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 - 凤凰语文博客

黄山奇松

溧阳市文化小学 朱文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同学们,被誉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以四绝闻名天下。奇松姿态优美,郁郁苍苍;怪石耸立,石笋罗列;云海雾起云腾,烟雾缭绕;温泉清澈洁净,可饮可浴。可在这四绝之中,人们对黄山的奇松却情有独钟,为何人们独独偏爱黄山的松树呢?黄山的松树到底奇在哪儿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美丽的黄山,去观赏黄山奇松。

2.齐读课题。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过渡:要看奇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登上这绝妙的玉屏楼吧!站在玉屏楼上,你可以看到哪些松树呢?你最欣赏哪棵松树?它又奇在哪儿呢?

2.(出示自学要求:自由读课文,把你觉得奇特的地方找出来,划一划,细细读一读,品味品味。):请你来把自学要求响亮地读一读。

3.学生自由品读课文。

4.交流感悟。

过渡:你最欣赏哪颗松树?你觉得它奇特在哪儿呢?

A.迎客松

(1)学生自由说。

(2)(出示图片)过渡:看,这就是迎客松,它生长在黄山1700多米的悬崖峭壁上,已经生长了大约800年。

(3)体会:饱经风霜

<1>启发想象,训练说话:在这800年中,它忍受了着艰辛,克服了种种困难,书上用一个词来概括了。(饱经风霜)从这个词语中,你仿佛可以看到什么?(指名说)想象可真丰富,老师相信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你能说得更精彩。

(出示):狂风来了,呼呼的狂风想要_________,可迎客松________。

霜冻来了,厚厚的霜冻想要_________,可迎客松________。

____来了,__________想要_________,可迎客松_________。

仅仅是一次两次吗?从哪个字中你能体会到经历了无数次?

<2>练读词语:是啊,从这个饱字我们就能体会到迎客松在这800年间,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你能把这个词读好吗?

(4)体会“郁郁苍苍,生命力顽强”

<1>过渡引读:这不算奇,最奇特的是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引读。

<2>激发想象:你看它,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看到这儿,你不禁想到了哪些词语?我们不仅能想到这些词语,还能想到很多诗歌呢?(比如说:陈毅元帅写的《青松》,背背看。又如郑燮写的《竹石》背诵。)

<3>练读句子:过渡:真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啊,学到这儿,我们不禁对迎客松充满了崇敬,充满了敬仰,同学们肯定有许多赞美的话想对它说。来吧,千言万语都化作你的朗读,用你的朗读来赞美它。(我听出了你对它郁郁苍苍,枝繁叶茂的喜爱;从你的读中,我听到了你对它饱经风霜的敬佩;我听出了你对它生命力顽强的赞美。)

(5)过渡:迎客松生命力顽强的确让人称奇,这棵迎客松还奇在哪儿?

(6)体会“热情好客”。

<1>品读比喻句:你从哪儿能够看出来?这一句是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看,真像人们伸出手臂欢迎大家的到来。你能来读读看吗?

<2>评读:读得怎么样?你听出来热情好客了吗?(我好像看到了迎客松在热情地向我们招手呢。我仿佛听到了迎客松在对我们说:来吧,欢迎你到黄山来。)

你也可以加上动作来读一读。

(7)体会迎客松的地位。

<1>过渡:同学们,如今,热情好客的迎客松已经走进了各族人民的心中,北京人民大会堂里也陈列着《迎客松》的巨幅铁画呢。

<2>引读:人们一提到黄山奇松,就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想到——迎客松。

迎客松已经成为了黄山奇松的代表,成为了整个黄山的象征。

<3>齐读:让我们带着自傲、敬佩,再来欣赏迎客松。齐读。

B.陪客松

(1)过渡:你还欣赏哪棵松树?它又奇在哪儿呢?

(2)体会“绿色的巨人”

<1>品读词语:你从这个词语中能够感受到什么?

