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之三借芭蕉扇后感

读《西游记》之三借芭蕉扇后感

初一(4)班 朱一木

在《西游记》三借芭蕉扇这个故事中,悟空几次借扇均未成功,虽然几次都拿到了扇子,但是总因为几个小疏忽,导致与成功擦肩而过。 第一次借扇时,悟空与罗刹女杀的难舍难分,由于罗刹女的武力不高,占了下风悟空就轻敌了,疏忽了罗刹女的宝贝—芭蕉扇。在危机时刻,罗刹女拿出芭蕉扇用了吃奶的力气连扇了好几下,悟空被扇出了几千里地,罗刹女得胜回府。正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样,蜀国丞相诸葛亮疏忽了先主刘备的遗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让马谡去守军事要地-街亭,果然,被杀的落花流水,结果蜀国从此一蹶不振。

第二次借扇时,悟空忘了辨别扇子的真假,第三次也同样因为疏忽,被牛魔王骗取了扇子,最终还是借助天兵天将之力,拿到了扇子。 在社会中,一个疏忽,可以让一个人走上犯罪之路;一个疏忽可能让医生把手术刀放在病人的腹中;一个疏忽,就可能让得100分卷子最后得了99.5分。

大家是否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国王,准备与敌人拼死一战。在战斗前夕,他让铁匠加紧干活,把他的马钉好四个马掌。可时间实在来不及了,最后一个马掌还没有钉实,国王便匆匆上了战场。在与敌军拼杀的关键时刻,冲锋陷阵的危险之际,马掌掉了,马因此失去平衡,国王倒在了地上,不远处的士兵以为国王被杀,纷纷撤退,结果兵败国亡。这个国王疏忽第四个马掌,这个不稳健的马不能带着他冲锋,失去

了胜利的机会。

人生也是这样,不要因为疏忽,而导致和成功擦肩而过。

 

第二篇:另读西游记

西游记新读

关键词:西游记 唐僧 神仙 试探 凡心 目的

摘要:人称经典的<<西游记>>,不是纯娱乐化的.师徒四人虽同路取经,但由于是由不同的原因聚在一起的,故各有各自的目的.唐僧想早点顺利地取完经,回到东土,拯救众生以答谢唐王知遇之恩;孙悟空想早点完成任务,一方面是报唐僧搭救之恩,一方面想早点回去过自己的美猴王的逍遥日子;猪八戒想不管经是否取完,都想早点回到高老庄,做女婿,当然,取经中间也曾经有过短暂的“移情别恋”;沙僧想早点完成取经之重任,减免自己受玉帝惩罚之痛苦.

正文:

在<<西游记>>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一回中,描写了菩萨,普贤,文殊,黎山老母四位神仙,因担心唐僧师徒四人凡心未改,意志不坚,到不了西天,故扮成母女四人,在深山一庄院里等候他们师徒四人,要给予一场考验.下面我们就结合原文进行赏析.

长老道: “徒弟啊,你且看那壁厢,有一座庄院,我们却好借宿去也。”行者闻言,急抬头举目而看,果见那半空中庆云笼罩,瑞霭遮盈。情知定是佛仙点化,他却不敢泄漏天机,只道:“好!好!好!我们借宿去来。”

孙悟空是知道这是神仙要点化的.但却不敢明说.

到了门口,敲门,那母亲就出来了.且看作者怎么描写她的:

穿一件织金官绿紵丝袄,上罩着浅红比甲;系一条结彩鹅黄锦绣裙,下映着高底花鞋。时样髻皂纱漫,相衬着二色盘龙发;宫样牙梳朱翠晃,斜簪着两股赤金钗。云鬓半苍飞凤翅,耳环双坠宝珠排;脂粉不施犹自美,风流还似少年才。

从这种描述中,不难看出其富贵;同时,其风流之性也稍有流露.

进屋,看茶并吩咐做饭之后.开始聊了.

