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你爹的头——春晚小品《考验》观后感

弹你爹的头——春晚小品《考验》观后感 相信春晚小品《考验》早已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了吧。也不知道是真有其事,还是纯属虚构。

大家都知道,小品就是让人在感到轻松愉快的同时,又能了解一些社会现象,揭穿社会的真实面目,这样的小品才是最有意义的!

如果是真有其事,小品以喜剧收场,那就恭喜有情人终成眷属。虽然弹了你爹的头,总算也是如愿以偿了。因为对个人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也没有对社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如果是虚构的话,构思会不会出自“弹(谈)你爹的头”。 大龄青年恋爱难是社会存在的一个问题,黄宏:“这哪是谈恋爱啊,是弹恋爱。我这大龄青年谈个恋爱比六国会谈都艰难!”,要不怎么会有钻石王老五、剩女之说呢?这也许是小品《考验》的生活的创作基础吧。

《考验》的台词真是太绝了。请看为了讨女朋友的欢心,黄宏说:“吃饭,你不让我咽,我就噎着;上厕所,你不让我进,我就憋着;上完厕所,你不让我起来,我就蹲着;你的话就是圣旨,说啥我都听着。”够太肉麻吧!牛莉竟然让男友一而再再而三的谈父亲的脑瓜。“那边有个钓鱼的老头,你去弹一下他的脑瓜。”黄宏:“我凭什么弹人家脑瓜。”黄宏边准备弹雷烙生脑瓜变念叨:在你酣畅如睡的时候,没想到要用这种方式把你惊醒了,这是和谐社会多么不和谐的音啊!还有良知,“什么也不凭,我就看我的话听不听,今天不弹脑瓜,就证明将来我的话你不听,你不弹我也不谈了,你不弹,那就别想去登

记。”蛮横无理,不可理喻。生活中真有这样的人,不谈也罢。黄宏多机灵呀,以熟人打招呼的方式,竟然想出了还算说得过去的理由:“老谭,你就是老谭。”、“都是老朋友了,你别装作不认识。”当弹完第三个脑瓜的时候,黄宏这才发现弹的是未来的岳父。生气的黄宏:“ 你们不是合作一块耍我吗?今天让我弹别人脑瓜,明天让我弹劾总统。”良心未泯啊!可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考验“刚刚也是试试你,结婚以后能不能听媳妇的话。”黄宏:“听媳妇的话要有原则,不能什么话都听啊。坏媳妇就是身边的炸弹,好媳妇才是身边的碉堡。”多么有正义感!最后的结论是:“谁说得对就听谁的。”真是说得太好了!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谁说得对就听谁的人可能太少了。虽然在共 产 党领导下,讲的是民主集中制,是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有些领导干部却是喜欢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完全不顾国家的法律法规。如:国家早就有不能给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次的法律法规,但是在教育系统昆明市嵩明县某镇,许多年来都有教师每次考试后将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的还有排次打印出来,粘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当然这也许是为了适应名为素质教育实则应试教育的形式下的公开公正的评选优秀学生和督促学生进步的凭证),甚至有的学校规定按照考试成绩奖励一定比例的“优秀学生”。国家也早就有不能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法律法规,但是有些地方在教师聘任和年终考核时,所谓的全面评价教师,其实只是骗人的幌子罢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占70%或更高比例的所谓的教学质量——学年区(县)统考时,学生的平均分在同年级中的名次。更有甚者,明确规定,学年

考在同年级倒数第一名的教师,扣除当年50%的绩效工资和年终奖金。这难道是大力提倡“普九”、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有的行为吗?这种做法的领导,征求过同事及下属的意见和建议吗?教育部门的领导绝大多数原来都是一线教师,当初也有过一线教师的困惑和无奈。但是一旦走上领导岗位,就好了伤疤忘了痛,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仕途和利益了。哪里还会有为广大教师的利益和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谋划的意识呢?

