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有感

读《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有感

浏正街小学段志敏

目前,老师与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各个学校还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作为老师,也应该加强心理书籍的阅读。这个暑假,我读了《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的教育学书籍,看了以后我深有感触。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书中说道,据我国某大城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小学教师心理检出率48%,这也许是个别情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随着经济社会的急剧变革,种种压力不期而至,使人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作为教师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要与社会的要求相协调,为社会所容纳,并具有创造的思想,即教师必须有广泛的生活兴趣、融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情绪体验、积极的进取精神、稳定的工作热情。因此,只有重视教师的心理研究,才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自我调控:

1、转变观念。教师应努力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以学生为友,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逐渐养成良好的性格,自觉克服不良心理,消除不良情绪,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良心理,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宽容学生。这样,就可以使自己逐渐形成健康心理。

2、加强学习。通过学习,系统掌握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主动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何克服狭隘、自卑、嫉妒等不良心态;如何面对工作;如何对待学生;如何面对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如何看待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等等。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心理自我调节。

悦纳自我。作为教师一定要接受我是教师这样一种角色,这样才能在繁重、琐碎的教育教学中取得乐趣。一个厌烦教师工作的人,在天天面对教育工作的同时,怎么可能会有一种好的心态呢?如果能冷静地对待自我、悦纳自我,就会“天天有个好心情”,也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乐事而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

3、拓宽心胸。有些心胸不宽广、遇事想不开的人经常会有心理疾病困扰。因此,广大教师要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努力加强自身修养,遇事泰然处之。要有角色意识,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拼搏进取,要知道优胜劣汰永远是社会发展的公平法则,只有正视现实、不断奋进,才能适者生存。一味怨天尤人,就会永远是一个失败者。同时,要学会放弃,因为人生有太多让你心动的东西想去追逐,像评先、评优、晋级、提干等,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等待你的将是痛苦。有时即使你付出了全部也不会是满意的结果,因为有许多东西自己是左右不了的,所以,该放下就放下,退一步海阔天空。

4、学会放松。会休息才会工作。当自己的工作压力过大时,不妨到户外运动一下,或者跟朋友爬爬山、喝喝茶等,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更利于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可能的话,学会一种技艺最好,它会是你进入一种新的境界,产生新的追求,在爱好中寻找乐趣,以驱散不健康的情绪,令生活更有意义。同时,也应增强自控能力,合理释放情绪,在适当的情况下多找好朋友谈谈心减轻精神压力和积郁的愤懑情绪,心情抑郁不想做事时,请选择放下,想休息就休息,想娱乐就娱乐,美国斯坦福大学都要求学生不追求十全十美,何况我们教师呢!

二、外部支持:

全社会应通过各种渠道增强教师的职业威望,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切实改善办公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为教育工作注入新活力,为教育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使教师能够安心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学校领导也应当树立现代教育的观念,充分认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1.强化师德教育。教师的心态有时反映了教师的师德问题,如对学生的冷漠、报复、体罚等,反映了教师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总想用种种手段刁难学生,在心灵上伤害学生,反映了某些教师心理是不健康的。因此,学校强化师德教育,使每个教师都能以讲师德为美,真正以热忱对待每个学生,以真情爱护每个学生。

2.加强尊师爱生教育。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教育教师热爱学生,教育学生热爱教师,这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密切师生感情。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大有裨益,学生热爱教师,对教师良好心理的形成同样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篇: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模拟试题

《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模拟试题

选择与判断

单项选择题:(1、2章)

1.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xx年的成立宣言中就明确指出“健康”是指:( B )

B.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2. 心理健康这个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解释,精神病学者麦灵格认为( C )

C. 心理健康是人们与环境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即快乐的适应情况。

3. 所谓心理问题是指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由于外部影响或内部失调而引起的(A)

A. 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现象

4.注意力集中水平偏低,一般很难超过十几分钟,过分好动,自制力极差,性绪不稳定,易激动等,这是典型的(D )。D. 多动症

5. 宗旨是:“完全从事慈善的、科学的、文化的、教育的活动,尤其是关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心理健康的保持和增进,心理疾病、心理缺陷等的研究、治疗和预防,以及全体人类的幸福的增进。”的心理卫生组织是(D) D. 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

6. 在19xx年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通过了一份题为(A)的纲领性文件。

A. 《心理健康与世界公民》

7.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任何章程、任何纲领和任何管理机构,不论它们被设想的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提出该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A)

A.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

8.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提出“以身作则”的见解,这体现了教师职业的(C示范性)特点。

9. 教师的( D )是认识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决定一个人的理解能力的关键。 D. 思维能力

