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

华南师范大学 中文系 陆肖丽

【教学目的】

1. 结合课文,对传记的文体特点形成初步认识。

2. 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生平,领会孙中山的淡泊精神、民主理念。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孙中山淡泊精神(“布衣”)的表现。

2. 难点:领会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教学法】引导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孙中山同学们都知道吧?知道他多少呢?大家说说!

(生:辛亥革命、国民党、民国总统??)

大家对孙中山知道得还不少,那么大家是从什么途径知道他的呢?

(生:电视、历史书、父母讲故事??)

哎,电视、网页这些都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孙中山,其实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完整地了解一个人,那就是传记(板书)。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重要文体,它往往依据历史事实或自己的亲身经历追溯一个人,一般可以让我们比较完整地了解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及其精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就是一篇传记。

(二) 整体感知

1. 梳理孙中山生平经历。

出生:1866年,广东香山(今中山)。

历史功绩:提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民国第一任总统;组建国民党;国共合作;??

逝世:1925,病逝。

总体印象:为求中国之自强、为推翻专制制度、为民主政权之建立而奋斗终生。

2. 介绍作者相关知识。

孙中山作为影响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人物,生平经历复杂跌宕,趣闻轶事更是多不胜数,为他做传可说是千头万绪,从何理起呢?写哪些又不写哪些呢?这都需要深厚的功力。本人的作者陈廷一便能做到在千头万绪中精挑细选,以小见大。

陈廷一是我当代著名的传记作家,创作过《皇天后土》、《孙中山大传》(上下卷)、《许世友传奇》、《宋氏三姐妹》、《宋氏三兄弟》、《孔祥熙大传》、《宋庆龄全传》、《宋美龄全传》等著名传记。人们说“读传记文学不读陈廷一不行,写传记文学史不写陈廷一不行”。大家有空可以找找陈先生其它作品看看。

3. 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提问:文章题目,“布衣”是百姓的意思,孙中山这个总统,为什么和布衣放在一起呢?是不是矛盾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看看课文讲了共讲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事?

答:称谓的来历(孙与张之洞的故事);住所;衣着;用餐;出行。

提问:这几件事分别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性格特质呢?下面我们一个个来看看。

(三) 课文精讲

课文所讲几件事,分别说明了什么?反映了孙中山什么品质?(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这一问题,教师提问、引导)

1. 称谓的由来(2-4段)

A.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名片只印有姓名、籍贯),体现了孙中山什么品质、思想?

谦虚、朴实,不注重地位、身份,具平等思想。

B.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孙中

山所对下联又体现了什么?

早怀大志;平等思想;具文学功底。

C. 这几段文字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

侧面烘托(以张之洞的等级观念、注重地位反衬孙中山的不卑不亢、平等淡泊);语言、心理、行动描写。

D. 文章第一段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点明主旨,总起下文。

2. 住所(5段)

A. 孙中山的房子有什么特点?体现了孙中山什么特点?

不大;摆设简单而必要;客厅兼做饭厅。简朴。

B. “总统不是皇帝,而是公仆!”反映了孙中山什么思想?如何理解这句话?

总统不是压迫民众的专制的皇帝,而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事的公仆,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本思想,以及甘于淡泊的品质。

C. 文章为什么要详细地介绍孙中山房间的摆设?这是什么手法?

体现出孙中山房子的简朴;细节描写。

3. 衣着(6-8段)

A. 孙中山衣服是什么样式?体现了孙中山什么作风?

中山装;既大方,又好看,又便宜;节俭作风。

B. 文章第八段既不是写“住”也不是写“衣”,有什么作用?

第八段写孙中山对仪表的重视,实际上是对“衣“的补充,说明孙中山虽然朴素,但十分有条理、整洁,表里如一。

4. 用餐(9-14段)

A. 这一部分文章运用了什么突出手法表现孙中山的品质?

对比手法(一般人餐金;唐绍仪;伍廷芳)。

5. 出行

A. 孙中山出行是怎么做的?体现孙中山什么品质?

交通工具简单,悄悄出行,不扰民。遇事首先想着人民。

B. 人们纷纷剪辫子、商品换“共和”标签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人们正在摒弃旧的落后的观念,支持、拥护新观念,同时也是对孙中山的拥护;这也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带来的可喜成效。

C. 遇着孙中山出行,民众又有什么表现?说明了什么?

张灯结彩夹道欢迎孙中山,说明民众拥护孙中山;大呼大总统万岁,说明拥护的同时,民众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也说明民主进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D. “警钟一鸣森森森,睡狮齐猛醒”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把中国比作睡狮,说明中国蕴含巨大的能量但正在沉睡中,一旦被惊醒便将重振雄风;把西方的刺激、革命先驱的努力比作警钟,说明中国正处于存亡之秋,同时也正是苏醒的前夕。

(四) 突出写作手法分析

提问:孙中山作为民国大总统,深受军民爱戴,同时也日理万机,为什么作者不写孙中山处

理政事、领导革命的这些大事,反而写孙中山日常衣食住行这些小事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这些小事能有效反映孙中山简朴、甘于淡泊的精神和民本思想,使孙中山的形象更丰满,让人读来更有亲切感,更可信,孙中山的“布衣”形象也能更突出;同时,这些日常生活所显示的孙中山的个性又与他的政治理念(平等民主博爱)和人生理想方向相一致,从而有力地凸现了孙中山的基本思想特征,体现了“布衣总统”不同于一般总统的独特性。 从中,我们可以目睹“以小见大”写法的魅力,在记人叙事的写作中可尝试运用。但要注意,:“小”要小得精,小而集中有力体现主题,不能小而杂乱;“大”要大得具体丰满独特。

(五) 结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孙中山的了解有加深了一层,请同学们回去复习本节内容,如果有兴趣,不妨找找其它传记看看,对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有更多了解,更希望同学们在积累材料之后对他们能有自己的理解。这节课到此结束,谢谢同学们的合作。

 

第二篇:布衣总统孙中山导学案

布衣总统孙中山导学案

布衣总统孙中山导学案

布衣总统孙中山导学案

主备: 叶小璇 副备: 1

2

布衣总统孙中山导学案

3

布衣总统孙中山导学案

4

布衣总统孙中山导学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