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教学反思

《变色龙》的教学反思

徐 慧

变色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科普文章,作者用叙事的形式来介绍变色龙的特点,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中学到知识。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抓住“变色龙的特点”这一主线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本篇的语言特色。

首先让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变色龙有哪些特点?”学生很快找出来是三个方面:外形、捕食、变色。这是整体教学。之所以抓住这个问题,而没有抓住文章的写作顺序,是因为变色龙的特点是全文的灵魂,抓主枝弃旁枝,既节省了学习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这也是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的。

接着让学生围绕着第二个问题自己进行学习: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自己动手写一写批注。这是学生对文章的语言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自我感悟,也需要教师的引导。本文我进行引导的主要是三方面:

一、 变色龙的外形描写的前后比较

变色龙外形的描写作者用第七节和第九节两段文字进行叙述。第九节是具体描写,学生自己就能找到了描写的顺序和颜色、形状的词后,完成学习任务。但对外形两段前后写作的用意,学生是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帮着学生体会。

二、运用朗读理解“绘声绘色”。

第十一节是中非工人朋加沙向我们介绍变色龙眼睛的特点,课文用“绘声绘色”一词来形容朋加沙的介绍,而这段文字并不是太好读。因此,结合第一课学习的“娓娓动听”一词理解“绘声绘色”,在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去练习朗读。学生在反复的诵读时,既把课文读好了,

三、结合文章落实“名副其实”的意思。

十四小节较为详细地叙述了变色龙变色的经过,学生通过读就可以理解“名副其实”整个词的意思,但是落实到具体字上,就有难度。这个词语中,“副”的意思是最难懂的,通过查字典可以知道是“符合”的意思。知道这个关键字的意思,再去结合课文朗读,学生很快会明白“名”指的是“变色龙”的名字,“实”是指课文中叙述的变色的过程。最后,我又写了“名不副实”这个词语的意思,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说明对“名副其实”真正理解了。

 

第二篇:变色龙听课反思

变色龙听课反思

听了丁红娟老师的《变色龙》,有自己一点小小的体会如下:

真的很佩服丁老师的个人魅力,上课非常有激情,声音悦耳动听,抑扬顿挫,让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很难“开小差”。整个课堂下来,都处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学生积极投入,热情很高,精彩的发言一浪高过一浪,课上完了,让我们都沉静在这热闹的融洽的师生交流中。

此篇课文是一篇写人的外国小说,反映了俄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社会现象。无论是时代,还是国度,小说中讲述的人和事都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这给学生在理解上造成了较大的难度。而且用一课时,要将这样一篇有时代背景,主旨不容易理解的课文让学生明白,吃透,并且有自己的见解,更是难上加难。

丁老师以变色龙为导入,抓住奥楚蔑洛夫“善变”的性格展开,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剖析人物内心,让学生透过“变色”的外衣,看到了人物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内在本质。在人物性格分析时,能时时通过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做到文本细读,深入文本。

同时,在教学中,丁老师通过“他为什么如此善变”这个问题,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互相学习、共同探讨的良好氛围,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对课文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但此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些许不足,提问方式上,老师讲授得太多,可能因为怕时间来不及吧,有的时候就自己说了,所以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不太够。另一方面,主题的挖掘也不够深入,但以前听课有一次听专家说起,“对一篇课文的主旨的挖掘,挖到哪里算哪里,不要太勉强”,也觉得很有道理,所以对于这个问题至今还是比较困惑。

以上便是我对此课的一点点体会,若有哪里不妥之处,请见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