10. 关于教师角色认识和角色期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角色期待通常包括自我期待和内部期待两种

11. 下列关于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论述中不正确是(A)

A. 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必然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

12.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属于下列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中的(B )B. 人际沟通能力

13. 实际上,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来说,(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内容。 多项选择题(1、2章)

1.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长陈学诗认为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的具体标准是(ABD)

A. 没有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B. 没有主观不适的感觉D. 没有社会公认的不健康行为

2. 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依据心理功能受阻的程度,一般可以分成(ACD)

A. 心理问题C. 心理障碍D. 心理疾病

3. 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当前常用的判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ABCD)

A. 统计测量标准B. 临床病理标准C. 社会适应标准D. 个性发展标准

4. 心理卫生工作进入学校之后,对传统的学校教育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比如,在目标任务上,心理卫生的三级目标是(BCD ) B. 心理疾病的治疗C. 心理障碍的预防D. 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5.. 社会角色的特点有(ABCD )几点。 A. 社会性B. 相对性C. 特定性D. 规范性

6. 我们根据现代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确定教师的职业角色应为以下(ABCD)等几个方面。

A. 人类文化的传播者B. 学生灵魂的塑造者C. 集体活动的领导者D. 学生家长的代理人

7. 教师职业的特点可以归纳为(ACD)几点。 A. 复杂性C. 示范性D. 针对性

8. 作为文化知识传授者的教师应该具有以下哪几方面的知识(ABD)

A. 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B. 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D. 系统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

9. 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ABCD

A. 要科学、准确B. 要简洁、明了C. 要生动、形象D. 要善于启发

10. 在教师应具备的良好的性格特征中,最重要的有(BCD)B. 崇尚正义,坚持真理的坚定信念

C. 积极热情、乐观稳定的情绪状态D. 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坚持性

11. 教师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ABCD)A. 职业适应性差 B. 因各种认知偏差而造成的态度偏差C. 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 D. 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紧张

判断题:(1、2章)

1. 健康就是指身体的强健和没有疾病。( × )

2. 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们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3. 心理卫生就是心理保健(√) P25

4. 19xx年在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第十四次年会上,以“心理健康与世界公民”为中心议题,专门讨论了科学技术革命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问题。( × )

5. 在人才素质的各方面中,心理素质在人才素质整体结构中具有基础与核心的作用(√)

6. 实际上,学业成就仅与智力水平有关,同非智力因素无关 (×)

7. 教师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8.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这就注定不会是一种师生平等的 1

关系。 (×)

9. 为人师表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10. 尊重学生是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之一,一个真正热爱学生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表现出应有的尊重。(√)

11. 教师只有具备了人际沟通能力,才能有效地帮助那些在学习、生活、交往、发展方面遇到困难的学生排除干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12. 教师的工作中充满了矛盾和挫折,这是由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复杂性决定的。(√)

13.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师整体心理功能的集中反映,也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 (√ )

14. 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又是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15. 学生在校期间,教师就成了家长的代理人,行使对学生的监护权。(√)

单项选择(3、4章)

1、心理压力的来源大致是(C)A 外部 B 内部 C 外部和内部 D 以上都不是

2、根据测量量表成人的消极分和积极分超过( D),且两部分绝对值分别相加的和超过16时,说明心里压力较大。 D 8

3、导致挫折的外部因素是(D) D 以上都是

4、导致挫折的内部因素是( C) C 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

5、应激反应是一种典型的(C)现象P66C 心理---生理现象

6、心理应对机制其心理成分主要为三部分,不包括下列中的(D)A 认知 B 态度 C 行为 D 方法

7、为了减轻压力,不合理的宣泄方式是(B)A 找人倾诉 B 喝酒解愁 C 音乐调节 D 运动

8、不正确的学生观和发展观是(C)A 尊重学生人格 B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C 合理的体罚教育 D 尊重学生差异

9、教师怎样对待学生,取决于教师怎样看待学生,尤其是怎样理解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这就是老师的(A)

A 学生观

10、人生观的不同会对人们的(B)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B 心理健康状况

多项选择(3、4章)

