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

罗伯森·沃尔顿,沃尔玛公司的创始人。一个星期日,正是店里顾客盈门的时候,沃尔顿像往常一样,换上便服,装扮成一个购物者的样子,到店里来巡查。

他来到销售鞋子的柜台前,看到一位老妇人正在试一双鞋子。为了让顾客试鞋的时候更方便一些,店里专门给试鞋的顾客准备了可以改变高度的升降椅。这样,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节升降椅的高度,使自己在试鞋时更舒服一些。老妇人坐的椅子有些高,她年纪大了,弯腰很不方便,显然她不知道椅子的高度是可以调节的,但表情懒散的售货员显然没有帮助她改变椅子高度的意思。老妇人试鞋的时候感到很吃力,索性放弃了购买。

下班之后,沃尔顿把这名员工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问她:“今天上午你为什么没有帮助那位老妇人把椅子调整得更舒服一些呢?”

员工显然没有想到总裁会因为这件事责备自己,她辩解说:“可是,我觉得她并没有什么不舒服啊?”

沃尔顿想了想,他取来一把升降椅,把椅子调得很高很高,然后对这位员工说:“既然这样的话,你亲自试一下。”

员工坐在高高的升降椅上,做出试鞋的动作,她费了很大力气才能够弯下腰去,试鞋就更费力气了。这时,她的脸一下子红了。

换位思考的实质就是把自己当成别人,当成“你”,通过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我处在他那个环境当中,我会怎么做,我会有怎样的感受?”它客观上要求我们把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与思维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第二篇: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

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

永川区何埂初中:陈远秀

换位思考,顾名思义就是调换位置来考虑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这句名言就是告诫我们遇事要换位思考。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有些人教学的时候,不是尽学生所领会的教,而是尽他们所愿教的去教。”这正是我们很多老师日常教学的真实写照。想想自己的教学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我有一个习惯,喜欢将讲解过的作业再次收上来看,检查学生是否改正过来了,这样既可以发现他们上课是否认真听讲,同时也可以发现学生哪些知识还没掌握,以便以后在教学中有所侧重。记得那是星期一下午,我照例将上周评讲过的作业收来检查。发现大约有一半的学生没有将我讲过的题改正过来。当时,我简直是怒火中烧,肺都像要气炸了。我将这部分学生的名字一一记下来,准备狠狠批他们一顿,以解心中之气。我怒气冲冲地走出办公室,正好遇到科代表来抱作业本,我就向她了解了一下情况,自己也在心里琢磨: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学生都没改错呢?

我静下心来认真回想了一下讲作业时的情景:当时正好是星期五下午第三节课,在处理完班务后,我看时间还有接近20分钟,我想可以抓紧时间处理一点作业。当时学生回家心切,住校生已经有一周没见到父母了,马上就是周末了,他们的心情可想而知,加上楼上很多班都在为下周即将举行的艺术节红歌比赛做准备。那歌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也难怪学生会身在曹营,心在汉。

经过这样一想,我的心情好了许多。我觉得责任在自己,而不在学生。是我没有选好恰当的时机。作为老师,应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多体谅一下他们的感受,而不能一味去怪罪他们。

晚自习前,同学们都会提前来到教室,讨论作业上不会的题。我抓住这一时机,心平气和地找那些没有改正作业的同学谈话,听他们的心里话,并耐心的给他们讲解了他们不会的题目。他们也很乐意地将错题改过来了。

经过这件事后,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我们要养成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时时变换自己的角色,站在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对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及性质趋向有更全面﹑更客观的把握,从而保证自己做出客观﹑科学的判断和选择。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是心胸宽广,聪明睿智的人:懂得换位思考的教师会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比别人棋先一招,技高一筹。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换位思考呢?

1

一、换位思考的三前提。

1.、必须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学生心理发展有其必然规律。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不同的。我们只有掌握他们的特点,与学生进行心理换位才能顺利进行。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社会﹑对生活,以及对他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在某些方面甚至存在疑惑,他们想知道答案,他们要选择自己的正确的人生道路。在这十字路口,作为教师要站在学生立场上,和他们一起交谈,谈人生,谈理想,让他们明确奋斗目标,正确认识和对待一些现象,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心思和精力集中放于自己的学习之上。

2、对全班同学要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了解他们的家庭、爱好、身体状况、性格等。了解和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知道学生在想什么,方能在教育过程中随时把握住学生的思想脉搏,更好的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引导学生的思路,与学生的思想达成默契,形成共识。这样学生才可以与老师亲近,才可能敞开心扉和老师交谈,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

3.要充分发挥和增强自己的想象力。要进入“角色”,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正因“一次考试不及格而懊丧”或“回答不出老师问题而难堪”的学生。经常回忆自己学生时代的情景、经历,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换位能力。

二、换位思考的二“问”

第一问:如果我是学生,我需要什么?

学生也有自尊和被他人尊重的需要,他们从心底里渴望得到他人的重视、承认、尊重和赞赏。当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心情愉快,充满信心;倘若这种需要总是被忽视、否定甚至有意剥夺时,他们不仅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有时还会出现攻击性言行。所以,老师应该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来推断他们的想法。

第二问:如果我是学生,我不希望什么?

老师不妨经常这样反省一下自己:

当你犯了错误时,你希望别人批评你吗?当你做得不好时,你希望别人嘲笑你吗?当你遇到挫折时,你希望别人幸灾乐祸吗?当你情绪低落时,你希望别人冷落你吗?

你一定会说:“我不希望??”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自己的学生更应该如此。如果我们遇到问题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就会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2

三、欣赏学生所长。

美国心理学家威联.詹姆斯曾说过:“人心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每个学生都有被欣赏和肯定的欲望。教师要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赞扬他们的优点。赞美就是一种赏识教育,是一种感情投资,是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爱”的教育。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它的激励功效,科学的用好它,就能挖掘出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四、解除学生所疑。

教师要授业解惑。还要信任学生,解放学生。把教师的“导”转化为学生的探索性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宽容学生之过。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所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为强烈。”教师对学生的宽容,绝不是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袒护与放纵,而是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学生,让学生的自尊心从自卑、恐惧中摆脱出来,消除疑虑,解除学生因犯错误、挨批评而形成的心理压力,恢复师生间的正常交流。当学生体会到“老师原谅我了”后,就会释放心中的压力,转化为动力,由消极被动的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体谅学生的过错。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学生的错误要客观分析,正确面对,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

总之,教师要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教师要多和学生接触,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在实际工作中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宋运来.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江苏人民出版社

(2)魏书生.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南京大学出版社

20xx年5月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