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

16、黄山奇松

滨海区实验小学 张玉珍

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语文 课时:1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黄山松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课题: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11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难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由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述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阅读过多篇描写祖国秀丽景色的文章,如《九寨沟》、《西湖》、《泉城》等,他们领略了祖国的秀丽风光,对祖国的风景名胜充满了向往。对于黄山,他们略有耳闻,但对于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神奇秀美,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视野不开阔,缺乏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题质疑。

同学们曾经欣赏过神奇的九寨沟、秀丽的西湖、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安徽省看看“天下第一奇山”——黄山(板书)。 1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

黄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这节课,我们就来观赏其中的一绝——奇松(板书)

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头脑中产生了哪些疑问?(相机标划“?”)

俗话说的好:“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相信大家,只要用心读书,就一定能解答这些疑惑。

二、自读课文,扫清障碍。

请大家自由的朗读课文,尽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可以在课文中把不理解的字词标划出来。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交流(相机板书“潇洒”“遒劲”“蟠曲”等词语) “不动笔墨不读书!”许多同学在读书的过程中标划出了不理解的字词,这个习惯很好!

谁来读一下这些词语啊?

这些词语的意思老师都知道。是让老师直接告诉你们,还是通过读课文自己解决呢?

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多读几遍课文,疑问总是能解决的? 来,大家再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潇洒: [神情举止] 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遒劲:雄健有力(一般用来形容书法或绘画的线条。)

盘曲:,曲折环绕。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真不简单!鼓励鼓励自己!

三、精读课文,理解升华。

黄山奇松到底“奇”在哪儿呢?

预案一

黄山松千姿百态。(相机板书:形)

1、你来读读相关的语句吧。

2

2、理解“屹立”

“屹立 斜出 弯曲”——比划“弯曲 斜出 屹立” “屹立”应该怎样理解?

3、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能通过朗读展现出黄山松的千姿百态来吗?谁来试试?

我们在读的时候,放慢速度,这样就能把黄山松的千姿百态读出来了。来,我们把这段齐读一遍。

预案二

三大名松

黄山松的姿态实在太多了!要想看黄山松,最好的去处就是 “黄山绝胜处”玉屏楼了,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相机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这一段,试着用横线、波浪线、双横线分别标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

(1)迎客松(出示迎客松的文字)

谁来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瞧,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我们的到来呢!

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那么“饱经风霜”四个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 /view/291598.htm??

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

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

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

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1000多个寒来暑往,据说它已有1000岁了。)

( 风、雪 、电闪雷鸣、太阳 )??

师小结: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1000岁了。 3

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他顽强的活下来了。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那么潇洒、挺秀。你说,这样的松奇不奇?

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评价、再读)

除此以外,迎客松还“奇”在哪儿呢?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同学们伸出手臂,对照图画想象。师请学生示范动作。

(师生扮演环节)师邀请一位学生交流:师:迎客松,你好!学生:你好!欢迎你们来黄山参观!(配合动作)师:谢谢!接着师同全班同学交流。 它如同好客的主人在欢迎宾客的到来,奇特不奇特?谁再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男女分组读。)

多么潇洒挺秀的迎客松啊!多么热情好客的迎客松啊!多么坚韧顽强的迎客松啊!老师不由得想起了陈毅元帅的一首诗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甚至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了!让我们带着对迎客松的赞美,带着对迎客松的敬意,一起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听你们的朗读真的是一种享受!

(2)陪客松

在被迎客松热情地迎上山后,接着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

(出示图片)仔细看图,陪客松“奇”在哪里。交流: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

读出陪客松的特点来。

(3)送客松

当饱览了美丽的黄山风光后,谁来与游客依依不舍地道别?送客松奇在哪里?

①出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送客松姿态独特,??

a、这里有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盆景”大家都见过吧,谁能把自己对盆景的了解说一说?(人工加工的植物)这里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的盆景”似乎有些矛盾?(送客松没有经过人工的加工,也能像精雕细琢的盆景一样姿态优雅。)奇不奇?

b、谁能把这种奇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4

6、师小结:玉屏楼前的三大名松果然是那样的神奇,让我们用饱含情感的朗读再一次去体会这三大名松的神奇、秀美。配乐读第二小节。

(黄山上只有这三大名松吗?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转入预案一) 总结回顾:

是啊,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便展现着千姿百态将黄山装点得更加神气、更加秀美。

三、升化情感。

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1&word=%BB%C6%C9%BD%CB%C9

2、(伴以优美的音乐,出示各种黄山松的画面及名称,教师有详有略地解说——倒挂松、竖琴松、双龙松、黑虎松、探海松、孔雀松、卧龙松??)

3.请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大家的想象很丰富,请你选择喜欢的一种松树写下来,写出它姿态的“奇特”。可用上刚才说过的词语。别忘了用上比喻、拟人等手法,让你的介绍更生动。

欣赏了黄山这么多美丽景色,现在请同学们帮老师完成昨天刚接到的一个任务: (学写广告词:金阳光旅行社准备开辟“黄山三日游”的游览线路,请你代写一句广告词。)

四、拓展延伸,快乐作业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两次游完黄山之后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诗句。这一节课我们欣赏了黄山四绝中的一绝:黄山的奇松,课下收集资料,了解黄山怪石、云海、温泉这“三绝”的特点,为开展“黄山四绝”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5

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教学一开始,我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如:为什么以黄山奇松作题目?它的奇表现在哪儿?等,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课题读课文并试着自己解决问题。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他们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执教《黄山奇松》一课时,我就以此为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思考。比如在讲到: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一句时,我不急于让学生一下就体会到“奇”,而是让学生先通过“遒劲”和“郁郁苍苍”来感受奇松顽强的生命力,再读出这种生命力来,接着抓住“饱经风霜”一词体会奇松生长过程中的艰辛,再读再悟,学生很容易体会到松树的“奇”之所在,读为悟服务,悟反过来促进朗读的提高。

另外,我在教学中还重视图文结合。在《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中有三张插图,我从网上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三大奇松及其他黄山奇松的图片,将之放大。教学时充分利用,如:让学生边看迎客松图边读文,感受迎客松的奇,再做做迎客松伸出手臂欢迎宾客的样子;让学生看图展开丰富的联想:假如你就是陪客松,会向大家介绍黄山的哪些风光;热情的送客松对离去的游人会说些什么 ; 最后,出示其他黄山奇松的集锦图,模仿书中的句式,看图说话。

这一系列环节都巧妙地将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他们说话写话的能力,通过他们的想象说话、写话,更好地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理解黄山松的奇。

当然,本节课的教学还存在不足之处,如:课堂拓展阅读还不够等,今后教学中还要多下工夫。

6

7

 

第二篇:黄山奇松教案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教案设计

黄山奇松教案

黄山奇松教案

黄山奇松教案

黄山奇松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