1、极度应激状态下通常出现(ACD)这几个阶段。A.警报和动员阶段 C.抵抗阶段 D.衰竭阶段

2、导致挫折的外部因素一般可以包括(ABCD )A.生活条件 B.工作环境 C.人际关系 D.发展机会

3、心理冲突包括(ABCD)A.认知冲突 B.情感冲突 C.知情冲突 D.情意冲突

4、心理应对机制从自觉性的水平来看,比较常见的由以下几种(ABCD)A.合理化B.否认C.投射D.幻想

5、积极的心理应对方式包括(ABCD)A.继续努力 B.调整目标 C.替代行为 D.升华行为

6、减轻压力的方法包括(ABCD)A.正视现实 B. 合理宣泄 C. 学会放弃 D. 自我放松

7、不合理信念的表现为(ACD)A.完美主义倾向 B. 适应功能 C. 寻求绝对公平 D. 以偏盖全

8、韦斯勒等人不合理念的基本特征是( ABC)A.绝对化 B.过分概括化 C.糟糕之极

9、卡普兰和斯坦认为,能够造成心理压力的情境除了挫折与冲突外还应该包括(ABC)

A. 被剥夺感 B. 拥挤 C. 压迫感 D. 自我放松

10、战胜挫折与失败的法宝是(BCD)A. 兴趣 B. 志向 C. 胸怀 D. 毅力

11、减轻压力,合理宣泄包括(ABCD)A.找人倾诉 B.自我宣泄 C.音乐调节 D.运动

判断题(3、4章)

1、从心理学角度看,导致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不在内部而在外部(× )

2、心理压力就是指因外部环境的 影响而导致的紧张、焦虑感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应激反应状态。(√ )

3、应激反应是典型的心理—生理现象。( √)

4、导致挫折的内部因素包括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两方面。(√)

5、心理应对机制其心理成分包括认知和态度两部分。(× )

6、人的主观因素在影响挫折感受的诸因素中起着重要作用。( √)

7、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应对机制主要是由那些能够使人成功逃避压力或挫折情境的行为组成。(√ )

8、克服不合理信念的主要方法是认知调节。(√ )

9、人的认识水平是决定心理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 )

10、学生观是指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作用等本质特性和基本属性的认识和理解。( √) 11 发展观是 指对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根本动力和内外因素关系的认识。( √)P88

12、教师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能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长处。(√ )

13、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教育功能与价值的理解和认识。( √)

14、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不会对教育质量观产生直接的影响。(× )

单选题(5、6、7章)

1、人的情感的性质由什么决定(B)B.人的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

2、激情状态下的“意识狭窄”现象反映了情感的什么功能(C )C.动机功能

3、“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体现的是情感的什么功能(D) D.信号功能

4、教师积极情感的核心成分是(A)A.对学生的关爱

5、与人的认知活动相关的心理特征属于性格结构中的(D)D.理智特征

6、“冷漠自私”的特点属于性格构成中的(A)A.对现实的态度

7、“不关心外界事物,脱离实际,多幻想”的特点属于以下哪种性格模式(B)B.内向的知觉型 2

8、“尊重客观条件和伦理法则,不感情用事”的特点属于下面哪种性格模式(C)C.外向的思维型 9、不属于“性格缺陷”的是(D)(P148)A.怯懦 B.自卑 C.嫉妒 D.变态人格

10、“不愿主动与他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心理”的性格缺陷属于(B) B.孤僻 11、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的性格缺陷是(C)C.暴躁

12、对学习的认识错误的阐述是(D)D.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是智力因素

13、维持和增强学习动机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是(A)A.成功体验

14、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不正确的做法是(D)D.维护教师的权威和主导地位

15、违反“体验成功原则”的做法是(B).评价要体现鼓励性、多元化 ,不要批评学生

多选题(5、6、7章)

1、情感调控的方法有(ABCD)A.合理宣泄 B.升华调控 C.自我安慰 D.心理换位

2、属于“合理宣泄”的情感调控的形式有(ABC)(P130)A.写日记 B.倾诉 C.大声呼喊或痛哭 3、对于教师情感的描述准确的是(ABD)A具有两极性 B.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 D.可以进行自我调控 4、积极情感的表达体现在(ABCD)(P121-122)

A.语言鼓励 B.表情作用 C.体态语言 D.多种沟通语言的综合运用。

5、关于性格的描述正确的是(ACD) A.性格是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个性特征

C.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和世界观 D.性格对人生和职业有重大影响

6、性格的结构包括(ABCD)A.对现实的态度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

7、性格的意志特征包括(ABCD)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毅性 D.自制力

8、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卫生原则包括(ABCD) (P168-171)

A.积极情绪原则 B.体验成功原则 C.合理负担原则 D.民主自治原则

9、创造性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特点有(ABC)(P174)A.延迟判断,不立即对学生的创造性成果作出评判

B.善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C.能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创造思维训练

10、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有(ABCD)(P172-173)A.充分利用知识作载体

B.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很热教学方法 C.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D.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

