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赏析

《茶花女》观后感

《茶花女》是广大中国观众和读者所熟悉的一部作品,是三幕歌剧。剧本是皮阿威根据法国小仲马的同名悲剧改编而成,由威尔第作曲,皮亚维作词,1853年3月6 日首演于威尼斯凤凰剧院。

《茶花女》的意大利名称为Traviata,原意为“一个堕落的女人”(或“失足者”),一般均译作“茶花女”。歌剧描写了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社交场上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薇奥莱塔。她名噪一时,才华出众,过着骄奢淫逸的妓女生活,却并没有追求名利的世俗作风,是一个受迫害的妇女形象。虽然她赢得了罗多尔夫的爱情,但她为了挽回一个所谓体面家庭的“荣誉”,决然放弃了自己的爱情,使自己成为上流社会的牺牲品。《茶花女》的原作者小仲马曾说:五十年后,也许谁也记不起我的小说《茶花女》了,但威尔第却使它成为不朽。剧本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弱者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对压迫下层市民的资产阶级偏见与世俗势力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它不仅饱含感情地写出了薇奥莱塔的不幸遭遇,为她的悲剧结局而叹息,而且突出了她那善良真诚的品格与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薇奥莱塔是一个沦落风尘但心地纯洁的女性形象。

舞台设计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立足于故事,按照时代背景进行具象化的再现;另一种是立足于人物内心,将设计者置身于角色的喜怒哀乐之中进行体现,而我认为《茶花女》属于后者。乍看布景,以为只是不靠谱的设计师的随性之举,毕竟简洁的现代背景永远赶不上再现复古宫廷的华丽与典雅。然而细细品味,却被设计者的用心而深深折服。如舞台上两个阶层巨大的高度差,女主人公的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将她禁锢在灵魂的深渊里,贵族们站在高处对深渊中的她只有观望和漠然。还有那些空荡荡的白椅,它们的各种组合达成了不同场景的变换:宴会厅,街道,家中??有铺上花布的它们又构成了恋人交欢时心中的盛放的激情。 但我觉得,那些苍白的颜色,何不是期待爱情的薇奥莱塔内心空虚的写照,又何不是她在收到“岳父”逼迫时无助的表达。苍白不仅是渲染氛围的颜色,更是人物的内心的体现。舞台上巨大的、宛若生命般不可抗力的钟表,它忠诚地一刻不停的走着,催促聚会的散场,缩短相恋情侣的喜悦,也驱赶着美丽的薇奥莱塔被

命运挟持直到死亡。高墙、白椅、钟表是这场歌剧舞台布景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部分。想来《茶花女》看似简洁的布景,确实把这部歌剧的情感发挥到了极致。

我最喜欢其中三个特具代表的精彩段子,重点并不是在故事情节上,而是在唱段、舞蹈、演奏上:

[一] 饮酒歌(让我们举起欢乐的酒杯)--- 著名咏叹调,选自第一幕,第二场,薇奥莱塔在自己的生日酒会上与罗多尔夫共唱的一段祝酒歌,而罗多尔夫亦借此机会向薇奥莱塔倾诉了心中的爱意。

[二] 克拉拉舞会上波希米亚人歌舞与西班牙斗牛士表演 --- 选自第二幕,第一、二、三场,这一段主要是为及后的男女主角会面产生的冲突,作场面气氛上的渲染和情节上的铺垫,但金碧辉煌的舞台,光彩夺目的华丽服饰,热烈的歌舞,把这些元素独立出来以后,本身也是极富欣赏价值的。

[三] 第三幕的前奏曲及第一场(薇奥莱塔的苏醒)--- 忧怨凄美的音乐,昏暗的灯光,仿佛凝固的空气,衬托女主角苍白消瘦的面容,这是人即将离开人间前的宁静......

《茶花女》的音乐以细微的心理描写、诚挚优美的歌词和感人肺腑的悲剧力量,集中体现了威尔第歌剧创作中期的基本特点。虽然由于各种社会原因而遭到失败,但它很快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被认为是一部具有出色艺术效果的巨著,并由此成为各国歌剧院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弄臣》观后感

《弄臣》是一部三幕歌剧,这部歌剧原名《里戈莱托》,最后改名《弄臣》。是根据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1802-1885)的剧本《逍遥王》改编而成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威尔第谱曲,1851年3月11日在威尼斯凤凰剧院首次公演,1855年2月19日在纽约首次演出。演出均获得巨大成功,不久即在欧洲各剧场 上演,流传至今。