更有的领导干部为了谋取私利,滥用职权,弄虚作假,知法犯法。其下属更是为了讨好上级,目无法纪,徇私舞弊,利用自己的职位之便,为上级领导办理相关的手续。据《"房媳"丈夫涉严重违纪被抓 系山西一公安局长》一文报道(2013-05-31 16:36:07 ):山西省运城市纪委干部张彦有两个分别落在北京和山西的户口,其身为前运城市财政局局长的公公在北京、三亚等地拥有十余处房产。因此,张彦被网民称为“房媳”。 20xx年1月28日,运城市纪委对张彦正式作出立案调查的决定。同时,涉嫌违规办理上户手续的时任夏县裴介镇派出所负责人、现任夏县公安局督察大队负责人薛俊龙已停止工作、接受调查。“山西房媳”爆料人为记者出身揭负面遭报复入狱8年,更是采取了打击报复的惨无人道的手段。

这样的领导干部,当然最终难以逃脱法律的制裁。但是我们从这个案件中,应该明白,在当今的法制时代,奉公守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是每一个身为共 产 党员的领导干部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可见,类似《"房媳"丈夫涉严重违纪被抓 系山西一公安局长》的案例

何止一、二起,为了端正党风、政风,树立共 产 党员的光辉形象,党风廉政建设是势在必行了。

后记:这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真实的现象。为了保护本人的人身安全和名誉,如要发表,希望隐藏本人的个人信息。

2013-6-10

 

第二篇:春晚小品谈

(生活笔记、随感)

小品节目《荆轲刺秦》矛尖试解

山兄 20xx年1月

每年除夕,大多数人最关注的电视节目都是央视春晚(今年春晚有超过7亿人观看),这在无形中给了央视春晚所有工作人员以不言而喻的压力。春晚的节目,从题材选取、表现形式、艺员选择、演出效果等方面,都是大家关注和评说的对象,而春晚本身特殊的使命——欢庆佳节、文化娱乐、政治宣传、思想教育,又使它必须顾及许多,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显得难度不小。节目一经落幕,各种毁誉铺天盖地而出,这也是意料之中、情理之中。

春晚作为十三亿人民欢庆最隆重佳节的载体,节目元素有红灯笼、大锣鼓、中国龙,有欢庆太平、歌颂政绩、粉饰和谐?,这些都是必须有的文化和政治要素,谁都不会去争议,更不会去热议。每年最引发议论的,莫过于老百姓或多或少看懂一点的小品节目。有人发现,今年的小品节目在全部节目中所占比例明显减少,并说这是因为本山大叔缺席所致云云,真是无稽之谈。本山大叔身体欠佳,“临阵逃脱”,广大观众本应理解并表达良好祝愿,但新陈代谢,自古而然,本无可大惊小怪,一咋一呼的。观众应该有接受新脸孔的气度。至于比重,此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说实在的,今年春晚的小品《荆轲刺秦》,不愧为现实主义的杰作,其主题的深刻性,值得人们细细玩味。果然,春晚刚甫尘埃落定,一篇大作就现身网上,乔志峰的刺秦大论就直指其深刻性,原文如下。

乔志峰:春晚小品《荆柯刺秦》深刻得令人发指

春晚歌手集体走音、多个节目被曝“似曾相识”甚至涉嫌抄袭??不出意料,2012央视春晚刚一落幕,各种质疑声便不绝于耳。

不过,如果因此便认为今年的春晚没有亮点,你就错了。作为一台“意义非凡”的晚会,春晚受到诸多制约,有“刀尖上跳舞”的难处。但几乎每届春晚都有杰出之士凭借聪明才智过关斩将,将极具内涵的节目顺利送上舞台。去年是魔术《年年有鱼》,今年则是黄宏等人表演的小品《荆柯刺秦》。去年在下已经写了《春晚魔术<年年有鱼>深刻得令人发指》,今年不妨再写一篇《春晚小品<荆柯刺秦>深刻得令人发指》作为姊妹篇,跟各位朋友一起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先说小品中一些角色的象征意义。一、黄宏,送盒饭的,象征劳动人民。他为整个剧组送饭,是邵峰的“亲爹”,寓意“劳动人民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

二、剧组,具体代指哪个群体不好明说。这个群体受衣食父母的供养,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演戏,他们是表演艺术家。他们吃“父母”的喝“父母”的,随便赏赐几个小钱(一盒饭12块),就这还要摆脸子,嫌“父母”送来的饭“有一股大衣味”。并且,如果没有关系,普通人还得不到为剧组供奉盒饭的机会和光荣呢。三、导演。用小品里的一句台词来说,“剧组里导演就是爹”,他指引和掌控着整部戏的方向,他决定着剧组的资源分配和每个人的前途命运;四,邵峰,他客串的“太监”代指社会上某些有一点文化、有一点小聪明的“帮闲”。他们奴颜婢膝惟导演的马首是瞻,为维护导演的权威和剧组的既定秩序,不惜充当太监和马前卒。为了生存和利益,这些太监经常忘了亲爹是谁。

