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梯形--教学反思

《认识梯形》 教学反思

在今年的教学开放月中,我讲了《认识梯形》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梯形及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等腰梯形等。对于梯形,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从未接触过,但大多数孩子都对它有着感性的认识。

相对来说这一课教学内容较多,但实际教学时还是比较顺手的,因为有平行四边形的学习作铺垫,学习过程也与平行四边形的学习过程相类似,先做梯形,比较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认识梯形的各部分名称,认识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最后做练习。教学时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梯形的特征。在交流梯形的特点时,紧扣教材中的问题进行,通过对比突出了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特征。在最后的教学中,有意安排了一些通过折、拼、剪等图形之间转换的操作活动,我想这对学生继续学习、探究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提供了方法上的帮助。

整个过程也较流畅,学生学习起来也没有多少困难,通过画、折、剪、拼等形式边做边学,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动手分、动手剪,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能体验到一种亲身参与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较单一,这样无形中扼杀了孩子的一些很有创造性的想法,也降低了孩子们思考的积极性。这节课上,我也注意了这点,但是自己也感觉到自己的评价缺乏感染力,这点是需要在

以后教学中多注意的,需要向有经验的老师多请教。同时,也要注意让学生之间开展评价,而并不只是简单的:“你同意吗?”“对不对?”

设计的教学内容太多以至于每个环节都很匆忙,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活动、感知、体验的时间。不应面面俱到,要有重点。抓住重点、难点进行突破。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学设计应更严密、更科学。尤其要预留出学生活动的时间。实行弹性教学,在本节课未能充分进行的环节移到练习课上加以延伸。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多听、多学、多练,力求使每一节课更高效。

 

第二篇:认识梯形教案

认识梯形教案

[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八册P46-4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梯形,认识梯

形的高及各边的名称,认识等腰梯形。

2、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感受图形与

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梯形的认识过程,了解梯形的特征。

教学重点:

建立梯形的高的概念,学会画梯形的高。

教学设计:

一、 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在过去的时间里你们都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啊?(三角形,

正方形,长方形,圆,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很棒,

认识梯形教案

认识梯形教案

认识梯形教案

认识梯形教案

认识梯形教案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师:看来这些都难不到大家,那么下面这个平面图形大家认识吗?

师:这是一个梯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梯形。(导入课题:

认识梯形)。

二、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 多媒体出示例题,让学生说说这些是什么图片,红色线段围成的

图形是什么?

2、 小组合作,想办法自己做也个梯形,在小组里交流。

3、 师:各小组做的非常好,拿出你们手中的梯形与以前学过的平行

四边形比较,有什么区别? 板书(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4、 师:再拿出刚才做好的梯形,能不能量出这个梯形互相平行的一

组对边的距离?想一想,怎样画出线段再测量梯形的各条边都有自己的名称。

5、 请先阅读课本第47 页例题下面的一段话,并观察右边图,说一

说梯形各边的名称及梯形的高。

上底

下底

认识梯形教案

认识梯形教案

6、 师:出示一个等腰梯形跟我们做的梯形相比,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两腰相等)

7、 师: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请同学量一量书上47页中间的那个

梯形。我们把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三、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哪些图形是梯形,为什么。(如有分歧,可用尺检验) 在这些梯形中分别指出上底、下底和腰,并画出高。

2、想想做做2,找出“小船”中的梯形。

用七巧板中的2块、3块、4块??分别拼出不同的梯形,在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

3、想想做做3,在梯形里画一条高,可以把梯形分成两个图形,你能有不同的画法吗?(可分成两个梯形或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4、想想做做4,用粗细、颜色不同的笔在长方形纸上画出不同的梯形,并记录上底、下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再画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记录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5、想想做做5,用两张长方形纸叠在一起,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用这两个梯形能拼成哪些图形?

六、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它有什么特点?回想一下,我们通过哪些活动进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