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学反思

《祝福》教学反思

介休市第二职业中学 李筱燕

《祝福》是一篇出现在高中课本中的经典小说,讲过好多次了,每一次的教学设计都不一样,这次是比较满意的一次,以前总是力求面面俱到,这样就影响课堂效果。

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性无疑是本文的重点及难点,所以,在教读《祝福》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先了解文章整体结构思路,并让学生简要介绍;然后,重点研究祥林嫂到鲁镇的情形以及祥林嫂的命运变化;最后,研究祥林嫂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命运?这样安排结构便于深刻地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在分析祥林嫂的过程中就会牵扯出其他一些人物,然后让学生自主分析,交流看法。完成了这一重点内容之后,再去理解文章的重点语言,分析文章的环境描写。

我觉得这样安排教学思路,重点突出且比较紧凑。所以,讲课时就比较流畅,学生思想也很集中,师生配合也很融洽。美中不足的一点是,对于祥林嫂命运的根源,学生体会不到位,也就缺乏深刻性。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他们是90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本来就模糊,让他们再去挖掘那就更难了。

 

第二篇:祝福教学实录(1)

《祝福》课堂实录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老师:上课。

学生:老师好。

老师:同学们好。请坐。

老师:白居易的一首琵琶行,不仅让我们记住了一位政坛迁客和一个天涯歌女所演绎的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也让我们记住了浔阳江那清冷的夜月。那凄美的月光,不仅诉说着白居易和友人醉不成欢惨将别的感伤,也体会着琵琶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更咀嚼着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的寂寞,天上的一轮明月,在诗人的笔下,竟然被赋予了那么多的内涵,那么,天上飘落的雪花呢,是否也被鲁迅演绎得如此丰富的意蕴?就让我们走进祝福,走进那雪花飘飘的鲁镇,去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老师提问:对雪景的描写贯穿《祝福》这篇小说的始终,你能找出吗?

生1、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生2、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莱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于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生3、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火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生4、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老师提问:这是自然环境,小说中的环境描写除自然环境之外,还有社会环境,你能再找出来吗?

生1、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 1

今年自然也如此。

生2、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火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生3、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老师:《林黛玉进贾府》也有环境描写,大家还能记起吗?就是对贾府建筑的描写,通过外观的雄伟,布局的讲究,陈设的华贵,显示主人地位的显赫,因此,作家对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臵,都很注意。本文也有一处对室内的装饰布臵的描写,那就是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请大家找出。

生答: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老师: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因为它对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 主旨的体现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到底有哪些作用呢,我们就以《祝福》里的环境描写为例,来探讨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生1、 开头的祝福景象,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1) 渲染了一种沉闷压抑悲凉的气氛。“沉重”“阴暗”“钝响”“晚云”

2) 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

3)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有时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4) 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

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从而自然地引出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叙述。

生2、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靠像祥林嫂这样的女人“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这样,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总结:环境描写,揭示社会背景。

生3、渲染了鲁镇祝福时热闹祥和的气氛,和祥林嫂在别人的祝福声中寂然悲惨 2

的死去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故事更具有悲剧色彩,深化了作品的主题。这样,就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鲁迅语)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加强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限的痛苦和悲哀。这个结尾,以“我”的感受来写景,深化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使结构更加严谨完善。

总结:环境描写,深化文章中心。

生4、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参与祝福的权利。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利,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声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总结: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教师小结: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老师提问:序幕部分除了对鲁镇大环境的渲染外,还有一段对四叔书房的详尽描写,常言道: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屋如其人,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分析对四叔书房的描写来看四叔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生1、陈抟“寿”:封建迷信;“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这半联,和鲁四老爷的实际行动,如大骂新党康有为,大骂祥林嫂是谬种,与那半副对联所标榜的“心气和平”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对鲁四老爷作了有力的嘲讽,表现了他的虚伪。 生2、“已经脱落,松松的卷和放在长桌上”,表现了书房的凌乱和书房主人的懒散。

生3、朱子格言、理学著作:封建礼教;顽固守旧,不学无术的封建卫道士. 生4、环境描写可以点明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老师小结:屋如其人,小说中环境铺衬的好,烘托了人物,同时也暗示了祥林嫂将来的命运在这样一个主人家里做工,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是必然的。

生6、祝福中第二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又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1) 渲染了年终大典鲁镇的忙乱

2) 烘托了我当时糟乱的心情

生7、祥林嫂死后当晚“冬日雪短??反而渐渐地舒畅起来”一节: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我”的心情,从“寂静”、“沉寂”等词中可以看出。中间的议论是反语,表现了“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恨。最后一句的“轻松”实际上可理解为愤激和沉痛。既衬托了祥林嫂死的寂寞悲凉, 生8、头一句“夜色笼罩“,表现人心情的压抑,后一句用有声衬无声,渲染了一种冷寂凄凉的气氛,衬托了我心静的孤独沉重。

小结: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

3

生9、祝福前夕柳妈寻祥林嫂开心时,“微雪点点地下来了”:暗示着下文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巨大的心理阴影,起到了暗示情节的作用。

小结:暗示祥林嫂的命运和处境越来越悲惨,对后文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生10、第四处写雪在小说的结尾:远处的爆竹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这里借雪的猖狂,讽刺了封建势力暂时的得意,更为含蓄地展示出了下层劳动人民无法抗拒的雪样命运。

教师小结:“四场飞雪”在小说中看似轻点淡染、实际上却颇具意蕴。看似寻常最奇崛,它体现作者的用心和苦心、精心,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一种豪迈,一种大气,“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是一种清凉淡远,而本文的雪则是凄苦悲凉的,这给全文抹上了浓重的悲剧气氛,深化了小说的悲剧主题。同样的意象,不同的境界,全由主题需要而决定。因此,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千万不要忽视景物的描写。

老师:共同朗读探究成果:

学生齐读: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1) 渲染故事气氛

2) 暗示社会环境

3) 奠定感情基调

4) 烘托人物形象(身份 性格 心情)

5) 推动情节发展

6) 暗示人物命运(处境)

7)深化作品主题

老师:现在我们做一个练习。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对即将结婚的恋人转瞬间却阴阳相隔,双手再也不能相牵,文中多次出现了雨,请大家在静听朗诵的时候,体会雨这个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学生:静听朗诵《永远的蝴蝶》

生1、交代“雨”是不幸和灾难的起因;

生2、以“雨”为泪水和痛苦的象征;

生3、造成笼罩全文的阴冷氛围。

生4、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老师:我们在理解解答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应注意的几点。

1) 应联系上下文理解,不可断章取义,片面理解。

2) 应结合作品主旨、作者感情来理解,不可主观臆断,凭想当然来理解。

3) 回答问题时应把基本作用和文本理解分析结合起来,不可机械照搬,笼统概

括。

4) 回答问题时力求全面,分条陈述。

5) 语言力求简洁。

老师小结:在雨的哀曲里,永远的蝴蝶在低回徘徊;鲁镇的雪花还在天空中漂漂洒洒诉说着祥林嫂的悲哀;而浔阳江畔那千古的明月依然亘古不变的照着江州司马的泪眼青衫。在作者的笔下,自然界的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在人物形象塑造和小说主题的突显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些景物也随着这一篇篇经典的流传被我们铭记并定格成永远。

老师作业布臵:

请从下面的词语中任选四个,按要求写一段话。

阳光 流水 花朵 小鸟 风 树

4

⑴表现忧伤;⑵表现快乐。 老师:下课。

学生:老师再见!

老师:同学们再见!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