那妇人道:“此间乃西牛贺洲之地。小妇人娘家姓贾,夫家姓莫。幼年不幸,

公姑早亡,与丈夫守承祖业。有家资万贯,良田千顷。夫妻们命里无子,止生了三个女孩儿。前年大不幸,又丧了丈夫。小妇居孀(寡妇),今岁服满。空遗下田产家业,再无个眷族亲人,只是我娘女们承领。欲嫁他人,又难舍家业。适承长老下降,想是师徒四众。小妇娘女四人,意欲坐山招夫,四位恰好。不知尊意肯否如何。”三藏闻言,推聋妆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

妇人向唐僧表明了意思:坐山招夫.唐僧什么表现呢?推聋装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作为师父,作为菩萨亲点的去西天取经的人,他,完全可以一口拒绝的.但为什么不答呢?继续往下看.

看唐僧不回应,那妇人继续说道:

“我有家资万贯, 另有八九年用不着的米谷,十来年穿不着的绫罗;一生有使不着的金银:胜强似那锦帐藏春,说甚么金钗两行;你师徒们若肯回心转意,招赘在寒家,自自在在,享用荣华,却不强如往西劳碌?”

唐僧如痴如蠢,默默无言.妇人继续说:

“我今年四十五岁。大女儿名真真,今年二十岁;次女名爱爱,今年十八岁;三小女名怜怜,今年十六岁;俱不曾许配人家。虽是小妇人丑陋,却幸小女俱有几分颜色,女工针指,无所不会。因是先夫无子,即把他们当儿子看养。小时也曾教他读些儒书,也都晓得些吟诗作对。虽然居住山庄,也不是那十分粗俗之类,料想也配得过列位长老,若肯放开怀抱,长发留头,与舍下做个家长,穿绫着锦,胜强如那瓦钵缁衣,雪鞋云笠!”

且看唐僧如何的反应:

三藏坐在上面,好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虾蟆;只是呆呆”挣挣 ,.唐僧依然没有表现出拒绝..

八戒的反应是:

走上前,扯了师父一把道:“师父!这娘子告诉你话,你怎么佯佯(装模作样)不睬?好道也做个理会是。”(不知八戒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师父却:猛抬头,咄的一声,喝退了八戒道:“你这个孽畜!我们是个出家人,岂以富贵动心,美色留意,成得个甚么道理!”(此时的唐僧,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狠批了八戒一顿)

那妇人又说了些我们家春夏秋冬都很好过的话.唐僧接着说了出家人的好处.最后

出来一句:

功完行满朝金阙,见性明心返故乡。胜似在家贪血食,老来坠落臭皮囊。”

这下不得了了.老妇人生了大气.唐僧见情势不好控制.就找了个替罪羊.说道:悟空,你在这里吧!

行者道:“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教八戒在这里罢。”

悟空作为一个猴王,享有独特的生育权.不可能不晓得干那事的.但他却说自己从小儿就不晓得干那事,这显然是推托.这是假话.悟空不想在这件事情上多烦心,他知道这一关迟早是要过去的.就把这球踢给了八戒.看八戒的表现:

八戒道:“哥啊,不要栽人么。——大家从长计较。”

八戒是很想留下来的啊.他知道,现在说的话,只是一个游戏.接下来:

三藏道:僧一碰女人就发抖,再加上在西行途中多次遭到女流氓的逼婚,更是对其心理造成了严重摧残,患上了严重的恐惧女人症。一你两个不肯,便教悟净在这里罢。”

沙僧道:“你看师父说的话。弟子蒙菩萨劝化,受了戒行,等候师父;自蒙师父收了我,又承教诲;跟着师父还不上两月,更不曾进得半分功果,怎敢图此富贵!宁死也要往西天去,决不干此欺心之事。”(沙僧根本不明白这只是一个圈套,真是个老实厚道人!.)

但同时发现,沙僧取经,最主要还是想早点赎罪.他:

本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只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便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那般丑样。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馀下方回,故此这般苦恼.没奈何,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

由此,我们推测沙僧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是为了摆脱自己的困难不为错.也可以说是为了报恩.总之,是由于自己的困难引起的了.