<2>激发想象:(出示陪客松的图片)看,这就是陪客松,陪客松挺直着粗壮的躯干,伸展着郁郁葱葱的双臂,正在陪伴着游人呢。烈日炎炎,太阳炙烤着黄山,陪客松

伸展着郁郁苍苍的手臂,好像在对游客说:_______;蒙蒙细雨飘落下来,陪客松又伸展着自己枝繁叶茂的臂膀,好像在对游人说:_______。

<3>指导朗读:此刻如果你就是游人,正在陪客松的陪伴下欣赏着黄山的美景,你的心中一定充满了感激。你能把这种感激读出来吗?(指名读)

那博大的胸怀,那无私的奉献怎能不让我们心生爱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无私奉献陪伴着我们的迎客松。(齐读)

C.送客松

(1)过渡:你还欣赏那颗松树?它又奇在哪儿?

(2)体会“天然盆景”

<1>联系实际:同学们见过盆景吗?(盆景是园丁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你在哪儿见过盆景?为什么同学们要把盆景放在家中,放在客厅里?(好看)你看这儿,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说明送客松什么?(出示送客松)看,枝干蟠曲的送客松的确像一个天然的盆景。

<2>激发热爱之情:谁是这天然盆景的创造者呢?我们要感谢大自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看的迎客松。

<3>指导朗读:,你能来读一读这么好看的送客松吗?

(3)体会“依依不舍”

<1>过渡:送客松不仅好看,还很热情呢。

< 2>想象说话:你看它,向山下伸出手臂,像在挥手告别,又仿佛在作揖送客,又俨然在伸手挽留。如果你是游人,要离开如此美丽的黄山,如此奇特的松树了,你会说些什么呢?此时此刻,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你的心情?

<3>指导朗读:你依依不舍地离开黄山,送客松仿佛也在依依不舍地舍不得你,想伸出手臂来挽留你呢。你能来读一读吗?

5.师小结:三大名松的确奇,奇就奇在姿态独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伸出长手臂,送你下山,向你告别!难怪能够成为黄山一绝。

三、观看图片,升华情感。

1.过渡:同学们,其实黄山还有很多姿态独特的奇松呢。

2.(出示第三小节)从这一小节中你还读到了哪些姿态独特的奇松?

(1)体会“千姿百态”

<1>激发想象:黄山松仅仅就只有这几种姿态吗?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你从这个省略号中读出了黄山松还有那些姿态?

这种种姿态我们可以概括成一个词——(千姿百态)。

<2>体会句式: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是怎么把这些姿态都串联在一起的?

(找到“或??或??或??,有的??有的??”,在课件上标示出来。)

这样的句式我们叫做排比句,看,我们形容姿态多不仅可以用“有的,有的”,还可以用“或或或”表示。

<3>指导朗读:你能来读一读这千姿百态的黄山松吗?(指名读)

<4>训练说话:过渡:读了这千姿百态的黄山奇松,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这些千姿百态的黄山松呢?(出示多媒体画面,播放)

读着黄山奇松,看着黄山奇松,老师相信你现在一定能把黄山奇松说得更好。 (出示: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有的像_____,有的如同____,有的仿佛_____。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______,或_____,或_____。)

自己先说一说——指名说。

<5>激发情感:此时此刻,你最想对黄山奇松说:____________________。

饱满着你的情感,带着你独特的感受,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齐读这一小节)

怪不得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呢。学到这儿,相信同学们也对黄山奇松充满了特殊的感情。带着你的惊奇,自豪,赞美,敬仰,再来读一读课题。(齐读课题)

五、总结全文。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美丽的黄山,是中国的瑰宝;神奇的黄山,是全世界的奇观;梦幻般的黄山,是大自然的骄子!黄山不仅是奇松出名,它的怪石,云海,温泉同样使人赞叹。课后请同学们读一读补充阅读,去进一步感受下神奇的黄山。

 

第二篇:黄山奇松11.12

《黄山奇松》第二次备课(第一课时)

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的主题是“赏名山大川、访名胜古迹”。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由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说到它的“四绝”,然后从“四绝”引出令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一一描写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的不同姿态,以及它们得名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文中众多的四字词汇,并扣住这些词语体会三大名松的姿态及其精神品质,进而通过这些关键词理出一条背诵课文第二自然的思路。

3.在朗读中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

一、 谈话激趣,扣词应题:7/8 1. 师: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要去一个地方赏景。什么地方呢?去赏什么呢?哦,早就知道了啊。 “奇”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3.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就是“罕见的;特殊的;不平凡的”松树。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课题。??带着你的期待再来读一读。 1

