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

今天上完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感觉到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掌握程度还可以,但从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一、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本节课围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经历了“实验——猜想——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即先引导学生尝试求出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逐步产生形成猜想;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拼各种长方形进行验证,逐步归纳出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再推广到身边的长方形面积的测量。这样,渗透“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在这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二、多次运用小组合作,提高小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我在这堂课中,四次运用小组合作。第一次是在学生尝试求出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有的学生独立尝试,有的学生同桌合作)。第二次是在拼各种长方形来验证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第三次是在对实验形成的表

格进行的小组讨论,讨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是不是正确时开展的。第四次是在解决玻璃被打碎这个实际问题时,同桌讨论这块玻璃的长和宽有哪几种可能。四次讨论各有各的作用,有的进行合作操作,有的进行方法的讨论。使学生在这些小组合作中提高合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并在小组合作中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第一次的小组合作,就是在一个人无法解决问题时,自发地产生合作的需求,并在合作中,使原本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人也学会了解决。同时,在合作中,学生意识到,小组合作得好,解决问题的速度就快,小组合作得不好,解决问题的速度就会很慢,这在第二次小组合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合作得好的同桌,很快就填完了表格,合作得不好的小组,别人都填完了,他们才刚开始。

三、正确利用迁移,促进学生理解新知。

在这节课中,我两次运用了迁移。第一次是利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知道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进而猜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可能与什么有关?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第二次是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将长方形渐变为正方形,从而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进行合理的猜想,从而为新知的形成创立了条件。

另外,在我的这节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教态太过严肃,在一些环节的处理还不够妥当,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努力。

20xx年5月20日

 

第二篇:《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与反思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课本第77~78页例2、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重、难点:

1、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1、每组准备21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说出面积的含义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2)出示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一个小格代表1平方厘米)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与反思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与反思

(3)前一幅图学生很快可以说出它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第二幅图没有小格怎么办呢?引起学生质疑。同学们会发现可以用手中的1平

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测量,会发现正好摆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测量方法:①数总数 ②数出一行有几个、有几行,用乘法计算,得出用乘法计算比一一计数更简便)

二、提出问题,探究体验。

1、教师:用摆面积单位的方法可以知道一个图形的面积。如果较大的物体面积(如足球场、游泳池等)用摆面积单位来获得,你觉得怎样?(生:这样太麻烦了)教师再引导:有没有更简便的求面积的方法呢?很自然地引入: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看看能否发现到一些规律?

请学生观察长方形,提问:你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会发现每行摆5个,可以摆3行,共摆3个5,面积是3乘以5等于15,正好是长乘宽的结果)

引导学生去设想是不是长方形的面积就是长乘宽呢?它是不是适合所有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呢?

2、小组实验探究。

(1)用21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摆出不同的长方形,并把长、宽和面积的数据告诉小组长。

(2)小组长填表后,小组讨论:你发现到什么?

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长/厘米

小组合作完毕后,由各组汇报各组它通过拼摆后的填表结果,老师提问:通过拼摆和表格的填写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板书)

(3)让学生齐读并记住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正方形面积的方法

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推导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板书)

练习:书79页 第2题

三、解决问题,学以致用。

(1)解决问题,巩固知识。(P77例3:一张长方形的餐桌,桌面长14分米、宽9分米。要配上同样大小的玻璃,这块玻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平方分米?)(课件出示)

(2)实践操作,应用提高。学生先估计数学课本的面积,再计算数学课本的面积。(测量时取整厘米数)

四、全课总结,加深印象。

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发现,主动获取知识,领悟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尝试、实践,发现规律,亲身体验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主动地获取了知识。学生轻松地掌握了从“猜想——实验——发现——应用——创新”的学习数学的方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注重思维的训练,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教学观。当学生意识到用面积单位直接量较大物体的面积很麻烦时,我适时提出“有没有更简便的求面积的方法呢?”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主地发现到长方形面积和长、宽的关系。再根据公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不足:(1)这节课的教学密度较大,有些环节时间安排较仓促,一部分学生理解较不够。

( 2)有些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常常把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搞混了。

本节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突出了教学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地促进了师生的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