又是一段话过后,那呆子道:

“大家都有此心,独拿老猪出丑。常言道:’和尚是色中饿鬼。’那个不要如此?都这们扭扭捏捏的拿班儿 ,把好事都弄得裂了。”

??

一段段对话下来,各自缺点显露了许多.各自目的也露了不少.下面就再说一下每个人的心理吧!

唐僧:菩萨亲点去西天取经的人物. 幼年即进入寺院,受佛教影响极重.一心向善.

自幼入佛门,常年食素,身体虚弱.因屡次受女妖的逼婚行动,故碰到女性就发抖,患上了严重的“恐惧女人症”。

但唐僧,外表英俊文弱,目光忧郁,有名望.有佛教特有的善良,对女人有同情心(对蚂蚁他同样也有同情心).由于受了唐王的知遇之恩,一定要去西天取经成功.为了此事,拒绝了太多美女的诱惑,放弃了享受荣华富贵的可能,放弃了在女儿国当国王的权力,也尝试放弃过深深的师徒之情(几次要直悟空走)……

我们不仅要感叹一声:唐僧,也不容易啊!

孙悟空:孤儿,父母不祥。从小混迹于下流社会之中,为人义气,经过一番努力,终学成武功,后因太过自由主义,藐视帝王,被招安。

无父无母,使孙悟空无法也不可能接受正规的素质教育.由于性格与主流社会冲突,终于和政府闹翻,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五百年,性格中的棱角被磨平了许多.再经过紧箍咒的痛苦,就更加的没有棱角了,圆滑了.

总的来说,孙悟空的成长史,就是一本青少年逐渐适应社会的历史.

八戒: 有过暗恋的对象.早年是一段富足的神仙生活。严格的清规戒律没能锁住他青春期的躁动,调戏(姑且称之为调戏)嫦娥,终被罚下人间。但去年实在太不好,成了猪的外形.但也要苟且地活下去.

优点有:自信豁达,为人单纯,身体强壮,敢爱敢恨,对女人有情有义。 八戒有句名言:即便是猪的外表也不能阻挡我对美丽爱情的追求.

在高老庄,对高大小姐的爱遭到了其父母的反对.但若不是悟空的到来,或许八戒就已经娶妻生子,过上了正常的平凡人的生活.悟空的到来,打破了他的职业生活规划.但这并不能泯灭八戒的执着。在西行途中,虽然对其他女子有过一定

的邪念,但始终如一的信念是:等取经回来,一定要去高老庄。最终我们发现,原来,八戒是用情很专一的.真是此情天地可鉴。

当八戒与嫦娥再度相遇又要分别时,当看见八戒那不舍而又含泪的眼神时,我们相信:谁说男人喜新厌旧,男人原本也这般痴情。

又是谁定的规矩神仙就不能成家?多情的一生却无法领到一张结婚证。只留下 猪八戒背媳妇-----费力不讨好的笑柄??岂一个悲字了得!

沙僧:本是天庭卷帘大将,因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贬下界来.孤守流沙河。 老实,内向,情感不外露,但能识大局,有责任心。任劳任怨,扛行李的事情,一做就是十四年.不像孙悟空,只是扛个棒在前面走着;也不像猪八戒,仅牵个马.遇见困难之后,自己的意见总是只是保留,事事都要听两位师哥的,自己只能是按照他们说的办法做.引用网络上的一段话:

沙僧最常说的三句话:

1大师兄,师傅被妖精抓走了

2大师兄,二师兄被妖精抓走了

3大师兄,师傅和二师兄被妖精抓走了!!

沙和尚是唐僧取经途中的一个忠诚卫士,也是让师父操心最少的一个徒儿。肩挑千里重担,没有半句怨言。师兄闹矛盾时,他从中调停和解;师父遇难时,他挺身而出,以死相救。尽管平时少言寡语,但在保护师父的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无比。沙和尚,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的态度,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