4.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师:想要去赏景先要过好生词关,才能拿到游览券。

A 美誉 陡崖 玉屏楼 宾客 屹立 卧姿

哪个生字你最想给同学提个醒,我们都来当小老师。

预设:“屏”字头上不能多一点,“屹”字不能多一横,“卧”字左边为“臣”。评点: “屹”、“陡”要注意左窄右宽,“卧”为左宽右窄。“誉”要把上部的撇捺写得舒展,像帽子一样盖住下部,字才会美观大方。

教师范写:“誉” 生描红并且临写两个

几位小老师分析得头头是道,下面请你按照刚才的提示任选两个难写的字描一遍,临一遍。 4

5.请大家再来看这个词—— 1

要是你们没学这篇课文,恐怕不会知道这个词。不过要想饱览神奇、特殊的、不平凡的黄山奇松美景,一定要了解它。谁知道?

生:玉屏楼是被称为“黄山绝胜处”——师:的——生:地方。 好,一起读读这个句子。

师:知道“黄山绝胜处”是什么意思吗?生:就是“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师:请你完整地再说一遍。

生:“黄山绝胜处”就是“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师:读出来了吗?“玉屏楼”、“黄山绝胜处”、“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原来是一个意思呀。(生顿悟,点点头。)

师:我们读文章呀,就要这样联系上下文读,这样瞻前顾后地读,许多词语、句子你就能自己理解了。

6.这篇课文有很多四字词语,老师把它们找出来稍加整理,就形成了一首介绍黄山奇松的观光诗。有没有兴趣读一读?

黄山奇松 潇洒挺秀

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

饱经风霜 郁郁苍苍

姿态独特 枝干盘曲

千姿百态 神奇秀美

中国的汉字很神奇,有时候,一个词就是一幅画面,一个词就是一种情感;我们在读这些词的时候就要读出画面、读出情感来。谁想试一试,好,再来读一遍。(分解读)2

二、初读课文,感受奇美。5

1.下面啊,我们就把这些词语送进游览必读的课文中,美美地读一读。把你觉得精彩的地方画下来多读上几遍。 2分钟+ 2+1分钟

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要知道朗朗读书声是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读着读着,你们的眼前看到黄山奇松了吗?

谁能说说黄山奇松给你的印象?从哪体会到的?你可以用上刚才的词语说一说。

大家的印象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奇

2.奇松被誉为黄山“四绝”之首,可不是徒有虚名的。一起来读读。(第1自然段)黄山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这么多的奇松,要想看完写尽,恐怕千言万语也不够啊,如果你就是作者,你准备怎么写呢?

预设:我打算写一种,写得很详细,很具体。/我会选最美的,情有独钟的松树/。我准备有详有略。

3.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作者也是这么想的!作者仅仅选择了三棵典型的松树来写,这种写作手法叫作:选取典型。

一起说出这三棵奇松的名字??

三、精读课文,品味奇美。13

1.师:这三棵典型的奇松究竟有什么“特殊的,不平凡的”的地方呢?默读第2自然段,选择你情有独钟的奇松,想想它奇在哪里?边读边想,批注下你的感受。////写完后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你情有独钟的奇松是??(读)你觉得它奇在哪里?生 1: 我感觉它奇在形态上。(结合关键词,请多位同学充分交流)

A 1 品“遒劲” 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点击课件:“遒劲”变红)一起读。??知道它的意思吗???指名读??我觉得你读得特别有力量,为什么这样读???是啊,遒劲就是强健有力的意思。来,男同学一起读,读出它的力量!全班同学一起读,读出它的神奇?

谁也是对迎客松情有独钟,也想谈一谈?(再看看这个句子,往深里想想,尤其是那些令你心中一动的词语,最好静下心来想想这个词语表达了什么意思,体会黄山奇松奇都在何处?)

B 6 品“饱经风霜”

什么是饱经风霜?先来看看饱在字典中的解释:

A 吃足了,与“饿”相对。

B 足足地、充分地。

只要把关键字的含义讲清楚,词语的意思也就出来了。现在谁来说什么是饱经风霜? 就是说这棵迎客松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磨练,这就叫——

其实,这个词也形容人经历过长期的困苦生活和斗争。谁能用上这个词说句话? 师:再读这个句子。

师:迎客松,你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霜雨雪、风吹日晒?师:你猜— 师:对,很多年!不过不是十几年,而是800多年啊!