11、课堂教学模式包括(ACD)(P168)A.步骤安排 C.反馈方式 D.支持系统

12、影响学习效果和效率的因素有(ABCD)A.智力因素 B.性格特征 C.情绪状态 D.教学环境 13、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的评价原则有(ABC)A.要全面客观 B.要以鼓励为主 C.要有发展性 14、对“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效应”)理解正确的是(BC)B.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

C.教师的期望和学生的自我应验是一个交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

判断(5、6、7章)

1、人的任何一种情绪与情感体验都有性质上完全相反的两种表现。(√)

2、情感是由外部的刺激环境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反映。( × )

3、相同的刺激情境必定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

4、一个教师是否具有积极的情绪与情感,是决定他能否成为一个合格教师的关键。(×)

5、作为教师要能够抑制消极情感,才能较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

6、性格是稳定的,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 )

7、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对自己的行为调节和控制方面的心理特征。(√)

8、课堂教学是以知识技能的掌握及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的,所以教师人格特征对教学工作无足轻重。(√) 9、要培养创新人才,最重要的任务还不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是培养他们的创造人(√) 10、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要有绝对权威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11、丰富的想象力是构成创造能力的重要成分,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培养。(√)

12、创造力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关系不大。(×)

13、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

14、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就是要把作业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15、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产生成功体验,是维持和增强学习动机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单项选择(8、9、10章)

1、(C)是人际关系的核心因素。C.情感体验

2、(A)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基本途径。A.人际交往

3、解决师生冲突的关键是(B) B.教师

4、美国著名作家爱墨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D)学生”。 D.尊重

5、心理诊断的关键和根本目的是(B)B.确定问题的性质和原因

6、孤独症通常都伴随有一定的(A)障碍。A.言语

7、学校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的重点是(C)。 C.教育和发展

8、“毕生发展观”是由(B)等人提出的。B.苏霍姆林斯基

9、( B)的人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B.有心理困难

10、精神分析理论是由(B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B.奥地利

11、本我受本能的支配,依照(B)原则行事。B.快乐

12、代币强化法属于(C)咨询理论的常用方法。C.行为主义

13、来访者中心疗法属于(B )咨询理论的常用方法。B.人本主义

14、(D)是心理咨询的精髓所在。 D.助人自助

3

多项选择(8、9、10章)

1、人际关系是多种心理因素的复合体,其基本成分是(ACD)A.认知 C. 情感 D.行为

2、在人的需要结构中,(BC)的需要是一种基本的需要。B.爱 C.归属

3、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有(BCD)B.学科教学 C.各项教育活动 D.班主任工作

4、教师的心育能力归纳起来包括(ABC)A.心理诊断能力 B.心理辅导能力 C.心理咨询能力

5、心理诊断包括(ABCD )等几个环节。A.明确目的 B.综合评价 C.确定对象 D.收集资料

6、强迫症的主要表现形式有(ABC)A.强迫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意向

7、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妄想以(CD)较为多见。C.关系妄想 D.迫害妄想

8、心理辅导活动设计的原则包括(ABCD)原则。A.针对性 B.民主性 C.活动性 D.参与性

9、心理辅导和咨询通常采用(BCD)等方式,强调潜能开发和“个性完美”,助人自助自强。

B.倾听 C.接纳 D.共情

10、心理咨询的重点应该重指导、重治疗发展到(BD)。B.重发展 D.重预防

11、学校咨询中,重点是对那些在(ABCD)等方面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P242

A.学习 B.交友 C.适应 D.发展

12、心理咨询理论中最有代表性的有(ABCD)。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认知学派 D.人本主义

13、行为主义咨询理论常用的具体方法有(ABD)等。A.系统脱敏法 B.厌恶疗法 D.放松法

14、共情又称为(ABCD)等。A.共感 B.同理心C.移情 D.神入

判断(8、9、10章)

1、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素质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2、爱墨生认为:自尊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 (× )

3、了解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前提,但要做到真正了解学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4、“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

5、咨询者的作用就是替来访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把自己的观点告诉来访者。(×)

6、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中的一些疑难与困惑不仅来自学生,也有的来自家长,还有的来自老师。(√)

7、心理正常的人不需要心理辅导和帮助。(×)

8、精神分析学派观点认为,人格可以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

9、心理咨询是现代人的精神享受,而非见不得人的事情。(√)

10、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幻听内容单调,多带有责备性质(√)。

11、儿童观问题是教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是教育的出发点。(√)

12、情感是人际关系建立的前提和基础。(×)

13、狼孩的例子说明,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生活环境。(√)

简 答 题

第一、二章

1、心理卫生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有哪些?

