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数学读后感

读 后 感

课余时间读了许卫兵老师《简约数学教学》收获很多,对简约教学有了更深入地认识。

有些数学公开课,一味地追求理念上的新颖、组织上的新奇,课堂变得繁杂、臃肿、凌乱,承受着不能承受之重,结果却因40分钟的教学时间所限,要么仓促收兵,要么严重拖堂,加之教师的功力不济,对课堂教学的调控不力,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教学效率不高。因此要努力让课堂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

许老师是基于“现实教学中的繁琐现象”-----课堂太满了,然后逐步改变教学方式---变“课本数学”为“生活数学”,变“理性数学”为“人文数学”,把数学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继而提出“简约数学教学的研究”, 所谓“简约数学教学”,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素材选择、活动组织、结构安排、媒体使用等要素精确把握和经济妙用,使课堂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丰富、深刻,进而达到优质和高效,最终实现儿童数学基础学力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升。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发展,是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矢志不渝的追求。要实现这种追求,课堂并不是越多越好,越满越好,而应该在精当、凝练中体现出“少”力量。

简约化的数学课堂具有这样的一些形式特征:目标简明,立足教材,立足学情,有的放矢;素材简练,经济高效,少而精当;过程

简化,清晰明快,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方法简括,灵活多变,彰显智慧;语言简朴,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指导精当到位;媒体直观实用;教师轻松自然;学生愉悦主动;等等。当然,简约数学课堂追求的是从繁复走向简约,并从简约抵达丰富的课堂。如果说“简约”是从目标到环节,从方法到语言都不枝不蔓,干干净净,那么,“丰富”则是指在教学过程所呈现的思想的张力、思维的张力、情感的张力、文化的张力以及师生智慧的张力。

读书是一种享受,许卫兵老师的《简约数学教学》让我感觉到做老师的不易,也感受到了做老师的幸福。

2015/8/29

 

第二篇:读《简单教数学》有感

读《简单数学》有感

数学简单的教,到底为了什么?

为了学生的成绩,这是每一个一线教师都必须直接面对的现实。 为了学生数学思维和素质的发展,这是每个一线教师都不可回避的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要达成以上两个目标,我们教师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靠“量”,加班加点,加重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被动的学习;另一种是靠“质”,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当我看到《简单教数学》里戴曙光老师的直面的回答,我知道我拿到了一本好书。一路读下来,戴书中所说的,真的很贴近我们的平时日常教学。一路读下来,我也领略到一点,简单教数学的方法。

如何简单教数学?如何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我也常在思考这个问题。戴老师直面现实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努力寻找解决办法的思路是值得我学习。说到学生的课业负担,戴老师提问“学生的课业负担从哪里来?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为了提高成绩而争取学生的成绩就无所顾忌了。要争取学生的时间,就要多布置作业,学生的课业负担就加重了。接下来,他又引发我们思考:我们到底要做一个怎样的教师?是靠长期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而满足一己私利,还是靠提高我们自身的专业水平,让学生又快又乐的学习,而享受教育的乐趣?我想如果是我的话,我也会选择后一种。可是后一种的老师如何达成?以前我也常在耳边听到亲其师信其道,但是在让学生亲我上做的很不好,更多的是用一脸的

严肃,来赢得学生对我的敬畏和尊重。在上学期的教学中,我对此也有一些体会。上学期我借用钱守旺老师的明星榜的做法,从平时的课堂和作业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在明星榜作用下,平时对学习很无所谓的同学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学生学起来也明显轻松了,我教起来也没有那么累了。正如戴老师分析的,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还需要激发起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如果哪位老师通过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与热爱,来争取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时间,就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我努力追求这种境界。

小学生喜欢一门学科,往往是从喜欢教学这门学科的老师开始的。怎么让学生喜欢上我?快乐的学习?戴老师讲了3个案例,回答了这个问题。虽然简单的说了三个方面,但是这三个案例我确深深的记住了。我把它归纳一下,就是一碗粉,的“药效”是无穷的,让我知道老师对学生的爱有多么重要;意外的成功,收获的快乐,让我知道要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就要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整合知识,化繁为简,让我知道教学中要把复杂的变简单,把枯燥的变有趣,学生才能学得快乐。虽然只是说了三个方面,但是我已经深刻的体会到,如何去发掘和把我其他跟多的方面。我从他的案例中明白了让学生快乐学习的根本原因,我就可以循着这个原因,寻找其他的方方面面。

简单教学如何达成?戴老师给我做了全面的解答。以下几点,我感受很深。首先,一定要有准备的教,不能凭经验上课。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教师、教材、学生达成统一。戴老师提出了一下三点?

教师是谁——怎么教?

教材是谁——教什么?

学生是谁——为谁教?

那如何达成三者的统一?

戴老师的解读,让我明白我要干什么,怎么样达成三者的统一。我引用原文的话

教师的教(思维)活动应尽量拉近数学家与学生思维活动的距离,灵活的处理教材,使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实现三种思维活动的和谐统一。

这不长的一段话,让我明白了,我要做什么,我的角色是什么。 其次,一定要把握数学的本质,把知识串联起来,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是要求我们,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们一定要系统的了解每个阶段所学的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

最后,要本着为了学生更好的成长的目标。

戴老师常问自己三个问题

学生已知什么?

学生会怎么想?

学生有什么困难?

这三个问题,我也问了一下我自己平时这方面思考的怎么样?回想起来真的做的不够。让他这么三问,让我明白,原来学生才是教学最根本的出发点。平时我应该深入了解学生,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现在想来这个真是太重要了,以后我一定多花时间和学生接触多了解

学生。

整本书中,让我深受启发的案例一个接着一个,戴老师这种教学案例信守拈来的本领,让我折服。也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勤动笔,把教学中的反思,教学中的点子,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案例,收集成册。真的做到长期坚持下来,一定也能收获不少的果实,

就像戴老师在书的自序里面说的,简单课堂看似简单,却有内含;看似简单,却有韵味;看似简单,却不简单。如果是我,我也会选择后一种,让学生“快”,“乐”的学。但我知道,这并不简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