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观后感

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纪录片《圆明园》可以说是中国纪录片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片中真实再现了从康熙帝到咸丰帝时代一个世界奇迹——圆明园的开始建造,扩建完工直至毁灭的全部过程。影片中还穿插一个在中国生活半个世纪亲眼目睹并参与了圆明园的扩建过程的外国人郎也宁,也为观众展示了清朝由盛到衰的历史。

看了这部记录片后,我感受颇受。

1860年10月18日——我们应该铭记于心的日子,因为在历史的篇章上,这是帝国主义火烧圆明园的日子。圆明园的毁灭,即见证了帝国主义的伤天害理,令人发指的罪证,也证明了那时清朝的腐败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圆明园-它集我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把我国古典园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当年,凡目睹过其盛况的人,都说它确实是好。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园林刮目相看,也正是从圆明园开始的。总之,圆明园为我们这个文明古国赢得过荣誉,曾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遥看当年清朝盛世,圆明园以“万园之园” 的姿态展现世界园林艺术的经典。这座由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大型皇家宫苑,囊括了世界上所有人工的,自然的,东方的,西方的,甚至是穿越时空纵贯古今的美景,集所有想象力、建筑智慧、诗意与艺术和庞大的物质财富于一体。清代五朝皇帝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分别在那驻留。这座北方的园林,湖水却有江南水乡之水的灵动,葱绿的树绕着水,奇形的石傍着树,亭台楼阁相生相趣。它的壮丽,就像秦始皇的长城,只是,现代人恐怕再也无法目睹那个年代北方曾经有过那妙趣横生的水榭,那雄伟壮观的建筑。 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由于闭关锁国,此时中国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彻底攻陷这个曾经的“天朝大国”。枪支、大炮打开了中国大门,清军是多么的不堪一击。最赤裸裸的罪恶是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那一幕,在他们肆虐的破坏之后,据说是为了公平起见,将士们号召士兵保持所谓的“绅士风度”,居然还举行了维持三天的公开拍卖,各个嘴角上扬的士兵,争先恐后地竞拍,最终每个普通士兵平均得到了大约4磅重黄金的奖赏。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砸坏,砸不了的放火烧,以此证明他们是这场战役的获胜者。是的,圆明园,无与伦比的圆明园,被英法强盗变成了一个片废墟,他们是圆明园的直接罪人,这是历史的明证,铁证如山! 我们将英格兰,将法兰西恨的咬牙切齿,我们恨不得冲上银屏生撕额尔金和格兰特,最污秽的语言在此时也无以表达对这伙强盗的愤恨。看到这里,我的心里充满了愤怒,可又有一丝无奈。应为那时的我们,实在是太弱了,就连反抗的力气都没有!

圆明园的悲剧不是偶然,是历史的必然,她不过是在这个必然中不幸被选中,成为万古的悲哀。没有先进的技术,没有先进的制度,没有不断的进步,用落后与先进对抗,是注定要失败的!保守、闭塞,注定要被打垮的!只有不断进步,才能保得民族文化的完整!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不断的发展壮大自己,才能保全世族的尊严!

现在好了,我们的祖国在慢慢崛起!不管是武器,还是科技,都在发展,在进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为了以后中国美好的将来奋斗。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更应该时时保持一颗爱国心,铭记历史,展望未来,努力学习,不断增

强各方面的能力,为国家做贡献,振兴中华,保得民族文化的完整,保全民族的尊严!