这是十六世纪意大利曼都瓦城发生的故事,该城的公爵是一位风流潇洒的年轻贵族。他所豢养的弄臣是个上了年纪的驼子。为了娱悦公爵,弄臣除了要哭笑逗乐和百般阿谀之外,他还得常常物色美女来满足公爵贪色的本性。甚至当这种事发生在弄臣的妻子和女儿的身上的时候,弄臣还会嘲弄那些愤怒的丈夫和悲痛的父亲。最后所有的报应终于降临在弄臣的身上。而他所珍爱并且怕被人发现的

女儿,也成为天谴之下的牺牲者。这个歌剧从华丽的宫廷盛会开始,一步步地推向悲剧的高潮。

《弄臣》的舞台背景从曼图亚公爵亲王府的大厅到城内巷道,到公爵府前厅再到河旁隐僻处简陋的旅社,紧随剧情发展,立足于故事,按照时代背景进行具象化的再现,渲染了整个歌剧的气氛。

《弄臣》作曲家创造了性格优柔寡断、内心感情变化多端的弄臣,风流浮华、多情善变的公爵和纯真深情、富于诗意幻想的吉尔达三个不同的音乐形象。剧中的许多唱段都是世界名曲。第四幕中公爵的抒情歌《女人爱变卦》,节奏轻松活泼,音调花俏,就是这位情场能手的绝妙写照。据说当时威尔第为防止这首歌外传,直至最后一次排练才拿出曲谱。演出时这首歌一炮打响,被再三要求重唱一次。于是这首歌很快就成为世界流行的歌曲。剧中还有许多世界著名的唱段,如第三幕利哥莱托的咏叹调,第二幕吉尔达的咏叹调《亲爱的名字》,第四幕中公爵和玛达林娜、吉尔达、利哥莱托的四重唱等等。

《蝴蝶夫人》观后感

《蝴蝶夫人》是一部两幕歌剧,由伊利卡与贾科萨根据美国剧作家大卫·贝拉斯科的同名独幕戏剧撰脚本,普契尼作于1901-19xx年,19xx年2月17日在米兰斯卡拉大剧院首演。 《蝴蝶夫人》是普契尼一部伟大的抒情悲剧。该剧以日本为背景,叙述女主人公乔乔桑与美国海军军官平克尔顿结婚后空守闺房,等来的却是背弃,乔乔桑以自杀了结尘缘。

歌剧描写的乔乔桑(蝴蝶夫人)是一位天真、纯洁、活泼的日本姑娘,他为了爱情而背弃了宗教信仰,嫁给了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婚后不久,平克尔顿返回美国,三年杳无音信。乔乔桑深信他会回来。平克尔顿回国后另有新娶。当他偕美国夫人回日本时,悲剧终于发生了。乔乔桑交出了孩子,吻剑自尽了。这是一部抒情性的悲剧,通过一个纯真、美丽的姑娘的悲惨命运,对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进行了批判。

《蝴蝶夫人》这部悲剧,光凭文字摘要式的叙述远不能体味它的凄美。在悠扬的富有日本民族特色的乐声中,现代感很强的舞台上出现了男主人公平克尔顿和美国领事官夏普莱斯,浑厚的男高音开始了对话,语言幽默风趣又不乏诗意,在悠扬的伴奏中唱出了许多美国人特有的人生观,例如对金钱的崇拜和对激情的

向往,对个性解放的倾慕和强烈的现实主义情结,这一切都为后来蝴蝶夫人的悲剧埋下了伏笔。不久,美丽的少女蝴蝶在亲人的陪伴下出现了,她欢乐的唱着动听的歌曲,赞美周遭的一切,感谢上苍让她如此幸福。虽然后来和尚叔父的诅咒让她有些悲伤,但丝毫不能动摇她对平克尔顿的爱情信念,纵使与亲人决裂,她也义无反顾的为了爱情投向深渊。现场的气氛很美,遍布舞台的灯光随着音乐的起伏变换,男女歌唱家的声浪缓缓流出,演绎着缠绵断肠的爱情和撕心裂肺的绝望。

《蝴蝶夫人》具有室内抒情风格。它不追求复杂的剧情和外在的舞台效果而全力气刻画女主人公乔乔桑的心理活动。由于剧情的社会背景是日本,其音乐渲染采用了东方情调,运用了真正的日本曲调和五声音阶,而在配器上则借鉴了印象派的音响造型手法。普契尼直接采用了《江户日本桥》、《狮子舞》、《樱花》等日本民歌来表明乔乔桑的艺妓身份和天真心理,具有独特的音乐色彩。他还巧妙地把日本旋律同意大利风格有机地融为一体,而丝毫没有给人以不协调的感觉。乔乔桑的咏叹调《晴朗的一天》是普契尼歌中最受欢迎的歌曲之一,也是歌剧选曲中最常见的女高音曲目。它运用较长的宣叙性的抒情曲调把蝴蝶夫人坚信平克尔顿会归来与好幸福重逢的心情,描写得细腻贴切,体现了普契尼这位歌剧音乐色彩大师的高超创作手法。

