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学反思

《祝福》教学反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可以促进教师思考向纵深发展,可以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可以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总之,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一自我评价

1、总体评价: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能够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能够熟练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能够较好的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融入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较好的使用普通话教学,但个别语句还存在着方言。板书的书写能够反映出知识结构和体系,但是书写欠缺工整、美观。

2教学设计评价: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选入教材已经多年,也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经典小说。小说刻画了在封建礼教毒害下鲁镇的人们那种自私、冷漠的态度以及祥林嫂在面对命运不公时的一系列表现,反映出封建礼教人吃人的本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封建礼教的本质分析、探讨也成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因此我采用悬疑破案的方法进行引导教学——探讨祥林嫂的死亡原因。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虽然没有人直接杀害了祥林嫂,但所有的人都对祥林嫂的死有着间接的关系。在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封建家庭(婆婆、大伯为代表)、封建社会(鲁镇的人们为代表)封建迷信(柳妈为代表),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学生自然就会理解到是由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最终杀害了祥林嫂。至此本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就已经解决。讨论三:面对不幸的命运,祥林嫂抗争过吗?有人说祥林嫂自始至终都没有反抗过,你认为呢?这个问题是承接“谁是元凶”这一问题基础上,而祥林嫂所谓的“反抗”可以从逃、撞、捐、问这四个方面表现出来。但祥林嫂的出逃是为了躲避被卖的厄运,抗婚是不愿做“回头人”。其实质都表明她的行为在遵循旧礼教“从一而终”的道德规范。捐门槛是祥林嫂不甘心向命运低头的表现,但实质上不仅使她深陷封建礼教和迷信的泥潭,最终又成了灵魂再一次被愚弄摧残的证明。至于临死前祥林嫂在“照例相信鬼”的鲁镇,大胆地发出对灵魂有无的疑惑,我们同样不能认为这是她对封建迷信的彻底否定,而是她矛盾心理的反应。因此说,祥林嫂的抗争是自发的,还缺乏明确的认识,不是也不可能是自觉地针对封建社会制度及其意识形态。抗争的结果,也不是跳出了“苦海”进了“狼窝”,就是怀着恐怖走向更加痛苦的深渊。这种命运的结局正是那个社会给她安排的。至此教学目标知识目标2:如何看待祥林嫂的反抗精神完成。可在逃跑被抓,撞香炉还要结婚,捐门槛依然不能做事,我们可以看出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至此教学目标2情感目标完成。这一个问题的设计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学生产生教育

意义。既能对祥林嫂的死因有更清楚的认识,同时能让学生对封建社会劳动妇女悲惨命运产生同情,使之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作业的布置突破了传统语文作业抄写模式,并与本课教学重点相一致,使同学有兴趣完成,也有效的避免了互抄的情况发生。

3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能够独立思考也能够参与到讨论气氛中。课堂中学生的发言次数多达二十余人次,针对同一问题有着不同的见解。在复述小说的人物情节以及人物性格过程中完成了教学目标3能力目标:语言表达能力。课后学生对于生在现今社会下感到了无比幸福。还有一些同学很想了解那一时期中国的社会体制以及人们生活的环境,让我给他们介绍一下书籍。因此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学生不仅是对封建礼教有了了解,还想对那一个时期的社会形态有更深入了解的想法。

二、问题反思

针对我这一节课存在的问题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反思:

1传授知识的多样性:一位同学在谈到“辛亥革命”的任务时,她只是初略的对这一革命任务做了讲解。而作为现今的双师型教师,尤其是我们学校的特殊性——没有历史学科,所以在课堂上应对这一个问题加以补充和说明,或者是让知道的学生对这一概念加以补充,而我却没有做到以上两点。

2教学活动的“沟通”和“合作”: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在教学过程的讨论过程中,我参与到学生的讨论过程中,但却缺乏合作的关系。只问一些“你们想怎么说”,“你们要怎么说”诸如此类的话语。只是针对我这一堂课该如何合作完成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希望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想出一个方法。

3教学过程的“内伤”:在语言的组织和语言的编排上还缺乏肖主任在点评时所说的“语文味”,这可能是性格所致,但我觉得主要还是自己的基本功不够扎实,作为一名老师,尤其是一名语文老师,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应“与众不同”,应有文采,而我却没有做到。

4教学过程学生的个性差异: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叫的基本都是举手发言的同学,而那些没有发言的同学大致能占了班级的一半,虽然一节课不能面面俱到,但也要考虑到对这些不举手同学在课堂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建

评论会中李涛老师对我教学环节设计上提出了一个改进的方法,将对封建礼教的概述应放在调查“元凶”之前。这样对封建礼教的引入,以及学生对封建礼教的认识,能更加清楚的认识。由先了解再调查这样才比较合理。在祥林嫂“抗争”的环节中应对辛亥革命那一时期的历史做一个梳理,让学生知道辛亥革命的任务以及它的任务有没有完成。

有位教育名家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育反思能成为教育行家。”因此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展示的平台,给我们一个从写教案到上课最后到反思的一个感悟整体教学过程的机会。让我们了解到作为教师所要做的和所做的不足之处,希望学校以后能多多举办这样的活动,给我们青年教师更多学习的机会。

 

第二篇:感受“教学反思”——校长寄语给教学反思注入活力

感受教学反思校长寄语给教学反思注入活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