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秦始皇本纪同步练习2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秦始皇本纪同步练习2 苏教版选

修《<史记>选读》 "

一、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属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

④勃九岁,善属文。

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事不师古而能长者,非所闻也。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二、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吞并

B.百姓当家则力农工。 致力于

C.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全部

D. 天子仪当独奉酌祠始皇庙。 祭祀

三、下面句中加点字用法,判断正确一项是( )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②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③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④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 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四、选出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句( )

例句: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

古之人不余欺也。

微斯人也,吾谁与归?

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

D. 秦军破燕军易水西。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人诗歌,请结合全诗从思想内容和章法布局上谈谈你对最后一句的认识。 焚书坑 (唐) 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注:《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三十六年,有神人对秦使者说:“今年祖龙死。”使者回报始皇,始皇听了,好久不讲话,过后自作解释说:“祖龙者,人之先也。”

六、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完成后面的试题。

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米石千六百。

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古代的酷刑)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郦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 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始皇出游。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九月,葬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通“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王咸伏其辜 辜:罪过

B.表南山之颠以为阙 表:标记、标志

C.因燔销其石 燔:用火烧

D.臧皆知之,臧重即泄 臧:男奴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①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C.①遣御史逐问,莫服。 ②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①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②以其无礼于晋。

3.对于秦王朝的灭亡,贾谊认为“不施仁义”,杜牧认为“秦爱纷奢”。下列各句被分为四组,能符合贾谊、杜牧两人看法的一项是:( )

①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②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 ③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④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 ⑤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 ⑥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国统一天下后,下令群臣议论帝王的称号问题;秦始皇采纳群臣的建议,把自己称为“始皇帝”。

B.秦始皇认为咸阳人口众多,先王的宫廷狭小,于是调发隐宫徒刑七十多万人,挖运北山的石头,从蜀地、荆地输送来木料,建成了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阿旁宫

C.秦始皇厌恶别人说死,但在他统一天下之前,就开始派人在郦山开凿洞穴,为自己营造陵墓。

D.秦始皇夜间易服出行咸阳,在兰池遇上盗贼,他和武士围困盗贼,让武士杀死了盗贼。残忍地把工匠和奴隶全部关死在墓道里的,应当是秦二世胡亥。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

② 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③ 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参考答案:

一、属①嘱咐②类③亲属④连缀,写 师①老师②学习③从师④以??为师

二、A.沿着

三、C.①指责②没有③因为④介词,把

四、D

五、参考答案:末句是抒发议论、发表感慨。刘邦和项羽,一个曾长期在市井中厮混,一个出身行伍,都不是读书人,却灭亡了秦王朝,可见“书”未必就是祸乱的根源,“焚书”也未必就是巩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过秦论》)的有效措施。说“刘项原来不读书”,而能灭亡“焚书”之秦,全句纯然是揶揄调侃的口吻,包含着极为辛辣的讽刺意味。从“竹帛”写起,又以“书”作结,首尾相接如环,显得圆转自然。

六、1、B (应为动词词性,设立标志、建立标记)2、C (无定指代词,没有谁、没有人;A①于是,②竟然; B ①架起,②给、替;D①拿、用,②因为) 3、D (②⑥体现“不施仁义”,③⑤体现“秦爱纷奢”,①④与两者没有关系)4、C (A“采纳群臣的建议”有误,

B “建成了”有误,D“他和武士围困盗贼,让武士杀死了盗贼”有误)

5 、①秦始皇易服出行咸阳,有四个武士随从。夜间出来时,在兰池遇上盗贼,被盗贼困逼。(要点:“微行”,“兰池”前省略“于”,“见”表被动)

②在空中架设道路,从阿旁宫渡过渭水,与咸阳相连接,以此象征天下阁道越过天河直至营室。(要点:“为”读wéi,架设;“属”读zhǚ,连接;“汉”指“天河”、“银河”,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③让工匠制造带机关的弩箭,有人掘墓接近墓室时就会自动射向目标。(要点:“所穿近者”为“者”字结构)

