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深处的忧虑 读后感

历史深处的忧虑

在这部书中,作者的角色更像是一架摄像机,他带领着我们看美国,把镜头伸到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美国的方方面面就都出现在我们眼前了,至于我们的感受仍留给我们自己体会。

他基本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客观、真实的美国,也让我们思考美国得以成为如今超级大国的原因、美国人为自由付出的代价以及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美国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是一个自由的国家,生活在那的人们拥有着无尚的自由。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不管是对还是错;可以斥责当权政府,尖刻而大胆;可以拥有自己的枪支,不管你是为了防卫或是行恶。 可是,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美国是个堕落的国家,犯罪率居高不下,种族歧视严重,在充当全世界人权维护者的同时又严重破坏人权,而当“水门”“虐俘门”“特工门”事件层出不穷。这一切都成了美国是个地狱论断的有力依据。 突然想到一个笑话:如果你爱一个人,请送他(她)去纽约吧!那儿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请送他(她)去纽约吧!那是地狱。纽约应该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了,华丽而富有,但同时也充满罪恶与丑陋。这也是美国的真实写照。

第一个让我有所触动的是美国的枪支自由。它就出现在《权利法案》的第二条:“组织良好的民兵队伍,对于一个自由国家的安全是必需的。人民拥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可侵犯。”

首先,这样的语言表达就让我感慨。它并不是说“宪法规定人民有拥有武器的权利”或“宪法赋予人民拥有武器的权利”,而是说“人民拥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可侵犯。”美国的建国者认为,这种权利不是任何人给予、恩赐的,而是天赋人权。书中给出了犹太裔美国人对此的精彩诠释:枪不是一种工具,枪是一种权利。

当然,枪支自由到现在为止还是个争论中的话题。毕竟,书中也告诉我们,美国人为此付出的代价:青少年中的流血事件、绑架案增多……甚至总统的生命。然而如果换作是我,如果我也是美国的一员,我也会未来自由而反对枪支管理的。

纵然有那么多误伤的案例、那么多玩具枪完成的犯罪、以及那些重大的代价,上天赋予的权利是不能够被剥夺的。这是一个民族的权利,也是每个个体的权利。德国原本也不是禁枪的,希特勒禁枪的后果我们有目共睹,那可以说是全人类都应该为止忏悔的。禁枪的可怕后果,可以是一个种族的消亡,而这和美国现在支付的所谓的“代价”相比,不知要严重、要严肃多少倍!纵使是总统的生命,和一个种族相比也不是可同日而语的。

这种自由不是写在他们脸上、张贴在广告板上、或是浮在他们生活表面上的,而是已然深入世代美国人的心中,已经被他们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自由”。他们自由的环境孕育了更高的国民素质,从而又能更充分地、以更小的代价享受自由。

另一个问题就是美国法制上“宁可放过一千,不可错杀一个”的原则。在看到第四、五、六、七条修正案时,我就发出了“真是宁放过一千,不误杀一个”的感叹,不想和美国人的原则不谋而合。 在看这几个条款时,我心中疑虑重重。

第四条讲到“……人人不受无力的搜查和扣押的权利……除非有合理的理由,加上宣誓和誓愿保证,并具体指明必须搜查的地点、必须拘留的人或必须扣押的物品,否则一改不颁发搜捕状。”那么警察找个嫌犯如此受限,搜查、逮捕需要的手续如此困难,会不会有人钻空子?该怎样保证犯罪率?又如第六条:“……被告人有权要求获悉被控的罪名和理由、要求与原告的证人对质、要求以强制手段促使对被告有利的证人出庭作证;并要求由律师协助辩护。”不仅逮捕、搜查不易,被告人拥有的权利也很多,会不会有很多罪犯因此被放过?

这与国民素质不无关系。也许,正是他们这种崇尚自由的观念,使得这种环境中“孕育”出的罪犯就要少得多。政府政策和国民素质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有国民素质做基础,政策才能更民主;而为人民着想的政策会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反过来提升国民素质。林达也告诉我们,美国的强国之路是不可复制的,中国不能将其硬搬过来。

美国不是一个善于遮羞的国家,它投出一片阳光,就落下一片阴影。它的全部阴影都毫无遮掩地暴露在所有的人面前,哪怕你是陌生人。美国的自由、浮华、民主都是属于美国的阳光,可是阳光背后,定会产生类似于罪恶、丑陋的阴影来。我们无法消除这些阴影,因为人始终都要追寻美好的“阳光”。

美国人为了自由、法律、政治制度等付出的代价正是作者的忧虑,而这种忧虑却来自两百多年前的一部伟大法案《权利法案》。是它确立了美国法律和生活秩序的基本,两百年来,所有美国人都小心翼翼的遵循着这部基本大法,因为这部法律在保护着所有美国人的权利,无论当局怎么钻空子,也无法撼动它。

自由实在不是什么罗曼蒂克的东西,这只不过是一个选择,是一个民族在明白了自由的全部含义,清醒的知道必须付出多少代价,测试过自己的承受能力之后,做出的一个选择。而且,这并不是一锤定音的终极选择。自由除了质的定义,还有量的测度。在不同的时代,自由所经受的冲击和支付的代价是不同的,人们的认识程度和承受能力也是不同的。当必须支付的代价超过了承受能力,人们往往会选择放弃一部分自由。自由和代价是两个不分开的话题。

 

第二篇:《近距离看美国之历史深处的忧虑》读书报告

《近距离看美国之历史深处的忧虑》读书报告 近距离看美国之历史深处的忧虑》作为外国语学院的学生,确实需要多一些国际视角。而作为当今世界一极的 美国,就成为我们不能不尽力去了解的国度。读林达《历史深处的忧虑》,触摸 到一个真实而又鲜活的美国,也同时,学会站在历史的深处,解读忧患,展望前 景。 先说说林达。“近距离看美国”系列是林达夫妇在融入美国平民社会之后, 以一个来自东方古老国度的外来人的眼光, 去看待这个仅仅有着两百年历史的新 兴国家历史与现实中的一些事件, 写作的。 目的是向国内的读者解读美国的政治、 宗教、法律文化等诸多方面内容。该书写作于十几年前,至今读起来仍让人倍感 新奇。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忍不住想,是怎样的历史责任感,让他们写出了这样 一套语言平实, 故事、 人物却生动鲜明, 寄思考于轻松的阅读之中的丛书呢?—— 不管怎么说,他们是可敬的人。 关于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在我们的历史书上,在每天的新闻报 道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我们一次次和它相遇。于是它显得越发神秘。中国 VS 美国。一个上下五千年的古国和一个只有 200 多年历史的年轻国家,各自承 载着自己的历史和使命。 然而不同的价值体系使得他们无法消除彼此的误解和隔 阂。想要穿过误解的迷雾看清这个热衷于向全世界推荐“自由”和“民主”国家,然 而又有多少人有机会真实的走进美国,去了解它、感受它呢?感谢林达,让我们 有了一个足不出户感受美国、了解美国的机会……初读这本书,心里有一种“震惊”的感觉。也许是因为从来都是遥望和观望 它,当我终于有机会在一位可亲可信的人的带领下触摸它的时候,那种感觉太奇 特了。也许,我是在为走进“真相”而激动吧。毕竟,在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 真相已经越来越多的隐在了屏幕之后。 读罢这本书,终于明白书名“历史深处的忧虑”,指的大概就是过去、现在都存 在并会在将来一直存在的“自由的代价”吧。每一缕阳光下,都有一片阴影。追逐 享阳光,就得面对阴暗冰冷的阴影。美国人民选择“自由”,就必须得为自己追求 的“个人自由和权利付出代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