补充资料:其实,黄山松都生长在陡崖上,它们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它们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黄山松风撼不倒,雪压不断,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依然那么潇洒挺秀。

当你想到这棵迎客松已经经历了800多年的风吹雨打,800多年的冰雪洗礼,你想说什么?老师想听听你心中的声音。(板书:生命力顽强)

师:迎客松奇不奇?带着你的赞叹再读: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C 2 悟“热情好客”

师 : 迎客松还奇在哪里?先读读这个句子,体会一下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生读)读这个句子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预设: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热情好客 / 像人一样有情义

4.同学们,它本来就是一棵松树, 但为什么会让我们有如此奇特的感觉呢?让我们伸出手臂,看看迎客松(出示图)。读。有没有新发现?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5.师:谁能把这份热情读出来(指名读。这真有种让人宾至如归的感觉啊,)提示加上动作。

6. 师:迎客松姿态是这样优美,你说奇不奇? 读 师:它虽饱经风霜,却充满生机,你说奇不奇?读!

师:有人提议把这棵迎客松作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你同意吗?读 师:有人提议把这棵迎客松作为整个黄山的象征,你赞成吗?读!

三、总结学习,合作学习 6

同学们,相信迎客松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想一下,我们在欣赏学习迎客松时都用了哪些学习方法?2

预设:A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B抓关键词,作批注(边读边圈画边思考)C修辞手法(想象 比喻)

要求:请同学们按照学习“迎客松”的方法小组自学描写“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分别说说它们奇在哪里?

2感悟陪客松之奇美(陪客松正对??, 正陪同游人观赏??风光。)是啊, 它是多么高大、 挺秀啊!读出你的感受来。1其实它的位置也很奇,正对玉屏楼,你只要登上了玉屏楼, 它就一直陪着你, 陪着你观赏黄山风光, 于是人们也给它取了名字—— —陪客松。明白了这点, 让我们再次读出它的奇美来。让我们一起记住这奇美的陪客松。

感悟送客松之奇美

1 句1:送客松状态独特,枝干蟠曲??“天然盆景”。 (板书, 送客松)指着盆景(图片) ,你觉得这盆景怎样?这可是园艺工人精心培育, 细心修剪而成的,而送客松却是谁修剪出来的?大自然。仅凭这一点,还不足以体现它的奇吗?多么神奇的送客松啊, 读出我们的感受。

四、美读欣赏,书写奇美2+2+1

1. 欣赏完三大名松,相信它们的形象已深植于每个同学的心里。谁能把字字珠玑的这一段读一读,读出奇松的奇,读出奇松的美。??

听了她的朗读,我们仿佛真的来到黄山游览;听了??

谁还想读?来,请大家一起把这一段美美的读一读,读出画面来,读出三大名松的神奇与秀美。 2.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更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想一睹他们的风采吗?你有想说的吗?这段话

中哪个词语告诉你的?还从哪里也能看出千姿百态?请问,你是从哪里读出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呢?师:是呀,省略号,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齐读。

3. 今天,我们读了课文,领略了这么多黄山松的神奇、 秀美,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学学作者描写三大奇松的方法,给你喜欢的奇松配上一段解说词,表现出它的奇来。

五、自主设计作业 2

同学们,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你最想给自己设计什么作业来完成呢?

一星作业:摘 摘录好词佳句

二星作业:画 画你印象深刻的黄山奇松。

三星作业:写 展开想象,模仿作者的思路写一写青岛的青山绿水。

四星作业:阅读积累,推荐文章:《黄山奇石》,徐霞客的《游黄山日记》,叶圣陶的《黄山三天》等都体现了黄山的绝美秀丽的风姿,根据自己的喜好找到相关的书籍读一读,做摘抄,作批注。

看来同学们为自己设计了很多富有特色的作业,期待你们精彩的呈现。

六、板书设计:

主板书: 黄山奇松

形态独特

奇 生命力强

热情好客

侧板书:

有详有略

抓住典型,

比喻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