参考译文:

秦国刚刚兼并天下,下令丞相、御史说:“六国国王都已各服其罪,天下完全平定了。现在不改换名号,就不能颂扬建立的功业,流传后世。希望议论一下帝王的称号。” 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都说:“我们谨慎地和博士讨论,都说:‘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高贵。’我们冒着死罪献上尊号,王称为‘泰皇’。”秦王说:“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表示地位称号的‘帝’字,叫做‘皇帝’。”

秦王兼并了全国,确定了皇帝这一称号,于是抚循东部地区,到达琅邪。齐人徐市等上书,说海中有三座仙山,叫做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住在那里。希望斋戒沐浴,和童男童女寻求三座仙山。于是派遣徐市挑选童男童女数千人,到海上寻找仙人。秦始皇易服出行咸阳,有四个武士随从。夜间出来时,在兰池遇上盗贼,被盗贼困逼。武士杀死了盗贼,在关中大肆搜查了二十天。粮价一石达到一千六百钱。

秦始皇认为咸阳人口众多,先王的宫廷狭小,于是就在渭水南岸的上林苑中兴建朝宫。首先建造前殿阿旁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堂上可以坐一万人,殿堂顶上可以树立五丈高的旗帜。周围环绕着架起阁道,从殿下直达南山。在南山的山顶上修建标志,作为门阙。在空中架设道路,从阿旁宫渡过渭水,与咸阳相连接,以此象征天下阁道越过天河直至营室。阿房宫尚未建成;建成后,想另外选择一个好的名字称呼它。在阿旁宫建造宫殿,所以天下人称它阿旁宫。隐宫徒刑七十多万人,分成几批营造阿旁宫,或修建丽山工程。挖运北山的石头,输送蜀地、荆地的木材,都集中到这里。关中共计宫殿三百座,关外四百多座。 有一颗星坠落在东郡,到了地面变成石头,百姓有人在这块石头上刻写说“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听到了,派御史挨个审问,没有人认罪,把在石头附近居住的人全部抓起来处死,就用火烧毁这块石头。

秦始皇出外巡游,到了平原津就病了。秦始皇厌恶说死,群臣没有人敢提到死的事情。

七月丙寅,秦始皇死于沙丘平台。九月,把秦始皇埋葬在郦山。始皇刚即位时,就在郦山开山凿洞,等到统一了全国,把天下各方的七十多万刑徒送到郦山,把隧洞一直挖到见水的地方,用铜封锢,然后把棺材安放在里面,仿制的宫殿、百官和各种珍奇异宝都徙置其中,藏得满满的。让工匠制造带机关的弩箭,有人掘墓接近墓室时就会自动射向目标。拿水银做成千川百溪和江河大海,使用机械互相灌注流通,墓中上面各种天象齐备,下面有地上景象万千。利用人鱼的脂肪作蜡烛,估计很长时期不会熄灭。有人说工匠制造机关,奴隶们都知道,奴隶人数众多,就会泄漏出去。葬礼结束,已经封藏了墓室的随葬品,又关闭了当中的墓道,放下了最外面一段墓道的大门,把工匠和奴隶全部关死在里面,没有一个逃出去的。

 

第二篇:史记中的成语

史记中的成语

安堵如故 拼音:ān dǔrúgù解释:堵:墙壁,居所。故:原来的。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成语出处:《史记·高祖本纪》:“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约法三章 解释约:商议确定;法:法律。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引申开来,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运筹帷幄 人们把“运筹帷帐之中”简称为“运筹帷幄”,用来指在后方策划战或研究战略战术。现引申为筹划指挥。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高屋建瓴 释义建:倾倒,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的形势。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焚书坑儒 〖解释〗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鹿为马 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对簿公堂 〖解释〗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一狐之腋 〖解释〗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

