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条纹衫睡衣的男孩》观后感

《穿条纹衫睡衣的男孩》观后感

画面定格在了集中营紧闭的大门上,结果不言而喻------布鲁诺和施穆尔一起葬身于所谓的“淋浴房”。这是《穿条纹衫睡衣的男孩》最后结局。紧锁的大门禁锢了孩子们的生命,却打开了我内心无尽的思绪……

影片讲述了一个八岁的德国男孩布鲁诺随着法西斯纳粹高级军官父亲的升迁,一家人搬到了集中营附近方便布鲁诺父亲完成工作,然而天真的布鲁诺并不知情,以为冒着“黑烟”的集中营是“农场”,认为身穿囚服的犹太人是穿着“睡衣的工人”布鲁诺曾经问过家人,可又有谁能给他真正的答案?在童心的驱使下,布鲁诺偷偷透过铁丝网观望那个“农场”,在那里,认识了一个同样八岁的犹太男孩施穆尔,并和他成为朋友。最后,为了帮助希姆尔找到失踪的父亲,布鲁诺换上了“睡衣”,爬进“农场”,最后二人被抓,在毒气室,发生了一场纯洁的友谊... ...

在此,我不是为了批判法西斯政权的残酷,也不是为了高歌纯洁的友谊,而只想专注于结局本身。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脑海中一直在想如果这是个快乐的结局该多好,在最后那放毒气的那一秒及时被布鲁诺的父亲制止,那么如此天真的男孩也不会葬身于此。但回头一想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真正的生活不会因为我想怎样就能怎么样,不会出现像童话中那般完美的结局。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一直不敢直面现实与命运,因为它实在太残酷,并不是我能用双手掩住双眼就能视而不见的。

同时,我又不禁联想到前不久您给我们讲述余华笔下的福贵,他一身坎坷,身边的亲人不断离他而去,最终只剩垂暮之年的福贵孤老一生。福贵的悲情结局又阴霾了我的心情。一直喜欢逃避现实的我不断对自己说这只是小说,布鲁诺也只不过是电影中的人物罢了,但显然掩耳盗铃之举最终还将被现实之水浇灭。

惶恐不安的我不断寻找着突破这道坎的方法,却俨然忘记了福贵面对最终结局的乐观,他比别人有更多死去的理由,然而他活着,用坚强向上的人生态度活着。我也好似醍醐灌顶,幡然醒悟。只有摆正自己的心态才能从容面对现实,要想改变环境就必须适应环境.要改变世界就必须改变自己。用从容淡定,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面对,想必人生轨迹也会因此不同!

 

第二篇:《穿着条纹睡衣的男孩》读后感

地理与旅游学院

专业年级 2010级旅游管理应用技术

学生姓名 罗来琴

学 号 20100520119

20xx年 11 月 5 日

穿着条纹睡衣的男孩读后感

现实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应用技术) 一班 罗来琴

20100520119

初次看见这个小男孩,很干净,大大的蓝眼睛。他像一只展翅的鹰在广场上飞啊飞啊。无邪、天真,带着点阳光。四处的鲜花,点缀着他的美丽,画面那么唯美。

然后,跟着他的爸爸,纳粹的军官,他们举家搬迁,虽然不愿意,但现实是这样。一切看起来很和谐剧情渐入佳境。一开始布鲁诺很难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很快就觉得无聊起来。没有同龄人陪他玩,母亲也禁止他到处走。姐姐也没太多时间理他,因为姐姐忙于摆弄自己的布娃娃,或者是跟父亲的下属——一位年轻英俊的男士兵聊天。布鲁诺从自己房间的窗户往外看,有一处很奇怪的农场,人们都穿着条纹睡衣在干活。他想找同伴玩,却被母亲警告不许接近那里。实际上就连母亲也不太清楚这里,她以为只是住在某个劳动营的隔壁,丈夫隐瞒了这里是杀人工厂的真相。

他在那儿过的很无聊,没有了玩伴,他甚至想着回学校也好啊。所以,有一天,他想起了去探索一下他眼中的农场,他在那儿结识了他的犹太人小朋友。终于,他不再孤单了。当有机会的时候,他就会瞒过大人,偷偷地带上好吃的,去看望他在那儿唯一的玩伴,虽然他们隔着铁丝网,但是,他们的心灵在一起。那时,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只有美好与光明,于是他不想离开这里了。在每一次去探望的路上,他都是那样的欢快。我们可以看见他跳跃的身影,听着他轻轻哼着的小调,还有胡乱舞动的小木棍。我们眼中的画面,多么的和谐,那是小男孩的愉悦因为他的心灵没有被污浊、扭曲。他的天真,在无声的对战火抗争与控诉。听来的老师讲着时事、犹太人的可恶,数周过去,布鲁诺对于自己的所见所闻愈加感到困惑,家人教导他所有犹太人都是魔鬼而他与什穆埃尔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密。两个小孩,不一

