社会环境因素。像AT&T帝国,如果说终结他的内因是华尔街和AT&T自己的贪婪和短视,那么互联网的兴起则从外部彻底击垮了这个帝国,最终取代他的SBC公司却是19xx年从AT&T分出去的7家小贝儿公司中最小的一家。值得警醒的是:个人贪婪、短视是轰然倒塌的根源。

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司要在几次技术革命大潮中始终立于浪潮之巅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所以创新是惟一的出路,淘汰自己,否则竞争将淘汰我们。IBM在经营上相当保守一直固守自己的核心领域,但从技术上讲,IBM是一个极富创新的公司,至今IBM在计算机技术的很多领域都是非常领先的。乔布斯,科技奇才就不用多说了,双雄会上26岁的他给盖茨看新设计的麦金托什个人电脑时就让盖茨一下子惊呆了,然而就是这个不经意的错误让极富商业头脑的盖茨成为了他日后最大的威胁。没落的贵族摩托罗拉公司,曾几何时,它是无线通信的代名词,同时还是技术和品质的化身,他牵头了世界科技史上最了不起、最可惜、或许也是最失败的项目之一:铱星计划。该计划一出炉就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也赢得了风投家的青睐,失败之处就在于商业计划上。其领导人无力领导这样一个庞大的公司,在各条战线上同时失利,最终导致了他的衰落。由此可见公司领导人的决策判断,经营管理有多么重要。

英特尔公司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CEO格罗夫虽然是学着出身,但他同时也是微机时代最优秀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格罗夫身上具有摩尔和诺伊斯所欠缺的东西:无情、强硬的管理才能和执着、严谨的工作作风。19xx年的《幸福》杂志,将格罗夫评为美国最严厉的老板之一,有时连他也觉得自己太过分了。20世纪80年代,英特尔果断地停掉了他的内存业务将这个市场完全让给日本人,专注地做处理器,奔着一个目标走直线,把事情作到极致,时刻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19xx年英特尔推出了从80386到80486的产品,靠80486的销售,英特尔超过所有日本半导体公司,前面不过是一招弃子求势罢了。19xx年,英特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企业,而且与第二名的距离越拉越大。格罗夫的传奇色彩也逐渐加深。因为英特尔已不仅仅是微处理器厂商,它逐渐成了整个计算机产业的领导者。19xx年,一个小小的芯片缺陷,一下子将格罗夫再次置于生死关头。但他不恐惧,12月19日,他决定改变方针,更换所有芯片,并改进芯片设计。结果公司耗费4.75亿美元之巨,相当于公司研发的半年预算,或奔腾的5年广告费用,最后英特尔又一次活了下来,而且更加生气勃勃,是格罗夫的性格和气质救了自己,他的勇气和热情像电子一样传遍英特尔公司。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人才是无价的商品。硅谷的一大支柱就是斯坦福大学源源不断的新技术和人才。斯坦福大学最棒的地方在于开放性,从教学到科研、到生活融入例如当地的社区,学生不需要交通工具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教授呢,则是传道授业解惑,加上做自己的研究,生活在斯坦福,从学生到教授都有像置身于象牙塔的感觉。反观中国学生在大学享福,大学教授却频频出现在各种活动的开幕式上,大学也不再有以前的书香气了,表面上“大师”满天飞,谁知降落到地上会不会露出马脚?教育体制上的差异,也许就是中国缺乏创新性人才的一大原因吧。

最后,作者展望了未来,罗列了几个可能会兴起的领域。不难发现,绿色环保便捷高科技将是主流,但谁也不知道下一个站在浪潮之巅的会是谁?或许这就是IT行业让人兴奋的地方。

陆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