《托斯卡》观后感

《托斯卡》是G.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共3幕,作于19xx年,同年在罗马首演。剧本由贾可萨和伊利卡根据萨尔多的戏剧改编,以1800年拿破仑对意大利战争为背景。《托斯卡》是一部很有特点的歌剧,在情感上营造的冲突非常动人。在音乐上它继承了意大利歌旋律优美的传统,也兼收了瓦格纳歌剧和声厚重、结构宏大的特点。风格也从缠绵哀怨变为强烈的戏剧冲突。由于在历史大背景下演绎,内容上将现实题材搬上舞台也使歌剧观众感到耳目一新。

这是一个发生在罗马的关于爱情、政治、仇恨与阴谋的故事……画家卡瓦拉多西因掩护政治犯被捕,为使恋人能够获救,歌剧明星托斯卡委身于警察总督斯卡皮亚。 警察总督答应托斯卡进行一次假处决,托斯卡在拿到离境通行证后,趁其不备,将他刺死。黎明,卡瓦拉多西被带往刑场,谁料处决的枪支里放进了真正的子弹。卡瓦拉多西应声倒地,托斯卡绝望至极,纵身跳下高墙,一代红伶

玉殒香消……

《托斯卡》的角色性格鲜明丰满、剧情紧凑动人,集爱情、阴谋与暴力于一体。剧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很深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此剧的第三幕里,有个情节刻画了男主人公临刑前的心境:狱卒通知卡伐拉多西,再过一小时就要对他执行死刑了。卡伐拉多西请求允许他写一封诀别信,请狱卒转交爱人托斯卡。这时候,他望着窗外星空,唱起了“今夜星光灿烂”这首感人肺腑的咏叹调。歌曲前一部分是宣叙性的音调,叙写临刑前的他,内心没有对死的恐怖,而是涌起对往昔与恋人幽会情景的怀恋。他回忆起在星光灿烂的夜晚,阵阵花香飘来,托斯卡姑娘披着轻纱,轻轻推开花园的门走了进来。甜蜜的亲吻,温柔的拥抱,多么难忘!可是,再过一小时,生命将被剥夺,他就要与心爱的人永别了。于是歌声此时转入慢板,一字一顿地着表达着悲愤、痛苦、失望之情,用“我从来没有这样热爱生命”的呼喊把情绪推向高潮。紧接着在低音的无可奈何的悲叹中结束。

在音乐上,普契尼除了借鉴瓦格纳的风格,以绵密的织体、丰满的和声和多彩的配器去构造音乐外,更继承了意大利的美声传统,为每个主要角色都谱写了多段旋律优美动人的咏叹调,如“奇妙的和谐”、“今夜星光灿烂”、“为艺术为爱情”等都是歌剧史上不朽的著名唱段。因而使得这部歌剧上演百年来一直成为各地歌剧院长演不衰的经典剧目。

撼人心弦的强烈艺术

——对本课程的建议和想法

在上“建筑文化与歌剧艺术”这门选修课以前,很少接触歌剧艺术,对歌剧的了解几乎为零。上了这门课,听了几场歌剧后,我深深地被歌剧所震撼。在歌剧里,主人公表达感情是那么强烈有力,总是那么扣人心弦,让人无法自拔。我觉得歌剧真的是一种撼人心弦的强烈的艺术形式,它让你喜爱,还让你疯狂地喜爱。西方曾有一位歌剧大师说:“歌剧是一种很特殊的艺术,如果你第一次听就爱上了它,那么你会爱它一生;如果你第一次听就没有任何感觉甚至是厌恶,即使你强迫自己去接受它,去欣赏它,你也永远不会爱上它。”

很感谢尚老师开了这门课,带我走进了歌剧的殿堂。每次上课,对我来说都是一种享受,轻松而快乐。不过,我建议老师能多讲一些歌剧知识,另外对我们

观看的几场歌剧能多一点讲解,因为有时还是不太看得懂,只是能感觉到一些东西,总的来说还是对歌剧有点陌生。还有就是希望老师能在课上和同学们多一些交流,让同学们能当堂提出疑惑,解决问题,这样学习的效率应该会有所提高。

短短一学期的课程转瞬即逝,然而我从这门课学到的东西却让我受益终生,感谢尚老师,也希望尚老师的课越办越好!