再说小品中的一些细节。一、黄宏本来是送盒饭的,却被拉去客串皇帝。现实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由于剧情需要,劳动人民常常在名义上被捧到云彩眼里,连“导演”都要装模作样“诚惶诚恐”一番。“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说法流传了很多年,甚至还有“劳动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经典台词。其实,都是演戏呢。劳动人民名义上被捧得再高,也不过是“群众演员”罢了。二、黄宏在戏里说的几句台词,比如“下站者何人”之类,都是事先定好了的。他不过是个道具、是个傀儡,剧情怎么发展、演员怎么说话全由导演说了算——而导演的“精神实质”,自然有太监来传达。三、剧本吸纳了穿越元素,一会儿穿越到宋朝,一会儿穿越到清朝??这个细节最深刻,暗指这场戏从秦代开始已经演了2000

多年了,虽朝代更替、皇帝轮流做,但本质上却换汤不换药,不仅内核不变,连剧情都差不多。这个所谓的“内核”,就是秦始皇那一套,就是商鞅那一套,就是《商君书》那一套。当然,后来为了增强迷惑性,又在外边披上了一些“仁义道德”或其他更冠冕堂皇的外衣。

咋一看题目,多少有点知音易觅的错觉;但具体玩赏其论文,则不得不慨叹其犹抱琵琶半遮面(抑或看得模糊啊?)。姑勿论其连年一再乱用“令人发指”这个成语,就其“深刻”所玩味的竟然是“角色的象征意义”和“细作”,而不明示作品主题的现实意义,即可见其言不及义。

山兄以为,《刺秦》的深刻,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矛尖直指社会现实。资本集团掌握着文艺作品的情节结构和表现手法,更遑论利益分配。他们可以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为所欲为,政府的宣传管理机关或是没水平管或是没心思管,让资本集团可以明目张胆的“心想戏成”,而另一方面,社会底层却又有那么一种人,还在坚守着自己的是非观、原则性——这有点象交响乐团演奏时,大和弦、小和弦一起来,格格不入。你看,卖盒饭的(黄宏饰演)一遇上好赚一点的临时工,就手舞足蹈加倍卖力兼乐意接受委屈(这很现实吧),可是你别以为黄宏们是一群见钱眼开呆头呆脑的家伙,正是这群草根,坚守起道德、认起是非来,却是那样的铁骨铮铮不可动摇,在坚守和赚钱面前,他们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坚守。那些自以为不可一世的专业创作艺人,在草根们的面前难道就不羞赧死?可悲的是答案刚好是否定的。文艺的思想教育责任并不是“吃皇粮的”专业人士在挑,倒是最底层的草根在挑。就像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传统美德,肆

意践踏着的是肉食者,誓死保卫它的是工人、农民、掏粪工、人力车夫,口口声声“以德治国”“执政为民”的人,往往被揪出来证明是毁坏道德的典型。这有点象明朝的一个特务机关——东厂,是最残暴最灭绝人性最令人发指的一个机构,却在其办公室上挂着“流芳百世”的金色牌匾,人不要脸到这种程度,真不知道和魔鬼还有什么区别。“上德不德,下德不失德”,良有以也。

《刺秦》深刻的另一个方面,是作品隐含的情感取向。在“戏说”成风,解构寻常,歪曲历史,扰乱教育的当下,《刺秦》表露一种对文艺创作态度的担忧,引发人们对文艺创作的思考,隐含着明显的、科学的取舍观,它表现的是文艺作品娱乐和教育功能的高度统一。如果青少年一代在一种是非不分、道德败坏的社会环境里长大,在“唯我独尊”、金钱万能的氛围中熏染,你敢巴望他长大以后知书识礼根苗纯正吗?痴心妄想!

当然,如果您看到的是小品的“掉袋子”、笑料子,是演员的说唱逗玩,那只能说你很有表演艺术“专业眼光”,还是属于内行的一类,还不至于一无是处。愚者千虑,尚有一得啊。

相关推荐