贵的东西。 〖出处〗《史记·赵世家》:“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招摇过市 zhāo yáo gu?shì〖解释〗招摇:张扬炫耀;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 w?ibiānsānju?〖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完璧归赵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解释〗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

认错赔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怒发冲冠 〖解释〗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刎颈之交 wěnjǐngzhījiāo〖解释〗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出处〗《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胶柱鼓瑟 jiāozhùgǔs?〖解释〗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纸上谈兵 〖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图穷匕见 túqi?ngbǐxiàn〖释义〗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拔帜易帜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取而代之。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背水一战 〖解释〗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跖犬吠尧 zhíquánf?iyáo〖解释〗桀的犬向尧狂吠。比喻各为其主。 多多益善〖解释〗益:更加。越多越好。〖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多多益善耳。” 一饭千金 〖解释〗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虚左以待 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待:等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一言半语 释义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出处《史记·魏公子列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修身洁行 解释修养品性,保持洁白的德行。出处《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九牛一毛 人们用“九牛一毛”来比喻数量非常少,或者形容事物非常渺

小。源于司马迁的《史记·报任安书》。

暴虎冯河 bàohǔpíngh?〖解释〗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画地为牢 〖解释〗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董狐笔:指春秋时晋国史官董狐在史策上直书晋卿赵盾弑其君的事。后用以称直笔记事﹑无所忌讳的笔法为"董狐笔"。出自《赵世家》。

笔削:bǐxuē笔指记载,削指删改,古时在竹简、木简上写字,要删改得用刀刮去,后用做请人修改文章的敬辞。出自于《史记.孔子世家》。

霸陵呵夜 “霸陵呵夜”原指遭酒醉之霸陵尉呵斥。后喻失势者遭人欺凌或侵辱;亦以抒写失势后郁闷之情。典出《史记·卷一零九·李将军列传》 鲍子知我 《史记·管晏列传》:“鲍子知我”谓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 春秋笔法 :孔丘修订《春秋》语句中含有褒贬。后人就指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沐猴而冠 mùh?u?rguàn 〖释义〗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拔山扛鼎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语出《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 。」又:「力拔山兮气盖世。」 杯羹之让 《史记·项羽本纪》载,楚汉相争,汉军断绝楚军粮草,项羽把刘邦的父亲放在高高的肉案上,对刘邦说:「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刘邦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后因以「杯羹之让」谓受人挟持,惹人讥诮。 搏牛之虻 原意是说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仗。后来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史记·项羽本纪》:「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 不胜杯杓 bēisháo:杯,古同「杯」,酒具,借指饮酒。谓酒量有限,不能再饮。《史记·项羽本纪》:「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才气过人 才能与气魄超过一般人。《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己惮籍矣。」 破釜沉舟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后遂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必死决心。有进无退干到底。 冲冠眦裂 chōngguànzìli?形容愤怒到极点。眦裂,睁裂眼眶。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

裂。 锦衣行昼谓富贵须归故里。 语本《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弃书捐剑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后因以「弃书捐剑」比喻立大志者不屑细事。 取而代之 排除别人或别的事物而占有其位置。语本《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四面楚歌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后以比喻处于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亡秦三户 《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后因以「亡秦三户」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语本 《史记·项羽本纪》:「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后以「无面目见江东父老」为羞见故乡人之典实。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於坐,杀之』??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於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后用为典故。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虽有正当好听的名目,实质上却别有用心地把矛头针对某人或某事。

政由己出政令由一己发出。 指把持大权,独断专行。语本《史记·项羽本纪》:「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彘肩斗酒 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瞋目视项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后因以「彘肩斗酒」形容英雄豪壮之气。 作壁上观 《史记·项羽本纪》:「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

比喻在局外旁观,不表示意见或态度。 抱薪救火 出处:《史记》:“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含义: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穰穰满家 拼音:rángrángmǎnjiā解释:穰穰:丰盛。形容获得丰收,粮食满仓出处:《史记·滑稽列传》:“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失之豪厘,谬以千里 〖解释〗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