答:(1)研究并揭示心理健康的本质及其制约因素,探索维护心理健康最佳途径及有效措施。(2)研究和发现人生不同发展阶段以及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与方法。(3)开展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开展面向广大群众的咨询服务活动,以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水平。

2、什么是完整的健康观?

答:(1)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现象。(2)具体化为:没有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没有主观不适的感觉;没有社会公认的不健康行为;道 德上的完满。

3 教师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职业适应性差 ;(2)因各种认知偏差而造成的态度偏差 :知觉误差、理解误差、社会认知偏差。

(3)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 (4)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紧张

4、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答:(1)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

(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5、心理素质在人才素质整体结构中具有基础与核心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心理素质是社会文化素质赖以形成的基础与中介,离开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社会文化只能停 留在外在形态的层面上而不可能转化为人的素质。第二,心理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发展具有促进或制约的作 用,因而对人才素质结构及其发展水平具有极大的影响,有时甚至起决定作用。

第三,心理素质是个性不断完善的能动性基础,从人才素质结构的角度看,在各种素质中,只有心理素质具有能动性的特征,心理素质的能动作用主要是通过自 我意识的调控作用实现的。

6、为什么说教师的职业特点具有针对性?

答:第一,由于教师的工作对象具有普遍的差异,每个学生的需要、态度、能力、性格等方面都存在普遍 差异,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考虑对象的特殊性,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第二,每个学生都处在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理成熟水平、需要与动机、情绪与情感、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根据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工作的方式与方法也应该很好地适应学生的变化,在教育中要做到机动灵活,审时度势,因时制宜。

4

第三,由于教育对象和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得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面临着实际效果的检验,因而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探 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做创造性的工作。 第三、四章

1、简述心理压力中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P68

答:(1)外部压力主要来自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的突然变化,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冲突和各种意外打击与挫折等。(2)内部压力主要来自过高的自我期待、过强的心理冲突和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等。

2、怎样增强抗挫折能力。P79

答:(1)坚忍不拔,坚持不懈(2)及时调整,学会放弃(3)灵活应变,另辟蹊径(4)发愤图强,不断升华

3、克服以偏概全的心理有哪些方法?

答:(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会辩证地看问题,不仅要看事物的正面,而且要看到事物的反面和侧 面;不仅要看到事物本身,而且要看到它与其他事物的联系;

(2)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对认识对象尽量有较全面的和深入的了解;

(3)独立地分析判断问题,不要不加思考地人云亦云;

(4)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看问题,不要从一己私利出发看问题。

4、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评价观?

答:(1)树立人才标准多元化的观念,克服单纯以“分”取人的倾向。在人才观上我们应该形成这样的观 点: “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2)树立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观念,克服以“老实、听话”来 评价学生的倾向。(3)树立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人才观,克服“门门优秀”、“一刀切”评价倾向 。 第五、六、七章

1、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答:(1)从发生顺序和层次水平上看,情绪的出现较早,而情感的出现较晚。

(2)从产生的基础看,情绪主要同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如婴儿的喜怒哀乐,而情感则主要同人的社会性 需要相联系。(3)从稳定水平看,情绪带有明显的情境性,可以随着情境的改变而迅速发生变化;而情感 则具有稳定性,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性的改变。(4)从表现方式上看,情绪具有鲜明的外显性,各种 情绪体验及其变化大都可以通过人的表情、动作反映出来;情感的表现方式要深沉的多,很难根据一时表 现作出准确的判断。

2、教师的积极情感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1)对教师职业的热爱。(2)对学生的关爱,即师爱.(3)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 (4)对高尚道德的崇尚。(5)保持积极乐观、相对稳定的情绪。

3、如何培养教师的积极情感?

答:(1)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2)不断增强职业荣誉感(3)在育人成才过程中体验成就感。(4)在创造性劳动中体验自我价值感 。

4、如何培养和塑造良好性格?

答:(1)读书明理,增强自我完善的方向性。(2)内省慎独,加强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在通过自我教育塑造良好性格的过程中,内省和慎独是自我完善的两个基本途径。(3)虚心求教,严于律己。(4)实践锻炼,磨炼性格。

5、简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的评价原则。

答:(1)评价要全面客观(2)评价要以鼓励为主(3)评价要有发展性

6、如何帮助学生矫治怯懦的性格缺陷?