样的背景,不一样的遭遇,却在在隔着铁丝网的情况下,互相给单调的生活增添了熠熠光辉。

他知道母亲的眼泪是在控诉自己的父亲,而奶奶的态度是对父亲的不认可,似乎对父亲产生了疑问,有了害怕。当布鲁诺偷看到那个父亲们看的关于集中营生活情况的视频,美酒、佳肴、游戏??是多么幸福甜美的生活。那一刻他紧紧的抱着了父亲,原来集中营里面是多么舒适的生活,而父亲并不是让人害怕的坏蛋,他只是一个军官,为人民服务的军官。而现实是残酷的。悲剧就是将世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大家看。还记得,画面中出现的烟雾么?云烟袅袅,如果是农村的烹饪的香气,是柴火氤氲的温暖,而不是人尸体刺鼻的腐味,这真让人作呕。

这时候,现实提醒我们,再天真的小孩也是逃不脱灾难而幸免的。其中就有一个片段是舒默尔来到布鲁诺的家里来清洁酒杯,布鲁诺在德国士兵的严厉询问下不敢承认自己与舒默尔的友谊导致舒默被毒打的情节。我在想为什么布鲁诺会不承认?小小年纪的布鲁诺很多方面都不够成熟,在那个年代严重的德意志民族精神的盲目崇拜和对犹太人的歧视仇恨等精神教育的影响,自己在严厉的呵斥面前受到惊吓,他怕,所以没有坚持自己的原则,正因为自己对待朋友出现的种种矛盾,他后悔了,后来真诚地向舒默道歉,并且愿意为他做任何事来补偿这段友谊,包括进入集中营为他找寻父亲。 当他换上条纹睡衣,钻进集中营和另一个小孩一起去帮他寻找或许已经被焚烧了的爸爸的时候,观众的心恐怕都一起揪着吧,他们会怎样呢?他们还能出来吗?所以的人,都在暗自祈祷,会是一个怎样的结局。只是,当人性面对战争,又显得那么的渺小。脱掉的衣服,枯瘦的身体,画面变得黑暗,毒烟四起。我们可爱的孩子,慢慢的变成了这场战争的牺牲品之一。人性,在沉沦。

迈着沉重的步伐在泥泞中缓步前行,渐渐地走进“浴室”,渐渐地走进狭小的房间,他们怎么都不知道自己走到了死亡的边缘?为什

么不反抗?他们对纳粹还抱有希望,暂尽杀绝的他们早已用毒气、火烧各种方式杀害了许多人。犹太人们以为脱光衣物只是让他们洗澡,而最后一个画面,那个从近到远的镜头,就是“浴室”外挂放整齐的条纹睡衣,被囚禁在集中营,他们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上面标有编号的条纹睡衣,那些犹太人以为真的是给他们洗澡,所以把只属于自己的“睡衣”整齐地挂放在架子上,为的就是在洗完澡之后能够方便地认出。还记得那个在厨房帮工的犹太人,佝偻的背影,颤抖的双手,“move!”,年轻士兵凶狠的命令声,因为打破红酒杯,直接拉出去毒打,然后是女佣擦地,人了?就这样一条生命或许就和尊贵的红酒杯一同破碎了。而殊不知自己却永远再也不会出来穿上这些衣服了??这种普通愿望与无法达到的现实的强烈对比,正好是导演最想在影片最后表达的意图,所以他把这个细节的描写做为影片的结束,而没有把妈妈和姐姐的伤心痛哭做为终结画面。希特勒是个极端的种族主义者和反犹主义者。他在《我的奋斗》中写道:“雅利安人的最大对立面就是犹太人。”他把犹太人看作是世界的敌人,一切邪恶事物的根源,一切灾祸的根子,人类生活秩序的破坏者。这些观点成了希特勒后来屠杀数百万犹太人,企图灭绝犹太人的理论依据。

这部影片改编自爱尔兰新锐作家约翰·伯恩20xx年出版的同名小说《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这部小说出版后立马引起了轰动,它不但成为《纽约时报》评选出来的畅销书、英国十大畅销书,并且荣登欧洲许多国家的畅销书排行榜的首位。而小说先后获得的奖项更是遍布多个国家,并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上市。之所以如此畅销,是因为它没有站在国家名族的立场上大肆宣扬着纳粹的残忍凶狠,也没有大悲大彻的悲天悯人,反而从另一方面,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剖析着战争的无情,人性的泯灭。在战争与和平当中受苦受难的是平等的人。伤心欲绝的母亲,绝望的父亲。犹太人同样有父亲母亲,他们的孩子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