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观后感

——伟大的父爱

向日葵观后感

在开始话题之前,先来谈谈我对于中国式父爱的理解。

中国式父爱不像欧美一些国家那样开放,随意和自由。似乎父亲在中国的大多数家庭里,都是严肃的,扮演一个“黑脸”的角色,父子之间的对抗,反叛问题一直存在于中国社会。事实上,在我看来,父亲要得只是孩子过得好,过得有出息,用一种父亲认为是对的方法去教育孩子,殊不知,这样的方法也会扼杀孩子自由和理想的未来。当然,倒不是说严父不出孝子,这只是一种方式而已。总的来说,我认为的父亲有两种,一种是严父,一种是慈父,而父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孩子!看了许多对《向日葵》的评论,有一句是这样写的:“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天下父母又岂能深知子女心。 这样中国式的压制不知道会不会有一个尽头!”我不太同意这样的观点,只能说一个家庭一种爱吧,不能全然否定向阳的爸爸就是错的,是压制。要从一个家庭和一个社会环境去看待。父爱大无疆!就像那片黄澄澄的向日葵花海,生生不息,无边无际。。。。。。

向日葵观后感

在我的童年,和主人公向阳挺像的,父亲很少在身边,从小和姥姥一起生活,看着别的同学上下学都有爸爸妈妈接送,很是羡慕,却从来不表现在姥姥面前。记得是在15岁的时候吧,爸爸这个我一直很憧憬的角色走进了我的生活。他不严肃,但是家教甚严,笑呵呵的眼睛总给人一种神奇的不可抗拒感。他从不打骂我,也不会对我说重话,当我做错的时候,他会引导我一点一点的思考,到底是不是真的错了,他不会轻易地放过我的错误,总是会唠叨好半天,讲一堆大道理,按说是其他人和我这样讲话,我早就不耐烦了,换成是父亲的话,我每次却只有听从的份,并且深深的记在脑子里。

电影《向日葵》讲述了一对父子的故事,整部电影分为19xx年,19xx年,和19xx年三个部分,父亲代表着老一代的中国人,代表着经过那个动荡年代的知识分子;儿子代表着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叛逆却又不失向上的精神。贯穿电影始终的是父子之间的冲突,融合,从影片开始时弹弓的一射,映射了后来儿子的叛逆。父亲严厉的管教,那蛮横的爱决定了儿子的一生。

小孩子由于厌倦了画画,用手使劲的抓墙壁,试图把手抓红肿,可以看出他们多么的厌倦画画。他甚至想到了用缝纫机把自己的手碾压残废,是什么样的恨才会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做出这样的举动?为了逃避父亲逼迫的画画要求,他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恨也越深。想想现在的孩子们每天都被家长逼迫学习这个学习那个,家长们根本不会理会孩子们是否喜欢,他们只知道学习这些所谓的技能,对以后考取一个好的学校活着得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会争得一份机会,在网上看到一个调查,说现在六成以上的小学生有不健康心里,无法考定确切的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的小孩子压力都蛮大的,至少比我小时候要大的多。 父亲坐在一堆废墟之上,试图描绘往日四合院的面貌,周围的建筑写着一个大大的”拆“字。他每天去那个地方都会带点食物,给那只流浪猫,似乎它可以诉说一样。他知道自己并不能替代儿子的生活。父母老了,总是希望有个儿女照料,我们活着不能太过自私。 影片最后的结尾,父亲走了,儿子和儿媳居住的仓库门前多了一盆灿烂的向日葵,金黄的在阳光下闪闪的活泼,儿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预示着新的开始。。。。。。

文章的开头写了我的理解与我对自己父亲的理解,并不是要与《向日葵》的父亲做对比,我仅仅是想说明,俩种父爱都是伟大的,都是值得我们去尊重的,虽说向阳与父亲之间存在着不断的纠葛,矛盾,对抗和反叛,但他心里终究还是感谢他的父亲的。

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的了那就不是父爱了!