答:(1)自我激励。(2)勇于行动。(3)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失败。(4)抓住机会,为自己找寻更多的锻炼机会。

7、简述落实积极情绪原则的措施。(

答:1、教师本身先要有一个积极的情绪状态,同时要有较强的感染力。

2、教师的教态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

3、教学方式、方法要直观、形象、丰富多样,富有趣味性。

4、创设一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

第八、九、十章

1、人际关系对人的心理健康有什么影响?

答:(1)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满足基本的心理需要 (2)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人保持愉快的心境

(3)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4)不良的人际关系会损伤身心健康

2、师生关系对学生有些什么影响?

答:(1)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2)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

(3)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个性发展。(4)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3、教师如何克服“容易文人相轻”的弱点?

答:第一,要辩证地看待自己已有的成绩。

第二,要看到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中都包含着其他人的心血,现有的成绩绝不是单凭个人

努力的结果,其中凝结着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老教师的无私传授、学校创造的条件。第三,要给自己定出更高的目标,确定更远大的志向。

5

4、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答:(1)教师的领导方式。(2)教师的指导态度。(3)教师的个性特征。 (4)教师的专业能力。(5)教师对学生的理解

5、教师的心育能力主要包括哪些?

答: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诊断能力,区分正常与异常心态的鉴别能力,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和提供咨询服务的能力等。

6、心理咨询的性质和特点有哪些?

答:(1)心理咨询是一种人际帮助活动。它体现了咨询者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人际关系。(2)心理咨询是一个人际的互动过程。(3)心理咨询是助人自助的过程。

7、心理咨询的原则有哪些?

答:指导与交友——交友原则,理解与共情——共情原则,助人自助—— 自助原则

论 述 题(请根据字数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具体阐述)

第一、二章

1、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应扮演的社会角色有哪些?

答:(1)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教师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教师的任务就是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把自己桶里的水装到学生的碗里去,因此才有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说法。

(2)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也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这是比教书更重要的任务。从人的社会化的角度来看,人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化是非常重要的。就要求教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掌握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集体活动的领导者,班集体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和基本形式,学生的各种活动(教学活动、教育活动等)几乎都是按集体方式进行的。在班集体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教师负有组织和领导的责任,要代表国家执行既定的教育方针,要把握集体发展的目标与方向,要建立和完善班级中的组织机构,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逐渐完成社会化的过程,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全发展。

(4)学生家长的代理人。学生在校期间,教师就成了家长的代理人,行使对学生的监护权。学生在校期间,教师不仅要代表国家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而且要代表家长照顾学生的生活,负责保护学生的安全和各项合法权益。

(5)学生的知心朋友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而且应该是一种平等的互教互学的关系。教师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工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6)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这角色要求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理卫生,而且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问题。

2、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有哪些?

答:(一)积极的工作态度。一个教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其次要热爱自己的学生,这是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

(二)广博的学识。作为文化知识传授者的教师,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知识: 1.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2.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 3.系统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

(三)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能力:1、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能力,这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前提。2、人际沟通能力,这是一种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基本能力。3、教育诊断与指导能力。4、获取新信息的能力。

(四)良好的性格特征。在教师应具备的良好性格特征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项: 1.崇尚正义,坚持真理的坚定信念。2.积极热情、乐观稳定的情绪状态。3.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坚持性。

(五)正确的角色认知与角色期待 。自我期待是教师基于对教师角色的正确理解而形成的一种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期望,正确的自我期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目标和动力,自我期待的水平越高,教师发展的水平也就越高。

第三、四章

1、在结合自身实践,谈谈如何能通过有效的自我 调节来改善自己的工作态度

答:(1)培养工作兴趣:有些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感兴趣,因此,感到十分乏味枯燥,这使得日常的各项工作都变成了一种负担,有时甚至觉得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改变自己的心态,可以考虑这样几种方法::第一,工作丰富化。可以从充实内容、改进方法、提高层次、扩大范围等方面来进行,使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以此来培养对工作的直接兴趣。第二,确定发展目标,培养间接兴趣。比如,对通过工作所能得到的荣誉、地位以及物质利益的兴趣等。第三,“假装”对工作感兴趣,这是一种用积极体验代替消极体验的训练方式。

(2)增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工作是否有成效的一种主观体验,能够对自己的努力结果产生实际的感受,是使自己不断受到鼓舞,从而使自信心和行为动机得到不断增强的重要基础。第一是重新调整期望值,给自己定的目标要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因目标不切实际而导致无谓的挫败感。第二,要找到正确的参照标准,不要与根本不具可比性的对象进行毫无意义的攀比。第三,要从多种积极的体验 6

中去积累和增强自我效能感。

(3)使工作内容丰富化:过于单调的工作内容会令人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因此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丰富起来,对转变消极的工作态度就显得十分重要。