 

第二篇:歌剧赏析

爱情悲剧的产生——《卡门》《茶花女》赏析

经贸 金融1105 高力 20110201111

本学期欣赏的三部歌剧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卡门》和《茶花女》。两部同为发生在法国19世纪中期的经典小说改编的歌剧。讲述了两段浪漫却又凄美,自由却又宿命的爱情悲剧。

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完成于1874年秋。该剧在比才死后才获得成功。《卡门》(一名《嘉尔曼》)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梅里美创作的的短篇小说是,它讲述了生性无拘无束的吉卜赛女郎从事走私的冒险经历。 卡门引诱无辜的士兵唐·约瑟,使他陷入情网,舍弃了原在农村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并被军队开除加入自己所在的走私贩行列;同时,卡门又爱上了斗牛士吕卡。于是,约瑟与卡门之间产生了日益激烈的矛盾。最后,倔强的卡门断然拒绝了约瑟的爱情,终于死在约瑟的剑下??卡门,这个吉普塞女人大胆泼辣、敢作敢当、自由奔放,同时也妖艳放荡,甚至有着某些邪恶和轻浮的特点。卡门的爱极其自由不受任何约束,她爱约瑟,全身心的投入这段感情中,享受着爱情的甜蜜。而约瑟臣败在卡门裙下的同时却不忘记自己的责任、不可舍弃作为士兵的尊严。而当这两种矛盾冲撞在一起时自由的爱往往会受到伤害。约瑟放弃了军人的身份想要和卡门浪迹天涯,可是他用一种束缚狭隘的爱禁锢了心已经不在他身上的卡门。强烈的占有欲使得卡门不得急迫的逃离约瑟。最终向往自由的心死于束缚的爱之刀下。

歌剧《茶花女》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根据法国小说家兼剧作家亚利山大·杜玛(小仲马)戏剧“茶花女”改编而成。故事讲述一位游走于巴黎上流社会的名交际花茶花女,一位来自正统家庭的年轻作家,不顾身分地位的悬殊及世俗礼教,坠入了爱河,原以为从此可以白头偕老,无奈在作家的父亲秘密干涉下,作家误以为茶花女是一个嗜钱如命、用情不专的女子,这个误解,造成了两人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玛格丽特是个得了肺病的茶花女,在青年阿尔芒的炽热的爱恋下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决心和阿尔芒平静的生活。但是种种误会和阿尔芒父亲的阻挠使得玛格丽特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反而让阿尔芒更加剧了对自己的误解,最终病死在荒凉中。“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据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会显得越加崇高。”玛格丽特弥留之言证明了这个为爱情轰轰烈烈的女子爱的纯洁,留下的只有阿尔芒无限的悔恨。

在一段爱情中,产生悲剧的原因往往是女方爱的太勇敢而男方爱的太现实。在《卡门》中,卡门首次放弃走私任务就是为了等待即将要出狱的约瑟,她的爱奔放炽热,而约瑟对她的爱相比之下略显沉重,他要考虑自己所担负的责任。而当他意识到卡门有多重要多想把卡

门留住身边时,卡门的心又飞到了哪里去呢……..

而《茶花女》中玛格丽特也是先被阿尔芒所打动。真爱难寻,女子常常容易被细节所感动,一旦爱上某个人,能使她开心快乐的未必是华丽的衣服,美味的食物,而是恋人饱含爱意的目光,温柔的甜言蜜语,温暖的爱抚。当玛格丽特完全坠入情网时,她为了两人的生计不惜贩卖自己的首饰。可是阿尔芒却或多或少会因为世俗而在意玛格丽特的出身,怀疑她、误解她……甚至为了自己的颜面而羞辱她。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我怀念的是无言感动,我怀念的是绝对炽热,我怀念的是你很激动求我原谅抱得我都痛。我记得你在背后,也记得我颤抖着,记得感觉汹涌,最美的烟火,最长的相拥….谁爱得太自由,谁过头太远了,谁要走我的心,谁忘了那就是承诺。谁自顾自地走,谁忘了看着我,谁让爱变沉重,谁忘了要给你温柔…”。

爱的太自由,伤的也沉重。一段感情里,男子要承担的责任往往更重,而女子因为全身心的投入感觉得到的回报没有预期的多。男子是入世者,道德伦理。家庭世俗。女子是出世者,汝国既吾国,汝神既吾神。入世者往往更在意世俗的眼光不能全身心投入,而出世者往往更容易受到伤害,因为“你就是我的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