———冰心

冰心的这句话与我的理念是相同的,父爱不似母爱那般泛滥,却同母爱一般伟大,只是方式不同而已。父爱是一种哲学,他严肃,刚强,博大精深,有数不完的思想路线在其中。

向日葵观后感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识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在《向日葵》里我看到了两代人时而剑拔弩张,时而水乳交融,就像影片开头,种在四合院向阳家门口的几颗向日葵,随风摇曳,却从不低头。

中国的父母是世上最伟大的父母,他们把血汗化过水泥地板,为儿生为儿死为儿操劳一辈子,牺牲自己的健康,给儿女安顿一个家。中国的父母是世上最可悲的父母,从来不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不知这样做是不是儿女的心愿!在讲述父子关系时,爱情通常都会加剧两人冲突。看到网评有这样一段话,我非常喜欢,我写不出来这样深的感触,却在这里看到了一分真真切切的对《向日葵》中情感纠葛的分析。是这样说的:

“向阳被后海边点冰旋转的女孩所吸引,她成为了他的初恋女友。像父亲送给自己一个画册一样,向阳将自己的爱恋也融入了绘画,用同样方式给了于红一本会动的画册。儿子用父亲对自己的方式对待了自己遇到的第一个喜欢的女子,父与子之间感情的认同似乎通过了这种承接仪式得到了默认,然而随后这种认同却被父亲的“残忍”打得烟消云散。特别是在未经孩子同意的情况下,父亲擅自打掉了于红怀着的孩子,使得两人的紧张关系骤然升级。儿子推倒了父亲,母亲狠狠地耳光却换来儿子又一次露宿街头,而这次却给向阳的心灵留下无法抹去的阴影。一个生命被扼杀意味着另一个生命也要被扼杀,向阳会用自己的偏执证明这句话。若干年后,当父母都急切的盼望抱孙子的时候,儿子用拒绝惩罚父亲过去的“武断”,这种拒绝像是儿子与儿媳结成的联盟在“同仇敌忾”。我姑且将儿子的这种报复理解为倔强,因为父与子之间留存于那一瞬间的至少不会是忌恨,至少画展中一个握手便足以化解一切的隔阂,[野蛮人入侵]也曾有这样的冰释前嫌、这样的淡然,那才是真正的父亲和儿子。

我不知道结尾父亲的离去意味着什么,没有在一切归于平静时选择颐养天年,没有在一切都释怀后享受彼此的快乐,父亲选择了默默地注视,就像你我刚从娘胎里出来后就暴露在父亲的目光下一样。时光似乎开始倒流,生命的轮回变换着步调将沉淀下来的感情慢慢洇开,我的脑海里闪过往日的时光,自己仿佛乘坐着时间机器,穿梭于这陌生又熟悉的空间。”

是的,一株茉莉也许没有沁人心脾的芳香,但他永远会让你感到清新,感到幽雅,父爱就是这样,犹如茉莉一样静静的开放。

父爱,伟岸如青山;圣洁如冰雪;温暖如骄阳;宽广如江海!无论你在何方,父爱那慈爱的眼睛定会伴随你一生。

 

第二篇:影评《向日葵》

影评_献给父亲的《向日葵》

不知道为什么第六代导演都喜欢上了那个年代,或者因为精神的独立和转变,造成上代和下代的隔阂。继顾长卫的孔雀,王小帅的青红,又有张扬的向日葵。还有路学长的长大成人,就连贾樟柯也念念不忘他的刺青时代。第五代几乎都拍过类似的电影,诸如田壮壮的蓝风筝,陈凯歌的黄土地,霸王别姬,张艺谋的活着。虽然陈和张他们在叙事方面有更为远大的时代背景,但无一都借鉴了七八十年代的成长过程。一直以来都对这种时代的成长电影,念念不忘。以为是和孔雀一个类型的怀旧片,以为是说家庭在大时代变迁中的浮沉,就看着屏幕上闪过19xx年 19xx年 19xx年…… 渐渐有些意兴阑珊,毕竟同类电影似乎太多了点。 慢慢也发觉毕竟还是有主次之分的,父亲这个角色似乎更突出一些,但还是觉得也许是因为孙海英演技太出色的缘故,还有些遗憾陈冲虽然已经足够出色但毕竟还是被盖过了呢影片,后来对父亲的着墨越来越多, 几乎已不见其他角色,才想着这应该是部关于父亲的电影吧。与什么怀旧根本不该扯到一起的。果不其然 影片最后出现字幕:献给我们的父亲,原来 张杨真的只想说父亲, 而不是怀旧, 不是成长 , 抑郁其他。

