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个别化学习活动反思

大班主题《我是中国人》个别化学习活动反思

我班个别化学习活动现状:

1、时间、空间上的保证:在《我是中国人》主题开展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我班对个别化学习活动空间、环境创设进行了调整,把“一角两用”调整为创设以个别化学习的区角活动为主”,保证幼儿个别化学习时间、空间。

2、区角环境、内容能够与主题有机整合。

3、各个区角内投放的材料“多纬度”不够,尤其是层次性不明显,挑战性不够,缺乏幼儿自主选择的空间。

4、教师对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观察指导、交流分享两个环节的把握存在困惑。 调整策略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2、注重实践,行为跟进:重点围绕观察指导、交流分享进行、反思调整。

3、因地制宜,优化活动区空间环境创设。结合实际情况,最大化挖掘、利用现有空间,活动区域呈封闭和开放性相结合,独立区域和组合区域相结合。设置上呈丰富、生动、多彩。如:图书区和数活动区通常呈封闭状态,让幼儿有相对安静和独自思考的空间,而表达表现区则相对开放一点。另外,每个区域内部分别设置操作区、材料存放区、作品展览区,并都有墙面背景的暗示,让桌面、地面、墙面、室内和室外组合成全方位的立体空间。

4、结合主题,创设动态性的区角环境。当主题结束时,随着孩子们的兴趣慢慢转移,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根据新的主题目标及孩子所关注的内容收集材料投放在区角中,逐步替换原有的材料。

5、深化主题,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发展需求。教师将主题目标物化成多层次的、可供幼儿自由选择的材料,既要考虑到“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让处于不同最近发展区的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在环境中得到满足与发展。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活动反思

幼儿园大班活动反思

大班艺术《我们的幼儿园》课后反思

通常,讲述、谈话在幼儿园是作为语言教育活动来组织的,与美术活动似乎没有关系。但是,在尝试几次充分的和孩子谈话后,我发现谈话是美术开始的一种很好的方式,绘画活动前的谈话是教师了解幼儿内心活动、引导幼儿思维进程的有效途径。通过谈话中教师引导、启发性的提问、幼儿回答及听取他人的讲述,使幼儿在头脑中已有信息的基础上,产生大量的、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以利于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同时,也形成了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思维的互动作用。

幼儿绘画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同样要符合创造活动过程的结构,即提出问题或任务,寻找方法、得出结果。在此次活动中,教师由幼儿的关注点引发问题、提出任务,通过谈话活动中的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绘画作品,以及相互问的讨论拓展幼儿的思路,寻求个性化的、充满幻想的解决办法,并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的想像。

在幼儿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词汇量少,对事物的形容表达不够准确、具体,无法将内心中的感受清楚地表达出来,家长和老师也就不能准确地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在绘画活动前,如果没有经过谈话、讨论,把幼儿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在创作想像画时幼儿很难进入最佳状态。而将幼儿语言活动与绘画活动相结合,在活动前围绕话题讨论,在活动最后展示、欣赏、讲述绘画作品,既为创造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思维预热时间,也可以使幼儿更多地了解他人的想法,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创作想像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同时会吸收大量的新信息,为下一次灵感的爆发做好准备。

附教案:

活动二:美术

活动名称:我们的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幼儿园的主要建筑和景物,用绘画表现幼儿园的楼房、运动器具以及花草树木。

2、根据幼儿园建筑结构和景物位置,学习合理布置画面。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在幼儿园里散步,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楼房、运动器具、周围景物等。

2、组织幼儿进行建筑游戏“我们的幼儿园“,初步掌握幼儿园的布局。

3、彩色笔蜡笔、画纸(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我们的幼儿园美不美,你们想不想把这么美的幼儿园画下来,今天就画“我们的幼儿园“好不好?

2、引导幼儿回忆观察过的幼儿园的布局

教师:你们在园里看到了什么?幼儿园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门窗在哪里,是什么形状的?园内还有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放在什么地方?树和花长在什么地方?它们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先仔细想好,然后再动笔。在纸上先画楼房,再画运动器具和花草树木,将房子画大一些,画在主要位置上。如果幼儿画面较空,适当启发幼儿补充内容。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互相欣赏作品,找一找哪张画上的房子画得很平稳;哪张画上画的幼儿园里的东西最多等。

5、小结:我们的幼儿园真美,今天大家把我们的幼儿园画下来了,我们要爱护幼儿园的一切东西,使幼儿园永远都那么美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