(4)要有一颗平常心:有些人之所以工作消极,多半是因为对名利的追求过强,所以遭受的挫折也较多,因而经常处于不平衡的心态中。

2、试述完美主义倾向的弊端?克服完美主义倾向的方法有哪些?P106-107

答:完美主义倾向的弊端在于①自我期望过高,不可能实现,极易产生自我挫败感,导致自卑;②对工作和生活过分苛求,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③对人过分挑剔,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比较顽固的完美主义倾向常会成为某些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

克服完美主义倾向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我质辩,即同自己的完美主义要求进行辩论,从中发现不合理之处。比如,不允 许自己在工作上出现任何纰漏的人可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世上有从不犯错误的人吗?要求自己不犯任何错误能做到吗?有一些疏漏是否就意味着要全盘否定?经过这样的辩论会帮助自己发现原有观念中的不合理之处。(2)自我分析,即全面、客观地分析自己的目标和要求,实事求 是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找到并承认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要求。 (3)角色互换,即把那些要求别人的期望标准用到自己身上,体会一下被别人苛求的感受。(4)改换比较的参照系,多与处境更差的人比,有助于改变过于理想的期望目标。

第五、六、七章

1、请结合实践经验谈谈教师的积极情感对教育效果的促进作用。

答: 第一,教师的积极情感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受教育的态度; 教师的积极情感有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建立,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改进;某校初一年级学生,过去对历史课十分厌倦,可是现在对历史课突然变得喜欢起来了。原来,任课老师换了,现在由一位年轻女教师来教他们的历史了。她是师范学院的毕业生,而且是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她既善良又严格,千方百计地使学生对她所上的历史课发生兴趣。女教师乐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她总是以自己的欢快、机智和风趣深深博得孩子们的信任。在课上,女教师既精通业务,又学识丰富。为此,她很快赢得了学生对她个人的好感和不同寻常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很快就转变为对历史课的兴趣。孩子们觉得,在这样一位教师面前承认自己的无知是丢脸的。所以,怀着愉快心情的孩子们总想竭力表明:即使教师还没有教过的东西他们也懂得那么多。许多人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像女教师这样,做一个不仅外表美,而且内心很丰富的人。

第二,教师的积极情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 上课铃声响过之后,教室内还在为上节课的物理题争论纷纷。当同学们看到站在教室门口代课的数学老师那张严肃又冷峻的脸时,争论声嘎然而止。结果一节平时大家最喜欢的数学课成了老师的独角戏。原因在哪里?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情感产生了抑制作用。

2、试述影响课堂教学的外因。

答: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外因主要是教学环境,其中包括教学模式、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三方面因素。

(1)教学模式是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的相对稳定而设计的教学活动结构”。教学模式一般都包括步骤安排、师生交往系统、反馈方式和支持系统四方面内容。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中,四个部分都有不同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具体教学模式的选择要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来确定。不同的教学模式一旦确定,就会对师生交往方式和课堂气氛产生不同的影响。

(2)课堂心理气氛是一种微观的心理环境,是由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综合而成的。”。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他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从而对认知效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而且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他们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独立意识和创造能力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3)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心态的重要因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能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相反,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同时还应看到,一些学生中所出现的某些心理障碍同不良的师生关系有直接的关联,有些问题就是由于教师错误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造成的。。所以,改善和协调好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3、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对“成功教育”的理解和体会。

答:所谓“成功教育”,就是培养成功者。在学生心态的转变方面,要通过改变校园环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理想前途教育、开展心理常识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树立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心。在教学上要实行 “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原则,从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减少学习中的挫折感,为学生提供更多成功的机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管理上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设置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奖励制度,如学习习惯进步奖、学习成绩进步奖、为班集体做好事奖、课外兴趣活动奖等,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鼓励,激发起他们的进取心与自尊心。

第一,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积极的期望来源于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如果教师相信每位同学都是有巨大潜能的,相信他们的潜能都是能够被发现并得到发挥的,那么,教师对学生自然就会有信心,有热情,有一个积极的态度。

第二,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对失败体验较多的学生来说,容易形成自卑感,产生退缩心理,这会使他们在各种活动中都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很少做主动的尝试。 第三,合理地运用鼓励性评价,增强他们的成功体验。在实验中他们改变了以往那种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 7

人的做法,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采用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只要有进步,就要给予及时的鼓励。第四,成功教育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改变了学生消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形象,使他们恢复了自尊心,增强了自信心,树立了积极的理想目标,有了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勇气和力量。也许,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他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有了这样的信心和勇气,就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挫折,最后成为一个成功者。

第八、九、十章

1、教师对学生、对儿童的认识问题,是教育的出发点。请谈谈有哪些主要的儿童观?其主要观点是什么?你更赞成哪一种?