孙海英饰演的父亲,为同事老刘的交代所累,70-76年农场劳改,艰苦中学得一身本事,可惜拇指被打断 ,再不能绘画创作,于是理所当然的要儿子继续自己的理想 ,以近乎不近情理的方式教导儿子,他把儿子关在屋里画画不准出去玩耍,他阻止儿子赴广州下

海 ,从火车上将他拉了回来,他瞒着儿子勒令他女友将孩子打掉, 他后来又逼着儿子为他生个孙子。他以蛮横的方式终究成功地使儿子顺着他的意愿成长了。导演安排了儿子拥有绘画天赋 ,举办了画展(用的是张晓刚的画),也安排了儿子最终理解了父亲 ,诚如一开始所说的 ,你现在恨我 ,但将来你会懂的,也许我们的上一代确实是如此教育着孩子的, 他们的方式”从来不问我(孩子)喜欢什么”, 从电影来看张杨是认同的,毕竟他们呕心沥血,只是为了让孩子实现他们心目中的幸福,这样的父亲确实是伟大的 ,令人尊敬的 ,但也确实只能让孩子感到的是恨。电影中又说, 父亲这个角色对我来说太重要 ,在没有准备好之前我不会接受,父亲也在录音带中承认, 我并不是个好父亲 ,让你童年时根本没有体验过父爱,希望你能做个好父亲,导演应该也是认为有更好的方式的。另外 ,影片除了塑造孙海英的父亲形象,也兼顾了他的社会形象。那是个古板迂腐的形象 具备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主要特点。他一辈子没有给老刘台阶下, 他放不下脸面为了分房去送礼,他也不会去跟领导闹 ,宁愿跟妻子说对不起。

陈冲饰演的母亲 ,足够出色,但在这部父亲的电影中 ,只能是出色的配角 ,不能盖过孙海英。她的角色是慈母, 是用来跟领导闹 是用来埋怨丈夫 ,用来帮丈夫教育儿子,而这一切或是反衬父亲的严厉古板,或是烘托父亲的亲切,总之都是为了父亲这个形象的塑造。 当然, 陈冲成功的完成这些。两人的对手戏十分精彩 ,让人感叹两位老艺术家的功力。

至于儿子的形象 ,反正儿子就是为了跟老子作对。三个演员都中规中矩,没有给人深刻印象但也无过。倒是后来的小韩 ,感觉她是整个电影唯一游离戏外的,也许是过于沉默的缘故, 戏分也少。另外, 向日葵只出现了两次,一次父亲刚回来时在院子里栽种,还有就是最后父亲赠送的向日葵,这样交代不多让人感觉有些生硬。还有 ,两次生孩子,也许导演想通过母亲生的痛苦来表达父亲教的痛苦?,但至少第二次的时候,我感觉很不舒服。总之虽然《向日葵》有一个时代变迁的壳,但这不是一部怀旧片, 也不是关于家庭的电影,这真的只是一部关于父亲的电影,献给我们的父亲 无论如何 ,他们都是最伟大的,只因为他是我们的父亲!如果父亲没有消失,一定不会有这么其乐融融的结局。

向日葵中的父亲,和我的有些类似。幼年时期,当别人孩子在嬉戏玩闹时,我总是在父亲板着的面孔下写着作业。偶有不从,便是叱喝。但那种厚重殷切的爱在渐伴成长的过程中,愈加真切。看完向日葵,才觉得这是父爱的直白还原,也感谢父亲。即便到如今,没什么好献给他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