 

第二篇:电影《圆明园》的观后感

圆明园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雍正皇帝)的花园,做过雍正常驻的别宫,经满清历代帝王扩建,容各方园林之大成,曾被称为万园之园。然而最终的命运却沦为一片废墟,成为留给中华儿女纪念近代中国屈辱史的不朽标志。圆明园的兴衰是中国古代璀璨文明至近代社会遭遇列强欺凌的缩写。

近代中国的落后可以归结于一个现象,也就是主观原因是盲目自大,闭关锁国。中国素来以天朝大国自居,唐宗宋祖,视世界各地为蛮荒。郑和下西洋,不是像近代欧洲诸国的远航以贸易为目的,而是以树立天朝国威为目的,且郑和死后大型的的航海活动也终止了。到了清朝闭关锁国之风更甚,对于乾隆帝一纸文书,予以废止。当西方各国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展开时,满清依然盲目自信,不予在意。圆明园中的水法本以机械驱动,竟然变成了人工驱动可见一斑,甚至到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海关由洋人担当。中国的近代发展没跟上世界的步伐。

当然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客观原因是中国的社会体制落后,封建社会体制已存续了2000多年,历代王朝更迭维持着所谓的活力。然而这个体制本身却有无法规避的弊病。

首先,这一传统的制度压抑民众财富,士农工商,商人一直处于最低地位,虽然圆明园建成时,中国处于康乾盛世,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土地,但封建统治者掌握了期中绝大部分,普通民众获得的收益并不多。圆明园的建成是封建统治者从广大劳动人们手中剥削而来的。

其次封建王权体制,使很多社会矛盾的解决凭的是个别统治者的独断专行,中国民众平时缺乏合法斗争手段,来抑制皇权的强大。国家大事更多的依赖于上届皇帝指定的接班人,统治者的好坏,没法由最广大人民所决定。百姓无法与官府抗衡,导致民畏官,民众利益诉求无法得到释放。后期的戊戌变法的失败更加速了清王朝,封建制度的灭亡。所谓民者立国之本也,失去民心政权体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即使中国民众是那么的习惯于逆来顺受。

基于上两种因素导致了近代中国的愚昧落后,300太监宫女以为先祖保护锁在供有神位的宫殿被活活烧死。雍正帝学古代皇帝炼丹求长生不老。如今看起来十分可笑,但当时却是他们“虔诚”的信仰。

北宋哲学家张载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成了历代中华民族知识分子追求的目标,而在此追求之下“内圣外王”成了中华民族能够开创盛世的主流论调,恢复尧舜禹时期井田制等上古盛世制度,也成了历朝历代皇帝的终极目标。就是在这种文化的背景下,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便形成了一种对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而非制度方面的完善。典型的例子便是人们对于君主的自身素养的幻想,认为只要君主提高了自身修养,国家就会发展人民生活便会提高,受到人们无数赞颂的清官海瑞给嘉靖皇帝的奏章便是其中大部分人的看法“陛下诚知斋斋无益,一旦翻然悔悟,日御正朝,与宰相、侍从、言官讲求天下利害,洗数十年之积误,置身于尧、舜、禹、汤、文、武之间,使诸臣亦得自洗数十年阿君之耻,置其身于皋、夔、伊、傅之列,天下何忧不治,万事何忧不理”此等想法在中国已深深的印入了中华民族的骨子里,但是数千年来,尧舜禹之后便再也没有出现此等完人了,而西方则认为人是不可能完美的,虽然他们的历史中曾出现

许许多多高人们也对于完人的期待如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安德里亚的“基督城”、苏格拉底的“理想国”,但是在实践的探讨中,他们已发现等待一个完人不如设计一种制度来促进社会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仍然在苦苦的等待圣人的再次降临,在国外的舰船利炮打入我国的时候,我们还是没有等到那位千年不出的圣人。此则对于圣人的期待对制度的忽略又成了中华民族落后的思维模式之一了。

基于上述原因,加之社会的生产力得不到解放,技术落后,生产任停留在农耕社会,用过去的传承了千年的农具工具进行生产,最终导致了中国军事的落后,用冷兵器与侵略者的钢船铁炮对抗,士兵作战英勇,伤亡巨大,有联军士兵甚至把侵华战争当作旅游。对于科学技术统治者也显得非常冷漠,侵华联军甚至在圆明园中找到了大使送给中国皇帝的火枪火炮,中国统治者完全弃之不用。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史,是中华民族不愿意但又不能不揭开的伤疤,只有正视它才能不断地督促我们奋进。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领下,不断摸索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