答:1、把儿童视为“花朵” 儿童的生长像植物需要肥沃的土壤和温暖的阳光一样,也需要提供一个适宜、自然的教育环境,使儿童的天性得到自然的、充分的、健康的发展。

2、把儿童视为“敌人” 有人认为: “儿童生来就有原罪”,“要使他们尽早开始赎罪”就得采用强制的办法。强调教师的权威性、计划性和步骤性;强调师生间的敌对性,否认师生间的共性和一致性。

3、把儿童视为“机器” 认为儿童是教师控制下的被动的、无感情的“机器”。机

器无人开动是不会自行运转的。因此教师只要了解了机器的性能便能开动它。此观点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师对学生了解的重要性但它否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否认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4、把儿童视为“小大人”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儿童具有理智推理能力,可以通过学科结构知识的学习,发现新的原理、新的知识,从而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此观点夸大了儿童的思维能力,否定了儿童思维与成人思维质的差别,是有其弊病的。

5、把儿童视为“太阳” 这是儿童中心主义的观点。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他认为教育应以儿童的自我活动或感兴趣为出发点。反对把儿童看成小大人,但过分强调儿童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知识。

6、把儿童视为“白板” 认为儿童的心灵就像一块白板,一切思想观念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教育就像在白板上绘画一样,可根据教育者的需要、目的进行。因此,教育者要爱护它,免于受污。强调早期教育、正面教育。此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洛克。

在上述几种观点中,更赞成把教师比成“园丁”,把学生比喻成“花朵”的观点,此观点最具合理性。因为它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离开园丁的栽培,没有适宜的生长环境,花朵无法健康成长;但是,不管园丁怎样精心地培育,也只能为花朵的成长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成长的内因还在花朵自身内部。所以,我们赞成把教师看做园丁,把学生看成花朵的比喻。按照这样一种理解,有助于建立比较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

2、什么是共情?如何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正确使用共情?

答:共情有时也称之为共感,就是咨询员不仅要设身处地的进入对方的个人精神领域,去理解和体会对方的各种内心感受,而且对来访者所处的境况要达到心领神会。并将对方的感觉和内容表达出来,告诉对方,对其进行帮助。

正确使用共情:

(1)转换角度,走出自己的参照体系,站在对方的位置和处境去尝试对方的喜、怒、乐、愁、恐、惊,感受越准确、越深入,共情的层次就越高。咨询员要尽量地排除自己的价值观、人格特点和兴趣等。要注意提醒自己不要太主观,要设身处地地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等等,用以提高共情水平。

(2)能进能出,出入自由,角色认定恰到好处。一个成功的咨询员他既能用他(她)的知觉、思维、体验去接触对方的内心世界,又能带着从他(她)的心里知觉到的东西回到自己的世界里来,进行清理、辨别,再进入,再出来,反复进行,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体验来访者的内心。在表达共情对应时要适时、适人、适地、适度,做到恰到好处。

(3)运用身态语(如目光注视)、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动作变化等等,和言语表达的方式对来访者的问题表示关注。在运用高级共情反应时要留有余地,常用一些尝试性、探索性的语气来表达。

3、 什么是厌学症、学校恐惧症?请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矫治学生的厌学情绪和对学校的恐惧情绪? 答:厌学症是指以学习为阴性刺激物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毫无兴趣,视学习为沉重的负担,有时甚至是一种十分痛苦的事,尽管面对各种纪律的约束,仍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活动,经常以逃学的方式逃避学习,严重者会导致辍学。 学校恐惧症是以学校为阴性刺激物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害怕或拒绝上学,一到学校就感到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痛苦烦躁,有时还会伴随一些生理症状,如头疼、腹痛、呕吐、泻肚等。这些症状绝不是装出来的,但也不需治疗,只要不去上学,在家里玩耍就一切正常了。对此类现象的矫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要了解清楚致病原因,通过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转变态度,改进方法,从根本上消除应激源,如果一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也可以考虑通过换班、转学等措施,使学生脱离应激源;第二,是进行心理 治疗,一般可采用支持疗法和脱敏疗法,帮助学生逐渐减轻厌学情绪和恐惧感;第三,要指导家长调整教育态度与方式,多关心、理解孩子,主动与老师保持联系,互相配合,改善教育环境;第四,是药物治疗,对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可由医生开一些抗焦虑药物作为辅助性治疗。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