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倾听”成长的声音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棋盘中心小学 何丽媛

很少有什么书可以一打开便将人的所有注意力吸引,很幸运,我读到了《窗边的小豆豆》。读了一遍,不过瘾,又读了一遍,读罢,掩卷长思,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小豆豆与小林校长的初次见面,校长居然认真的听着一个一年级的孩子讲了4个小时的“童”话。无论是这之前,还是这以后,再也没有一个大人这么认真的听小豆豆说话了。他说:“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师生友好相处的快乐。教师学会了倾听,就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更好的帮助学生。”

他的“倾听”教育贯穿了他整个教育生涯,也让小豆豆的童年变得深情,变得快乐,变得弥足珍贵。

与其说小林校长的耐心令我敬服不如说他倾听的纯粹令我瞠目了,纯粹的倾听是需要忘掉“自我”的。而现在的我们不会倾听,不仅仅是因为这个看似浮躁的社会大环境,日行千里的生活节奏,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倾听总是夹杂着“自我”在里面。我们不断的打断着孩子们想要表达的种种,其实是想把自己的想法加于孩子。其实,倾听意味着情感的分享。它是需要放弃自己的立场,完全进入对方的世界的。小林校长做到了,4个小时的谈话,校长先生一次也没有打哈欠,一次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他也像小豆豆那样,向前探着身体,

专注的听着。

倾听的方式不仅在耳朵,在心灵,更在于行动。

小豆豆的钱包掉进了学校的厕所里,为了寻找钱包,她将厕所的掏口舀了个干净,舀出来的东西一会就堆成了小山。小林校长经过了只是简单的问了句,“你在干什么呢?”得知情况之后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句,“弄完以后,要把这些放回去,啊。”他用行动践行着“倾听”,尊重孩子的决定,不做打断。

我想,我们身边的“小豆豆”也有很多,但愿我们也能学会“倾听”,“倾听”孩子们成长的声音,莹润他们的童年。

 

第二篇:《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之教育深思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一部代表作,作品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描述了一所让人无限向往的理想乐园,一位让人无限崇拜的理想校长,一个宽厚仁慈的妈妈,当然,还有一个既淘气又可爱的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一个关于生命和生活的寓言。巴学园不仅仅是一个学校,它是个充满爱心和幻想的地方。小豆豆在这里学会了爱,生活和成长,学会了在生命的别离中得到感悟。最重要的是,她在这里珍藏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这本书会让人们思考,周围的环境对孩子们来说有多么重要,会给他们的一生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在一般人的眼中,小豆豆算是一个问题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总是乐此不疲地开关桌子,站在窗边跟路上的宣传艺人打招呼……这样的孩子是最让我们的校长和教师头疼的学生。但是从书中描述的故事中,我们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一个小姑娘的聪明、可爱、热情。所以,小林校长每次见到小豆豆时总会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让小豆豆开始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小林校长特别了解孩子的心理,善于帮助孩子去掉自卑心。

可是在书中,我更寻求到了一名老师在看此问题时反思到的关于教育的一些契机和方法。善于教育孩子的教师、校长,会善于运用欣赏的眼睛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用激励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被承认的愉悦。虽然巴学园是几十年前出现在日本的学校,但是小林校长那种尊重、爱护学生,民主、平等、人性化的教育思想,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首先,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要从学生的角度教育学生。教书是为了教人,不是为了教书而教人。试看《窗边的小豆豆》中的《粉笔》:小林宗作却是以引导为主,辅以学习五线谱,寓苦燥的学习于快乐之中,无形中教育了孩子怎么做是对,为什么是对的,如何做会更好更棒,一举三得从孩子的角度去教育了孩子,以教人为先,并在其中传授知识,多好的育人之法啊

其次,在教书教人中尊重学生,甚至说是配合学生。新教育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和谐,互相尊重的。反省我们的教育,是否应该在除了尊重学生之余,还要配合学生,设计些特殊活动来鼓动激励某些学生,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健

康成长呢?

《窗边的小豆豆》其实是一种理念的体现,虽然这种理念不可能一下子被社会理解并接受,但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并不是小林校长做什么,我们就学什么,而是要学习他教育孩子的出发点,学习他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精神,学习他能够放下身架与孩子做好朋友的魄力。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上的,还有师德方面的,只有拥有高尚的品德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