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花香》教学反思

《一路花香》教学反思

梁垛小学 林森

●思在上课之前

《一路花香》是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一只有裂缝的水罐在完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惭愧,挑水工却告诉它说,他知道它的裂缝并利用裂缝浇灌了美丽的花。从而告诉我们: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和价值。

课文怎么教,教什么,成了问题。静思: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是怎样写的?我就教什么。

好水罐、破水罐、挑水工,都有品悟的价值。静思:必须有所取舍,站在学生的角度,很显然,破水罐更容易为学生所关注。

那又如何切入到语言文字中去呢?静思:破水罐的情感变化,是很多教师抓住的一个突破口,我能否另辟蹊径?——“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破水罐?”

●写在教学之后

综合课前考虑,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加上媒体的利用,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整个教学结束以后,也留下了一些体会:

一、问题的创设是突破全篇的关键我们常常发现,许多语文公开课在教学一段时间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听话地、顺从地完成一个个轻松的任务,一次次努力带着感情朗读课文,老师问上句,学生答下句,课堂热热闹闹。但是,其内在的精神,却明显地松弛下来。究其原因,

是任务难度不大长度几无,而细读文本时也没有带有智力挑战性质的问题。我们常常低估学生的能力,一味降低训练的难度。其实,有一定难度和长度的问题,往往能使学生兴奋起来,给课堂带来挑战和惊喜。

教学《一路花香》时,我向学生抛出了一个环环相扣的问题: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破水罐?你是怎么读出水罐的这一特点的?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也有相当的长度,需要学生对二、三自然段进行细细地研读。一切皆有思维,一切皆须思维。课无思维,便不再是课,而只是灌输。

二、朗读才是课堂的主旋律

《一路花香》的感悟主题是:世上任何一件东西一个人,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即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其本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这样的主题学生是可接受的,也是可以基本理解的,但要说感悟要有体验,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存在着一定困难的。

感悟的过程也是读书活动的过程,源于这样的认识,课堂中读书的时间占着很大的权重,而且使其形成系列,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线索。从初读读正确读流利开始,再要求读出味来,把文章读活了,精读课文角色的对话,最后在基于整体的基础上品读挑水工的最后一段话,体会暗含着的道理。无论是开始的整体感知,还是中期的揣摩角色心理,到最后的推敲联想,都是在读书中感悟,伴着自身的感悟,书也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有情趣。没有循序渐进的读书活动,自然也

就谈不上学生有什么感悟有什么体验,无从感悟。

如,第三自然段中挑水工的话是这篇寓言的点睛之处,是学生领悟寓意的关键之处,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着力之处,为此,我分三个层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1.自由读,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破水罐?在学生交流后,带着感受再读。2.出示一路美好的景象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想说的话,再读。3.出示生活中像破水罐一样的人的人生历程,配上音乐,师深情描述后,让学生用“——,虽然————,却—————”的句式说一说,再次读。做到了读出感悟,读出层次。

在听了陈主任的点评之后,受益匪浅,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课堂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由于理念的滞后,课堂上提问的方法还有不当之处;对于学生的自主感悟,没有给予充足的时间,所以有些交流浮于表面,感受不深;课堂交流的学生面不广,朗读的时间虽然不少,但感觉还不够……

但《一路花香》教学的实践,更让我感受到教学是一门“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艺术,感受到思研的重要,也感受到反思的可贵。

感谢这次的盐城市农村小学语文研讨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对我的个人专业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一路花香教学反思doc

《一路花香》教学反思

《一路花香》是则寓言故事,故事朴素然但含义深刻,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感悟其蕴涵的人生哲理体验其中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决定在教学中让他们自主地感受领悟,以读带学。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染,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现场也的确如我们所愿,学生思维活跃,精彩语段此起彼伏,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这则寓言的理解和体验,获得了启迪,享受了其间的学习乐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20xx年10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